摘要: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正在飞速发展,城市中的建筑物越来越多,但是城市的环境给予绿化的空间却逐渐减少。环境污染加强了人们对城市绿化的重视。要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中打造森林城市,就要尽量给他们披上植物的外衣!让人们有着身在绿洲的感受。本文阐述了立体绿化的特点和优势,分析了立体绿化在打造森林城市中的应用类型。
关键词:森林城市;立体绿化;应用
前言:城市立体绿化就是针对城市里的立体建筑,例如,建筑物墙面、屋顶、阳台、立交、边坡等空间实施绿化,在基本不占用土地的前提下,可起到拓展绿化空间、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降低建筑能耗、节能环保、缓解城市排水压力、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美化环境等多方面作用。在城市中土地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就要充分的利用空间,运用多种措施方法,构建城市立体绿化,已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墙体表面的绿化
墙体绿化又叫垂直绿化或立体绿化,就是在水平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各种建筑物或者构建物上进行绿化操作,通常包括:在厕所、垃圾房、会议室、车站、地铁站通风口、宣传栏、高差过大的墙体等等。在进行具体的设计时要注意被绿化的建筑和植物之间的风格搭配,例如高度、方位、色彩、形态等等[1]。其中包括攀援类和设施类的墙壁表面绿化。攀援类植物具独有的生态特征,这种植物在进行生长的时候会依附于墙体的表面。通常较为粗糙的墙面在选择植物时要选择枝叶粗大的例如:地锦、雷公藤、凌霄等等;对于墙体表面过于光滑的壁面,通常可以选择常春藤、蜈蚣藤、扶芳藤等等[2]。这种墙体的绿化有时也会对建筑物的墙面造成一定的破坏,并且攀援植物生长周期较慢,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近几年较为新兴的绿化技术有墙体种植毯、种植袋、保温板及钢架结构等附属的配件组成,虽然这种立体绿化的速度快,但是所需资金就会大一些。
这种立体绿化的作用是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能够降低噪音,使得建筑物室内冬暖夏凉,营造健康、自然的生活环境。随着绿化技术的进步,人们对于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也越发的强烈,墙体绿化的形式越来越多,并且方式和方法也更加的先进多样,能够科学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如:图1-2中分别展示了几种墙体表面的绿化,与传统的平面绿化相比,墙面绿化有更大的空间,让“混凝土森林”变成真正的绿色天然森林,是人们在绿化概念上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的一次飞跃,将会成为未来绿化的一种新趋势,从图片可以看出墙体的绿化除了本身的绿化作用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艺术加工,与普通绿化进行比较更具艺术感和美感。例如图3,是我单位在深圳东站完成的立体绿化项目,采用独立的钢架结构,不增加原有建设物的负荷,进行了巧妙地设计,将不同颜色、品种相互搭配结合,组成色块或优美的弧线,不附着在建筑物上,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作用,从整体的角度看立体绿化,极具层次的艺术感。
图1 图2 图3
二、屋顶、挑台的立体绿化
在天台或者各种建筑物的顶部进行绿化就是屋顶绿化。这种的立体屋顶绿化(如图4)通常要分析不同的立地条件,来选择多种的造景形式,还要充分的结合小型的地面游园结构。通常对于这种形式的绿化都是选择浅根性一年生或者多年生的植物,例如:太阳花、牵牛花、葫芦吉祥草、美女樱、香豌豆等等。近几年还有一种较为新型的绿化技术——移动式屋顶绿化,这种一体化的屋顶绿化方便移动,并且施工操作非常的简单,可进行替换的拆卸,同时也方便养护管理[3]。
挑台的绿化包括阳台和窗户等容易进行的空间绿化的(如图5-6),首先分析挑台的负荷,在进行栽培的时候要注意挑选质轻、保水、保肥效果较好的腐殖土。需选择植物时要挑选生长茂盛或者花色娇艳的植物,使得花卉和窗户等颜色和质感等等,形成强烈的对比,在室内外相互的进行景色的融合借景,从而有效地缓解钢筋混凝土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感。常春藤、绿萝、天门冬、紫叶草等等都是挑台、窗户使用的优良品种。屋顶、挑台绿化也可以采用槽式、盆式容器进行盛装栽培的植物,方便人工种植养护,同时又方便操作和管理。从图4-6可以看出在屋顶和挑台的立体绿化,除了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外,还能改善室内环境,调节室内温度。
图4 图5 图6
三、边坡绿化
边坡的绿化又可以叫做护坡绿化(如图7),都是使用各种植物材料起到对坡面落差保护的一种绿化形式,包括城市两边的坡面和堤岸或者高速公路的护坡以及公园中的假山等等。
在园林施工中护坡绿化的难度较大,通常在护坡上的土壤比较贫瘠,水分随着坡度也流失的非常的快,植物的生长环境较差。所以护坡绿化选择的植物要求适应能力要很强,少病虫害、耐修剪、耐贫瘠土壤、耐旱、抗风,并且是深根性、具有一定观赏性的管理粗放植物。这样就能够既能起到绿化护坡的作用又能够具有欣赏的价值,常见的绿化植物有勒杜鹃、麦冬、三叶草、地锦波斯菊、爬地柏等等[4]。如图8,深圳布吉吉兴路的边坡绿化,在已经建好的钢筋混泥土框架方格中放置生态袋,同时种植三种不同类型的品种,将草花(波斯菊)、灌木(勒杜鹃)、小乔木(小叶紫薇)混种在一起。刚种好时,波斯菊的种子不久就发芽了,开出了一片的灿烂的花墙(如图),此境维持了半年之久。与此同时,勒杜鹃与小叶紫薇也逐步成活,舒展开来,刚好接替波斯菊之景,很好地营造了护坡的立体景观。通过结合不同的绿化植物和花卉,在视觉上来看保证了边坡绿化的美感,提升了植物的观赏性,并且植物的深根具有锚固作用,浅根具有加筋作用,能够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失。再如,垂直型的护坡,由于高差大,给人以危险感,在城市中显得较为突兀,但可用于绿化的地不多,如图9所示,仅35CM宽的一道土沟,因此在选择苗木上就较为重要,竹子和爬墙虎混种是个很好的组合,效果立显,并且当爬墙虎长上去之后,行人会忽略垂直护坡所带来的不适感。
图7 图8 图9
四、立交桥、人行天桥绿化
在立交桥、人行天桥的表面进行绿化,一种是在桥底开设种植槽,种植爱攀援的,具有吸盘、钩刺、卷须的植物,将他们牵引至桥柱;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挑台开槽在桥头和桥体的侧面,或在水泥护栏上打入爆炸螺丝,用配套的不锈钢钩固定好种植槽,通常种植具有蔓性的悬垂植物,如勒杜鹃。立交桥的形态通常属于低养护的空间形态,这种环境下的植物就要求具有吸尘、降噪、抗污染以及耐旱等等特点,并且还要有效的保障行人和车辆的安全,经常利用的植物有,蜈蚣藤、络石、扶芳藤等等。考虑到立交桥和人行天桥养护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一般会采用自动滴灌系统。
图10-11展示了立交桥、人行天桥的立体绿化,立交桥、人行天桥多是混凝土和钢结构,造型色彩比较单调,在天桥上悬挂或放置花盆、花槽等绿化容器,种植适宜植物,形成都市空中绿色长廊,把冰冷的“灰”桥变成“花桥”、“绿桥”,为市民提供了视觉美感。
图10 图11
五、绿地块的微小地形的营造
绿地块微小地形的营造通常都是较小的绿地上,所需的面积不大、地形起伏也不大,却能很好地给人营造丰富的空间感。比如在较小面积的广场(如图12-13),尽可能的设计出丰富的地形,如凸面、凹面、坡面、土台、利用山水石等,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塑造丰富的空间形态,多层面,结合高矮错落的植物群落,围合成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趣味空间,既能够创造丰富的园林景观层次和空间,有效改善人的平视感。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绿地的面积,还利用地形的起伏,增加了动感与韵律。这种立体微地形的打造,软化了几何的、机械的、规则的城市线条,使居住环境与大自然有机的融合在一起,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缺的景观营造手法。
微地形的排水做法也是相当关键的内容,若出现积水的状况,不仅难看,而且易造成植物的死亡。一般做法是使绿地边沿形成缓坡逐渐延伸至路面利于排水,还要在道路与绿地之间设计一个缓冲区,这个缓冲区可以是自然石嵌边或采用短木埋桩,又或是密植矮灌木丛。这样不仅能形成野趣景观而使整块绿地清新利落而不落俗套。图14则是反面的案例,两边的土坡坡面过陡无缓冲区,植物不够密植固土能力差,加上无绿地边沿设计,导致大雨后这条园路上积了不少黄土,严重影响了景观。
微地形处理必须综合考虑周围环境,形成“龟背状”或楔状,可代表自然界的山峰,峰谷相间,又有利于阻止尾气、粉尘、噪音等污染物的扩散,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使人恍若融入了大自然中。
图12 图13 图14
六、市政设施绿化
常见的市政设施主要有护栏、灯柱、城市家具等,在这些市政施上增加一些立体绿化类的产品,可以锦上添花(图15-17)。通常做法有攀援式和容器式两种。攀援式通常是指利用缠绕或者吸附功能较强的攀援植物对柱形物进行包裹,形成非常美的花柱和绿柱的艺术效果;还有一种容器式的立体绿化,通常是用特殊的固定装置将吊盆、花盆固定在灯柱,或者机动车与人行道的护栏等等,从而形成效果突出的立体市政设施绿化。
市政设施景观绿化应该设计成是有起伏变化的设施景观,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并且产生记忆深刻的印象,还可有效缓解视觉疲劳的产生。为加强道路设施景观绿化变化,体现每条道路的特色,在不同的道路上选择不同的品种,特别是多选择观花和叶色变化的品种,在城市中构成不同的色彩线条,丰富景观。在较宽的道路上,还可以有多种配置方法,既要有色彩变化,还要有季相变化。但是应用吊盆、花盆装饰进行绿化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吊盆、花盆的养护费用比较高,有时会因为设计装饰位置过高或者不容易接触到等问题,导致部分需要更换的吊盆、花盆更换困难,特别是炎热的夏季,要想对吊盆、花盆装饰进行浇灌也是较难进行的操作,这也给市政立体绿化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自动滴灌系统的设计就要相对巧妙,既不能破坏景观,又要防止被群众破坏,还要保证滴灌的用水量充足却不会过量而造成滴滴答答流了一地。
图15 图16 图17
七、园林小品的立体绿化
园林小品通常设置在城市街头、广场、绿地中,形式多样,有供休息的、结合照明音响的、装饰性的、展示性的、服务性的,这些小品加强了绿化环境的艺术氛围,创造了美的环境。但要把园林小品与立体绿化结合起来,必须设计一些能与植物特性相适应的小品,如棚架、绿廊、花色楼梯、花门、花亭、花墙、各种造型的物体等,运用钢筋混凝土、不锈钢、铝合金、玻璃钢等刚性的材料构成一定的形状格架,供攀援植物依附或种植各色植物,这种花架所配置的植物都要适应原产地和生长的条件以及造型的要求。例如,图18-20中展示的园林立体绿化小品,根据周边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进行设计构思的,符合了周围环境中的建筑特征,在艺术美中悄悄的增加了绿量。
图18 图19 图20
总结
随着城市人口的剧增,人们也在越来越关注城市的环境建设,城市的高层建筑不断的增加,绿地的空间面积越来越少,都被建筑物所侵占了,导致了城市的建设和环境绿化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立体绿化就是充分的利用建筑物或者构建物的表面面积来索取绿化空间,从而达到节约土地、增加绿化覆盖率,并能够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而达到打造森林城市和美化环境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俞虹莺.加大绿化提升力度,拓展城市绿化空间——浅析厦门市垂直绿化[J].现代园艺,2016(8):144-146.
[2]赵亮,张蕊.浅谈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中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J].南方农业,2017(6):107-107.
[3]黄进盛,杨军.婺源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建设中绿化问题及对策[J].林业科技情报,2016(4):25-27.
[4]朱爱青,王俊杰.森林城市建设背景下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提升的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7,19(5):45-50.
论文作者:李雪莲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4
标签:植物论文; 城市论文; 护坡论文; 墙体论文; 空间论文; 建筑物论文; 绿地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