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新的发展时期铁路客站设计研究论文_郝洋

铁路新的发展时期铁路客站设计研究论文_郝洋

中铁华铁工程设计集团 北京市 100038

摘要:随着我国铁路的不断发展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新时期铁路客站设计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如何做到以人为本,提升旅客满意度,使设计做到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客站是本文要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铁路;发展;铁路客站;设计

引言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趋势新机遇,对铁路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铁路建设中,铁路客站的设计更加不容忽视,围绕旅客需求开展设计,不仅要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做到以人为本,同时在新时代的感召下,铁路客站的功能要更全面。建筑技术设备更先进,体现绿色节能生态的设计理念;更具地域文化特色,与时代发展同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有长远生命力的铁路客站建筑。

一、新时期我国铁路客站设计的发展趋势

新时期我国铁路客站设计将从单纯满足旅客基本需求转为重视服务和经营,倡导以人为本,为旅客进出站全过程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简而言之,新时期的铁路客站设计的关键词就是服务,这意味着铁路客站设计不能仅限于建筑本身,而要考虑更全面的范围。

铁路客站定位已经迈向多元开放的城市交通枢纽方向。充分考虑站前广场、站台、风雨棚、跨线设施、各类行车生产运输用房的合理规划布置,并与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无缝接轨,融入城市交通脉络,换乘更便捷。带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为建设美好城市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绿色铁路客站的深入研究与应用,为建筑全寿命周期的节能环保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打造绿色生态建筑成为新时期铁路客站设计的重要使命。因地制宜改进客站建筑节能设计,运用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达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减少能耗的设计目标。

铁路客站是城市面向世界的窗口,是城市风貌的最佳体现。铁路客站的设计要结合地域特色,打造融合地域文化价值和建筑美学价值的地标性交通建筑。既要体现交通建筑的快速通过性,简洁沉稳,又要符合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精雕细琢出现代客站独具魅力的不朽之作。

二、新时期铁路客站设计主要内容

1、铁路客站交通体系设计。

新时期的铁路客站已经不限于车站的基本功能,其早已成为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构成和城市交通枢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客站设计定位要与城市建设相结合,重点要考虑与城市布局相适应,与城市各类交通系统合理联系。通过车站作为枢纽,维系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合理关系,实现交通多元化发展。公交、地铁、出租车、社会车辆、长途客运站等交通方式各自独立,却又要互相结合,为乘客提供便捷的交通环境。车站交通方式换乘范围内人车分离,步行流线简单直接,且实现无障碍通达各个换乘场地。

传统设计更侧重于平面的交通布局方式,此类型的设计缺点是广场交通组织方式总会在城市主干道形成交叉,造成节点拥堵。为了有效疏解交通,需要城市交通配合车站进行单行线管理等其他交通管理措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通的便捷性。因此,在有条件的客站采用“人车分流、立体疏解”的方式来组织广场交通成为最近的设计趋势。原本在平面上进行布局的的站前广场、站房、地铁、各类车场等在新的设计手段中变成立体叠合的布置形式,通过立体式交通的组织方式维系各种交通方式与客站的关系,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高换乘效率,甚至达到不出站无缝衔接效果,乘客步行距离更短,各类车场流线互不干扰。

立体交通体系在设计中的运用,极大程度的解决了客站尤其是大型、特大型客站周边道路节点拥堵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这在土地稀缺寸土寸金的城市更为可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铁路客站建筑平面功能划分。

目前,大多数铁路客站设计主要为高铁和客运专线开展服务,高铁和客运专线正逐渐向小编组、高密度的公交化模式发展。传统的旅客乘车模式建立在传统铁路运输的背景下,由于列车时速慢,车辆少,客站到发频次低,站房功能主要以候车为主。现代客站设计要适应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小编组、到发频次高、客流量大,旅客候车时间短等特点,提高客站建筑的综合使用效率,乘车流线模式逐步向“通过式”转变,这是近期铁路客站建筑平面功能设计的重要变革。

乘车模式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建筑平面功能的划分将大大颠覆传统的划分方式,进一步提高客站内流线效率,实现快速进出,为旅客争取更多的时间。传统的站内平面功能布局更倾向于“一进一出”,多个候车室分区管理的划分方式。新时期客站的平面布局逐步由分散走向集中,平面布局一般采用“多进多出”,共用候车大厅、出站大厅的模式,这在大型客站的设计中尤为突出,如北京南站、上海虹桥站、武汉站等。除了简化了旅客进出站的流程外,集中的站厅也为旅客综合服务提供了可能。候车大厅、出站大厅在功能组织上围绕进出站流线,添加了餐饮、商业、金融等多种便利服务,涉及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客站功能更全面,客站平面功能划分更适应交通枢纽建筑的模式。

由于中国的铁路运输客流量非常大,还存在节假日客流量剧增、高铁路网仍在不断发展阶段、客站建设规模控制无法准确预期城市发展速度等诸多变动因素,给铁路客站功能布局模式的设计带来一定难度。客站设计也在研究探讨到实施反思中不断进化,是否能真正实现“通过式”,这种模式的发展是否能满足未来铁路客站发展的需要,还要一段漫长的时间去验证,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应用建筑技术的创新成果,为旅客营造通透开敞、便捷舒适的车站内部空间对于旅客而言,等车的过程很漫长,而且许多车站所提供的服务并不完善,主要是因车站空间环境不完善,使旅客感到十分压抑或者烦躁。为了提高旅客的满意度,设计师要契合旅客需求,为旅客营造通透开敞、便捷舒适的车站内部空间。

利用创新的结构形式,使车站内部空间结构更加轻盈和多变。结构本身就可作为室内景观效果的一部分,结合吊顶设计,形成创新独特的室内空间。利用自然,将阳光引入到车站,打造绿色、阳光的空间,室内绿化设施清新自然,改善环境。与传统的封闭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打造自然、高端的现代车站。

注重建筑节能设计,打造绿色生态星级品质的客站建筑,是未来客站建筑发展的趋势。建筑的造型设计要因地制宜的考虑建筑的体形系数、严格控制窗墙比例,构筑适应地域环境的生态建筑。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生命力的铁路客站建筑。

4、彰显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的国情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不同,虽然发达国家也有许多成功的设计经验和先进的设计理念,但有些内容并不适合应用于中国的车站设计之中。客站设计首先要符合中国国情,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铁路客站。由于中国目前的铁路建设处于高速发展的态势,铁路客站遍布全国,铁路客站作为一座城市的形象工程,大多展现了一座城市的风貌。所以打造符合地域文化特色的客站成为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

客站建筑造型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地域特色,同时要适用于客站本身作为交通建筑的主要属性。提取的文化特征要尽量达到极致的精炼,打造造型端庄大气的主体形象。材质、色彩、装饰等细节均要符合城市的风貌特征,融入城市的精神所在,才能构筑出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独有的建筑形象。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车站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对于铁路客站建筑的设计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改变传统设计观念,融入新的设计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使设计人性化,科学化,现代化,为广大乘客带来良好的服务,使乘客具有更好的乘车体验,这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和执着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靳聪毅,沈中伟. 浅析当代铁路站房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J]. 工业设计,2016,(10):92+94.

[2]胡继强. 浅谈标准化设计在铁路站房设计中的运用[J]. 江西建材,2016,(18):24.

[3]万之瑛. 火车站站房建筑设计的研究[J/OL]. 建筑知识,:1(2016-03-30).

论文作者:郝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4

标签:;  ;  ;  ;  ;  ;  ;  ;  

铁路新的发展时期铁路客站设计研究论文_郝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