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改革:这次还会走过场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走过场论文,还会论文,联合国改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积极支持联合国改革
联合国的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安南秘书长曾经说过,“改革是个过程,不是 一个(一次完成的)事件。”由于联合国改革牵涉面广,涉及各方特别是大国的利益,因 此改革的步履艰难。尽管如此,中国始终以其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了有关联合国改革的 各项讨论,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我国前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还作为由秘书 长安南亲自设立的研究联合国改革问题的名人小组成员,直接参与联合国改革问题的咨 询工作。今年4月2日,由该小组倡议,在中国杭州举行了以“威胁、挑战与变革”为主 题的亚洲高级别研讨会。会议取得了如下共识:一,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在当前形势下,加强联合国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随着形势的发展 ,联合国应进行必要改革,增加投入,加强协调,提高效率,从整体上提高应对威胁与 挑战的能力。二,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问题上,各会员国坚定不移地维护《联合国 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在其授权范围内行事,是完全必要的。联合国的改革进程,应当 成为一个尊重各方意见,考虑各方关切,兼顾各方利益的过程。三,国际社会应以联合 国为主导,消除贫困,使全球化成为有利于各国人民的积极力量。发达国家应落实对发 展中国家的援助承诺。这些共识无疑有助于联合国的今后改革。
在联合国的改革问题上,人们最关注的自然是安理会的改革问题。这是因为在联合国 的所有机构中安理会的权力最大,只有它的决议具有约束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虽然近 10多年来就安理会的改革问题已提出了许多方案,却没有一个方案能为大多数国家所接 受。
在联合国的机制内,中国的身份具有特殊性:中国既是5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又是常任 理事国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既要承担作为大国的责任,又要为发展中国家 争取更多的利益。为此,中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态度是十分明确的,即支持安理会与时俱 进的必要改革,但改革应从纠正安理会组成不平衡入手,根据公平地域分配原则,优先 增加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
美国对安理会改革的态度
美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常任理事国,也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安理会 改革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安理会改革的成功与否。这些年来美国对联合国完全采 取了实用主义的态度:合则用不合则弃,也就是联合国符合其利益的就支持和利用,不 符合其利益的则将联合国甩在一边,搞单边主义,或者另拉一些志同道合的国家组成“ 志愿者联盟”。它对联合国改革的态度是以是否有利于增强其在联合国的主导权为参照 的。例如美国曾明确表示支持德国成为常任理事国,但由于德国坚决反对美国的对伊战 争,美国如今已改变态度。
从布什政府这几年对联合国的姿态来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国是反对安理会增 加成员的,无论是非常任理事国还是常任理事国。尽管克林顿执政期间美国还曾接受将 安理会成员增加到21个的方案。美国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成员越多越难以形成共识,实际 上就是会对美国造成更多的制约,这是它不愿看到的。改变安理会的构成,实际上就是 改变国际秩序的框架。如果让美国人说心里话,则应只让美国一家拥有否决权。如今5 个国家拥有否决权已使美国深感困惑了,再增加岂非是自寻烦恼?在美国看来联合国面 临的问题是政治问题而不是结构问题,所以仅从机构角度入手是无济于事的。美国还举 出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例子,以证明不断扩容只会使其功能明显降低。
日本对安理会改革的态度
日本对通过联合国发挥作用是极为重视的,近半个世纪来日本对与联合国的合作可说 是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当初日本分摊的联合国会费仅为1.25%,但目前已猛增至19.5% 。迄今为止,日本已先后8次出任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眼下它又获得了2005~2006年 期间的这一资格。
日本早就明确表示了希望联合国进行改革的愿望,其目标就是让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 。日本认为它为联合国做出了很大的财政贡献,理应得到这一地位。日本在成为经济大 国后,很快就确立了政治大国的目标,其具体标志就是常任理事国。在第46届联大上, 日本联合德国等15个国家,提出了修改宪章、扩大安理会的问题。
多年来日本政府始终在孜孜不倦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扎实地开展“基础性工作”。对日 本来说,它的努力不外乎签支票。1999年日本就出资5亿日元,在联合国设立了“人类 安全保障基金”,用于消除贫困、艾滋病以及冲突和排除地雷等。此后日本又出资66亿 日元,用于资助科索沃难民回归和东帝汶重建。在2000年和2001年,日本又相继斥资40 亿日元和77亿日元。此外,日本还是联合国人口基金等机构的主要捐助国。与此同时日 本还先后参加了在柬埔寨、戈兰高地和东帝汶等地的维和行动。
但日本对历史问题缺乏诚恳的态度成了其软肋。例如朝鲜就一再明确表示:坚决反对 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韩国的媒体也对日本的这一要求表示强烈反对,认为从道德标准 来衡量日本是不够格的。
欧洲对安理会改革的态度
由于欧洲各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所以欧洲国家对联合国改革 的看法也有很大差异。
出于对发动二次大战的深刻反省,战后德国对其外交政策始终是非常慎重的,它一贯 将推动本国融入欧洲作为基本国策。因此德国政府对常任理事国的基本态度是:不主动 谋求。施罗德出任总理后,德国对争取常任理事国席位的态度变得积极和明确了。今年 3月施罗德在联邦议院首次明确表态:德国将角逐这一席位。
英国和法国的看法比较接近,支持德国和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同时它们认为应增加 发展中国家的席位。英国支持安理会扩大有两个原则:常任理事国和非常任理事国同时 增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时增加。
法国则强调联合国及安理会应在当前的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安理会的改革是势 在必行的,但必须照顾地区平衡。法国反对限制五大国行使否决权,也反对10年后重新 审查安理会的组成。
在目前的国际社会中,最坚决反对接纳德国和日本为常任理事国方案的国家就是意大 利。意大利提出,联合国改革应当追求民主、透明、多边主义和提高效率的目标。在现 有基础上简单地增补几个常任理事国只是一种“倒退”。意大利政府的具体改革方案是 将安理会成员增加到24国,其中现有的5个常任理事国地位和权力不变,同时在综合考 虑的基础上,选择7~8个国家作为“半常任理事国”,每4~5年轮任一次,这很类似“ 准常任理事国”设想。
俄罗斯积极推动联合国改革
作为昔日的超级大国和目前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一直是联合国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除了反对取消现有的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以外,俄罗斯对联合国的改革持积极支持态度 。在新千年首脑会议上,普京在联合国发言时就指出:改革联合国现行运行机制使其适 应新的形势,并在新的千年里更好地发挥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及促进国际社会经济 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但联合国改革决不能损害联合国宪章的宗旨 和原则,俄罗斯认为扩大安理会必须严格遵守公正的地缘分配原则。去年9月俄罗斯又 进一步阐释道在增加常任理事国这一问题上,应该考虑亚洲、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 大国。人们对此的解读是,这是在对印度、德国和巴西等国表达一种支持态度。
俄罗斯对德国的立场在伊拉克战争后发生了与美国截然相反的变化,其原因是不言而 喻的。俄罗斯支持印度,也是从俄印关系和美印关系考虑的,也就是拉住印度,牵制美 印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这一要求,俄罗斯目前明确支持的是巴西。
发展中国家对安理会改革的态度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在联合国成立后获得独立并相继加入联合国的,因此它们对联 合国的现状尤其是安理会的构成是极为不满的,它们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是最强烈的。
印度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也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目前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呼声非 常高。由于安理会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自然成为印度梦寐以求 的目标。能否在常任理事国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衡量印度是否为全球一流大国的一个 重要指标。
亚洲除了日本和印度以外,印尼也在谋求这一地位。在印尼看来,从1957年以来它先 后参加的联合国维和活动已达30次以上,为国际和平与理解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作为全 球最大的穆斯林国家,早在2001年安南就表示印尼获取常任理事国席位的可能性很大, 所以如今印尼与非洲的埃及、南非和尼日利亚组成了第二梯队。
非洲虽然拥有53个联合国的成员国,但不仅没有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而且仅有3个 非常任理事国,从地区平衡的角度来看,这显然是谈不上公正的。由于在非洲和阿拉伯 地区以及穆斯林世界的核心作用,埃及明确表示它有意获得这一席位。但尼日利亚和南 非也在积极为此努力。
从拉美来看,早在1979年阿根廷等10个国家就要求将安理会席位公平分配和增加成员 列入联大议程。无论从幅员还是人口来看,巴西认为自己是拉美理所当然的代表,所以 它希望得到这一地位。目前墨西哥也在竭尽全力争取这一地位,它利用参与北美自由贸 易区建设的机会,加强了与美国的联系。另外墨西哥的GDP也超过了巴西。于是巴西便 改变策略,强调它作为“南美的代表”,这样自然就将墨西哥排除在外了。
标签:联合国秘书长论文; 联合国论文; 时政外交论文;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