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出版决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出版界这块“书香之地”,也一改往日“儒雅”的风范,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短兵相接的书海商战之中,进入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空间。
面对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出版者都已认识到“信息”对于书海商战的重要价值。谁能够及时掌握信息、科学运用信息,制定正确、果断的出版决策,谁就会“手执利刃”,在强手如林的出版业竞争中披荆斩棘,稳操胜券。
那么,在出版企业的出版决策过程中,应如何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即如何使出版信息卓有成效地服务于出版企业出版大计的制定与实施呢?这在我们出版领域是一个引人注目、值得研究与探索的新课题。
信息是出版决策的前提条件,掌握信息的多少,掌握信息的质量(指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数量)可直接影响到出版决策的质量。因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确出版决策应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应通过哪种渠道和手段获取这些信息。
具体而言,出版企业制定正确的出版决策,需要了解和掌握如下信息:1.国家制定的出版方针、出版政策、出版法规等;各省市及地区颁布的与出版有关的文件、规则等。2.世界及国家的文化发展方向及发展潮流。3.市场出版物销售热点、滞销点及各类出版物供求状况。4.图书购销手段、购销渠道的特点、状况。5.出版物装帧设计、包装的最新样式。6.出版物原材料、印刷及运输状况。也就是说,出版企业领导者必须了解图书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才能在制定长期、短期及超短期的出版企业发展规划过程中做到胸有成竹、审时度势,保持指挥者应有的镇定自若,运畴帷幄的大将风度。
获得有价值、可利用的出版信息,绝非易事,它必须通过多种渠道来完成,具体包括:1.通过国家、政府、新闻出版署及各省市、地区政府等部门下达的文件及政府出版物中了解、掌握国家的出版政策、方针、法令、法规等;通过省市、地区下达的文件了解、掌握有关出版的规则,条令等。2.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图书、杂志等载体了解、掌握有关的文化动态、出版动态。3.通过图书博览会、图书定货会、图书理论研讨会等获取出版信息。4.深入图书市场,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了解、掌握图书销售、供求状况的第一手资料。5.与新华书店、图书批发站等建立广泛联系,形成信息网络,听取他们的意见。6.运用现代化手段,如电脑联网系统,了解世界及全国出版动态,出版信息。
目前,一些出版单位非常重视出版信息的搜集工作。有些出版社还专门成立了信息室,委派专职信息员为出版社领导及编印发人员提供定期、不定期的信息剪报,内部信息专刊等。
掌握大量的出版信息,并不意味着就真正地把握住了图书市场的跳动脉搏。信息有真有伪,有表面的,有一般的,因此在运用信息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加工,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真正做到为出版决策提供详实准确的科学依据。
(一)出版决策前的信息准备
出版决策前的信息准备工作中心内容是将一段时间内所掌握的出版信息,按其信息价值、影响范围、来源渠道等进行A、B、C三类划分。
A类:国家出版方针、出版政策、出版法规、法令等内容, 是出版企业必须重点研究的信息内容,是一个出版企业进行出版策划的重要原则和依据。一个时期之内的国际、国内文化潮流,也是应侧重考虑。
B类:来源于报纸、广播、电视、计算机联网系统、市场调研、 图书订货会、图书博览会的图书出版热点、出版潮流等市场信息。这类信息数量大,内容杂,必须进行耐心细致的归纳、整理。它们对规划某一类出版选题,制定某一种出版选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C类:其他数量众多、内容庞杂,真伪相间,准确性不高的信息。 它们仅供出版策划参考之用。[1]
实践证明,在出版决策过程中,必须以A类信息为决策原则、 思想准绳。若反其道而行,必然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在1992年,全国有21家出版社无视国家有关规定,先后出版了33种人(裸)体画册,总发行量逾百万册。在社会上造成了很恶劣的影响。1992年12月31日新闻出版署发出明传电报,停售、 封存了四川美术出版社(4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种)、贵州人民出版社(1种)的6 种裸体摄影画册,没收利润,分别罚款60万、20万、15万元的处分,四川美术出版社还要停业整顿。[2]其教训值得引以为戒。
(二)出版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跟踪服务
出版决策过程中的信息跟踪服务,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确立目标阶段的信息跟踪。
一家出版社在某一年度需策划出多少种图书选题,这些选题的总体方向是什么,以哪类选题为重点选题,对于重点选题应怎样规划等一系列有待决策定论的问题,其共同的实质性内容应为该社领导班子的决策目标。能否占有全面、详细、真实的信息,关系到目标能否正确确立。这样信息工作应以此为中心展开,在占有A、B、C三类信息的基础上, 进一步针对问题将有关信息加以系统收集、分析。如找出A 类信息中国家领导人、重要政府官员有关的重要讲话;找出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的具体规定。在B类信息中找出有关读物的最新销售热点、滞销点, 同类读物出版潮流,在内容、装帧设计、促销手段上有哪些新发现等内容。同时,也应提供有关的理论研究新成果,新项目发展状况等。
2.出版决策方案准备阶段的信息跟踪。
确立目标后,需对目标进行决策分析,拟定出各种信息跟踪方案。同时还可根据需要继续深入市场调查研究,不断补充新内容。在决策目标确立的准备阶段,如果信息不灵,甚至有误,就不能拟定最佳方案;如果信息全面、准确、及时,就能够启迪决策者的智慧,激发其灵感,使其产生优质的策划方案。
3.选定出版方案阶段的信息跟踪。
决策方案的选择是一件非常复杂的问题,需聘请各方面富有经验的人员同决策者共同商讨,反复论证,最后才能拍板定夺。这段工作中信息工作应及时提供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并应注意信息的完整、准确、专指性。尤其是对于一些投资大的选题项目,一定要反复论证。从内容、名称、发行几方面广泛听取专家、学者、书店发行人员的意见,听取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并将这类信息作为修改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出版决策后的信息反馈服务
一般的决策都不会十全十美,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补充完善,因此,随时注意收集决策实施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作好信息反馈工作,便成为信息为决策服务的一项重要方法和功能。一般国家出版社图书的出版周期为半年至一年左右,大型的项目恐怕需要更长时间。而图书市场千变万化,因此应时刻注意信息反馈,在尽可能的条件下,使出版决策臻于完美。[3]
天津新蕾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在制定选题的决策过程中,出版社的领导人及编辑们非常重视信息工作。首先,他们注意到中央领导同志一再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必须从娃娃抓起的指示。注意到加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此项提议得到了天津市委的大力支持,他们仍没有轻易上马,而是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策划工作。他们了解了国内外出版中华传统美德图书的有关情况,尽可能收集已出版的同类或相近读物,其中包括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图书,进行比较与分析取其所长,避其所短;他们翻阅有关报刊、书籍和资料,迅速掌握伦理学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他们走出版社,作社会调查,参加有关德育方面工作研讨会,向学者、专家请教,向校长、教师学习。最后,经过反复论证,广泛征询意见,确定了这套美德丛书的内容、形式、规模与特色。[4]从这一过程可看出, 信息在此套选题的整体策划过程中,起到了举足重轻的作用。正因为新蕾出版社的编辑和领导们,努力运用出版信息服务于自己的选题策划。《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被评为中宣部一九九三年度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并在20种优秀图书中排行首位。
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版业日益呈现决策科学化、竞争白热化、手段现代化、出版国际化等趋势,[5] 其中任何一种趋势都紧紧依赖信息,紧紧围绕信息,勿庸讳言,信息是出版大业兴旺发展的基石。因此研究如何将信息应用于出版事业,如何使信息服务于出版事业,是一件非常有价值、有意义、有深度的课题。时代的发展、出版事业的繁荣,召唤我们投入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探索出版信息理论。
标签:决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