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王慧娟

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湖南邵阳 422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期内临床开具的8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统计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有效方案。结果:800张含有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资料中,87张处方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10.88%;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皮肤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易发生各类不良反应,临床医务人员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及药物药性合理为患者使用喹诺酮类药物,这即可保证药物发挥最佳功效,也可有效的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强的广谱抗生素药物,其药物动力学良好,可与细菌的DNA拓扑酶及促旋酶产生交互作用,干扰细菌DNA的合成,从而实现灭杀细菌的目的。该类药物自上世纪60年代发展以来,因其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及耐药菌株都具有良好的灭菌效果,而被临床普遍应用[1]。目前,喹诺酮类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泌尿感染、呼吸系统感染、肠道感染、腹盆腔感染等的治疗。尽管喹诺酮类药物优势明显,但随着临床大量的应用,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耐药性升高等问题越来越严重。为此,本文通过对近期内我院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从而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有效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间开具的800张含喹诺酮类药物处方,其中涉及药品包括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及莫西沙星等药物。处方来源包括消化、呼吸、泌尿、妇产等科室。处方给药方式,其中547张口服给药、253张注射给药。

1.2方法:对收集的800张喹诺酮类药物处方资料进行比对分析,观察诱发不良反应的状况及不良反应的类型,并记录发生不良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情况。同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合理用药方案。

2结果

2.1基础情况:本组800张含有喹诺酮类药物的处方中资料中,87张处方出现了不良反应,发生率10.88%,其中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42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构成6岁到87岁不等,其中18岁及以下1例(男性1例)、19岁到65岁47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3例)、65岁以上老年人39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5例)。

2.2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皮肤、消化系统反应及胃肠道反应等,其中以皮肤反应最为常见,详见表1。

3讨论

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广谱抗生素药物,伴随着大量临床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逐年递增,有研究显示,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率大约在3%至16%之间[2],本次研究不良反应发生率10.88%,符合数据范围。现笔者也就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特点总计如下:在性别构成方面,87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42例,差异不明显,说明性别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无关联。从年龄分布看,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爱50岁以上的人群,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为老年人身体素质相对较低、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基础疾病较多、联合用药较为频繁有关[3]。从不良反应症状分析看,皮肤反应是喹诺酮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皮肤反应多为注射局部红肿、疼痛等,这可能与滴注速度快、药物浓度高有关。此外,胃肠道反应也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与药物本身剂量及刺激性相关,剂量越大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较强的亲脂性,因此可能会在患者大脑组织作用下诱发中枢神经兴奋、癫痫等症状的发生[4],分析认为这与喹诺酮类药物引发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有关。

为有效的降低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制定相应合理的用药措施是至关重要的。现笔者根据分析总结如下:○1明确药物禁忌症,喹诺酮类药物对钙、磷等的代谢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未成年人在接受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时可能会诱发骨关节软骨病,因此对未成年人群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慎用。此外,对儿童使用时,应掌握各种适应证,控制注射剂量维持10-15ml/kg之间,并注意尽量缩短用药周期。○2明确患者既往史,对患者实施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仔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临床用药时对存在β-内酰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医师多会考虑更换为喹诺酮类药物,但对内酰胺类药物过敏的患者其体质多为过敏体质,这类患者更容易出现变态反应,因此,在用药时,应反复询问患者过敏史,从根本上杜绝不良反应的发生。○3合理掌握用药指征,对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反复确认,对静脉滴注给药的患者,应控制用药疗程及滴注速度,尽可能减少治疗周期较长及滴注过快造成的胃肠道及皮肤不良反应。对口服给药的患者,应指导患者在晚饭后或睡前服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4加强患者用药指导,给药前应详细介绍喹诺酮类药物情况,不仅要让患者了解药物的功效,还要让患者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要指导患者配合医务人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如降低光毒性反应,光毒性反应是喹诺酮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红斑、脱屑、色素沉着等,因此临床用药要尽可能选取新型喹诺酮药物,并建议患者减少户外运动,减少皮肤暴晒时间,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5]。

综上所述,喹诺酮类药物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广谱抗生素,是目前临床抗感染的常用药物,但长期的应用易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及耐药性。因此,临床应结合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合理用药,这对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少华.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联合用药及不良反应的探讨.中国医疗前沿,2008,3(14):98-99.

[2]栗慧玲.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现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5):17.

[3]郁海东.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分析.中国医药指南,2012(31):147-148.

[4]张小红,李慧.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分析和发展趋势.今日药学,2009,19(3):37-41.

[5]马静.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8):1039-1040.

论文作者:王慧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3

标签:;  ;  ;  ;  ;  ;  ;  ;  

喹诺酮类药品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王慧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