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兼论左派与右派对普世价值的争论_普世价值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兼论左派与右派对普世价值的争论_普世价值观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观——兼评“左”、右两派在普世价值观上的争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普世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两派论文,兼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去年以来,学界在“普世价值观”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审视这场争论,我发现有“左”、右两种观点。右的观点强调西方当代学者讲的自由、民主是普世价值,有的提出应在中国推行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体制、多党制的政治模式。我认为,西方当代学者讲的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的原则和精神,我们是可以借鉴吸取的;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体制、多党制的政治模式不适合当代中国的国情,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可采用。“左”的观点不仅简单地否定西方学者讲的自由、民主是普世价值,而且完全否认一切普世价值的存在,他们把宣传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的人,一概斥之为要在中国搞全盘西化,要改变中国的政治发展方向。我认为,这种“左”的观点形左实右,它在形式上好像是在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其实质是给党和政府帮倒忙。

阻止中国改革开放,阻止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改革,不利于改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前发展。“左”、右两派都以为马克思主义是不讲普世价值的,都只字不提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观。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普世价值观,就是劳动发展价值论和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追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反“左”防右,才能排除“左”、右两派的干扰,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顺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全人类的进步发展作出新贡献。本文想就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观做一些探索,兼评“左”、右两派在普世价值问题上的争论。

马克思指出: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综合。这些抽象本身离开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1](重点号为引者所加)这就是说,唯物史观从现实历史中科学抽象出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理论,具有科学的普世价值。

马克思指出:“在社会主义的人看来,全部所谓世界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所以,在他那里有着关于自己依靠自己本身的诞生,关于自己的产生过程的显而易见的、无可辩驳的证明。”[2]说明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世界,人的劳动就是普世价值。

马克思指出:“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说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以及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都要进行的(现在也和几千年前一样)一种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即使感性在圣布鲁诺那里被归结为像一根棍子那样微不足道的东西,但它仍需以生产这根棍子的活动为前提。因此任何历史观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注意上述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并给予应有的重视。”[3](着重号为引者所加)这就是说,现实的个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劳动生产是决定人类生存、发展和全部历史的具有第一位重要意义的普世价值。

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这一名称(市民社会——引者注)始终标志着直接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4]就是说,由人类的物质交往形成的经济基础是决定人类政治和观念上层建筑的普世价值。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四十年后恩格斯回顾说:唯物史观是“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锁钥的新派别。”[5](着重号为引者所加)说明马克思的劳动发展价值论就是普世价值论。

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是社会化的人或人的社会化;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具有最宽大胸怀的和最广大包容性的阶级,因此,无产阶级能够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取得的一切优秀成果。无产阶级占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将是锁链,他们得到的将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追求就是普世价值论。

令人遗憾和不解的是在普世价值的争论中,无论“左”、右两方,都只字不提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发展的普世价值论。然而,马克思创立的劳动发展的普世价值论在当代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正如邓小平所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6]江泽民也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7]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里也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8]他们讲的“发展”二字,就是指物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

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伟大成果,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一条原则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把马克思创立的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追求的普世价值论运用于中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成功。毛泽东讲“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有普世价值意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者对劳动发展的普世价值论和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追求的普世价值论的论述,我们可以给一般“普世价值”概念下一个定义:所谓普世价值,就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人类社会里的个人和群体创造的能够向全世界普遍推广的有益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实践方式和存在物。

这个定义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其一,普世价值的载体是科学理论、人的实践行为和存在物。就是说,普世价值只有通过这些价值物才能存在,否则,它就无法存在。其二,普世价值的目的和本质是有益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就是说,那些对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没有促进作用的理论、实践方式和存在物,就不是普世价值。其三,普世价值有一个推广和为全世界所普遍接受的过程;就是说,那些不能推广、不能为全世界所普遍接受的理论、实践行为和事物,就不会成为普世价值。其四,普世价值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形成的,由人类社会里的个人和群体创造的;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普世价值必然会更新和发展;就是说,普世价值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永久存在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有自己的内在结构体系,它由实然的应然、应然的实然和未然的应然的三类普世价值构成。实然的应然的普世价值,是历史现实中已经应该存在的普世价值。应然的实然的普世价值,是对历史中不应该存在的现实的革命和变革过程中的普世价值。未然的应然的普世价值,是一种理想的普世价值理论,未来是可以实现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概念是相对于特殊价值和个别价值而言的。就是说,“普世价值”概念并不否定特殊价值和个别价值的存在,有些价值只是适用于人类社会里不同群体需要的特殊价值,有些价值只是适用于人类社会里不同个体需要的个别价值,它们都不属于普世价值范畴。即是说,价值体系是由个别价值、特殊价值和普世价值三个层级的三类价值构成的价值系统。

普世价值的根本规定性或特性是普适性,即普世价值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这个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普世价值是关系全人类生命的价值。例如,当今世界治理环境污染、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的价值,防治H1N1流感等传染疾病的价值,抗震救灾的价值等等,都是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

其二,全人类在经济活动中需要的共同交往方式就是普世价值,例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的跨国公司、银行股市、世界市场经济、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等,就是普世价值。1979年11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就明确地指出:“说市场经济只限于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9]中国的经济正是在对外开放,加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后发展繁荣起来的。

其三,全人类在政治生活中共同追求的价值也是普世价值,例如,和平、和谐、安全、人权、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正义、法制、廉洁等,就是普世价值。当前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这个方面。仅以“民主”为例,“民主”作为政治生活的目的和基本原则,其含义用马克思的话讲:“‘民主的’这个词在德文里意思是‘人民当权的’”。[10]用我们中国语言讲:“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说明东西方对民主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说:“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推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特别是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2008年5月7日胡锦涛代表中国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福田康夫在东京共同签署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指出:“为进一步理解和追求国际社会公认的基本和普遍价值进行紧密合作,不断加深对在长期交流中共同培育、共同拥有的文化的理解。”2006年4月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说:“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仍是中国的首要任务。我们将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依法保障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和人权,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使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可见,简单的否定民主是普世价值,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其四,人类在文化生活领域里具有更崇高的普世价值,例如,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世界各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人类文明成果等,都是世人公认的普世价值。

从理论逻辑的角度分析,普世价值的普适性有其客观存在的根据和理由,首先,因为宇宙中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统一性,千差万别的事物会在物质的基础上实现统一,使整个宇宙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人类社会以人为本。现实的个人虽然千差万别,但是现实的个人作为人类的一分子,不仅必然具有人类的类本质的规定性(人性),而且都不可缺少人类的类生活,因此,能够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这一普遍性矛盾,保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科学理论、方法和事物,就成了具有普适性的价值。

其次,人类作为自然界里的一个类,必然与外部自然界发生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自然物对人类有无价值,不仅决定于外界自然物的属性,而且决定于人类自身的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批评边沁的效用主义价值论时指出:“如果我们要知道什么对犬有效用,我们首先就得研究一下犬的本性。这种本性自身是不能根据效用原理来解释的。应用到人身上来,如果人们要按效用原理来判断人的一切行为、运动、关系等,也首先要广泛地研究一下人的本性,然后,研究一下各个时期曾经历史地发生过的变化的人的本性。边沁不管这些。”[11]马克思这里讲的“犬的本性”、“人的本性”,无疑是犬类的一般本质的规定性和人类的一般本质的规定性,即犬的共性,人的共性。马克思批评边沁不管这些,因此,边沁无法说明外在物是不是对犬类或对人类是有用的价值物。逻辑推理马克思的论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首先搞明白犬类的共性,才能知道外在物对犬类的普适性的价值。只有首先明白人类的共性,才能知道外在物对人类的普适性的价值。

再次,人类的共同利益是普世价值存在的最现实的物质基础。马克思指出:“把他们连接起来的唯一的纽带是天然的必然性,是需要和私人利益。”马克思分析说:“随着分工的发展,也产生了个人利益或单个家庭的利益与所有相互交往的人们的共同利益之间的矛盾,这种共同利益不是仅仅作为一种‘普遍的东西’存在于观念中,而且首先是作为彼此分工的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依存于现实中。”因此,人们基于共同利益之上的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也就成了具有普适性的普世价值。

最后,在人类社会不同时期总会有一种处于主导地位的矛盾,与解决这种主导矛盾相适应的主导价值,就会成为普适性的价值。例如,在封建社会里土地和权力就是普世价值,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和资本就是普世价值。

既然普世价值的普适性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有其客观存在的根据和理由,因此,否定普世价值存在的极“左”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普世价值的第二个规定性或特性是非独立性,即普世价值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以特殊的个别的存在物为载体,通过它们,它才能够存在。原因就在于宇宙中现实的独立的存在物只能是特殊的个别的存在物,而普世价值以普遍性的矛盾为自己存在的根据,普遍性的矛盾是特殊的个别的存在物之间的无形的内在关系,关系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因此,具有普适性的普世价值只能存在于人类社会里特殊的个别的现实存在物之中。当然,那些特殊的个别的独立的现实存在物也必须与普遍性的矛盾相联系,因为它们具有同类性,因此,它们也必然具有矛盾的共性(或普遍性、一般性),必然离不开普世价值。马克思在批评黑格尔唯心主义时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说人们从苹果、梨等水果中得出“果食”一般概念,而黑格尔唯心主义者却把“果食”这个共性和一般性的抽象概念变成了现实独立的具有创造力的绝对精神主体,这就是黑格尔唯心主义的秘密所在。[12]当今,以极“左”面目出现的那些人把马克思举的这个例证用来抽象肯定普世价值,具体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我认为,马克思是不可能帮这些人的忙的,因为马克思讲的“果食”这个共性一般是不能脱离开苹果、梨这些具体个别水果而独立存在的,但并不能由此推出共性一般就不存在。正确的逻辑推理应当是:共性一般是不能独立存在的,但是它可以存在于现实的具体的独立存在的特殊的个别的事物之中,可以通过它们而存在。列宁就是这样讲的:“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存在。”[13]毛泽东也是这样讲的:“由于特殊的事物和普遍的事物联系的,由于每一个事物内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所以,当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就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相互联系,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所有事物的互相联系。”[14]众所周知,我们中国今天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越南的提法则是“越南特色的社会主义”等等。“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显然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普遍价值,但是,“社会主义”又必须通过中国、越南等各个独立的国家才能变为现实存在。当然,不能据此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里不存在。毛泽东强调说:“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内在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15]所以,我奉劝那些持有“左”的观点的人们,应当好好研究弄懂共性个性这个矛盾辩证法的精髓。

普世价值的非独立性的第二层含义,就是任何一项普世价值不仅有其特定的客观内容,而且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人类社会里具体的个人和群体创造的。一项普世价值的发生和形成根源于一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的共同需要,具体的个人和群体抽象概括和反映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的共同需要,总结人类实践经验和教训,创造解决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问题的理论、方法和模式,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的共同需要,普世价值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普世价值的非独立性的第三层含义,也是它最重要的深层含义,就是普世价值是由居于统治地位的群体(在人类阶级社会里就是统治阶级)把它推广到全世界,使之成为对人类普遍适用的普世价值。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的思想支配的”。[16]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创造和推广普世价值的过程做了深刻、明确地揭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去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这就是说,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资产阶级文明的政治活动方式、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资产阶级的面貌,就是资产阶级时代居于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所创造的和向全世界普遍推广的普世价值。这样说来,普世价值在人类阶级社会里是具有阶级性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当今持右的观点的人们却否认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阶级性,显然是不实事求是的;他们中有的人试图把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体制、多党制等政治模式向中国推广,对此我们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尽管民主是普世价值,但是由于时代在变化,各个国家的国情又不相同,适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模式,并不能适合我们中国建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模式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简单照抄照搬当代西方资产阶级国家的政府体制、多党制等政治模式。所以,我们必须走自己的路,借鉴和吸取西方民主的经验教训,创造适合我们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模式。

相反,那些持“左”的观点的人们借口价值的阶级性,而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更是无知的,他们不仅不懂普世价值的普适性与阶级性是统一的,而且也对马克思讲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特质并不理解,或者只是对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作了极其狭隘的僵化的简单的理解,自己把自己封闭起来,自己把自己的手脚捆绑起来。其实,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在人类历史上是具有最宽大胸怀的和最广大包容性的阶级性,因此,无产阶级能够继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取得的一切优秀成果。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占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无产阶级是社会化的人或人的社会化;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是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为绝大多数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在革命中失去的将是锁链,他们得到的将是全世界。所以,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运动虽然在今天处于低潮时期,但是若从本质上和长远的角度上审视它,那就不能不承认共产主义运动是最具有生命力和前途的新时代的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的第三个规定性或特性是历史性,即普世价值在历史上具有生成性、时效性和发展性。具体地讲,其一,普世价值有一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形成的历史过程。例如:货币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普世价值物,但是从历史上看,人类原始社会时期就不存在货币,只是到了人类原始社会后期,货币这种东西才开始萌芽。人类在原始社会后期发生了农牧业生产的分工,最初的商品交换在个别场合发生了以物易物的物物交换,这种商品交换方式只具有个别价值的特征。后来又发生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去,这时,人们的商品交换变得频繁起来,某件物品变成了固定的等价交换物,使商品交换变得容易了、方便了、范围扩大了,这种通过某种固定等价物进行的商品交换方式具有了商品交换的特殊价值的属性。当人类社会发生商业从工农业中分离出去之后,金属成了人们通用的商品交换的等价物,它使商品交换在全世界变得普遍易行,到了这时候货币才成为人们在全世界通用的商品交换的普世价值物。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生动深刻地描述了这个商品交换的历史演化过程。可见,从个别价值到特殊价值再到普世价值,这有一漫长的普世价值的生成过程。

再如,民主这种普世价值,最初也不是普世的,它只是存在于古希腊雅典个别城邦的一种平民体制,在亚里士多德的心目中它是共和制的变态模式。到了中世纪,西方国家被神权统治,君主专制,只有个别城市还保留着市民自治的民主模式。只是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才成为了世界的普世价值。即使到了这个时候,资产阶级讲的民主还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妇女和有色人种等没有民主权。后来经过女权运动和有色人种反对种族隔离的运动,资产阶级政府才不得不扩大妇女和有色人种的民主权利。即使到了今天,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还有许多条件限制,所以我把它概括为有限民主模式。当然,西方民主的精神确实具有普世价值,作为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我们是应该继承和发展的。

应当指出,具有无产阶级特性的无产阶级时代的民主普世价值观至今还处在创造和形成时期,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当代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总结和吸取。翻开共产主义运动史,我们看到马克思当年发现的无产阶级民主,在形式上其实是巴黎公社的直接民主的模式。列宁提出的工农苏维埃民主模式,后来被斯大林扭曲为个人独裁专制。毛泽东在中国创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民主模式,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蜕变为自下而上的群众运动式的无序大民主,而毛泽东则变成了凌驾于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之上的权力高度集中的个人独裁专制者。因此,当前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艰巨伟大的任务。我们既要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建设取得的经验,又不能照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模式;既要总结吸取传统马克思主义者创造的无产阶级民主和人民民主的经验教训,又必须发展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思想,创造适合中国当代实际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我认为,适合中国当代实际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应当是建设中国公民有序民主的政治模式,它包括建设中国共产党自内而外的有序民主的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领导制度体系、建设中国人民政府自上而下的有序民主的管理公共事务的责任制度体系、建设中国人民群众自下而上的有序民主的监督党和政府的政治参与制度体系,只有建设这三大公民有序民主制度体系,才能既保证中国社会有序和谐稳定,又能够全面推进中国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实现中国人所追求的民主价值目标。

其二,普世价值在历史上具有时效性或暂时性,即没有永恒不变的永远存在的普世价值,一定的普世价值只是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时代普世价值有其强大和明显的价值效力;一定的历史条件变化了,原有的普世价值也就会丧失其时效性,因此,原有的普世价值终究是要灭亡的,所以,普世价值具有暂时性。例如:货币这种普世价值物只是在人类社会的商品交换时期才能存在,具有普世价值的意义,不仅原始社会时期无这种东西,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人类也不会需要它,因为到了那个时代,商品交换这种经济交往形式已经过时,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活动进入了产品经济的时代,产品经济取代了商品经济这种生产和经济活动方式,货币这种普世价值物自然也就会灭亡,而必然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文物。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里批评杜林鼓吹的“永恒真理”、“永恒道德”,指出“永恒真理”、“永恒道德”在人类现实历史中是不存在的,恩格斯的观点是对的,因为在人类世界存在的一切,无论是客观的事物还是主观的精神现象,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历史发展之中。当今持右的观点的人们却以为资产阶级民主是永恒不变的永远存在的普世价值,显然是不对的。

可是,当今持极“左”观点的人却依据恩格斯的话,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我认为,他们的做法在理论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恩格斯对“永恒真理”、“永恒道德”的否定,恰恰是在说明真理和道德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发生和存在的,他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绝对性和时效性;超出一定历史条件的真理就会变为谬误,超出一定历史条件的道德就会变为不道德,所以,真理和道德都具有相对性和暂时性。从恩格斯的论述中不可能得出普世价值不存在的结论,而只能得出普世价值具有时效性和暂时性的结论。持极“左”观点的人把恩格斯对“永恒真理”、“永恒道德”的否定,解释为对普世价值的否定,这显然是在有意混淆是非。

其三,普世价值在历史上具有变更性和发展性。因为宇宙中的事物都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旧的东西灭亡了,新的东西又产生了,新陈代谢永无止境。人类社会的历史也是如此,就是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普世价值也会向前发展,旧的普世价值会被新的普世价值所取代。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17]从价值论的角度讲,在经济领域,手推磨就是封建社会的普世价值物,蒸汽磨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世价值物。蒸汽磨取代手推磨的普世价值的地位,是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还指出:“在贵族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荣誉、忠诚等等。而在资产阶级统治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概念是自由、平等等等。”[18]从价值论角度讲,在政治和观念领域,封建社会的普世价值就是荣誉、忠诚等等。资本主义社会的普世价值就是自由、平等等等,后者取代前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恩格斯也指出:“首先是由过去的宗教时代传下来的基督教的封建主义的道德,这种道德主要地又分成天主教的和新教的道德,其中又分成许多种类,从耶稣天主教的和正统新教的道德,直到松弛的启蒙的道德。和这些道德并列的,有现代资产阶级的道德,和资产阶级道德并列的又有无产阶级的未来的道德,所以仅仅在欧洲最先进国家中,过去、现在和将来就提供了三大类同时并存的各自起着作用的道德论。哪一种是有真理性的呢?如果就绝对的终极性来说,哪一种也不是;但是,现在代表着现状的变革、代表着未来的那种道德,即无产阶级的道德肯定拥有最多的能够长久保持的因素。”[19]说明伦理道德这种普世价值,在西方世界就经历了从过去封建主义的宗教道德,到现代资产阶级的道德,再到将来的无产阶级的道德的历史发展过程。普世价值是发展的,普世价值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这是恩格斯告诉人们的最重要的价值真理。恩格斯指出:“这种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绝对的、神圣的东西;他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发生和消灭、无止境的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的过程,什么都不存在。它本身也不过是这一过程在思维者的头脑中的反映而已。诚然,它也有保守的方面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每一个阶段对自己的时间和条件来说都有存在的理由,但也不过如此而已,这种看法的保守性是相对的,它的革命性质是绝对的——这就是辩证哲学所承认的唯一绝对的东西。”[20]据此,我们可以说以发展求生存就是人类最高的普世价值。

总之,马克思主义有自己的普世价值观,就是劳动发展价值论和无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价值追求。所谓一般普世价值,就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由人类社会里的个人和群体创造的能够向全世界普遍推广的有益于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科学理论、实践方式和存在物。普世价值具有普适性、非独立性(或阶级性)和历史发展性,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普世价值观。在当前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中,无论“左”、右两种观点,虽然有很强的政治性特点,却缺少严肃的学术性和科学性,理论上都不能说服人。他们都否认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观,但是毫无理论和事实根据。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反“左”防右,才能排除“左”、右干扰,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把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推向前进,顺利健康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中国人民造福,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新贡献。

标签:;  ;  ;  ;  ;  ;  ;  ;  ;  ;  ;  ;  ;  ;  

论马克思主义的普世价值--兼论左派与右派对普世价值的争论_普世价值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