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精神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提升策略论文_王燕丽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 266000

一、理性精神含义解读

德国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把数学看成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精神”,中国数学家齐民友先生则进一步地认定数学精神集中地体现为“彻底的理性探索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理性精神的内涵已经做了如下解释:

理性精神是指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发展用数学的思维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解释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相比于数学审美和爱国主义来说,在德育目标中较为隐性,需要老师深刻理解含义并对教材进行精准的挖掘,在设计环节进行实施,保证德育质量。

二、理性精神培养价值

理性表现了人的自我负责精神和自我治理能力,在最终意义上是一种追求美好生活必需的品质。理性精神则是对理性的崇尚,是主体倾向通过理性思维方式 (概念、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 认识把握客观世界的意识和追求。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其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理性精神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然而目前,理性精神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意识较为缺乏,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对理性精神的理解不够到位。教师对理性精神认知不够深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使得小学生在理性精神的形成过程中也会存在误区。小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更使他们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欲望。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更能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及能力的提升。因此,理性精神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极其重要且必要。

三、理性精神培养实施策略解读

理解了理性精神的内涵以及重要性,就需要思考具体的培养实施策略。

数学的理性精神是数学核心素养的动力部分。如果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感悟数学的理性精神, 就能体会到理性精神的价值, 进而产生对数学的兴趣、主动探索的愿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信任感”等。

作为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性精神的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以及变与不变的观点,形成有论据、有条理、有逻辑的思维习惯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质疑的理性精神。

1.联系实际,尊重事实。数学的理性精神首先表现为尊重事实。尊重事实, 是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只有尊重事实, 才能正确地揭示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2.基于现象,探寻成因。数学的理性精神还表现为探寻成因。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 学生保持好奇心,探寻这些现象的成因, 既是对事物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 也是提高探索能力的过程。在教学中, 教师需要具有引导学生探寻现象成因的意识, 引导学生通过严谨的数学推理深刻地认识数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时,求参加两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很多同学计算的结果出现问题。基于这个现象探寻原因,引出重叠问题的学习,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片段:

(1)初步思考,激发兴趣。

师(出示情境图):学校经常会组织丰富多彩的“小手拉大手”实践活动,去利群商厦当小售货员、到爱心企业做公益、学习交通知识等等许多方面。这是4.1班参加小记者活动和小交警活动两项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

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参加小记者活动的有10人,参加小交警活动的有9人。

生2:参加两项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生:10+9=19(人)。

师:大家都认为是19人吗?

生:可能有同学两项都参加了。

(2)基于现象,探寻原因。

师:到底哪里出现问题了呢?刚才有同学进行了猜想,我们来看看具体名单。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有同学两项活动都参加了。

师:有4名同学重复参加活动,那能用10+9直接求出总人数吗?

生:用10+9计算是错误的,出现了重复。

师:像这样出现重复、重叠现象的问题,在数学上我们归结为重叠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

学生的头脑里跃出一个大大的问号——到底是多少人呢?有4名同学重复参加活动,那能用10+9直接求出总人数吗?研究“重叠问题”变成了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需求,探寻成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理性精神的培养。

3.大胆思考,敢于怀疑。著名学者波普尔说:“正是怀疑,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怀疑是形成理性精神的前提,没有怀疑就没有数学的学习。作为数学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怀疑的机会。

(1)对他人的结果进行思考与怀疑。

例如, 教学《算式中的推理》时,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腾”和“飞”各代表哪个数,在学生研究后要在引导学生的追问与回答中体现出大胆思考、敢于怀疑的理性精神。

教学片段:

师: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说说你是怎样想的?生:我先看到和的个位上是2,我想到1+1=2,所以先想到飞可能是2;但是腾加腾不可能等于9,没有哪两个数相加会等于一个单数的,所以飞不能是1。我又继续想,和的个位是2,还有可能是6,6+6=12,个位也是2,而且个位正好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上腾加腾等于8就可以,所以我想到腾=4,飞=6。

师:同学们,他的这种做法对吗?对于这位同学的思考方法,你有什么想问的吗?生1:你是怎样想到“飞”可能是1或是6的?生:因为和的个位上是2呀,1+1=2,6+6=12,个位都是2,所以飞不是1就是6。

师:同学们明白了吗?还有问题吗?生2:飞为什么不能是1呢?生:如果飞是1的话,十位上‘腾+腾=9’是不成立的。因为腾加腾代表的是两个相同的数,没有哪两个相同的数相加得9的,所以飞不能是1。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给敢于质疑、大胆提出疑问的同学点赞,更要给这个上台交流的同学大大的表扬,他的表达语言准确,思维严谨,每一步都说得有理有据,具备理性精神,向他学习。

一次次的怀疑与思考,让学生的理性精神得以提升。

(2)对自身的答案进行怀疑与反省。

大胆思考、敢于怀疑不仅是对别人的结果进行思考与怀疑,也包括思维的反省,即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自觉地进行反思,对思维的方法进一步推敲和检验,对思维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审视与判断。

如在学习“转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让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用分数表示旁边的涂色部分。

教学片段:

师:你能用分数表示旁边的涂色部分吗?生:涂色部分是一个正方形,面积有9格,因而分数是 9/16。

追问:仔细看一下涂色部分?你能再检验这一结果吗?

具有思维反省、自我怀疑的同学会自觉地再次进行检验。

生:每个角上的空白部分都是1格半,那么4个角上的空白部分就一共有6格,因此涂色部分的面积占10/16。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继续检验一开始的判断,涂色部分的面积包括中间4个小格,其余部分可以看做4个相同的部分,每个部分的面积是一格半,所以涂色部分一共有10格。于是,认识到涂色部分虽然是正方形,但边长不是3格,而是比3格长一些。

大胆思考,敢于怀疑,既不轻信别人,也要善于自我怀疑与反省。

4.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确立“猜想——验证——质疑——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确立“猜想——验证——质疑——总结”的课堂教学模式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可使用启发与讨论式教学等进行理性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中,在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时,就是利用了这种教学模式。

教学片段:

(1)回顾旧知,唤醒经验。

师:上学期我们研究过比的基本性质,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研究的?生:先观察例子,产生猜想,再举例验证,最后总结出规律。

课件随机出示研究方法:观察、猜想、验证、总结。

(2)借助经验,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比有基本性质,比例也有基本性质,就藏在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仔细观察这些比例,想一想,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小组合作,用这个方法研究。

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视,发现素材。

(3)交流展示。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一下你们的研究过程?生1:我们选的是16:2=32:4,我们发现2×32=64,16×4=64,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又写出了几个比例进行验证,发现都是这样……生2:我们选的是16:32=2:4,我们除了发现积相等,还计算了它们的商,16÷4=4,32÷2=16,发现商不相等。

师:这个小组不但研究了内项积和外项积之间的关系,还研究了商的关系,真了不起。现在你有没有什么其它的疑问?生:和、差会不会相等?

师:快速口算一下,怎么样?生:和、差不相等。

师:现在你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了吗?生: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教师小结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乘积等于两个内项乘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对于比例的基本性质,你还有什么疑问?生:为什么比例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生1:16×4=64,32×2=64,16乘2得到32,4除以2得到4,一个因数乘上2,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不变。生2:把16:32=2:4化简是1:2=1:2,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分别是一个1和一个2,所以积不变。

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交流展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整个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不人云亦云,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探索、敢于质疑、善于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发现的规律进行质疑,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反思的理性精神。

上述的几个讨论只是从不同的侧面分析了发展小学生理性精神的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数学知识、核心素养、数学思维品质、德育目标等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整体。

论文作者:王燕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1月总第3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1

标签:;  ;  ;  ;  ;  ;  ;  ;  

理性精神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提升策略论文_王燕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