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壁垒:“科技进入”的挑战_技术壁垒论文

技术壁垒:“科技进入”的挑战_技术壁垒论文

技术壁垒——“科技入关”面临的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入关论文,技术壁垒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国际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在国际贸易中,关税壁垒曾是贸易保护的重要手段,在国际贸易历史上,总是经济发达国家主张自由贸易,而经济落后国家主张贸易保护;经济发达国家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领域主张自由贸易,而在竞争力较弱的产业领域实施贸易保护。

关税壁垒虽有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作用,但也会招致关税报复,阻碍贸易发展。长期高关税也不利于提高幼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因而,国际贸易壁垒的重点逐步从关税壁垒转向非关税壁垒。

80年代末,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发现,60~80年代,发达国家的非关税壁垒明显加强,受非关税壁垒影响的制成品的百分比从1966年的5%上升到1986年的51%[1]。据统计,70年代初,发达国家采用非关税壁垒大约850种,而到80年代已增加到1000多种。欧共体1993年发表的一份关于美国贸易和投资壁垒的年度报告说,美国在贸易上设置的壁垒有增无减。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则在2000年3月31日发表长达434页的关于国外贸易壁垒年度报告,指责欧盟、日本以及美国的其它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存在贸易壁垒。

在非关税壁垒的国际贸易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基本处于不利地位。据联合国1981年的一项调查报告,美国对拉丁美洲的1000项产品使用了400多条非关税限制措施,包括“专断的海关估价制度”、“歧视性的政府采购政策”等。日本对拉美国家的431项产品使用了100多条非关税限制措施,西欧也对479项拉美产品施行了300多条的限制措施。发展中国家出口商品1/3以上受到发达国家一种或多种非关税壁垒限制,出口到欧共体的商品1/2会受到不同的非关税壁垒的影响,而发达国家同样产品只有23%可能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非关税限制影响[2]。1966~1987年,受非关税壁垒影响而成交的进口份额,美国增加了20%,日本增加了40%,欧共体则增加了160%。1987年,发达国家通过非关税壁垒获得的贸易额等于当年发展中国家贸易总额的28%[3]。

90年代的研究也表明,工业化国家大量使用非关税壁垒来调节贸易流向,以非关税壁垒形式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急剧增长,大约24%的进口商品受到一种或多种非关税壁垒的影响。美国、日本、欧共体的广义非关税措施的贸易覆盖率最高。非关税措施的贸易覆盖总体增加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加强使用非关税措施来调整进口[4]。

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国际贸易壁垒呈如下发展趋势:

1)贸易壁垒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关税壁垒逐步为非关税壁垒所替代,关税壁垒已不再是贸易壁垒的主要形式;非关税壁垒中,配额、许可证等贸易壁垒形式正逐步为技术壁垒所替代。

2)技术壁垒将长期存在并不断更新。随着各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一部分技术壁垒会逐步消除,但新的技术壁垒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保与保健要求的提高而不断产生和不断更新。技术壁垒将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

2 技术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重点

非关税壁垒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国家行政管理为基础,如进口许可证、配额制、外汇管制等,另一类以技术为支撑条件,国际贸易中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简称“技术壁垒”,即商品进口国在实施贸易进口管制时,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卫生检疫检验制度、检验程序以及包装、规格和标签标准等,提高对进口产品的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保障国家安全、保护消费者利益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

70年代,随着关税壁垒的逐渐弱化,技术壁垒得到重视。针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性贸易壁垒加强的趋势,关贸总协定通过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草案》,后经进一步修改和补充,正式定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对技术壁垒进行了限定。80年代后期,又达成了《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的协议》(简称SPS)的国际多边协议,将关贸总协定原则渗透到国际贸易中的动植物检疫领域。国际贸易组织还专门成立了技术壁垒委员会,每年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议。

尽管GATT和WTO都致力于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但随着关税壁垒的减弱,技术壁垒在国际贸易壁垒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技术壁垒而引起的国际贸易磨擦不断增多。美国《第一次琼斯报告》就把美日贸易收支不平衡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日本的贸易技术壁垒,认为日本在高技术产业领域具有明显的贸易保护倾向,如繁琐的检验手续等。1999年4月,欧洲委员会宣布禁止进口美国的“无激素牛肉”,因为在从美国进口的牛肉中发现了微量激素。美国则宣布从7月29日起对1.168亿美元的欧盟的进口产品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

在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已占非关税壁垒的30%。贸易壁垒的重点正向技术壁垒转移。发达国家为争夺技术壁垒优势,利用其科技优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技术领导权,尽可能将本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及检测技术纳入国际标准。在ISO技术委员会的1386个秘书处和IEC的204个秘书处中,发达国家占据领导地位的达90%以上。

技术壁垒成为国际贸易壁垒的重点有3个原因:

1)关税壁垒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弱化为技术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外部需求;

2)世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与保健意识的提高是技术壁垒发展的内在动力;

3)技术壁垒的特点为其发展提供了较充分的法律依据和保障。

3 国际技术壁垒的特点

技术壁垒的类型主要有5种:

1)法规壁垒。如技术法规与规章。

2)标准壁垒。即技术标准。

3)检验壁垒。如认证程序和检验程序、进出口商品标签和包装。

标准壁垒是技术壁垒的核心,其中绿色壁垒(即环境保护标准)和信息壁垒(如条形码、计量单位等)近几年发展很快,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技术壁垒的特点是:

1)合理性。技术法规、标准及检验程序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安全及消费者利益,因而有其合理合法的一面,WTO的技术壁垒协议并不否认各国技术壁垒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只是要求技术壁垒不应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要求技术壁垒不得具有歧视性。这是技术壁垒产生和存在的基本原因。

2)复杂性。技术壁垒因其涉及的技术和适用范围的广泛性,使其比配额、许可证等其他非关税壁垒形式更为复杂,而WTO允许各国根据本国特点(地理及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因而要证明技术标准是否妨碍正常的国际贸易并不容易。

3)隐蔽性。技术标准过高,检验程序过严,都可以影响国际贸易,要区别一项技术标准或检验程序是否合理往往比较困难。技术壁垒因其合理性和复杂性而具有隐蔽性,不容易遭到其他国家的报复。这是各国愿意利用技术壁垒的主要原因。

4)灵活性。不断发展的技术和技术壁垒多样化的形式为灵活运用技术壁垒提供了条件,技术壁垒也较其他非关税壁垒更容易实施。

技术壁垒的作用特征:

1)主要影响最终产品。各国都需要进口石油、钢铁、石化产品等中间产品,因此,除建筑材料外,各国对中间产品进出口较少限制,中间产品较少受技术壁垒的影响。

2)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不同。技术壁垒作用较大的主要是对人们健康与安全影响较大的产品,如食品与医药品;战略产业的产品,如电信产品。

3)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方式不同。如影响食品的主要是技术法规,影响药品的主要是检验和审批程序,影响电信产品的主要是技术标准和检验、审批程序。

4)对不同国家影响不同。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检验能力都较低,在技术壁垒的竞争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4 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技术壁垒问题

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环保标准不断提高,1992年5月欧共体正式实施“生态标签”制度,1993年7月正式推出欧洲环境标志。1995年4月,由发达国家控制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实施《国际环境监查标准制度》。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使我国产品出口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电冰箱就因为其中一部分没有绿色标志,其出口额从1988年的1.1亿美元降至1991年的5100万美元。1993年,德国颁布了关于纺织品的两项环境标准,要求检测纺织品中甲醛、重金属、杀虫剂等7种物质的含量,我国部分纺织品因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出口大受影响。1994年4月1日起德国正式禁止含偶氮染料的纺织品进口,据国家商检局调查,被德国禁止的118种含偶氮染料中,有104种我国正在使用,由此对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又形成一道绿色壁垒。

1998年9月11日,美国农业部长签署了一项法令,以中国进口产品木质包装中藏有光肩星天牛为名,要求所有来自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必须附有经过热处理、熏蒸处理和防腐剂处理的证明,或者由出口商出示无木质包装的证明,否则禁止入境,或由美方对木质包装进行拆除销毁处理。9月中旬美国单方面宣布:自1998年12月17日起离开中国港口运往美国的中国货物将按照新的检疫规定执行。据估计,这一规定使中国约500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影响[5]。

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影响我国出口的环境标准主要有:食品的农药残留量检验标准,陶瓷产品含铅量检查标准,皮革中五氯酚残留量检验标准,冰箱、空调等制冷产品的氟检验标准。

另一方面,我国进口产品中的环保与质量问题也较严重。据有关部门调查,1991~1995年我国共进口各类废物3030万吨,用汇68.8亿美元,占进口总额的1.3%。90年代中期,我国1万多家外资企业中污染密集产业达4千家之多,协议投资总额为90亿美元,其中污染密集型企业投资40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近半数。这些进口产品和产业因缺乏技术壁垒保护而对我国环境和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

我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1)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滞后。

美国现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共体内部已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

世界各国都对转基因产品持慎重态度,欧洲和日本已决定对进口的转基因产品加贴转基因标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有关转基因农产品进口的法律,美国孟山都公司的转基因棉花已进入我国大面积推广生产。我国手机用户已达4000多万户,全球主要手机制造商均在中国设立了生产企业,但我国至今尚无统一的手机质量标准。

2)产品技术标准落后

80年代初,英、法、德等国家采用国际标准已达80%,日本新制的国家标准有90%以上是采用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组织(IEC)标准。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国际标准采用速度,1997年以后每年制定修订标准的国际标准采用率已占60%,但整体看,我国技术标准仍较落后,国家标准只有40%左右采用了国际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ISO和IEC发布的11700个标准中,我国仅采用了38%。

3)未把技术标准作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技术标准不仅在生产领域从质量与性能上决定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在贸易领域决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美国技术标准局(OTA)在向议会提交的进一步强化工业产品标准制度工作的报告中指出:美国制度标准方面能否领先其它国家,将左右美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4)国外技术壁垒将抵消我国加入WTO的贸易利益。

加入WTO后,因消除关税与配额限制,我国具有优势的轻纺产品和机电产品可望扩大出口,但国外技术壁垒仍可使我国许多产品无法出口。我国对外开放国内市场,却不能对等进入国外市场。

5 结论

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贸易壁垒的结构和手段发生变化。在国际贸易中应正确使用技术性贸易措施维护本国合法权益。

技术标准实际上是国际贸易中的游戏规则,谁控制国际技术标准,谁就控制了国际市场和国际贸易。

技术壁垒的基础是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壁垒是国家之间技术实力的较量。在制定产品技术标准时,不仅要考虑技术竞争力,还要考虑贸易竞争力。技术标准是技术创新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参与制定技术法规与技术标准,加强检测方法与手段的研究开发,是加入WTO对“科技入关”提出的重要任务。

我国即将加入WTO,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是需要科技部门与外经贸、商检、技术监督、海关等多部门共同完成的一项紧迫任务。

标签:;  ;  ;  ;  ;  ;  ;  

技术壁垒:“科技进入”的挑战_技术壁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