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外三科 516211
摘要:目的 探讨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我科收治的49例脑干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存活37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24.49%。结论 对脑干损伤患者应该进行早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诊治,从而提高抢救治愈率。
关键词: 脑干损伤; 护理措施
脑干损伤是因外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造成的,头部受到冲击使脑干撞到小脑幕裂孔的游离缘或枕骨的斜坡上,或脑干的纵轴向下强烈移动或扭转造成的脑干损伤,其伤后可出现严重的意识障碍、去脑强直、瞳孔及眼球位置异常等症状,如不进行恰当的治疗及护理患者可迅速死亡。但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制订及时准确的治疗方案,采取积极预防并发症等措施,可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脑干损伤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时间内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49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11-74岁,平均(43.3±12.5)岁。车祸外伤34例,摔伤7例,高处坠落伤6例,打击伤2例。
1.2 病情观察
(1)意识 原发性脑干损伤患者,伤后常立即发生昏迷,轻者对痛刺激可有反应,重者昏迷程度深,一切反射消失。如昏迷持续时间较长,很少出现中间清醒或中间好转期,应想到合并颅内血肿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性脑干损伤。
(2)瞳孔和眼运动改变 眼球活动和瞳孔调节功能由动眼、滑车及外展等脑神经管理,它们的神经核均位于脑干,脑干损伤时可有相应变化,临床上有定位意义。中脑损伤时,初期两侧瞳孔不等大,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向下外倾斜;两侧损伤时,两侧瞳孔散大,眼球固定。脑桥损伤时,可出现两瞳孔极度缩小,光反射消失,两侧眼球内斜,同向偏斜或两侧眼球分离等征象。
(3)生命体征变化
1)呼吸功能紊乱 脑干损伤常在伤后立即出现呼吸功能紊乱。当中脑下端和脑桥上端的呼吸调节中枢受损时,出现呼吸节律的紊乱,如陈-施呼吸;当脑桥中下部的长吸中枢受损时,可出现抽泣样呼吸;当延髓的吸气和呼气中枢受损时,则发生呼吸停止。在脑干继发性损害的初期,如小脑幕切迹疝的形成时,先出现呼吸节律紊乱,陈-施呼吸,在脑疝的晚期颅内压继续升高,小脑扁桃体疝出现,压迫延髓,呼吸即先停止。
2)心血管功能紊乱 当延髓损伤严重时,表现为呼吸心跳迅速停止,患者死亡。较高位的脑干损伤时出现的呼吸循环紊乱常先有一兴奋期,此时脉搏缓慢有力,血压升高,呼吸深快或呈喘息样呼吸,以后转入衰竭,脉搏频速,血压下降,呼吸呈潮式,终于心跳呼吸停止。一般呼吸停止在先,在人工呼吸和药物维持血压的条件下,心跳仍可维持数天或数月,最后往往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3)体温变化 脑干损伤后有时可出现高热,这多由于交感神经功能受损,出汗功能障碍,影响体热发散所致。当脑干功能衰竭时,体温则可降至正常以下。
1.3护理要求
(1) 卧位 依据患者伤情采取不同卧位,颅内压增高者宜取头高位,抬高床头10°~15°,以利于头部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缓解颅内压。脑脊液漏出,取平卧位或头高位。重伤、昏迷患者取平卧、侧卧、俯卧位,以利于口腔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休克时取平卧位或头低卧位,但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增加颅内淤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保持床单整洁 脑干损伤患者的头部血迹往往污染被服,易滋生细菌,是一个较大的传染源,因此,如遇污染应及时更换,保证床铺的清洁干燥。
(3)皮肤护理 脑干损伤患者大多处于昏迷状态,皮肤抵抗力较差,为防止发生褥疮,应随时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及每2小时1次替患者转换体位、拍背、按摩皮肤受压部位,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1次。要正确使用气垫等方法。
(4)口腔护理 患者昏迷时往往张口呼吸,早期鼻饲,口腔黏膜干燥。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做好口腔护理4次,生理盐水纱布遮盖口腔,以湿润吸入的空气,预防口腔感染。
(5) 眼部护理 注意保护角膜,昏迷患者眼部涂眼药膏,以无菌纱布覆盖,以免由于眼睑闭合不全,角膜暴露而干燥坏死,或并发角膜溃疡。
(6)泌尿系护理 行导尿术后,每日用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会阴部2次,每周更换2次尿袋,每7天更换导尿管,以保持无菌。更换时,严格无菌操作,常规用生理盐水500 ml+庆大霉素8万U行膀胱冲洗,2次/d。
(7) 湿化瓶吸氧的护理 应每日更换湿化瓶内的蒸馏水及氧气鼻导管,并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鼻腔后,由另一侧鼻孔插入。
1.4呼吸道护理预防肺部感染
(1)保持呼吸道通畅 昏迷患者取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或保持头颈部稍后仰的位置,1~2 h翻身、叩背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咽部及气道有分泌物应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通畅。浅昏迷患者可用手刺激上凹内气管,诱发患者咳嗽排痰,无创性保持呼吸道通畅。
(2)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护理 气管切开的目的是防止肺部感染。如护理不当反易造成肺部感染。吸痰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吸痰前应给予充分吸氧,不要向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吸痰管的直径小于气管内径的1/2,以免影响气体进入。将吸痰管插入内套管,待吸痰管达到一定深度向上提取时,先吸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咽部、口腔及鼻腔内分泌物。一般吸痰管插入深度10~15 cm,吸痰负压300~400 mm Hg,插管时中断负压,到位后打开负压,边旋转吸引边退后,吸痰要充分,每次吸痰时间应少于15 s,一次吸不净时,应先吸氧,然后再继续吸痰。吸痰时应戴无菌手套,先吸口腔后吸气道,吸痰手法要轻柔、迅速,切忌上下无效抽吸,以免损伤气道黏膜。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min,每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0 min,吸痰管使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每次吸痰后更换新的吸痰管,吸痰管按一次性用品毁形处理。套管口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或呋喃西林湿纱布,保持气管切开处敷料清洁干燥。
(3) 使用呼吸机的护理 呼吸机螺纹管应48 h更换一次,螺纹管内的冷凝水应随时排净,严防回流到雾化罐内。对气管插管者应定时放尽气囊内的气体,以避免因气管黏膜的压伤而增加感染的机会。
1.5亚低温治疗脑干损伤患者方法 将治疗组患者肛温控制在(34±1)℃,维持3~6 d;其他治疗同常规组。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患者伤后生命体征稳定,病死率下降,预后明显改善。亚低温治疗结合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减少患者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1.6加强在进行液体加药、静脉滴注、静脉推注及各种抽血等中的无菌技术,操作中都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所用输液器输入溶液者必须经灭菌处理,使用前仔细检查溶液有无混浊、杂质等,如有上述现象不可使用。宜采用密闭式输液法,对长期输液者应每日更换输液器至少1次。尽量减少探视患者次数,每天至少空气消毒2次[3]。
2 结果
49例脑干损伤患者中,存活37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24.49%。
3讨论
脑干损伤的抢救和护理的密切观察和精心护理是分不开的,应做到加强早期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诊治,加强并发症的防治,从而提高抢救治愈率。但是重度脑干损伤病死率极高,几乎占颅脑损伤病死率的1/3,若延髓平面受创,则救治希望甚微,护士能做的只有不断加强责任心,不怕脏,不怕累,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曹敏.重型颅脑损失患者的观察及护理.齐鲁护理杂志,2013,(8):591.
[2]鞠春燕.颅脑损失意识模糊患者观察与护理.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14,2(9):38.
[3]周玉娟.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评价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16,8:34
[4]陈晓红.床上体操对偏瘫早期肢体功能影响.实用护理杂志,2015,16(8):9
论文作者:江新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脑干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呼吸论文; 生理盐水论文; 呼吸道论文; 气管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