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奴隶制--萨缪尔森对劳动价值论批判的反讽_萨缪尔森论文

一个极端的斯拉法主义者——萨缪尔森对劳动价值论批判的反批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论文,主义者论文,拉法论文,萨缪尔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54X(2006)07-0033-04

一、萨缪尔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转形问题的攻击与诬蔑

萨缪尔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攻击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擦橡皮;(2)伊甸乐园;(3)碰巧精确和再生产无关论;(4)用实物关系分析来代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分析用以说明资本主义剥削。

1.诬蔑马克思的转形分析是擦橡皮,宣布《资本论》第一卷的价值分析是一种不必要的、无结果的糊涂思想,应予以放弃。

将马克思的转形分析诬蔑为擦橡皮式的戏法游戏,是萨缪尔森非常得意之杰作。萨缪尔森说:“如果你解开了代数的迷惘并开始明白实情,你就发现,‘转化算式’恰恰是这样的形式:‘熟视两个互换而又不相协调的系统。写下其中的一个。用擦子将它抹去,以进行转化。然后,填入另一个。瞧!你已经完成了你的转化算式。’用这样一种方法,人们可以从燃素‘转化’为熵;从托勒梅‘转化’为哥白尼;从牛顿‘转化’为爱因斯坦;从创世纪‘转化’为达尔文——并且,从熵又‘转化’为燃素……。”① 后面的分析我们将会看到,像萨缪尔森这样自称解开了代数学迷惘的人,怎样在列初等代数学等量关系式时犯了低级错误。在《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一文中,萨缪尔森至少有三处宣布《资本论》第一卷的价值分析,是一种不必要的、应予以放弃。第一处是在“导言”中,萨缪尔森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批评家们已倾向于认为,第三卷的模式是向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复返,并且对下述情况是一种过了时的、不那么坦率地承认,即第一卷的新分析——对‘价值’和‘相等的剩余价值率’的计算——只不过是一种不必要的、无结果的糊涂思想”②。第二处是在“第三卷中的‘转化’程序”一节中,萨缪尔森说:“我希望证明,相信维持生活最低工资实用性的任何人(我本人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不相信,但是那与现在的论述无关)如果他从第一卷中只是保留了下述见解的精髓的话,即能够生产出来的东西与组成最低工资的东西之间有一种矛盾,将会更好地了解他自己的理论,并且他会更主动地把第一卷中对行业间价值的分析看作不必要的和妨害他自己理论的东西而扬弃掉。”③ 第三处是在题为“一种误解”的一节中,萨缪尔森说:“人们可以应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历史决定论以达到下述假定,即由于马克思在代数学方面的无能和计算机的尚未出世,使得它以第一卷的术语表述了他的剥削理论,第一卷的术语不是现实的,但就代数方面的运用而言,它比第三卷中的瓦尔拉关系较为简单。”④

2.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批判和否定。

萨缪尔森对劳动价值论的缺陷之处如下几个方面:(1)肯定早期原始状态的“未掺水的劳动价值论”是正确的。所谓早期原始状态,是指在那里,土地是过剩而又自由的,生产方法是那样的原始和短期,以至于利润和利息都可被忽略不计。萨缪尔森说:“斯密的早期原始状态云云,虽然从人类学观点看是废话,但从逻辑方面看,其土地过剩和无地租的假设,还是无可非议的。”⑤ 但是,这种伊甸乐园很快就成为过去,代之而来的是,土地稀少了,价格比率永远地脱离了所体现的劳动的内容;(2)人都是不一样的,人的生产能力差别很大,劳动价值论新的效用单位无法确定;(3)“时间就是金钱,而且利息(或者说利润,在不稳定性可忽略的时候,这两者是同一个东西)率也并不是零。利息将作为一种成本偿付。只有插入包括利息要素的过去的劳动,……才能计算出生产的实际竞争成本和价格”⑥。

3.对马克思转化程序的批判和否定。

(1)马克思的数字例证是唯一的例子。萨缪尔森首先谨慎地将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第九章不考虑固定资本折旧问题的转形表整理为如下表Ⅰ。

紧接着萨缪尔森议论道:“批评者和辩护者一样,毫无例外地都承认马克思在所有这些方面是前后不一致的。因为他错误地把同一个不变资本,C[,j],既计算在价格之中,也同样地计算在价值之中。但是,这些‘C’是什么呢?它们是在较早阶段已经生产出来的项目,而且使价值变成价格的同一逻辑要求他们的价值也必须转化成价格。这样,据论证,马克思只走了这条路的一段,并在通向他的价格时错误地保留了价值计算的某些因素。”萨缪尔森表示,“我必须同意这一点”。在这方面萨缪尔森表示与前人不同的是,他要努力指出这一事实:“在一个唯一的例子中,马克思的算术式碰巧是十分精确的。”

(2)马克思数字例证的特殊性。萨缪尔森将这种特殊性概括为“(不变)资本相等内部构成”。“(不变)资本相等内部构成”表现在不变资本上就是“这些部门中的每一个部门碰巧都使用的是社会生产出来的同一比例的各种原料和机器设备。”⑦ 换句话说,“如果部门Ⅰ中C项80实际是(5)栏中的价格加权组成的,其平均数相同于(3)栏中的价值,只有是这种情况,我们才可以肯定,80仍然是价格计算与价值计算两者的正确的量值”⑧;“(不变)资本相等内部构成”表现在不变资本上就是,“我们也必须假设最低生活预算是一种市场的商品篮子,当商品被用作生产中的投入物时,这种篮子是按同样的相对的比例组成的。”⑨

(3)萨缪尔森发现马克思的转化程序和再生产条件无关。萨缪尔森说:“几乎所有的作家,虽然他们都是以马克思本人所开始使用的五个部门开始的,他们都似乎是毫无必要地倾向于把上列表中的程序应用到马克思简单再生产的模式中去——这是一个合理的程序,但是就我所能回忆的,马克思对这一程序运用时过于谨慎,以致不想使用它了。”⑩

(4)关于“逆转化”的议论。萨缪尔森反对马克思关于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平均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率(平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的结论。他故意颠倒马克思的几段论述实现所谓的逆转化。例如,马克思原文讲:“实际上,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分析才能使剩余价值从利润中脱壳而出。在剩余价值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11) 萨缪尔森认为这段话也完全可以颠倒过来说:“事实上,剩余价值〔!〕是利润〔!〕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分析才能使利润〔!〕从剩余价值〔!〕中脱壳而出。在利润〔!〕中,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萨缪尔森承认,这是“歪改马克思本人的话”(12)。

4.用实物关系分析来代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分析用以说明资本主义剥削。

萨缪尔森举了一个实物量关系数字例证,用以代替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的价值转形分析。假设社会劳动单位是100,其中生产谷物的第Ⅰ部门投入80个单位,生产煤炭的第Ⅱ部门投入20个单位。在第Ⅰ部门中,80个单位劳动和10个单位谷物、10个单位煤炭生产了100个单位谷物。在第Ⅱ部门中,20个劳动单位和40个单位谷物、40个单位煤炭生产了100个单位煤炭。设最低生活工资需要为每个劳动单位消费品的搭配为1/4最终单位谷物和1/4最终单位煤炭,这样,每100单位的总产量中的25个单位就到了工人的手里。由于每100单位中的另外50个单位消耗于中间产品的生产,这样,每100个单位总产量中就留下25个单位为非工人的最后消费,或者说成了储蓄—投资。萨缪尔森认为这一数字例证能既同时符合《资本论》第一卷中的价值叙述,又能符合《资本论》第三卷中的瓦尔拉斯均衡价格叙述。见表Ⅱ。

萨缪尔森认为这同一情况可以分别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的观点来加以说明。其中表Ⅱ中的由(1)、(2)、(3)组成的一组数字显示的是第一卷的价值关系,而由(1)、(4)、(5)组成的另一组数字显示的是第三卷的生产价格关系。

二、重申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对萨缪尔森所谓“(不变)资本相等内部构成”说所提出问题的解答

关于萨缪尔森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批判和否定,学术界已有很多同志进行了反批判,对学者们在这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此我不打算重复。我要做的工作是,首先在本文这一部分我将对萨缪尔森所提出的“(不变)资本相等内部构成”说的疑问予以解答;其次在本文下一部分我将进一步剖析萨缪尔森实物量关系分析的理论错误。

萨缪尔森所概括的可由表Ⅰ来展示的马克思的价值转化程序,这个转化程序马克思所采用的是横断面分析方法,或者用现在通行的说法是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在表Ⅰ的静态分析转化程序中,在部门Ⅰ中C项80马克思假定是按价值计算的不变资本。但如果将马克思的静态转化程序动态化,就有一个如萨缪尔森所说的80是否恰好是(5)栏中的价格加权组成的,其平均数是否恰好是(3)栏中的价值?不仅如此,就可变资本来说也有类似的情况。在部门Ⅰ中V项20也有一个劳动力的价值和劳动力的生产价格是否恰好一致的问题。萨缪尔森提出这样的问题可以说他已经真正地触及到了马克思以后的转形问题的根本之所在。

转形问题是经济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马克思之前,转形问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解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的表面矛盾问题。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论证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资本有机构成学说和资本周转学说,进而马克思完成了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利润率到平均利润率的转化,以及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科学地解决了长期困扰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理论难题,即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的表面矛盾问题。马克思对要素投入按价值计算的转形问题的分析是无可挑剔的。但这决不是说马克思的分析是无条件的,是终极真理而不能发展的。事实上,马克思以后同样还存在着转形问题。这时的转形问题就是在马克思要素投入按价值计算转形分析已有的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要素投入生产价格化对转形结论的影响。马克思关于成本价格的修正含意的一系列论述,就表达了马克思对这部分理论分析的一些设想。马克思说:“必须记住成本价格这个修改了的意义,因此,必须记住,如果在一个特殊生产部门把商品的成本价格看作和生产该商品时所消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相等,那就总可能有误差。对我们现在的研究来说,这一点没有进一步考察的必要。”(13) 马克思已经意识到了,他自己的价值转化程序存在着一个从静态分析如何向动态分析转化的问题。马克思承认在部门Ⅰ中C项80和V项20都存在着价值计算和价格计算的差别的问题。但马克思不承认由于有这种差别会造成对转形基本结论的影响。萨缪尔森认为“实际工资确实是与价格形式和价值形式保持在恰恰相同的水平之上的。这样用不着我假设,马克思的程序就面对着进一步的致命的反对意见,即市场上维持生活的篮子在有关一小时劳动的两种制度之下,不会有相同的费用。当马克思告诉我们工人们是半日为自己劳动而半天为剥削他们的资本家劳动的时候,他在他的各式各样的表格中并不曾指出,不同部门的商品中所含的钢铁份额究竟占有多大的比例。如果我们自己任意使用这样一种比例,那么为什么新价格的适当的加权平均数会同甚至对未加权的平均数也是和的价值处于同样的水平之上,这就没有什么理由了。这意味着百分之二十二的利润率是它用错了的一个比率”(14)。那么,是不是承认成本价格C项和V项中存在生产价格和价值存在误差,就一定要得出马克思转化程序结论是错误的呢?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在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中,对马克思的静态转化模型进行了动态化的补充,分析的结论是马克思转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仍然正确,即平均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15)。

三、萨缪尔森实物量关系分析的代数学上的错误

萨缪尔森认为他所列的表Ⅱ的实物量关系式,既可以用《资本论》第一卷的价值分析范式加以说明,又可以用《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分析范式加以说明。其实,萨缪尔森的这个分析与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的价值分析毫无共同之处,也与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分析毫无关系。

从《资本论》第一卷的价值分析范式来看,萨缪尔森的所谓实物量关系分析在代数学上是存在严重错误的。萨缪尔森所说的在第Ⅰ部门中,萨缪尔森企图说明,200个单位谷物的价值是由(20个单位谷物的价值+20个单位煤炭的价值)C+80个单位劳动的价值V+80个单位剩余劳动的价值M构成的。这是马克思的价值分析中的价值生产方程吗?

第一,马克思价值生产方程的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形成新产品价值的各个组成要素,都必须放弃自己的使用价值形式而以自己的价值形式加入新产品价值。就是说,在200个单位谷物的价值的生产中,20个单位谷物和20个单位煤炭都必须是已经放弃了自己的使用价值的自然形式来加盟的。事实上,在新产品价值中作为旧价值转移的不变资本C中,固定资本价值转移部分同流动资本价值转移部分相比,一般来说,量值不是很大的。因此,在一般的要求精确度不是太高的价值分析中,固定资本价值转移部分往往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即使固定资本转移的价值部分不可忽视,那么,固定资本也不是以使用价值的形式加盟到产品价值的形成过程的。固定资本只是以其磨损的部分,以其价值的形式参加新产品的价值形成,而不是以其原来的或磨损后剩余的使用价值形式和实用价值量参加新产品价值形成。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萨缪尔森的例子。在新产品价值200单位的谷物的价值生产过程中,作为谷物价值形成要素的20单位谷物和20单位煤炭,都必须要首先放弃自己的自然形式,而以价值形式加入。因此,在价值计算时就不存在将等式两边的单位谷物和单位煤炭的价值量看作是一种互相相等的量而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解的问题。

第二,作为新产品价值形成要素的不变资本的各个量,必须放弃自己的单位形式,而以劳动的单位形式加入新产品价值,这是经济学的要求也是代数学的要求。就经济学来看,作为不变资本要素加入新产品的价值形成,不变资本的各个要素必须要放弃其使用价值形式。就代数学来说,不变资本各个要素不仅要放弃其使用价值形式,而且还必须放弃其使用价值的单位而以统一的价值单位来进行计算。萨缪尔森不顾代数学的基本要求,不问煤炭是以千克还是以吨作为重量单位,还是以炭氧作为质量单位,也不追问谷物是以重量单位、质量单位,还是空间单位作为计算单位进行计算。萨缪尔森根本就不知道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更谈不上如何将劳动的单位和劳动力的单位区别开来,萨缪尔森只知道使他们统统相加列方程,使他们相减相除解方程。换言之,80劳动+10谷物+10煤炭=100谷物,20劳动+40谷物+40煤炭=100煤炭,这组方程式根本没有成立的代数学基础,是根本不能成立的。由此推出的两个价格计算方程式也没有成立的代数学基础,因此也是不能成立的,即方程是不能成立的。

从《资本论》第三卷的生产价格分析范式来看,萨缪尔森所列的表Ⅱ也根本没有解决转形问题。

第一,萨缪尔森宣称:“表Ⅱ的(4)栏和(5)栏在(2)栏和(3)栏中的任何项目的计算之前,是可以明明白白地计算出来的”,这是毫无根据的。(4)栏和(5)栏各项数字的来源都依赖于,而r值的确定显然离不开(2)栏剩余价值,以及剩余价值作为部分构成整体的(3)栏价值。这是最浅显的道理,无须多言。

第二,萨缪尔森所列的表Ⅱ,根本没有弄清转形问题的问题之所在。萨缪尔森在对表Ⅱ进行分析时有一个说明,这个说明写道:“每100单位的谷物和煤炭的价格和价值分别为。这项评价适用于用作中间产品的谷物和煤炭的实物量;工资=1。当价格应用于(1)栏时,我们以(16+24)C+80V和(64+96)C+20V取代那里所表示的数字,但总额不变。”在这个地方萨缪尔森似乎说明了要素投入发生价格和价值的偏离时,对价值转形的总量关系没有影响。不过,萨缪尔森在这里根本就没有触及到马克思价值转形问题的本质。实际上,关于要素投入按价值计算的转形问题马克思已经给出了无可挑剔的解答。关于要素投入按生产价格计算的转形问题马克思已经给出了重要的提示,我在《转形问题研究》一文中给予了解答,并把它概括为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16)。在扩大的马克思价值转化模型中,不变资本投入总量的生产价格和价值彼此互相抵消的情形,只是一种极其特殊的情况,一般情况是二者未必相等。因此,萨缪尔森在此提及此情况,并认为自己已经按照《资本论》第三卷的方法解决了要素投入按生产价格计算的转形问题,这只不过说明了萨缪尔森没有真正理解转形问题的问题所在而已。

萨缪尔森的实物量关系分析,不过是斯拉法实物量关系分析用实物关系来代替劳动价值分析的理论翻版。萨缪尔森的所谓实物量关系分析,不过是一个狂想到不要还原方程就想使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分析与斯拉法的实物量关系分析相连接的空想理论。萨缪尔森不过是一个极端的斯拉法主义者。

注释: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12)(14)萨缪尔森:《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现代外国经济学文选》第3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07、105、119、125、111、111、119、121、120、120-121、122、121页。

(1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67页。

(1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85页。

(15)(16)详见拙文《转形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

标签:;  ;  ;  ;  

极端奴隶制--萨缪尔森对劳动价值论批判的反讽_萨缪尔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