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实验中学 265599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是由生理和心理两大功能组合而成,只有这两方面都全面发展,才能称为健康的人。因此,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学生人格特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和心理素质培养的双重任务,教师要做好学生品德培养和心理教育的领路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自己健康的心态影响学生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从来不让自己有忧怨的神情和抑郁的面容,甚至有不愉快的事情。我生病了,我也不在儿童面前表现出来。”心理素质作为教师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特点,不仅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同时也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着重要影响。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学生往往带着崇拜的眼光看老师,把老师作为自己的榜样,特别是在个体人格发展方面,教师的影响仅次于父母。所以,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要学会制怒,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学生,更不要把烦恼、怨愤迁移到学生身上,要把关心、尊重、爱护学生放在首位,做一个学生喜欢的热情、幽默、知识丰富的老师,给学生树立一个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形象。
二、了解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现状
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首先要了解他们存在哪些心理问题。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随之而来的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特别是心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很多家长感到对自己的子女无计可施,越来越多的老师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教、难管。我认为,当前的中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以自我为中心的逆反心理
初中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他们一方面会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却又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虽然成人感增强,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缺乏全面性,对自己的估价缺乏客观性,凡事想自己做主,把个人利益摆在首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劝导往往会产生抵触情绪,嫌家长、老师唠叨、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稍有不如意就把自己封闭起来,自以为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喜欢用负面思想和消极态度来思考问题,不能用公正全面的态度来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人际关系不和谐
人际关系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与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不和谐,部分同学有的时候没有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理解和支持,就会流露出孤独感,不愿与人敞开心扉,不喜欢与人沟通,喜欢自我深思独处,很难与人和谐相处。如:我教的一个学生,平时很少说话,更不希望与人交往,整天独来独往,几乎没有朋友。我问他为什么不和同学一起学习娱乐,他说:“他们不懂我,毛病还多,不值得和他们交朋友。”但有时他又会感到孤独,这说明他不会与人交往和相处,人际关系不和谐。
3.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在家里个个是小皇帝、小公主,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读不了书,吃不了苦,经得起表扬,挨不起批评,遇到一点挫折就倒下,成了这些学生的通病。 表扬的时候可以说出名字,批评的时候如果点出了名字,就伤了学生的自尊,有时会闹出这样或那样的师生纷争。有的学生承受不了学习和考试的压力,导致精神焦虑、抑郁,甚至有不少自杀案例。
三、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挖掘教材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对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有关情绪的多样性、情绪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调节情绪的方法等内容的学习,能让学生充分认识保持积极健康情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既培养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又加强了自身的品德修养。
2.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营造快乐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分组辩论、小品表演、实际操作与体验、故事情景再现、音乐图片欣赏等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观点,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找到自我、肯定自我,培养自信的心理品质;通过模拟表演、角色互换等方式,能获得丰富的道德心理感受;通过亲身参与活动、竞赛、游戏等方法,能训练学生竞争、合作、团结、机智等行为心理品质,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告诉我们:教师首先是教书,然后是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和做。学生的感悟首先是来自书本里的,然后通过融入生活和社会,感悟人生的真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利用好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平台,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是每一名思想品德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论文作者:崔克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老师论文; 情绪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