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分析无创通气对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论文_谢朝通

 (旌阳区人民医院分院 四川德阳 6182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无创通气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74例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无创通气治疗(观察组37例)及有创通气治疗(对照组37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3±7.1)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9.6±8.4)d,两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3%)与对照组患者(27.1%)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无创通气治疗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对其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效果更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无创通气;老年间质性肺炎;呼吸衰竭;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3-0024-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icacy of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mong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74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mong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ere given non-invasive ventilation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37 cases) and invasive ventilation (control group, 37 cases),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with PaO2 compared significantly the difference (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ospitalization time (11.3 ± 7.1) d, the control group hospitalization time (19.6 ± 8.4) d,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9.3%)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patients (27.1%)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no better in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and respiratory failure on the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 of invasive ventilation in treatment of elderly, high safety,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Noninvasive ventilation; Interstitial pneumonia;Respiratory failure; Length of stay; Complication rate

老年间质性肺炎是当前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肺部炎症病变类型,患者肺脏间质组织发生炎症并蔓延至其支气管肺泡壁、支气管周围血管周围小叶间、肺泡间隔结缔组织等结构,随着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肺间质性肺炎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对患者肺部结构、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病情严重者甚至并发呼吸衰竭并因此死亡[1]。临床研究显示[2],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症状有良好效果。本次研究将无创通气治疗应用在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进程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中74例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结合其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60~82岁,平均(70.2±5.5)岁,间质性肺炎病程2~8年,平均(4.2±1.1)年;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60~84岁,平均(70.6±5.4)岁,间质性肺炎病程2~9年,平均(4.5±1.2)年。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事前告知患者治疗方法及研究目的,征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上述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中患者治疗均使用瑞思迈VPAP系列双水平呼吸机,设置指标为患者最低吸氧浓度45%、最大浓度100%。

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无创通气治疗,医护人员将呼吸机使用模式设置为无创通气模式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吸气压力,一般患者初始吸气压力均在8cmH2O左右,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并由此调整吸气压力,将吸气压逐渐调整至20cmH2O。整个无创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定期测定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不断优化调整无创通气治疗参数,确保患者治疗进程中血氧饱和度始终≥85%;

对照组患者则给予有创通气治疗,医护人员将呼吸机调整至有创容量通气模式治疗,设置患者初始吸气压力为6mmH2O,而后密切关注患者临床症状、生命指征的变化情况并由此调整吸气压力直至15cmH2O。整个有创治疗过程中中医护人员应定期测定患者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患者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不断优化调整有创通气治疗参数以及通气治疗模式。

此外,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仍然由医生给予解痉、止咳、化痰、抗感染、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等对症治疗措施。

1.3 观察指标

①测定对比两组患者通气治疗前、通气治疗1h后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差异,包括PaO2(血氧分压)、Pa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以pH值[3];

②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 19.0软件完成统计,计量资料使用(±s)进行表达的同时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进行表达的同时使用χ2检验。检验结果显示P<0.05者表示两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O2与治疗前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aO2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而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PaCO2以pH值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2.2 住院时间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11.3±7.1)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19.6±8.4)d,两者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3%)与对照组患者(27.1%)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且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中出现口鼻咽干、排痰障碍、睡眠低通气分别为1例、1例、1例;对照组患者中出现口鼻咽干、排痰障碍、误吸、睡眠低通气分别为3例、2例、2例、3例。

3.讨论

间质性肺炎是一种由于病毒引发的肺部炎症病变,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均会引发患者间质性肺炎症状,患者常合并有坏死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慢性肺炎等多种合并疾病类型,对患者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威胁。而临床统计显示[4],随着当前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老年间质性肺炎患者数量越来越多。从本质上来说,间质性肺炎是一种包含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肺间质纤维化等基本病理病变,以活动性呼吸困难症状、限制性通气障碍症状、低氧血症以及肺弥散功能衰弱等为临床症状的临床病理实体的总称,例如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急性间质性肺炎、脱屑性间质性肺炎等,因此间质性肺炎事实上是不同类型疾病群综合构成的肺部炎性病变。而呼吸衰竭则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患者自身肺脏通气、换气功能障碍的严重疾病类型,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无法完成循环、有效的气体交换而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现象,对自身生理结构、功能均造成严重损害,患者面临死亡危险。以往临床针对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多以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方式为主,但其在治疗效果上不尽如人意,同时患者在接受气管插管治疗期间也容易并发感染等多项不良反应,对患者治疗进程造成不利影响[5]。

本次研究中分别给予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及有创通气治疗,有创通气治疗与无创通气治疗的区别就在于治疗进程中呼吸机与患者连接方式的差异。有创通气治疗仍然需要患者通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在创建人工气道以完成机械通气治疗,但上述操作非常容易引发患者呼吸机肺炎等并发症,同时有创通气治疗无法有效激发、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患者呼吸机撤机时存在一定困难。而无创通气治疗则是通过面罩、鼻罩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连接,整个治疗过程中不需要建立人工气道,从而直接作用于患者本身呼吸系统,对改善患者呼吸系统结构、功能等均有良好效果。无创通气治疗相较于有创通气治疗,其不会对患者造成身体上的创伤,患者自身饮食、语言等功能也不会受到外界影响,从而有效避免外界病菌的感染而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也更加明显[6]。此外,无创通气治疗对改善人体肺部氧合作用、维持呼吸系统合适通气循环、降低患者呼吸肌肉的符合以及呼吸氧耗等均有良好效果,对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亦有积极作用,能够为患者呼吸系统结构、功能的恢复提供更加稳定、长久的支持。本次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后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创通气治疗相较于有创通气治疗,其在在改善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上具有更加显著的效果。而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则说明无创通气治疗相较于有创通气治疗,其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无创通气治疗治疗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宁欣.无创通气对老年肺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4):66-67.

[2]池静.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5-116.

[3]梁桥安,刘卫明,陈冠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5):143-145.

[4]邓汉涛.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临床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9):78-79.

[5]黄培飞,熊志刚,叶素媛.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评价[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0):97-99.

[6]刘业成,徐军,朱华栋,等.间质性肺炎急性加重患者机械通气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11):1249-1252.

论文作者:谢朝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4

标签:;  ;  ;  ;  ;  ;  ;  ;  

探究分析无创通气对老年间质性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论文_谢朝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