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边疆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101(2005)01-0037-05
东北边疆历史问题的研究,和我国其他边疆地区一样,也日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成就斐然,使之成为了我国边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已经取得的成绩与近年开展的工作
东北疆域和民族历史的研究,金毓黻先生是一位开拓者,出版于20世纪40年代的《东北通史》是一部奠基之作。但研究的真正发展则是在建国之后,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疆域和民族历史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一)80年代以来的主要的学术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史学研究蓬勃发展,边疆历史研究也呈现出勃勃生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众多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不断问世。据粗略统计,与东北疆域和民族历史研究有关的著作大致有200余种,论文更是数以千计,涵盖了几乎有关东北疆域和民族历史研究的所有领域,其中地方史、边疆民族、边界沿革、朝鲜移民史等方面的研究颇有特色,也形成了一些热点。
在地方史研究方面,先后出版了张博泉《东北地方史稿》(吉林大学出版社1985)、董万仑《东北史纲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37)、薛虹等《中国东北通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佟冬主编《中国东北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宁梦辰《东北地方史》(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等多部著作。作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持、由马大正任总编的“中国边疆通史丛书”之一,李治亭主编的《东北通史》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以中国东北疆域为研究对象的专门性著作,如张博泉等《东北历代疆域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等。
在边疆民族研究方面,成就也很显著,既有通论性的著作,诸如孙进己《东北民族源流》(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东北民族史研究》和《东北亚民族史论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张博泉等《东北古代民族·考古与疆域》(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傅朗云等《东北民族史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蒋秀松《东北民族史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李德山《东北古民族与东夷渊源关系考论》(东北师大出版社1996)等。也有族别著作,诸如刘子敏《高句丽历史研究》(延边大学出版社1996)、马大正等《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李殿福、孙玉良《高句丽简史》(韩国1990)、耿铁华等《高句丽历史与文化》(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刘厚生等《高句丽史话》(远方出版社1999)、王承礼《渤海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朱国忱等《渤海史稿》(黑龙江文物出版编辑室1984)、李殿福等《渤海国》(文物出版社1987)、杨保隆《渤海史入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等。
在边界研究方面的著作有杨昭全等《中朝边界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余绳武主编《沙俄侵华史》(人民出版社1976-1990)、佟冬《沙俄与东北》(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刘远图《早期中俄东段边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等。此外,上述一些地方史、民族史方面的著作也论及了边界问题。
在朝鲜移民史研究方面80年代以来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集体编著的《朝鲜族简史》(延边人民出版社1986)、高永一《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1986)、黄有福《中国朝鲜民族研究》(1989)、韩俊光主编的《中国朝鲜族迁入史论文集》(1989)等。
这些著作尽管在时间断限、涵盖范围等方面存在不同,在一些相关理论或具体问题的阐述等方面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这些著作的出版对于东北疆域和民族历史研究的发展无一例外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在文献的整理方面也成绩突出,先后出版了众多著作。诸如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编、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边疆史地丛书”中的《17世纪沙俄侵略黑龙江流域资料》,北华大学编辑的《长白丛书》,吉林社会科学院编辑的《明实录东北史料辑》、《清实录东北史料全辑》(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孙进己等主持的《东北古史资料丛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耿铁华等《高句丽史籍汇要》(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等等。这些史料集的出版,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近年开展的工作
1.着重开展东北边疆历史问题的学术研究,形成各具特色的研究基地,如黑龙扛省社会科学院中俄关系史与渤海史研究、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与吉林大学东北通史研究、辽宁省社会科学院东北近现代史研究、沈阳故宫博物院清前史研究、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满族研究、北华大学古籍整理与研究、通化师范学院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高句丽研究、延边大学朝鲜族历史研究等。此外,还有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民族与疆域研究中心、沈阳东亚研究中心等等。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与东北师范大学共同建立了“中国边疆历史与社会研究东北科研工作站”,目的是进一步协调、组织东北边疆历史的学术研究工作,进而推动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的学科发展。
2.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科研单位、高校联合组织了大型学术项目“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并于2002年2月正式启动,该项目同时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院级重大课题之一。“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简称“东北工程”)是一项跨学科、跨地域、跨部门的科研项目,预计将开展为期5年的研究。“东北工程”的主要任务就是总结以往的研究成果,集中优势力量,深入研究东北边疆历史上的疑点问题、现实中的热点问题和理论上的难点问题,使整体研究水平有一个较大提高,在此基础上,形成系列化、权威性的研究成果。该项工程的课题分为研究类、翻译类和档案资料类三个系列。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古代中国疆域理论;东北边疆地方史;东北民族史;古朝鲜、高句丽、渤海国史;中朝关系史;中国东北边疆与俄国远东地区政治经济关系史。
3.进入21世纪,东北边疆史地研究取得了喜人成绩,短短几年时间,仅高句丽、渤海史及相关领域,即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著作,其中主要者有:马大正等《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丛论》,耿铁华《中国高句丽史》,曹德全《高句丽史探微》,王绵厚《高句丽古城研究》,魏存成《高句丽遗迹》,姜维东《唐丽战争史》,姜维东《唐东征将士事迹考》,耿铁华、尹国有《高句丽瓦当研究》,朴灿奎《〈三国志·高句丽传〉研究》,王承礼《中国东北的渤海国与东北亚》,朱国忱、朱咸《渤海遗迹》,郑永振、严长录《渤海墓葬研究》,郑永振《高句丽渤海墓葬比较研究》,方学风、郑永振《渤海货币及二十四块石论著汇编》等。另外李大龙的《唐朝和边疆民族使者往来研究》和《都护制度研究》也值得予以注意。
“东北工程”自2002年正式启动以来,高句丽、渤海历史研究的立项一直是课题立项的重点,2002年至2004年已立项的高句丽、渤海历史研究及相关项目,兹分四类如下:
第一类:高句丽历史研究
1.《古代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 马大正、李大龙、耿铁华、权赫秀2003年已出版
2.简明高句丽史 孙玉良等2004年结项
3.《高句丽民族与国家的演变》 杨军2004年出版
4.高句丽的族源与疆域 王绵厚2003年结项
5.高句丽考古研究 魏存成2004年结项
6.高句丽墓葬人骨研究 陈山2004年结项
7.《好太王碑1580年》 耿铁华2003年已出版
8.鸭绿江以南的高句丽遗址调查研究 徐日范2004年结项
9.《三国史记》评论及研究 刘子敏2004年结项
10.近三十年朝韩日俄四国高句丽、渤海研究综合分析 王禹浪2003年立项
11.朝韩学界高句丽的研究文献 权赫秀主持2004年结项
第二类:渤海历史研究
1.《渤海国史》 魏国忠2004年出版
2.渤海史论 朱国忱等2003年结项
3.渤海移民的治理与归属研究 武玉环2004年结项
4.渤海与东北亚各国各族关系史研究 马一虹2003年立项
5.渤海遗址现状调研 彭善国2003年立项
6.唐代渤海国五京研究 杨雨舒2004年立项
7.俄罗斯学界渤海史迹研究成果之学术史与历史文献学研究 胡凡2004年立项
8.朝鲜渤海史论著选译 已有译稿
9.韩国渤海史论著选译 已有译稿
10.(韩)韩吉哲《渤海的对外关系史》 已有译稿
第三类:高句丽前朝鲜半岛历史、考古研究
1.中国与朝鲜半岛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考古文化学比较研究 王巍2004年结项
2.中国与朝鲜半岛考古文化学比较研究 赵宾福2004年结项
3.朝鲜半岛民族、国家的起源与发展 李德山2004年立项
4.箕子与箕子朝鲜研究 张碧波2003年结项
5.朝鲜史学界的古朝鲜、夫余研究论著选译 孙启林主持2004年结项
第四类:边疆、边界理论研究
1.西方学者关于边疆理论问题的专题研究 于沛2004年结项
2.边疆的论语与论语的边疆:对西方边疆理论的知识考古学勘察 张世明2003年立项
3.汉唐藩属研究 李大龙2003年立项
4.中国古代藩属制度研究 黄松筠2003年立项
5.中国历代朝贡制度研究 付百臣2003年立项
综观上述,可以看到:第一,第一类、第二类高句丽、渤海历史项目共21项,大部分将在2004-2005年结项,进入出版前修改程序;第三类、第四类项目共10项,绝大部分在2004年可以结项,进入出版前修改程序。第二,从研究项目涉及的内容看,第一类、第二类已立项目,既有研究的,也有资料整理和译著,研究项目中包括了综合性和专题性,涉及了高句丽、渤海历史上一些重大问题。第三,从作者状况看,已立项31个项目,涉及作者(主持人)36人(次)。其中,北京地区作者7人(次),余为东北三省作者,均是当今相关研究领域的前沿专家。可以预计,上述31个项目的完成及公开出版,将大大提高中国学界的高句丽、渤海历史、考古研究的总体学术水准。
必须指出,高句丽、渤海历史研究,只是“东北工程”研究课题的一部分。据统计:2002年4月、2003年8月、2004年7月“东北工程”专家委员会先后在北京、黑龙江、辽宁召开会议,对课题申请书进行了审议,最终有95个课题获准立项,其中直接涉及高句丽历史问题的研究课题有11个。截止到2004年6月,完成课题逾40项,已出版著作6部,分别是《中国东北边疆研究》、《中国东北古民族发展史》、《中国高句丽历史续论》、《好太王碑一千五百八十年祭》、《中国东北与俄国(苏联)经济关系史》、《俄国东部移民开发问题研究》。此外,2004年还将有一批学术著作出版。可以说,“东北工程”的学术研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科研成果正陆续面世。
二、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东北边疆历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制约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一)影响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
1.未能将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置于中国边疆研究全局中来考察。东北边疆历史研究是中国边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既有不同点,也有共性。就目前的研究状况来讲,进行理论探讨的论著本就少见,从中国边疆研究的大背景下研究东北边疆历史的论著更是鲜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一些理论问题的研究。诸如疆域理论、藩属问题、羁縻统治、边疆内地一体化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如果脱离了中国边疆研究的大背景,不和其他边疆地区进行对比研究,而仅仅局限于东北边疆地区,是难以正确探索其规律的。
2.研究力量各自为“战”,缺乏系统协调的现象依然存在,加之经费拮据,出版困难,人才外流,造成研究力量断档,后继乏人。各自为“战”是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弊端,在东北边疆历史研究中这种状况也是存在的。此外,研究经费的匮乏、出版困难等也使研究队伍陷入了人才外流、后继乏人的境地,而此时正是研究队伍处于新老交替的时期,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3.研究中“禁区”林立,非学术因素对研究的制约、干扰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东北边疆历史研究涉及外交政策、民族政策、国际关系等敏感问题,受到历史和现实的影响,研究中“禁区”大量存在,制约了研究的正常开展。这种状况近20多年来虽然在逐步改善,但有些“禁区”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仍然存在。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研究仍是深化东北边疆历史研究的当务之急。此处言解放思想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从事东北边疆历史的研究者应坚持实事求是,本着对历史负责的科学态度,敢于研究东北边疆历史研究中的难点问题、热点问题,敢于对以往一些大家、权威的见解提出不同见解,展开争鸣,求得认识上的飞跃、研究结论上的突破。其二是正确处理学术研究与政策决策之间的关系。研究与决策虽有密切关系,但不可将两者等同。研究的结论虽是进行正确决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因素。
专家的研究是解决“应该怎样做”的问题,而政府的决策则是解决“怎样去做”的问题。有时决策部门同意专家的意见,但是不能马上实施,因为决策者一方面要以科学为依据,另一方面还要分析现实力量的对比以及各种复杂情况。研究者应发扬中国边疆研究的爱国主义和求实精神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高水准研究成果为国家的正确决策提供扎实、可靠的依据。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之交开始,中国社会在持续发展中走过了二十多年。这是一个自立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和合作的过程。中国人在走向世界,也在牵动世界。但走向世界和牵动世界,追求和获得的,都不是一种偏狭的中国利益。在一个多种民族和文明共存的世界里,只有共同发展与和平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只有共同的利益和多数的利益才是长久的利益。中国文明相信善处人我之间,应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此,我们在发展中走向世界,同时也带着自己对远朋和近邻的祝愿。
在研究实践中,我们一直以开放的心态面对国际学术界,我们希望与从事这一领域的世界各国的学者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欢迎各国同行、学术研究机构就彼此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只要我们遵循“历史与现实分开,学术与政治分开”的原则,本着相互尊重、求真务实的态度,通过积极的学术交流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才能使我们对历史事实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即使对一些学术问题不能达成一致的认识,也可以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并在坦诚、和好的学术交流中,不断深化研究。
收稿日期:2004-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