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三病区 43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对小儿高热患儿行不同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人性化组和常规组,各44例。常规组行传统护理模式,人性化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家长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人性化组家长满意度43例(97.73%)显著高于常规组36例(81.82%),人性化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27%)显著低于常规组7例(15.91%),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高热患儿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还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人性化模式;常规护理;高热患儿;并发症
发热主要是由于患儿体温散热以及调节中枢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若患儿腋下体温>37.4℃,并且在24h内的体温波动>1℃,则可认定为发热症状[1]。低热指的是患儿腋下体温为37.4~38℃,中度为38.1~39℃,高热为39.1~40℃[2]。长期发热通常情况下指的是患儿发热时间>14d,若对于患儿发热症状处理不当,将会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甚至死亡[3]。除此之外,小儿高热还将会导致患儿出现电解质失衡、脱水等症状,进而引发酸中毒。因此,加强对于小儿高热的紧急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研究书,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小儿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人性化组和常规组,各44例。其中,常规组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为8~27个月,平均年龄(18.35±1.58)个月;病程0.5~4d,平均病程(1.8±0.8)d;体温为37.5~40.2℃,平均体温(38.3±1.2)℃;人性化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为8~28.5个月,平均年龄(18.54±1.72)个月;病程0.5~4.5d,平均病程(2.1±1.1)d;体温为37.9~40.9℃,平均体温(38.8±1.4)℃。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病情程度以及体温等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行传统护理模式。
人性化组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为患儿降温的同时,需要密切观察患儿心率、呼吸以及体温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每间隔2h测量患儿体温一次。在使用退热药降温之前需要快速找出患儿高热的发生原因,避免影响诊断结果,延误治疗时机。由于大剂量使用退热药将会严重损伤患儿的肾功能和胃肠道功能,因此,临床上正确使用退热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积极鼓励患儿多饮水、覆盖适当衣物和被褥等,避免患儿受凉或者热量难以散发。同时,注重患儿合理的饮食,应该遵循使用过于刺激和辛辣的食物,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个人喜好和患病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遵循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进食原则,确保患儿的睡眠质量,并做好口腔护理。必要时为患儿以及患儿家长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心理疏导,进而缓解患儿以及患儿家长焦虑和紧张等不良心理情绪。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家长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组研究均需要利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数据和指标的分析和整理,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家长满意度
人性化组家长满意度43例(97.73%)显著高于常规组36例(81.82%),卡方值=6.065,P值=0.014,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几率
个性化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27%)显著低于常规组7例(15.91%),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几率比对[(n,%)]
3讨论
发热临床上通常指的是体温异常升高,主要是由致热源导致温度升高进而引发患儿温度调节中枢反应出现异常,进而导致患儿体温上升,由于发热症状将会提高患儿身体的耗氧量,增加无氧代谢程度[4]。伴随细胞损伤以及内环境的变化,将会导致肌酸激酶升高,增加心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患儿的心肺负担,高热症状通常发生于<2岁的患儿,患儿在患病期间可能会出现惊厥、脑神经损伤等症状,因此,及时提供紧急的处理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
本组试验结果显示,人性化组家长满意度43例(97.73%)显著高于常规组36例(81.82%),人性化组并发症发生几率1例(2.27%)显著低于常规组7例(15.91%),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上,通过采用冷敷或者擦拭身体的方法,能够尽快降低患儿体温,在此期间,密切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以及体温等指标的变化情况,每间隔2h测量一次体温,并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行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儿家长对于护理服务的实际要求,同时,还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护理效果十分显著。
参考文献:
[1]师玉霞,赵晓卫,常燕燕.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护理效果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4(6):226-227.
[2]张瑜.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护理效果比较[J].医药与保健,2015,34(7):108-109.
[3]张晓丽.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护理效果对比[J].心理医生,2016,22(19):140-141.
[4]赵珺.不同护理模式在小儿高热中的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14-215.
[5]倪燕,袁园.综合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高热惊厥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236-237.
作者简介:女 出生年:1989年 学历:本科 职称:护师 研究方向:儿科护理学
论文作者:朱芳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4
标签:患儿论文; 体温论文; 高热论文; 并发症论文; 小儿论文; 常规论文; 家长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4月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