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投资亟需科学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亟需论文,子女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现代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子女教育投资已成为许多家庭所有支出项目中增长最快的一项。据有关调查表明:城市家庭,一般对上大学的孩子支出占家庭收入的40%以上。北京,上高中的占40%,初中25%,小学25%;广州,分别为26%,27%,25%。子女教育被许多家庭放在最受关注的位置。
家庭重视子女教育,舍得投资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一些家长由于自身素质及对教育规律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在子女教育投资上出现了盲点、误区——
一、关于选择学校
随着义务教育的实施和普及,为减轻负担,小学升初中取消了考试,实行就近免试入学,这是升学考试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取得了积极效果,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欢迎。但是一部分家长为子女择校的愿望依然强烈,“以钱择校”现象愈演愈烈,捐资数额越来越高。
在择校风的冲击下,某学院的附属小学仅剩一名学生。这位学生还是在校方极力挽留下才坐在教室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家庭无力支付数额不菲的“借读费”。
有这么宽敞的学校,为什么要去“借读”呢?家长的目的很明确——给孩子选择一个好点的学校。
为了使孩子能上一个好学校,许多家长不惜出高价。去年某县重点中学,上午刚透出消息,扩招低于公费生分数线13分以内的捐资生80名,低于5分以内交1.5万元,高于5分的每分再加1千元,结果在2 个小时内,80个名额一抢而空。迟到一步的家长则苦苦相求,懊悔不迭。有一个体户怀揣巨款,为其相差70多分的女儿急匆匆赶来,好说歹说,当校方终于同意让他捐资30万元接收其女儿就读时,他当即就将30万元支票通过银行打入该校。
择校问题是当前子女教育中的一大热点问题。这一现象的出现,实质上是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中的综合反映。首先,这是改革开放形势下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增长,希望子女通过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以便日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有利境地;其次是不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的影响,认为只有考上大学才算成材;三是学校之间办学条件水平差距问题。这种差距不仅表现在学校的基础设施、仪器设备等有形环境方面,更表现在师资水平、情感氛围、校园校貌以及生源素质等无形环境方面。这是导致择校加剧的直接的客观原因。
正因为好学校有许多优势,所以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能在这里打好基础,最终考上大学;有的家长虽然知道孩子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但希望孩子学好、不变坏,觉得在这样的学校里放心、保险。当然90%以上家长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将来能上大学的。
那么,家长费尽心机、历尽周折、花了大钱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孩子是否就都会理所当然地变成一个“好学生”,就能考上大学呢?回答是:否。
因为好学校的有利因素,对于不同的孩子,其含义也往往是不同的。好学校是相对的,对多数孩子是好学校,对有些孩子可能就不合适,那么这个好学校对他就可能没有意义。
据某县一省重点学校调查,捐资生中50%能考上大学,而来自农村的孩子则几乎全能考上。如一位乡村的孩子平时学习努力,表现突出,但离重点高中分数线还差4分。班主任觉得如能到重点中学就读, 考大学很有希望,于是就三番五次劝说其家长,亲戚朋友也表示支持,家长动心了,于是东借西挪交了5千元的赞助费。3年后,这个孩子果然考上了重点大学。为什么城乡孩子有这么大的差别?一是农村孩子更懂得这学习机会来之不易,自觉性强;二是农村孩子成绩较好,相差太大,父母是不会出钱更不会借钱投资的;三是农村孩子原来一直在农村上学,无论哪方面,学校的条件一般都不如城镇,平时父母也不可能为其请家庭教师,所以他们的考分“含金量”高,自身潜力大。
捐助生中农村孩子的成材率高于城市孩子,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①择校,不能父母一厢情愿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家长替代不了。如果孩子不愿意,那么即便分数相差不大也很难有好的效果。小胡原来在普通学校自我感觉良好,成绩也不错。可在父母的安排下进了重点学校,在优秀群体中,他觉得浑身不自在,抬不起头,产生了自卑心理,心情长期处于压抑、焦虑状态,学习上不但没有达到父母的愿望,反而走了下坡路。可以设想,如果在普通中学,小胡会发展得更好。
②投资,要考虑回报率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来看,教育是一项再生产劳动力的长期投资,投资者理当考虑回报率。在择校问题上,有必要作客观的分析。某市一位当地知名企业的董事长,为让女儿进重点高中,他愿出一般捐资生5 倍的款,无奈分数相差太大——差200多分,学校没同意。 企业家盼女成凤心切,请求一位副市长出马帮忙,校方因此收下了。可实在是因为基础太差,她上课如同听天书,听不懂、跟不上。三年一“混”而过,去年参加高考,结果一败涂地,满分为750分,而她仅考了139分。老师说:如果当初上技校,还能学到一门技术。
二、关于聘请家庭教师
据某市一中学初三年级的调查,请家教或请过家教的竟达90%以上,有的同时请了语、数、外、理、化5门功课的5位教师。某师大家教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说,他们师大校园里曾经或者正在做家教的学生至少有50%。聘请家教不但普遍,有的甚至寄予厚望而不惜投掷重金。浙江温州一公司老板在当地报纸刊登一则巨资聘请专职家庭教师的广告,允诺如果孩子考上大学一次性奖励该教师15万元。要求应聘者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懂电脑、外语达到国家四级。具体待遇:包吃、住,配有空调、电脑。月工资1200元以上。 教学效果佳, 年度成绩达班级前五名奖励3000元,年级前10名奖励8000元。广告刊出不久,一名大学毕业不久的青年,与该老板签订了一年的合同,为其上初一的成绩平平的儿子作辅导。
这样的巨额投资家教自然是个别的,但一般的家教课酬也不菲,现在家教行情看涨,最低的每课时20元,一般的30元,高的达75元。
为什么家长热衷于投资请家教?究其原因,有的是因孩子学习较差;有的孩子成绩尚好,但家长期望较高,请家教以期孩子成绩能名列前茅;有的孩子成绩已属优秀,家长望子成龙心切,请家教期盼孩子能超然发展。总之是希望孩子能进好学校,能考上大学。
然而良好的愿望,并不一定能带来良好的效果。请看:
例①:一位学习自觉性不强而成绩一般的女孩,在父母为其请了家教后,她便一味地依赖于家庭教师,上课时漫不经心,不懂也不问;回到家里,做作业时不懂就问家庭教师,懒于独立思考。作业本上红叉叉少了,正确率高了,可一年过去,考试成绩依然平平。
例②:上小学五年级的小强,功课学得都不怎么样,父母觉得大学生门门功课都懂,请一个就解决问题。于是一位名牌大学二年级学理工的学生小李做了小强的家庭教师。小伙子尽心尽力,也不计时间,原定每次2小时,却往往超出约定时间却不另计课酬。 每次都带来不少自编或找来许多习题让小强做。虽然小伙子态度和蔼,又不厌其烦地讲解辅导。可慢慢地小强却嫌烦了。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要完成小李老师的许多作业。有时要“苦干”到晚上10多点。自请家教后,他连原来一点可怜的自由时间也没有了。小强在日记中写道:这日子真是暗无天日。对小李老师也不友好起来,巴不得他快走,永远也别来。提起学习就烦。
由此看来,投资家教我们不能盲目。
首先应该清楚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请家庭教师。专家提示一般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以考虑:①认为自己笨,有自卑感的;②成绩不稳定并连续下降的;③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的;④不懂读书要领,学习习惯不良的;⑤胆怯内向,不敢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的;⑥某科成绩特别差的;⑦孩子自己提出要求时。
其次应知道什么样的家庭教师适合自己的孩子。一般来说,①请有经验的最好是教同一学科同一年级的教师。因为他们熟悉孩子的情况,熟悉教材,清楚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是什么,重点难点在哪里,总之他们是懂得教材体系的内行,当家庭教师驾轻就熟。否则就题论题,补窟窿似的缺乏系统性,弄不好就像上述例②那样:家教成了加教。
②辅导学生学习是一门艺术,所以家庭教师不应仅仅着眼于补习功课,还在于从行为上心理上教育孩子。家长要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他是否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和教育方法。上面专家提示中的①③⑤三种情况的孩子,就更需要老师在心理上给予辅导。
三、关于购书订报
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轻便型家庭结构的形成,使家长们在孩子的智力投资上变得十分慷慨,他们愿意为孩子购买大量的学习用书,甚至包括多媒体电脑、光盘软件等。学校规定订阅的报刊家长都能为孩子订。试题集锦、作文指导等书更是家长们的首选。据不完全统计,一个小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阅读投资约占其家庭教育投资的10%。
尽管家长们愿意为孩子的阅读投资,从经济支出看,孩子在拥有书籍方面似乎有比较大的自由度,然而,这里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和不尽人意的地方。
家长们关注孩子的学习,课外阅读成了关注的焦点之一。他们买各类学习参考书毫不迟疑,十本八本眼都不眨一下,恨不得让孩子把全世界的参考题都拿来做一遍。但是在林林总总的文学读物前他们却会驻足不前,挑挑拣拣,掏钱的手变得不那么爽快。一些素质不高而又望子成龙的家长甚至会断然否定课外文学读物,认为它们只会浪费时间,影响功课,对孩子看文学读物大加指责,这种急功近利的盲目举动又形成了家庭阅读投资的误区。
孩子永远是一个热情而活跃的群体,他们在学校学习之余,渴望寻找心灵的伙伴——课外文学读物。据上海市长宁区图书馆1996年底提供的资料,长宁区共有83所中小学,学生近10万。而一年中利用双休日来图书馆借阅文学书籍的达6.6万人次,还借率达到20万次, 这还不包括学生在本校图书馆的借书率。
另外,儿童读物市场的不良状态,也导致家庭阅读投资进入误区。
目前的儿童书籍虽然种类繁多,眼花缭乱,但“贵族价位”和“廉价质次”双轨并存,让家长们望而生畏。
在不少书店销售儿童读物的柜台上,成套的儿童读物占大多数,价格在七八十元到五六百元不等,且单本定价也在二十元左右。望书兴叹的家长们对此非常茫然:这些书根本没有考虑到工薪阶层家庭的孩子消费和使用。
质量好的图书价格太高;而价格便宜的图书内容与质量又太差。儿童图书市场偏离轨道,进入误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家庭阅读的正确投资。
家庭阅读,需要正确的投资,我们认为最好能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制定家庭阅读计划;
②选择订阅几种适合孩子阅读的优秀报刊;
③带孩子去书店,尊重孩子意愿挑选课外读物;
④适当帮助孩子选择优秀的文学读物;
⑤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家长要与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探讨。
四、关于参加培训班
如果说,普通中小学是孩子们的第一课业的话,那么上培训班已经成了我们绝大多数孩子的第二课业。
据杭州市某实验小学的调查,该校一年级72名学生中,上小学前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的有63人,占87.5%;未参加过任何培训班的只有9人,占12.5%。其中参加过两种以上的培训班有38人,占52.7%; 最多的参加了五种培训班。到了小学高年级, 参加培训班的人数近100%。许多孩子常常面临这样的情况:这儿放学,那儿上学;这儿放假,那儿开学。某校小学四年级的小俞小朋友每星期从周一到周五都要参加各种培训,双休日上午、下午也排得满满的,寒暑假更不得空闲。
从培训内容看,小学中低年级和幼儿班,孩子参加培训的门类十分多,有舞蹈、电子琴、唱歌、戏剧表演、图画、书法、游泳、中国象棋、围棋、艺术体操、英语、珠算、时装表演等十几个门类。从调查情况看,参加人数最多的是图画班,占55%;其次是舞蹈和电子琴,也各有37.5%的人参加;其余是英语、书法、围棋、体操等。到了小学高年级,除了少数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外,几乎都投入了语文、数学类的培训。
当问及为什么要投资让孩子参加培训班,大多数家长认为目的是为培训孩子广泛的兴趣,促进孩子素质的全面发展。可令人遗憾的是:培训对象是孩子,决定参加培训内容的却几乎全是家长。
参加培训班是要缴费的。据某市物价局审定培训班收费标准,最高的可到120元,最低的为80元。实际上还有更高的, 某英语学校每学期授课54课时,收费达800元。其它的培训班每次授课也为80分钟, 全学期16次,每次也需支出人民币5—7.5元。这些费用一般不包括材料费、讲义费。至于暑期培训班,收费更难说。某科研单位举办了为期10天的以数学课外兴趣培训为内容的“夏令营”,不管吃、住,也不安排其他活动,收培训费120元。 然而几乎没有一个家长为培训费的高低向物价部门投诉的。对于培训费用,家长的表现真是出乎意料的慷慨。
可事实是,教育投资并非理所当然的多多益善,尤其是在大多数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我们完全有理由追问教育的投资回报率究竟如何。
①个个上培训班的孩子都会有一技之长吗?未必!某校有一位学生,智力测试结果为130分,智商显然超常。 这孩子有如此的天赋学什么都比较快。开始孩子学画,一年级作品就见报了;后来学写作,报上也发表了好几篇文章;尔后又进数学培训班,在数学竞赛中也得了奖。可是,学得快却不扎实,上高中画也不冒尖,写作也平平,数学成了中下生。究其原因,培训班上得滥,学得肤浅是一条。
②上了培训班孩子考重点中学把握就大一点吗?也未必。某语文类培训班有46名学生,结果,一个学生也没考上重点中学。一调查,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语文成绩好,数学成绩差,上了语文培训班,数学成绩更差了;有的课余时间都花在上培训班上,学校回家作业没时间做,结果反而使学校的正规学习受到影响,“主食不吃吃零食”营养当然不良;有的孩子基础比较差,学好规定的课程也很吃力,硬要在培训班“提高”,而培训班一般以中上或上等学生的水平为教学基准的,这些学生力不从心,好比“病人吃补食”越补越亏。
由此看来怎样让投资出效益,是个颇费思量的课题。
我们说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上培训班的,当然也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不应该上培训班。哪些孩子要上培训班,哪些孩子现阶段不必上培训班,怎样才能使投资发挥效益,这是需要不断探究的问题。
一般来说,可以上培训班培训的孩子应该有以下的基本条件:
1.学校规定的课程能轻松地掌握,学有余力,成绩在良好以上;
2.对所要培训的项目有明显的兴趣倾向,主动向家长提出培训要求;
3.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兴趣比较稳定,能较长时间地从事所感兴趣的活动;
4.有和培训项目相适应的身体素质。比如,学画画的不能色盲,学弹琴的手指的小肌肉群发育良好等等。
要想培训有较理想的效果,还要把握好以下两点:
1.选择合适的年龄段开始学习。学舞蹈,要“从娃娃抓起”,幼儿大班开始学可能有较好的效果;学国画、书法,一般以三四年级开始为宜,这时有一定的知识积累,腕力、臂力也大一些,容易出成果;学电脑小学五年左右合适,这时容易理解老师讲解的原理,操作也能较快入门。
2.关键在于坚持。选定项目,并且出现较好的兴趣倾向后,一定要坚持学习。某实验学校,毕业班有好几位特长生,有的擅长画画,还因此出国访问;有的围棋成了高手,获省市冠军;有的有演出天才,被选为省市电台节目主持人。这些学生,为数很少,但都是几年不中断学习,方见成效。
总之,子女教育需要投资,但亟需科学化。因为子女教育投资问题,不只是一项经济行为,更是一项教育行为,所以必须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
为帮助家长对孩子教育进行有效的投资,我们从以上四个方面的投资现状入手,以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作出分析,着眼于帮助家长提高对教育投资问题的正确认识,从而使教育这项投资获得最大的回报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