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过程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社会交往与社会性的发展
人的社会生命起源于与他人的沟通。正如杜威所指出的,“社会不仅通过交往、通过沟通继续生存,而且简直可以说,社会在交往中、在沟通中生存。”这里的“沟通”概念,可以理解为“社会交往”条件下的广义的“沟通”。“社会交往”使得社会以及合作群体之间的社会关系与相互作用的种种要素关联起来。亦即借助“社会交往”的概念可以把“沟通”理解为:种种经验和价值以及思维的认知成果,以各种符号系统为媒介,在各种沟通情境中得以相互交换,从而实现、创造、稳定一定的社会关系的过程与关系的总体。不用说,这种过程是交织着矛盾与纠葛的过程。在这个总体中个人与集体创造着社会交往,实现着一定的社交行为。
这样看来,“社会交往”不是单纯的个人向他人的信息传递,也不是单纯的交互主体之间的交往,而是作为社会成员(亦即作为社会化个体)之间的交互主体性沟通,是社会关系的创造。
这种“社会交往”可以说是交织着社会性与个体性之辩证关系的一种过程。就是说,一方面,社会个体是社会再生产的过程,借助沟通,社会得以发挥作用,恒常的社会关系得以生产,从而社会构造得以维护和再生产。另一方面,个体通过沟通愈益成为自立、自觉之人格的个性化过程,同时也是社会化过程。因此,“社会交往”往往包含着具有个人色彩的创造性机会的社会发展过程。
学校的教育与教学作为一种特别组织的形态,也是社会交往的特有的一环,它对于人的社会性的发展起着特别的作用:人类的社会经验唯有通过新生代的习得才能持续生存。这是因为,这种习得同时创造着人格发展的内涵,在这种习得过程中种种能力也获得发展。克林伯格试图从“‘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ktivitaet)学习能力”的见解出发,揭示教学在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他看来,现代社会的主体性要素增大,一方面,要求个人在调整社会利害关系的过程中采取能动的、负责的行为,另一方面,必须有实现这种可能的人际合作与竞争。在发展“交互主体性学习能力”这一点上,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承担着社会性发展之一环的作用。在活动中人的种种能力的发展不是纯粹个人的现象,它总是社会的现象。所谓“交互主体性能力”强调的是“交互主体性”。“它超越了单纯认知的视点或是认知论观点的局限,注重复杂的交互主体性机制;注重交互主体性知识的获得、加工、应用水准与效率,特别是强调获得社会革新能力的意义”。在这里,克林伯格借助“交互主体性”来强调认知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与社交能力的统一形成。在社会中行动的所有个人,拥有一定的行为(操作),而每一个人的行动、活动的总体创造着社会,也改革着社会。这样看来,个人行为(操作)的形成与发展乃是发展社会的原动力,因此可以说,在这种形成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学校教育与教学,承担着社会性发展之一环的作用。
二、教学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现象
“一切的教学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之下,复杂的、高密度的、形式多样的沟通与合作。”教学中的教与学就象所有社交过程一样,集结在客观条件与主观要素的网络关系之中。从传统上说,教学论中的教学的基本关系是教与学的关系。所有教学论的现象都可以还原为这种教与学的关系——特有的社会关系。教与学是关系概念,教以学为内在的要素,而学以教为内在的要素。一切的教学过程不管采用什么形态,都是由教与学的关系组成的过程。教与学表现为同客观条件相关的教者与学者的行为;表现为教者与学者的关系之中的社会相互关系。亦即,教与学的关系同时创造着主体的教者与主体的学者的关系。因此,教与学的关系存在于教者与学者的关系之中。在教学过程的考察中教与学、教者与学者的关系是基本关系。准确地说,教与学创造着行为主体的教者与学者的人际关系,亦即社交关系的特有维度。
教学中教与学是在教者与学者的社交关系中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换言之,教学是一种特有的沟通现象,拥有社交关系的一定的质的合作现象。作为教学论基本关系的教与学是一种社会现象,一种沟通与合作的现象,因此,它是我们一切教学论考察的起点。在教学中的教与学当然创造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但不限于这些。学生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关系、学生与学生群体的关系,创造着多样的网状关系,教学就是在这种网状关系之中进行的。因此,教学沟通中主体的角色关系创造着各种主体的复杂的角色关系。各自的个体是该网状关系与角色关系中拥有主体地位的教学的集体性主体。教学过程中社会认识过程与个人认识过程的媒介,或是社会认识变革为个体认识,都是在这种教学的社交过程中,在沟通与合作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过程。“每个人的认识过程本质上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认识活动,二是他人认识的习得。反之,每个人参与社会认识过程,在社会认识过程中提供自己的种种认识。个人认识过程与社会认识过程之间的这种关系,不仅适于认识结果的洞察,而且适于认识自身的种类与方式。否则,认识就不可能交流。”就是说,在个人认识过程中,他人认识的媒介与习得起着有意义的作用。这种媒介与习得的媒体就是“沟通”。
在教学沟通中,文本(text)与接受本文的关系,对于沟通中的所有操作的主体来说都是有意义的要素,这里所谓“接受文本”指的就是理解文本之意。理解是认识主体的一种特有的手法,它包括理解他人的沟通意图和文本内容的全部认知操作。理解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接受者从文本中直觉地把握的信息及间接经验的信息;二是接受者凭借文本从业已习得、记忆、存储的知识中唤起的信息。这里的第二个前提,是依靠一定的概括化期待态度、预备知识、文本内容的探究而产生的。理解的成果构成了接受者个人头脑中的内部知识结构。不过,心理学尚未揭示这种形成机制。这种形成机制拥有错综复杂的过程,在许多理解的操作之中也参与了认知性、情绪性、想象性的心理状态与过程。因此,接受文本者对于文本的理解决不是文本编制者与编制者的操作成果——文本内容的原封不动的把握。正因此,“沟通”才具有意义。
在教学沟通中,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编制教材”,而且要同学生一道操作一定的教学内容“直至终结”。作为教材的人类社会的经验是普通教养与教育的广义的媒体,因此,以教材为媒体进行沟通的教者与学者(换言之,是教学的集体性主体)共同地创造着新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就是这样一种创造性过程。借助集体性主体,教学才能形成一种创造性的社会交往过程,从而具有教学的特性——发现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强化教者与学者的主体地位,形成与发展每一个个体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才具有愈益重要的意义。
三、教学是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
现代社会对于学校教育的要求,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明显地发生了变化。大体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终身教育或是终身学习的倾向,二是沟通的决定性要素——媒体开发的倾向。终身学习是伴随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与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文化状况变化而产生的教育变化的表现。从历史上看,近代学校成立之后,学习拥有了准备参与社会劳动活动的功能。不过,“知识爆炸”遍布全球以后,学校教育不再限于传递知识,“教会学习”或是“学会学习”成为重要的课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全球生活状况的变化,产生了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状况——“学习化社会”。这种社会趋势对于学校教育与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一,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当然包括了语言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发展。在这里,以形成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为焦点的整个人格的发展更显得重要了。其二,这就要求从整个人格发展的高度,联系校内外生活所有领域之关系的种种维度以及教学过程作出理论分析。终身学习的趋势与相应的教与学的关系,要求扩大教学论的视野。在这里,提出了教学阶段与教学过程的种种组织形态与年龄发展特征的关系问题。这种视野的扩大又是同信息技术结合在一道的。教学过程中信息传媒的发展,使得电视播放与电影等等多样的信息媒体投入教学过程;使得以电脑为代表的自主性教学沟通决策机制的信息媒体得以发展;使得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的开发以及教育网络得以发展。由此引出了一系列借助媒体的教学沟通的问题。
所有这些信息传媒的发展及其投入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活动的景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景观是在一种特殊的教学条件结构中的教与学之间,借助同教学对象的直接接触为特征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在许多场合囿于传统的媒介功能理论。新的教学功能理论主张教者与学者以大量的信息为背景,更加注重教学的另一种功能——信息的分析、加工与综合的创造,以及课堂教学与校外学习的整合。终身学习不再把新客体的媒介功能置于中心地位,而是基于种种的信息为媒体的沟通,通过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换的价值评价与价值判断的功能,占有了重要的地位。当然,尽管教学的景观受到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生了变化,但以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为媒介的面对面的直接的沟通关系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现代社会对于对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也对于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中沟通与语言的意义越来越高,它也是教学论研究的课题。
“教学沟通”是现实的交互主体性关系的一种表现。在教学中教者与学者作为拥有不同语言文化和沟通文化的前代与后代的关系;作为成人与成长中的新生代的关系;作为各自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个人,在教学沟通与沟通关系中碰撞与互动。包含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在内的社交能力,唯有通过实践沟通与合作的关系,才能发展。因此,现实的交互主体性关系的创造过程,同时也是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在这里,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必定会发生变化,“非正式性、平等性、灵活性、适应性、创造性将取代追求正式性、权力性、官僚性、僵化性和线性思维模式的传统价值观。”教师角色将更多地促进和帮助学生自发地学习如何对付迅速的变化,如何思维,如何决策,如何解决问题,如何获得洞察力,如何变得富有创造性。教育与教学的改革从本质说,是一场“沟通革命”。我们必须以教学的沟通与合作为基本事实,转变教学理论的范式。——这就是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