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论文_朱新强

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论文_朱新强

辽宁博兴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5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体制不断改革。我国的建设工程造价从传统的定额计价方式向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转变,管理模式不断演变完善。本文主要分析了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造价控制

1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定额计价模式的不同在于其造价机制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形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以统一的项目编码、项目名称、计量单位和工程量计算规则为依据编制的项目实物工程量清单,考虑工程、市场、风险等提出综合单价,包含成本、利润、税金等,形成完整的工程价格的一种计价模式。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可以归纳为:工程造价=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总价+措施项目清单总价+其他项目清单总价+规费+税金。

为对工程量清单计价行为进行规范,2013年GB50500《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第二次修订,新版规范总结实施以来的经验,修改完善不合理或操作性不强的条款,根据建设工程发展需要,增加有关工程计量、合同价款等内容,涵盖了从计价方式、计价风险、竣工结算、合同价款争议处理和计价档案管理等全环节。

2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与定额计价模式的区别

(1)计价依据不同

计价依据是两种计价模式的根本区别。定额计价的依据是定额,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定额,这包括企业生产要素消耗量标准、材料价格、施工机械配备及管理状况、各项管理费支出标准等。

(2)单位工程造价构成形式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中单位工程造价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利润、税金构成。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单位工程报价由工程量清单费用、措施项目清单费用、其他项目清单费用、规费、税金五部分构成。

(3)单位工程项目划分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划分工程项目是按照预算定额中的项目划分,以工程部位、材料、工艺、施工机械、施工方法的不同而划分。工程量清单计价中,工程项目的划分更加综合,以工程部位、材料和工艺特征划分,不考虑施工方法或措施的不同,对于不同阶段或过程的相同项目综合为一项。

(4)分项工程单价构成不同

定额计价模式中分项工程的单价包括人工、材料和机械费,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除此之外还包括管理费、利润和一定的风险费等。

3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的优点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招标人制定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根据企业的实力、方案、成本、利润等进行竞争报价,以求达到工程计价合理、准确。

3.1有利于招标工作的科学管理

投标人依据工程量清单进行自主报价,促进了建设市场的有序竞争;同时节省了招投标双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3.2有利于招标方对投资的控制

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中,一旦确定了中标价格,若清单和工程不发生变化,中标价就是最后结算价,有利于控制投资。工程实施过程中,发生项目变更时,招标方可以预计对造价的影响,再决定是否进行项目变更。

3.3有利于提高竞争意识

在公正、公平、公开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下,投标方具有灵活自主的报价空间,标底的重要性下降,增加了工程的透明度,有效遏制了腐败行为。实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投标人根据企业实力和管理能力进行自主报价,投标单位对报价负责,强化了风险意识和优胜劣汰。

3.4有利于工程风险的合理分担

建设工程存在较多变量,且工期较长。采用工程量清单模式下,招标方计算工程量,承担量变化的风险;投标方根据企业条件和市场情况进行报价,承担价的风险。实现了量价分离、风险分担的格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当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在使用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决策设计阶段对因素考虑不完善或遗漏,在造价指标确定时出现个别投标过高。

(2)投标人采用不平衡报价,导致中标后对造价不能有效控制。

(3)施工阶段对部分材料价格的调研有偏差,造价得不到有效控制;缺乏有效、合理而科学的工程调控。

(4)结算阶段清单子目测算的重复进行;清单定额套用过程中存在不正确性。

5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各个阶段的造价控制

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到结算阶段的全环节综合管理,实现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准确性。

5.1决策阶段

投资决策是工程建设的开端,也是造价控制的第一环节。决策阶段需要对拟建设项目充分调研考察,深入了解建设地域的自然条件、社会舆情及人文情况,掌握工程价格的市场行情和各种税费等,确保造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制定建设项目决策后,造价管理的重点是进行设计。招标方按照程序进行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组织相关专家对图纸进行会审,必要时引入第三方专业审查机构,最大程度细化设计内容,在预算范围内合理设计,避免设计出现较大的偏差,减少因工程量清单漏项而进行工程更改。

5.2招投标阶段

投资方造价管理的重心在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中由竣工结算前移至决策设计、招投标阶段。工程量清单反映设计图纸的施工内容,采用工程量清单组织招投标,完整合理的工程量清单对控制投资、确定造价至关重要,决定着项目能否顺利进行。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要求编制工程量清单,不断完善精确,减少漏项。在很多建设项目中因工程量清单不完善导致的纠纷增加了不必要的工程成本。

若部分材料、设备在招标时无明确标准或档次,应设定为暂估价。要通过市场询价、考虑工程期间的物价上涨的多种因素确定暂估价,力求暂估价合理。无法确定的暂估价可以通过预留金的形式解决,目的就在于使项目总价格不超出预算。事实上在工程项目中工程量清单的缺项少量很难完全避免,为减少后期招标方和投标方纠纷和矛盾,对招标文件的编制要清晰且严密,对施工合同的条款设置要明确和规范,特别是结算的原则。

5.3施工阶段

若施工过程发生工程变更,及时协调并解决施工出现的问题,做好造价控制和管理。严格按照合同和图纸施工,对已确定的材料品种和等级慎重提出变更,发生洽商变更应不增加工程项目和施工,管理方要进行经济比较,动态监管造价变化。在大型工程项目或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实行造价监理制度,控制工程造价。监理工程师可对项目提出管理或方案建议,准确掌握当地市场物价,掌控综合单价的合理性。

5.4结算阶段

重点从工程量确认、综合单价核实、程序合规性审查等方面进行造价管理。按照合同、图纸、变更单等进行工程量核算,仔细审查变更签证是否履行程序流程,变更内容与工程实际是否一致、工程量计算是否重复或漏算等。核实分项工程综合单价的准确性,审查工、料、机的调价情况。

综上所述,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是在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实现的一次建设项目造价管理变革,其对投资总额可实现有效控制,更可促进建设、施工、设计等相关单位的管理提升。造价管理过程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加强相关领域研究和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扬,陈志清.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5(08).

[2]李为良.浅议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14(10).

[3]吴鸿萍.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21)

[4]李珠峰.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应用策略[J].价值工程.2016(10).

论文作者:朱新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浅谈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造价控制论文_朱新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