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培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精神论文,爱国主义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我国,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首先需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措施,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直接指向和重要目标。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当务之急和百年大计,也是势所必然。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今后,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光荣而又艰巨的工作。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教育是与国俱存又与时俱进的历史现象和国际现象。世界上任何国家任何制度下,都很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在我国,对全民族和全体人民来说,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首先需要抓好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措施,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直接指向和重要目标。
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当务之急和百年大计,也是势所必然。这个“势”,主要指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即世情和国情。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主题,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发展。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低潮。霸权主义横行,恐怖主义危险上升。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综合国力竞争更趋激烈。由之,各国都很重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来培养民族精神。美国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公民教育的重点,强化“美国精神”,“9·11”事件后更是如此。日本注重发扬以民族危机感为切入点的“日本精神”,可仍掺杂有军国主义精神。俄国近年先后制订了对青年、对全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纲和法案,力求重振民族精神。新加坡于20世纪后期开展“国家至上”的价值观教育以来,增强了各族人民对“新加坡人”的认同感和为国效忠意识。韩国的这种教育以政府为主导,推崇“身士不二”,培育“韩国精神”。世情昭示和警示我们:一个民族,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振奋的民族精神,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国家,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也无从重塑和培育民族精神。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当前正值社会转型时期、发展关键时期、改革攻坚时期、稳定敏感时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就辉煌,国力大幅跃升。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一些人盲目追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那种“只问目的,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看到精神领域中出现的市场规则越位、伦理道德错位、法制观念缺位、宗教信仰超位、政治理念空位、思想工作不够到位和一些人心理失衡、行为失范、政治失足的问题。我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正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机遇难得,挑战产峻。形势需要我们加深爱国情,树牢报国志,增长建国才,践履效国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学校是这一教育的重要场所、前沿阵地和辐射中心。我们要努力培育青少年的国家观念和民族精神,并将爱国青年中的先进分子培养成共产主义战士,使社会主义祖国永葆青春,永不变色。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重在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将突出重点内容、优化手段、创新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良好效应。内容上要突出“五个增强”。一是增强国家主权意识。经济全球化并未使国家主权过时,但对首先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有一定的冲击和消解作用。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说:“更令人担忧的是,当前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把国家主权放在第一位。二是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我们要铭记近代中国有国无防、落后挨打的教训,领会江泽民的新安全观,严密关注新兴安全领域和综合安全的问题;用爱岗敬业来提升综合国力,粉碎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和破坏;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打击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导干部要引领群众,确保一方安定。三是增强艰苦奋斗精神。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为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我们要牢记“两个务必”,坚持艰苦奋斗。四是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经济全球化虽以西方国家为主导,但并不等于“美国化”、“资本主义化”。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实质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较量的过程。可以断言,经济全球化的未来远景,定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和社会主义的全球胜利。五是增强国民整体素质。国民素质是第一国力。强国必先强人,即增强国民整体素质。素质就是形象,就是命运。爱国主义教育就是国民安身立命、固本强基的素质教育。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要沿用有效的传统手段,更应采用先进手段,尤其要重视网络的作用。去年6月底,我国网民达6800万人,青少年占83.7%,今后增加会更快。我们要以前瞻的眼光,务实的态度,争夺阵地,善用网络拓宽和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建网站,特别要谨防一些青少年因“一网情深”而被“网”套住。
新世纪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包括方法创新。要讲究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的统一,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知、情、意、行的统一,述事,动情,明理,导行,潜移默化,润“心”无声。观念创新是方法创新的先导。施教者也是受教者和服务者,强化“我是服务你的”使命感,锐意进取,不断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整合其内容、手段、方法,要靠制度安排。制度比人强。任何工作如无刚性的制度安排,就深入不下去。爱国主义教育也是如此。所以,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使其经常化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