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开展水环境审计_水污染论文

深入开展水环境审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深入开展论文,水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水环境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和注册会计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水环境管理系统以及经济活动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监督、评价和鉴证的审计活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丝毫离不开水,1996年“水”被世界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确定为第一个工作主题,世界很多国家的最高审计机关围绕“水”主题开展了环境审计,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水环境”审计,主要是对重点区域水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事故的发生,使全球经济的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深入开展水污染环境审计越来越重要。

一、我国水污染持续恶化

从2005年11月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在我国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的环境突发事故中,70%是水污染事故。目前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严重污染,全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标准的饮用水。

表1 2004年~2008年重大水污染事件

我国属于缺水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且分布极不均衡。1997年~2006年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发生16734次,在发生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中,水污染次数为最多,达8963次,占57.2%。全国污染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132368.3万元,污染事故赔、罚款总额达35218.2万元,控制水污染,保护水资源,通过实施水环境审计,解决我国严峻的水污染问题,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水环境审计的发展

1.1994年9月我国就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国家审计署提出了四个环境审计示范工程:以三峡库区为样本的水利工程环境审计;以滇池为样本的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环境审计;以烟台经济开发区为样本的经济开发区环境审计;以云南西双版纳和湖北神龙自然保护区为样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环境审计。其中以滇池为样本的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环境审计,主要是开展绩效审计:评估治理项目的经济性、效益和效果,检查水污染控制措施、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环保资金的使用情况。这是我国开展水环境审计的雏形。

2.2000年10月,亚洲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成立,并在第一次会议上选举李金华担任主席。此次亚洲审计组织环境审计会议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召开以“水环境审计”和“生物多样性审计”为主题的研讨会;二是召开亚洲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工作会议,讨论2005年至2007年工作计划草案。这是我国开展水环境审计理论研讨活动的序幕。

3.2003年6月,我国审计署成立了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这是我国政府开展水环境审计成立的协调组织。

4.2004年,审计署组织对大湖、淮河、海河和辽河4个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审计。重点审计了河北等12个省(区、市)国家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简称“十五”计划)确定的856个重点水污染防治项目至2003年底的实施进展情况,以及所属128个县市2001年至2003年污水处理费与排污费的征收管理使用情况。这是我国水环境审计的进一步开展。

5.2005年2月,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提出了《关于2005年至2007年环境审计工作的意见》,为开展水环境审计,规划了一个基本蓝图。

6.从我国已开展的环境审计项目来看,在“水环境”主题方面的审计主要是对重点区域水环境保护资金的审计。这是因为重点区域水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家确定的重点环境治理区域有11个,其中有9个是水环境保护项目或与水环境保护直接相关。“十五”计划确定用于重点区域水环境防治方面的资金为2250亿元,这为开展重点区域水环境审计提供了直接载体。

7.随着我国政府环境保护、治理力度的加大和要求的提高,我国水污染环境审计的范围、内容也在不断拓宽和丰富。既有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审计,又有生态保护方面的调查;既有对水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检查,又有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几年来,我国水环境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了环境保护资金在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水环境审计的对策

(一)成立专门水环境审计机构,配备专业人员来完成这项工作

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工作主要是由政府审计来完成的。涉及到水环境审计的部门有:水利部、农业部、审计署、国土资源部、环保部等几个部。各省市地方政府在治理水污染中都是各自为政,不相统属。在水污染治理过程中缺乏协调,如目前的流域水环境审计工作呈现“垂直分级负责,横向多头管理”的局面,直接导致各部门、各地区“责、权、利”的不统一。流域上下游水污染防治的信息资料难以共享,上游地区不仅缺乏治理污染的积极性,甚至通过流域的过度开发带动经济的增长。各地审计部门分工大于合作,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权威性审计机关进行水环境审计。

水环境审计司,一是研究和制定一套统一的水环境会计制度和基本核算体系,为水环境审计的进行奠定基础,促进水污染环境审计工作的深入发展;二是建立起统一规划和领导的水环境审计工作细则,避免水环境审计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水环境审计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方法等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制定严格的水环境标准管理制度,采用国际水污染环境标准,制定水污染环境标准实施计划,运用水污染环境监测手段,监督检查水污染环境标准的执行。水环境审计司是协调中央和地方,管理部门和企业,环境、经济和社会三者相协调统一的枢纽。

水环境审计既涉及到财务审计,又涉及到绩效审计和合规性审计,具有极强的技术性、专业性和综合性,这就要求从事水环境审计的人员具有很高的业务素质,必须掌握财务会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的方法和与水环境审计有关的法律法规,同时掌握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管理学、社会学、统计学、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水环境审计队伍,才能做好水环境审计工作。

水环境审计通过对环境的功能价值、环境成本、环境效益、环境污染和治理状况等信息的确认、计量、评估及其披露,提高各部门、各行业的环境保护意识,督促和引导全社会都来关心、重视水环境问题。

(二)建立有效的水环境污染问责制度和环保督察、评估制度

2006年3月国家审计署发布公告,公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结果。审计发现,违规使用23.68亿元水污染防治资金,其中15.66亿元被挤占挪用于其他工程、办企业、出借或建房买车等,影响了项目建设。每一次水环境污染的产生都会给经济和社会带来重大损失,无锡市水污染的经济损失相当于无锡市区每人损失94.4元,这种损失是非常惨重的。水环境污染的问题已经到了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地步。建立水环境污染问责制度,对治理水污染环保目标进行分解,控制消耗和污染指标。将“污染帽”与“乌纱帽”挂钩,遏制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依靠污染猎取政绩的冲动,将水环境治理指标纳入政府和企业管理者考核体系;建立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综合治理机制,建立全新的水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利用政府、社会和企业三重力量来遏制水污染恶化的趋势。2007年7月开始,针对严峻的水污染形势,环保总局开始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水污染严重、环境违法问题突出的6市2县5个工业园区实行“流域限批”,这是探索一条建立有效的水环境污染问责制度,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和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有效方式。

缺少足够的监察力量是企业非法排放污水:“一查就关、一走就开”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之一。建立公众参与的环境督察和评估机制。从“流域限批”开始,对责令停产整顿的污染企业定期进行督察,对通过环评审批的企业是否兑现环保承诺进行抽查评估,以有效的环保督察和评估制度,推动水环境审计的深入进行。

(三)加快水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

目前水环境审计信息化建设没有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指导,各类水环境审计信息资源不能进行优化配置、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

没有水环境审计的信息化就不能实现动态的水环境审计和远程的水环境审计,就不能整合资源,实现数据交互,提高水环境审计质量,降低水环境审计风险。在水环境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要整合审计资源,实行科学的审计管理。

1.建立和实施水环境审计信息化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和安全系统。建立数据共享的办公和业务应用系统,根据资源流域的整体性,把审计、环保、水利、城建、林业、农业等部门的水环境审计信息全部纳入系统,实施水环境审计信息的全程跟踪和关联,提高水环境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可行性,降低水环境审计风险。

2.建立水环境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加强水环境审计的规范化建设,建立水环境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解决好水环境审计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把水环境审计项目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进行具体分解,并控制好各主要环节的工作质量和责任检查。

只有实现水环境审计的信息化,才能实现水环境审计管理部门之间、政府各部门间和被审计单位之间信息的快速查询、归集和汇总,保证实现快速、准确和高效的服务。只有实现水环境审计的信息化,才能从事后审计变为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相结合;从静态审计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现场审计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才能尽快建立跨省市、跨区域、跨部门的水环境污染防治机制和水环境审计运行体系。

标签:;  ;  ;  ;  ;  ;  ;  ;  ;  ;  

深入开展水环境审计_水污染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