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萍[1]2001年在《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的理论探讨》文中提出公共教育学是教师教育“师范性”的象征和具体体现之一,是教师教育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它对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适当的教育方法、形成一定的教育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中,公共教育学的教学现状令人不满。究其根源,是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教育学知识将很容易地在教育教学情境中运用。因此,常见的公共教育学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把教育理论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要他们记忆或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性的知识,然后为他们安排实习的机会,希望他们能在实习中一一验证先前所习得的基础理论知识,或练习应用所示范过的教学技能,这种模式称为“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模式。但事实上,理论与实践乃是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两者之间无法直接一一对应,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要求有自己的学习过程。 案例教学,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实际教育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领略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公共教育学中的案例教学能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教育能力。 论文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及教育领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第二部分分析了案例、案例教学的含义、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对学生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义。在第叁部分,论文在揭示法学、经济学教育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专业特点,提出了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的模式,即“准备——经验——反思——建构——师生合作”模式,并对这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五个环节的基本理论和具体要求作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第四部分,论文从公共教育学教学案例的编写,到案例教学的设计和具体的实施阶段,以及每一阶段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方面,探讨了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和要求。此外,论文还揭示了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的局限性,认为公共教育学的教学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薛晓阳[2]2009年在《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价值论辩》文中指出对于普通师范生来说,专业精神和职业情感是他们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前提和职业准备。他们缺少的不是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而是对教育专业的基本了解和认识。为他们提供教育生活的丰富体验和感受是公共教育学的首要任务。而案例、视频和活动教学则是适应体验教学的最好形式,也是培养学生专业精神和职业情感的最佳途径。公共教育学需要打破公共教育学课程价值的传统定位,重新设计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过程。
王昌辉[3]2011年在《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高校的《法律基础》课是大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开设《法律基础》这门课的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但由于法律知识解释抽象,公共基础课的课时又少,这门课本身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应用性,因此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识的精髓。那么教师使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在很少的课时中,让学生全面了解法律基础知识,真正理解法律精髓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案例教学法可以恰到好处的解决这些问题。法律当然离不开案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采用多种形式呈现案例的内容。例如:口述案例,视频案例,模拟法庭案例等等。本课题分别对模拟法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视频案例教学法的应用,问题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叁个方面作为主要的研究内容,希望能对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第二部分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理论研究,第叁部分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应用的实例,第四部分案例教学在法律基础课中运用的步骤和调查结果,第五部分案例教学在法律基础课中运用的思考与建议。其中重点是第叁章,会在论文中详细的阐述,并配有案例加以说明。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使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这门课中能够高效、合理的使用。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法律基础的教学,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希望能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张琼[4]2011年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已有的培养举措更多侧重于通过课外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来进行,而很少从知识教学的角度去探求实践能力的培养路径。现行的知识教学,也不是以应用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而主要或仅仅只是从知识掌握和认知发展的角度,去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教学。实际上,在当今知识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还需要立足于知识教学这一微观层面,从知识运用的角度来进行认识。而知识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外,显然更应关注学生学了知识之后走入生活、走入社会或在工作中要能运用。这才是对知识学习的生活意义的一种体现和追求。围绕“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一核心问题,本论文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知识教学的实然取向及其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知识教学转向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知识学习方式变革和知识教学变革及其所需要的内外部条件。全文除引言外,分五个部分:第一章主要探讨了知识教学的目标转向及其必要性。鉴于目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本章从知识教学的目标定位入手,在简要回顾和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知识教学的实然取向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传统的知识教学主要以培养“知识人”、“认知体”或“认知主体”为目标,而基本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知识教学中确立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不仅适应了新型实践形态对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体现了知识教学的生活意义,也有助于克服学生的认知“失灵”问题。因此,知识教学在目标上需要转向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章主要是就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关系的已有认识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本章先对中外教育中知识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进行了历史的检视,进而从当代一些理论研究对知识教学和实践能力关系的认识中,探寻理解二者关系的趋势和新的动向,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研究。第叁章重在分析知识的运用及其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制。这是本研究的核心和基础部分。要使知识教学在学生实践能力发展上的价值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需要明确:外在的理论知识和他人经验如何转化为学习者个体的实践能力?该过程受到哪些要素或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部分从纵横两个维度对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机制进行了揭示。从纵向维度看,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过程包含六个主要环节:运用知识感知问题情境、发现问题并确认知识运用的目标状态、结合已有知识和情境资源生成问题解决方案、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辩护、将方案付诸实施、监控和调整方案并最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六个环节并非线性的,而是以反思为媒介形成各环节间的“回路”;通过各环节的往复,知识运用过程得以不断调整和修正,直至最终达到目标状态。从横向维度看,实际问题解决中知识运用的方式主要有直接运用、变式运用、重构运用和综合运用,实际问题解决中知识运用的过程和方式体现了知识、实践、创新叁者的统一;影响知识运用的主体变量主要包括直接经验、情境感知能力、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反思能力,实际问题解决中知识的运用需要综合考虑并结合这些变量才能顺利进行。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旨在知识运用的知识学习过程的变革。在对知识掌握的认知性标准、简单化方式和单一过程类型的反思性批判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有不同的学习标准、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从知识实际运用的角度看,知识往往表现出复杂性和情境性,相应地,知识的学习也会存在很大差异,因此,知识学习过程的展开和学习方式的使用需要考虑知识的复杂性和情境性。基于对前面知识学习现状的反思以及知识性质的认识,有必要改造知识学习过程,以“用中学”重建知识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用中学”是旨在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知识学习方式,其过程体现了学习者将公共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观念和行动,进而实现自身社会化的过程,在该过程中,学习者实现着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双向建构。第五章的主题是“指向知识运用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变革”。主要是根据前面有关旨在知识实际运用的知识学习活动的变革,探讨如何调整和变革知识教学体系,为学生知识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创造教学条件,同时,从知识教学体系变革系统的外部环境系统来进一步探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所需要的各种支撑条件。
王荧[5]2009年在《教师教育研究主题变迁研究(1979-2008)》文中研究说明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师范教育开始进入教师教育的新轨道。作为师范教育在新世纪的发展,教师教育有着教师培养与培训的连续性特征,它是师范教育的转型。改革开放叁十年以来研究教师教育(包括师范教育)的论文数不胜数,它们聚焦了当时研究者的关注点,也展示了教师教育研究发展的轨迹。对教师教育研究的主题变迁进行研究,可以从中探求教师教育研究主题迁移的历史变化,进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量化研究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文献情报管理的科学化,并对之后学者的研究提供启迪和便利。本文对1979年之后的《人民教育》(1979-2008)、《教育研究》(1979-2008)、《中小学教师培训》(1984-2008)、《教师教育研究》(1989-2008)四本杂志内所登载的教师教育研究的论文进行了主题统计,通过对叁十年教师教育研究主题聚焦点的分析和归纳,把改革开放之后叁十年教师教育研究史分成五个时期:师范教育研究恢复、整顿时期(1979-1983)、教师学历培训研究时期(1984-1987)、教师学历达标与继续教育开始时期(1988-1996)、继续教育飞速发展时期(1997-2001)、教师专业化研究盛行时期(2002-2008)。在上述分期以及重点论文内容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改革开放后叁十年教师教育研究史的分期特点以及主题变迁与社会发展和政策转变的关系,并指出教师教育研究存在问题,包括:入职培训研究非常薄弱、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亟待加强、对广大农村、山区、少数民族的教师教育研究重视不够。
参考文献:
[1]. 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的理论探讨[D]. 杜萍. 华东师范大学. 2001
[2].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价值论辩[J]. 薛晓阳. 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9
[3]. 案例教学法在《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昌辉. 沈阳师范大学. 2011
[4]. 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取向的知识教学变革研究[D]. 张琼. 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 教师教育研究主题变迁研究(1979-2008)[D]. 王荧. 华东师范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