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深圳分院
摘要:本文主要概括分析了智慧化海绵城市的现实意义,展望的智慧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并对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环节的智慧化进行了深度的分析与研究。从而能够更好的推进智慧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开启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篇章。
关键词:智慧化;海绵城市;探讨;展望
前言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其主要是指在城市适应环境变化及在应对雨水灾害的弹性。通常也会称海绵城市为水弹性城市。而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海绵城市这一现代化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逐渐与智慧化城市概念实现了融合。而智慧化城市,也属于新一代的城市化发展概念,其主要是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对城市的核心运行系统进行整合与分析,打造安全系数与城市服务水准较高的智慧型城市。那么,通过海绵城市与智慧城市这两大概念的有效融合,就能够科学的构建起智慧化的海绵城市概念,打造最具智慧性的海绵城市,更好的保障各项城市雨洪管理活动的实施。因而,为了能够更好的构建智慧化海绵城市,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智慧化海绵城市的发展进行合理的展望与探究。从而能够更好的推进我国智慧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促进我国城市化的高效发展。
1、综合分析智慧化海绵城市的现实意义
海绵城市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传统城市建设中处理径流雨水存在着许多的不科学性。同时,对于在开展处理工作时常常会出现雨水将大量的污染物冲刷到河流当中,对河流造成污染。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建设及管理是存在着严重的不科学性与不合理性的。而通过海绵城市这一现代概念的提出,不仅能够有效的规避这些问题,还能够更好的保障对雨水控制系统的全程监控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海绵城市的建设其主要是从源头处一直到末端,实时全方位的雨水系统控制。在该系统中最为注重的就是对雨水储存与渗透、净化与再利用的绿色环保化的雨水排放形式。那么,通过将智慧城市概念融入到海绵城市概念之中,不仅能够切实的提升城市的智能化建设水准,还能够提高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让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更加理想化。从而构建起科学的智慧化海绵城市。因而,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来说,将智慧城市概念融入到其中,开启智能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篇章具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2、关于智慧化海绵城市的发展展望
2.1 智慧化海绵城市的成本控制体系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建筑中,城市的雨水管理属于一个正处于跨越式的发展时期。而在这跨越式的发展时期当中,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处于关键性的建设环节,对于城市雨水管理的跨越式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海绵城市其本身就属于一项较为庞大的系统化工程建设项目,它是随着时代的动态变化而不断融入新的元素来说实现实时的调整。而智慧城市这一概念,就是目前其融入的最新鲜的元素,能够对其实现进一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构建起智慧化的海绵城市。通过智慧化这一概念融入到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概念当中,能够让海绵城市不断向着智能化方向迈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从具体上来分析,也就是通过智慧化概念融入到海绵城市建设发展当中,能够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保护、雨水的净化、径流的污染控制、排水防涝等建设发展起着科学的统领作用,能够构建起科学的成本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来说,成本控制是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不仅关系到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效率,还会影响其实际的经济效益。那么,智慧化海绵城市,其主要的成本控制体系包含着对科学技术的投入、建设材料的采购使用、建设资金的投入等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它能够更好的保障我国政府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专项资金能够得到合理的利用,实现资金投入风险的弱化。从而有效的推动智慧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
2.2 智慧化海绵城市的景观用水处理
在城市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景观用水的关注度愈加提升。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景观用水实际情况来看,处于并不客观的状态之中。因而,有效的解决景观用水,成为了海绵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城市景观的用水,主要的水源都来自于地下水与城市中的自来水网,还要一小部分是来自于自然水资源。而景观用水是需要进行定期的清理换水,大部分都依靠地下水与城市中的自来水网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在进行景观用水泄水时,还会出现被污染的景观水流入到城市径流当中,造成自然资源被污染,影响了生态的平衡性发展。因而,加强对景观用水的处理变得日益重要。那么,通过将智慧化城市这一概念融入到海绵城市建设当中,打造智慧化的海绵城市,就能够实现高效的雨水净化处理。主要表现在通过利用智能设备,将其作用于景观用水的相关供排水系统当中,雨后在经过净化处理后输送到景观用水区域的供水系统中。对于污染后的景观用水,通过其排水系统实施净化处理,实现循环性的水资源净化与再利用。从而构建起循环性的景观用水供排系统,切实的推进我国智慧化海绵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发展。
3、探究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环节的智慧化
对于一些获得审批的试点性城市,应当进一步强化对其创建实施过程及成果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国家示范点的重要的引领作用,还能更好的推进我国智慧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从我国目前的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环节的智慧化建设具体行径上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尽着许多的问题。如对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等的指标评价存在着不合理性,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没有可供建设的相关示项目。因而,更好的处理指标评价体系方面的问题尤为重要。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重要的监测、分析、统计与计算的过程。它完全可以依靠智慧化的概念,将云计算、大数据、3S、传感器等高新科学运用到其中,构建起强大的绩效评价指标模型。在该绩效评价指标模型中,可以实现对城市暴风雨等相关洪涝灾害的防治水准、城市面源的污染总控制率、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年净流量的控制率等各方面指标的模拟评价。同时,能够依据国家的相关要求与规范,海绵城市总体的年净流量的控制率应当在70%以上范围,这是一个较为硬性的指标要求。那么,对于海绵城市年径流量的总体控制率评价,应当先查看降雨的数据、设计图纸、具体的建设规模等,要进行实地的勘测,通过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间项目资料的提取、分析与统计。以此,来实现对海绵城市项目基础性资料的掌握。而后,要依据实际的清理,在关键的管网节点上与雨水的排放口处,进行雨量的传感器与计量装置的安装,对年径流量进行实时的监测。对于所有的监测数据必须做到实时的传输与整理分析。通过大数据的有效整合分析,再利用云计算将其年径流的总量统计出来。通过 MIKE、SWM等模拟系统软件的利用,进行年径流量数值的模拟,结合该区域内每年的年径流量与降雨量进行数值的比对。从而切实的计算出该区域内的年径流量控制率,依据为依据最好智慧化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方案与计划,让智慧化海绵城市能够实现高效的建设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我国逐渐将智慧化城市这一现代城市化建设概念融入到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当中。那么,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智慧化城市概念与海绵城市概念的融入,打造智慧化的海绵城市。就需要通过的不断的实践探索,来增强智慧化城市与海绵城市两大现代城市化建设概念的契合度。从而更好的实施城市雨洪管理,促进我国智慧化海绵城市的进一步建设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运杰,张弛,冷祥阳,刘海星.智慧化海绵城市的探讨与展望[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6,14(01):161-164+171.
[2]郭君,施晓岚.魏科伟.智慧化海绵城市的探讨与展望[J].绿色环保建材,2017,09(08):227-278.
[3]王莹莹,艾庆华,冯振鹏,胡君剑.海绵城市建设系统化措施研究[J].给水排水,2017,10(04)53S1:128-130.
论文作者:王学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7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智慧论文; 概念论文; 径流论文; 用水论文; 雨水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