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环境意义_可再生能源论文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环境意义_可再生能源论文

中国能源价格改革的环保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能源价格论文,意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资源涨价是2006年的一大特点。

2007年初,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起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意见》的最大亮点,是将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计入石油、天然气、水、电、煤炭和土地等产品的定价中,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专家介绍,作为中国能源政策调整的一个环节,这次价格调整不仅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也将有整体促进作用。

把环境成本计入能源价格便于环境管理者了解当前的环境状况

把环境成本计入能源价格的呼声已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到目前为止,这一呼声还只是停留在呼吁层面,《意见》的出台预示着呼吁有了转为现实的可能。

环境成本是一个重要的信息依据,涵盖了环境成本的总量、具体的成本项目、环境保护业绩等。所有的环境资源一经耗用,其价值就相应地转化为环境成本。对此,应通过环境成本核算,掌握自然资源的耗减速度和生态资源质量下降的程度,为环境管理提供有关各项环境成本的综合信息。

对能源产品进行全成本核算,就是把环境成本纳入能源成本,这种核算方式对于环境管理意义重大。它意味着在能源收入中须有一部分资金用于环境治理,作为环境治理资金和资源退出后的环境修复的资金。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带动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污染处理行业的发展。

一谈到产品,就必须谈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包括人造资产的耗费,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等环境资源的耗费,包括劳动力耗费等,这些耗费原则上应该计入产品成本。大体而言,产品的成本就应由物质成本、劳动成本和环境成本三部分组成。

中国现行的成本计算只包括物质成本和劳动成本,不包括环境成本,实际上是一种不真实的成本。按照这种方式得出的成本核算也不符合真实公允的原则,进而形成国内生产总值的虚增,目前正在推行的绿色GDP核算方式就是对这种核算方式的一种纠正。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环境管理尚待健全,这种不计入环境成本的价格商品价格,往往低于国际水平,低廉的价格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大量国际订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这却是以本国环境资源的损耗为代价,变相地加重了本国环境资源的破坏,从这个角度来看,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也有助于国际贸易的平等开展。

能源价格改革有助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999年,联合国讨论通过的《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成本按与环境资产的关系又可分为自然资源耗减费用、维持自然资源基本存量费用、生态资源保护费用和生态资源降级费用。

这一规范的出台,为各国核算环境成本提供了一个总原则。

2006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副局长吴贵辉表示,我国将重点发展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将占到能源耗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16%。他说,“无论石油等传统能源价格如何变化,我国都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据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赵黛青介绍,环境成本一直是能源界考虑的问题之一。如果不把环境成本计入产品成本,对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极为不利的。国家发改委此次出台的《意见》也标示了价格改革方向。

赵黛青认为,把可再生能源对环境保护的贡献计入可再生能源价格中,可以减少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利用之间的价格差,有利于可再生能源与常规能源在公平的平台上进行市场竞争。

此外,把环境成本计入常规能源价格之中,也有利于刺激和督促企业和公众减少对常规能源的消费和浪费,自觉自愿地选择和使用可再生能源,从而达到缓解能源危机的目的。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的比例较小,通过能源价格改革也是扩大可再生能源比重的一种方式。

还有学者提出,参照西方国家的做法,通过收取燃油税等方式体现环境成本。美国对燃油收取重税,燃油税包含两大部分:一个是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另一部分就是对资源占有行为的一种表征,是对资源占有权利实施收费。

如何把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有利的部分折算成实际的价格,是能源界正在考虑和研究的一个课题。把可再生能源对环境的贡献通过量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过,目前这只是一种思路。据赵黛青介绍,环境成本核算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确定的计算公式,随着计价的需要相关的研究都在展开。

能源价格改革剑指高耗能企业,节能环保产品企业成最大赢家

赵黛青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传统能源价格上涨将增加公众的生活开支。但能耗大户会更为明显地受到能源价格改革的影响,能源价格调整将促使高耗能企业把节能降耗落到实处。一旦高能耗企业的能源消耗降低,就意味着相应的环境危害也将降低,采用全成本计价的方式是一种途径,具体的核算方式还在研究中。为了遏制环境污染恶化的趋势,我国现在已开始征收硫税,可能随着形势的发展还将征收碳税等一些新的税种,这是另一种调节能源结构的方式。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是“十一五”规划目标中重要的约束性指标之一。在节能目标之下考虑中国的能源价格改革,可看出政府应对能源危机的良苦用心。

高耗能企业主要有哪些?据业内人士介绍,2006年4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办、统计局、质检总局以及国资委等五部委发起一项节能行动,涉及全国1000家企业。据统计,这些企业在2004年的综合能源消费量为6.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3%,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47%。这一部分高耗能企业,以及以他们为代表的高耗能企业是此次价格改革的主要调控对象。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具体的节能降耗指标。2006年,我国节能效果不容乐观,各地能耗不降反升,降耗指标面临重大挑战。价格改革此时被提上议事日程,应是形势所需。能源价格上涨意味着生产成本的增加,高耗能企业的出路就是通过改良生产工艺和革新生产技术等措施,降低能耗。如果做到这一点,能源价格改革的目的也就部分实现了。

能源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局,将对能源产业的上下游产生影响。业内人士认为,提高了能源的生产成本,相关企业的盈利将压缩,下游企业也将面临成本上涨问题。

专家预测,节能环保产品将成为最大赢家。随着环保标准的逐步提高,高污染源企业将增加环境治理投资,从而带动相关环保产业的发展。此外,在传统能源价格上涨的推动下,与可再生能源生产相关的设备生产企业、运营企业和施工企业也将得到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标签:;  ;  ;  ;  ;  ;  ;  ;  ;  

我国能源价格改革的环境意义_可再生能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