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大学 湖南湘潭 411100
摘要:《广府春秋·山海之间》是广州市文广新局倾力打造的系列纪录片第一季,主要是通过再现广府文化历史故事,展现广府文化的博大精深,促使广府人达成文化认同、身份认同、族群认同和让世界看到中国南方的一个历史奇迹。这种情感通过色彩在手法纯熟的历史演绎、唯美的电影风格画面中的运用而得以体现。
关键词:色彩语言;广府文化;历史故事;情感表达
《广府春秋?山海之间》以山与海作为基本空间线索,以影响广府文化变化的地理空间及历史人物为逻辑推进文化事件发展,探寻广府文化的渊源肇始。该片从不同视角和维度展现广府文化的博大精深,讲述精彩的广府故事,继承了以前纪录片的许多特点,对之前作品的主题内涵和艺术形式进行了有力的整合,特别是片中对于色彩语言的运用不仅散发着观者熟悉的味道,还用创新的手法给观者带来前所未有的刺激体验。
1 色彩语言的基本介绍及叙事表达
色彩语言主要指色彩的艺术表现和配置,与线条、光线、影调相融合,构成和谐的色彩语言。色彩作为电影视觉语言的重要表达要素和手段,一直以来为刻画角色的清感、为营造场景环境的氛围、丰富画面效果、提高电影本身的欣赏价值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
色彩语言也是由色调、色温、饱和度等语言元素构成画面造型和意义叙述的形态方式。片中描写广府民居与现代都市的画面通常是暖调,给予人归属感和安全感;而海之间的景象通常是冷调,更多的是起到镇静、开阔和强硬的作用。这些色彩的感知不仅是人心理因素对色彩产生的感觉,也与人的生活经验有关。色温是专门用来量度和计算光线的颜色成分的方法,例如中午色温通常约在5000~7000K,日出日落时大约2000~4000K,可以这样认为,色温越高,光越偏冷,色温越低,光越偏暖。如黄昏时的广州港口,迸射一条条绛色霞彩,宛如沉沉大海中的游鱼,偶然翻滚着金色的鳞光,丰富的色彩渐变和丰富的色温感,总让人恋恋不舍和陶醉,这比正午时刻艳阳高照透露出来的明亮感要温馨得多。饱和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饱和度取决于该色中含色成分和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大;消色成分越大,饱和度越低。片中介绍岭南的由来和百越人名称的诞生时,是由青翠欲滴的丛林、色彩浓郁的花朵、清澈透亮的树丛水流这样一组镜头的结合而成,意味着一个地域的新生、发展和繁荣,其中又蕴含着神秘感。而描述雄心勃勃渴望征服神秘岭南的秦始皇时,运用了一组青灰和蓝灰相调和的冷调画面。青灰的建筑、灰蒙蒙的天,暗灰奔腾着的云,时刻想把观者代入到秦始皇想雄霸一方的路人皆知的野心和故事发展的风云突变中,北方和岭南注定会有战争、取代亦或是统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色彩在影片多维度影像构建中的应用
色彩语言具有推动故事进程及时空转换的叙事功能,不同场景中的色彩可以暗示时空转换,形成交叉叙事。《广府春秋?山海之间》中大量的历史演绎故事同现实的切换就是利用色彩的转变而得以完成。片头黑白叠化画面中的人物和景观相结合,指示着观者这是一部追溯寻根的记录片,片中所展现的都是有勇有谋,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促进岭南社会稳定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人,叠化的画面也是这些伟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环境,这种呈现不仅仅是一种白描的轮廓式展现,更是一种对文化底蕴纵深的探索,让受众对文化形象的理解更为深刻。而从过去时空转换到现代广府人在广府民居中庆祝节日的独特风俗,跟历史人物的黑白叠化画面不同,当下广府人生活的常态运用到的色相是橙色系,橙色系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一般容易给予人动人的色感,所以能够很好的引起广府人乃至观者形成情感的共鸣。而黑白冷调与橙色暖调属于对比色对比,会产生鲜明饱满的感觉,给予人强烈的冲击感,让观者明显的感受到两个不同时空的切换。
该片历史横跨先秦到近代,赵佗、冼夫人、陈霸先、张九龄、伍秉鉴、康有为、梁启超......一个个闪亮的名字照亮了广府悠远的历史。其中每一个鲜活人物形象的背后不仅意味着伟岸的事迹,同时可能背负着一个时代的变革与动荡。战争,成了无法避免的坎道。描写秦朝武将屠睢征伐岭南被击毙,梁朝广州太守陈霸先讨伐叛将候景、击据占据南康的蔡路养的场景时,灰色笼罩下的战争总是散发着一股残酷、死亡、血腥的气息,所以在片中即使饱和度极高的橙色火焰再融入黑色元素后也变得阴沉,给观者很大程度上的隐忍和心疼感。而这种强烈的心理是因为色彩作为一种视觉化的影像符号,当观者在欣赏艺术中的色彩时,就很容易将自身的情感、经验等投射到色彩上,从而使自己置身于语境中[2]。
从山到海之间,从中国到世界之间,每一次的跨越,都是文明的进步。而每一次历史性的节点,都是伴随着视野开阔、色彩明亮的大气之景。王者风范的南越王赵佗是全面开发岭南的第一人,不仅对内实行和辑百越的政策,对外也继承了先秦以来的开放贸易模式,促使一个富足的诸侯国正在崛起;足智多谋的唐高宗命市舶使在广州港口收取对外贸易往来商船的税收,使本身就具有天然地理优势的广州港口成为熊占鳌头的贸易大港;这几组画面较之其余画面,其色彩明度、纯度甚高,色性也偏暖,而色彩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更多的鲜明性和直观性,所以很轻松的就使画面营造出一种新生、希望与强大的氛围,象征着一个光明的未来与市场等着去开拓,而地大物博的中国变得愈发强大。
3 色彩的象征意义和对主题的升华
色彩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代码,它能烘托出人物的心理世界和情感的表达[3]。在《广府春秋?山海之间》纪录片中,观者经常能在画面中看到人物是剪影,背景是明亮开阔的自然景观,而人物大多是面向这些明亮的风景的,这会在片中形成无声一种语言,表达和象征这些精心刻画的人物所规划的道路是正确的,并且会开拓新的盛世局面,而前景的剪影与背景的明亮的色彩共同构起了一种梦幻般的美感和极具个性的语言。
众所周知,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见证、历史的忠实写照,讲究的是纪实性和真实性,所以大多数纪录片是完全客观的记录事件本身的,这些片子往往注重故事的发展而不是画面的精美度。《我在故宫修文物》就是真实纪录珍奇文物修复过程,讲述“文物医生”和他们的“文物复活术”,所以相比较于《国家宝藏》、《舌尖上的中国》这些力求画面精美、文案唯美的纪录片来说,《我在故宫修文物》就会显得有些枯燥无味了,笔者认为这也是该片在院线上映票房惨败的原因。而《广府春秋?山海之间》结合了以上纪录片的特点,尝试用强有力的故事情节配上唯美的电影风格画面,是中国纪录片的一次前所未有的突破。南越王的和辑百越政策、洗夫人深谋远见的让贤计划,惠能顿悟成佛的理论,陈献章别具特色的白沙心学......这些传奇人物的思想、精神魅力都用色彩的变化来独自彰显其人物个性。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要有相对统一的色彩基调和色彩趋势,给观者画面的美感和风格感[4]。《广府春秋?山海之间》中的色彩基调是偏灰的蓝调,以此来体现历史的厚重感和广府文化的源远流长。无论是蔚然大观的辽阔海景、别具一格的广府民居、还是色彩丰富的丛林景观,导演都有意识的降低色彩的饱和度,这为影片增添了观赏性和艺术性。
色彩是对物像的客观还原,也是创作者主观理念的外化。符合主题的色彩语言不仅更能凸显影片的独特风格,还能丰富影片的视觉化影像。笔者相信,注重色彩在纪录片中的情感表达会丰富影片的视觉表现形式,这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影视语言,给观者独特的视觉感受。
参考文献:
[1]朱颖博. 记录片的色彩语言表现》.艺术品鉴, 2016(6).
[2]童云霞.浅析色彩作为亚语言在影视艺术中的陈述和叙事功能.E书联盟,2014(2).
[3]张弢.蓝莓之夜:风格化的影像.当代电影, 2008(6).
[4]陶力,浅论色彩在纪录片视觉传达中的重要性,当代电视,2015(3).
论文作者:朱玉蕾,匡睿颖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色彩论文; 画面论文; 语言论文; 纪录片论文; 饱和度论文; 色温论文; 片中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