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出版单位如何解决数字出版人才匮乏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匮乏论文,如何解决论文,传统论文,单位论文,数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数字技术与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数字出版已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我国传统出版业向数字出版的转型也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选择。近几年,从大型出版集团到一些中小型出版社,都在积极为转型、为更好地开展数字出版做着战略、组织、产品等各方面的准备,但诸如赢利模式、版权保护、资金与技术等问题依然令人困惑,其中数字出版人才的严重匮乏,也是制约传统出版单位向数字出版顺利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传统出版单位开展数字出版遇到的人才困扰
1.从业人员特别是传统图书编辑对数字出版的整体认知度不高
目前,多数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可以说已经起步,但对如何介入、以何种方式进入这一全新领域还没有清晰的认识。这与一些互联网企业及新媒体公司对数字出版的热衷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对数字技术极其敏感和熟悉的企业捷足先登,在多媒体网络互动期刊、在线出版、网络游戏、手机出版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发展。而从事数字出版的人才也多为熟悉数字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了解新媒体运作手段的IT业人才。相比之下,传统出版单位从业人员对新技术极不敏感,对数字出版的认识整体上也较为滞后。这与整个出版行业的发展滞后于其他产业、出版技术更新较慢及从业人员的习惯思维方式有较大关系。
多年来,传统出版单位图书出版的编、印、发等环节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经营管理模式,从业人员已经习惯于采用此方式来运作。而这套工作模式显然不能适用于数字出版。对于一个完全陌生的未知领域,出版从业人员特别是常年埋首于书稿中的图书编辑难免存在一定的排斥感,对新兴的数字出版及其可能对整个出版业带来的冲击、造成的影响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数字化版权意识淡薄,数字化产品开发不力。如在签订纸质图书的版权时忽视争取数字版权,不利于今后数字化的使用;在已有内容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方面,不能适应多媒体发展的要求和趋势等。
2.从业人员知识结构与出版单位人才继续培养机制存在问题
目前,出版业从业人员的知识背景多集中在文史哲等人文社会学科,经济学和理工科的人才偏少,接受数字出版所需的跨媒体技术速度较慢,信息时代所需要的信息素养较为缺乏。同时传统出版流程中编辑岗位相对稳定。近些年随着图书市场竞争加剧,编辑任务量加重,工作压力加大,接受在职学习和培训的机会较少,知识相对老化,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在选题策划、组稿、图书营销等方面缺乏创新性思维与手段。另外,许多传统出版单位不重视在职人员的继续培养,或者在培养方式和内容上跟不上数字出版形势发展的需要,加上企业内部数字化水平不高,数字化工作流程尚未建立,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传统编辑对数字出版的隔膜,在数字化产业链流程中难以发现和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3.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相当缺位
与传统出版业不同,数字出版及其管理人员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网络软、硬件专业技术知识,需要对数字出版物的制作以及数字出版业的信息化商业运作模式有所了解。而许多有关数字出版的知识和规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因此,发展数字出版需要既了解出版专业知识,又掌握新兴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但各出版单位眼下大多主要由计算机专业背景的人员从事数字出版,这些人员的出版专业知识相对缺乏;一些急于开展数字出版项目的出版单位希望能在社会上招聘到高素质的人才,也因为技术人才对出版专业的不了解或引进成本太高而作罢,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数字出版的顺利开展。另外,许多传统出版单位在数字出版赢利模式不清晰的情况下顾虑重重、举步难进的状况,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现有人才的尽快成长。
二、传统出版单位解决数字出版人才匮乏问题的可行措施
数字出版在技术形态、知识结构、出版形态、出版流程、出版模式、市场营销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出版,对人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最急需的是对传统出版流程和数字技术及经营管理都比较熟悉或精通的应用型、实践型、复合型人才。
传统出版单位现有的人才支持结构不能适应数字出版的要求,但鉴于种种现实的因素目前无法做到直接及大量地引进所需要的人才,只能在实践中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去逐步培养,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可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解决。
1.增强危机意识,完善培训机制,促进从业人员实现自身转型
目前,传统出版单位特别是拥有内容资源优势和资金优势的出版集团,纷纷把开展数字出版放在战略性层面予以重视。在解决人才问题时也应更为积极和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现有人才转型到位,同时储备必要的人力资源,为顺利实现战略性转型创造条件。
一方面,在制定数字出版发展战略时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长远战略来考虑,在人才的开发、培养、管理等方面要有相应计划和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机制,重视对适合数字出版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要让员工充分了解数字化对传统出版业的严重冲击和影响,积极应对挑战。应该看到,传统出版单位如不尽快跟上数字出版发展的形势,长期下去就有可能被淘汰或“边缘化”。同时也要认识到,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并不是对立的,在数字化环境下出版的本质并未改变,编辑作为出版工作的核心环节、主导力量,其地位不会随着出版形式和手段的变化而变化,但一定要积极作为。要充分提高编辑主体参与意识,将他们在传统出版中已形成的内容资源优势、选题策划能力、出版物营销能力等进一步延伸到数字出版实践领域中,通过培养使他们进一步具备使用网络资源策划选题的能力、数字出版物的网络编辑能力、把关人素质、信息检索与快速加工能力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力等多种能力。
2.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学习数字出版先行者的实践经验
传统出版单位在尝试和探索数字出版时与数字技术提供商有不同程度的合作。数字技术提供商不仅在技术,而且在内容上较早介入数字出版,已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培养和储备了大量专业人才。传统出版单位作为内容提供商及未来的内容服务商,可以通过与技术公司的合作,学习其经验及做法并为我所用,对自身的人才成长会有所帮助。湖北长江出版集团与中文在线于2008年签署的战略合作联盟引人关注,日前《非诚勿扰》同时采用传统图书、互联网、阅读器、手机阅读4种形式出版,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图书的同步全媒体出版。其中,长江文艺出版社负责传统纸书出版,并通过纸质图书渠道发行;中文在线则获得该书数字出版独家授权,一方面进行在线阅读销售,另一方面拓展移动阅读市场。这种做法提供给传统出版单位全新的产业运营思路,传统出版单位通过与数字出版公司的合作可以锻炼自己的队伍,不失为培养相关人才的可行之道。
3.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为后续人才作储备
如何培养适应数字出版的复合型高素质创新人才,既是出版界也是教育界一直关注的关键问题。据了解,目前,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印刷学院等全国100多所院校已开设了有关数字出版的专业方向和相关课程,约40所院校开设了电子出版、数字传媒、多媒体出版等数字出版教育课程,形成了一定教育规模。同时,约30所院校设立了数字出版课程。上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适应数字出版产业发展需要,培养既懂现代数字传媒技术,又懂文化艺术表现形式,既懂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又懂内容和艺术设计,以多媒体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的内容编创、艺术设计和制作为特色的应用型、创新型数字化出版人才。
编辑出版专业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以往编辑出版教育教学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而传统出版单位的人才成长环境也相对封闭。今后传统出版单位应加强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合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也可以作为出版发行实习基地,共同培养需要的人才,促进人才的快速成长。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共同开展教学、实习和项目合作,通过项目制的方式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
标签:数字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