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问卷分析报告论文_汪正云,蒲建华,牛英

姚安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问卷分析报告论文_汪正云,蒲建华,牛英

汪正云 蒲建华 牛英(姚安县教师进修学校 云南 姚安 675300)

摘要:姚安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发展在软硬件、师资、师训、评价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通过调研,我们认为需要从转变教师观念、培养教师教学习惯、对教师实施人文关怀、更新教师队伍结构、加快软硬件建设、启动信息能力考核管理、开展校本培训等方面来转变现状。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 校本培训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9-030-03

我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国家正加快建立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为实现姚安县教育信息化发展目标,我校课题组(网络环境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对我县8所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状况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调查背景

我校正在开展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7年度重点课题“网络环境下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校本培训”的研究工作,为了能够较准确地了解我县中小学校信息化发展状况和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校本培训研究,我们开展了这次问卷调查。

二、问卷结构

问卷共27个问题,按调查对象和结构逻辑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问题1-14是关于教师信息化发展的调查。其中,1-3是教师的基本信息,4-5是教师生活、学习、工作环境的信息化程度,6-7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课堂的习惯和技术水平,8-11是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课堂开展的感受,12-14是教师已接受信息技术培训情况和希望培训意向。第二部分:问题15-26是对教师工作学校的区位、规模、信息化基础设施、信息化基础应用和信息化资源建设及管理情况调查。第三部分:问题27是征求教师对学校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建议和希望。

三、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现场集中问卷调查。为减少调查的投入、降低难度和考虑抽样的科学性,抽样时我们有意避开了信息化建设程度较高的县城3所学校(小学、初中、高中各一所),更多考虑信息化环境条件较普遍化的乡村学校(4所小学,3所初中),选择山区学校时选取了最偏远的“左门”乡的两所学校(小学、初中个一所)。另外,为打消教师因调查带来不利影响的顾虑,使用无记名调查,在问卷开始醒目位置标注了“温馨提示:无需署名,只要把您的真情实意填写在横线上和“√”在方框内”字样。

四、调查对象

1.学校

我县中小学共80所,其中小学71所,山乡50所,乡村29所,城镇1所;初中8所,山乡3所,乡村4所,城镇1所;高中1所(城镇)。学校抽样共9所,其中小学5所,占7.04%,山乡小学1所,乡村小学4所;初中4所,占50.00%,山乡初中1所,乡村初中3所。

2.教师

全县教师共1568人,小学教师804人,初中教师489人,高中教师275人。山乡小学教师15人,山乡初中教师20人,乡村小学教师60人,乡村中学教师162人。

教师抽样共228人,其中小学教师74人,占9.20%,山乡教师15人,乡村教师59人;初中教师154人,占31.49%,山乡初中教师20人,乡村初中教师134人。

五、结果分析

(一)教师信息化发展情况

1.教师的结构状况

(1)基本情况

a.参问率

被调查学校教师共257人,因请假、办公等原因,实际参与问卷答题228人,参问率是88.72%。

b.性别比

参与问卷答题女教师86人,女教师所占比率为37.72%。

c.平均教龄

小学平均教龄24.01年,初中平均教龄24.60年,平均教龄是24.41年。

d.平均年龄

小学平均年龄44.38岁,初中平均年龄45.95岁,总平均年龄是45.44岁。

e.本科学历比

专科学历73人,本科学历149人,硕士学历2人,其它学历2人,有2人未填学历。本科学历所占比率为65.38%。

f.一级职称比

高级职称67人,一级职称85人,二级职称69人,三级职称0人,有7人未填职称。一级职称所占比率为37.28%。

(2)存在问题

a.教龄偏长(平均教龄是24.41年),年龄偏大(平均年龄是45.44岁),出现了教师队伍老龄化势态。一方面,教师们思想僵化,观念陈旧,教育技术落后,网络信息化素养差;另一方面,老教师体力、精力衰退,活力不足,激情不在,近似“死水一潭”。

b.一级职称所占比率为37.28%,高级职称、一级职称、二级职称、三级职称人数之比略为4:5:4:0。绝大部分高级教师和部分一级教师的年龄、教龄偏大偏长,在校内都属“元老”级成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下。部分取得高级职称的教师学习、进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消极怠工的不良心态。

2.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素养

(1)基本情况

问卷中关于教师个人教育信息技术素养的调查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全部回答结果统计如表“姚安县中小学校教师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问卷统计(四)”。

(2)存在问题:

a.网络资源的借鉴、共享的利用率不高,创新力度不够。在对问题“您获取数字教育资源的主要途径包括”调查时,从网络上获取资源均未超过50%(A国家教育资源48.25%、B区域教育资源35.53%、C校本数字资源30.70%、E商业搜索引擎49.56%、个人自费购买14.04%),这与当今生活教育信息化、信息资源市场化潮流及不协调。而直接使用现成资源超过50%(D教研组53.51%,G教师同行58.33%),“F自己制作”只占41.23%,说明老师们仍保持着“饭来张口”的懒惰思想,不想、不愿或不能进行改革和创新。

b.学校对应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方式、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环境的宣传与要求不到位,教师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和教育改革要求认识不够,教育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在回答“您觉得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有必要吗”问题时,只有74.56%的老师认为有必要,还极少数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占0.44%);对于“您同意‘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观点吗?”仍有1.32%的老师不同意;问题“您平时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上课的主要原因是”的回答情况如下:A个人兴趣所以经常使用11.40%,B能提高教学效果所以经常使用86.84%,C领导的要求所以经常使用4.82%,D教学竞赛或优质课比赛时才用25.88%,E不曾用过其0.44%;在问题“您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主要障碍是”的回答中,有2.19%的教师选择了“B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实质性帮助不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感兴趣,能自主自发钻研开展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老师不多,只占11.40%,还有25.88%的教师只在课赛或公开课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上课,甚至还有未曾用过信息技术手段上课的教师(0.44%)。

c.教师负担过重。在问题“您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主要障碍是”的回答中,有79.39%的老师选择了“A教学任务繁重,时间和精力不够”。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完成“传导授业解惑”,还要考虑学生的吃喝拉撒、健康和安全,还有时刻要完成“法宣”、“办事通”、“游云南”、“学习强国”等手机APP的学习,许多“要事”已蚕食了教师正常开展教育教学的时间。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应考虑适量为老师“减负”,怎样让教师从繁重的学生“全职保姆”中抽身出来,一心一意搞好教育教学、提升教育质量成了迫在眉睫的教育“民生问题”。

d.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偏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知识及技能专业化、娴熟化的教师比较偏少,普通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较低,课程资源开发整合和教学资源制作创新技能较薄弱。如问题“您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主要障碍是”有18.86%教师选择“E不知道如何找到合适的课件和资料”,11.84%教师选择“F不善于将教学意图用计算机来实现”。部分老师仍旧习惯采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老套方式,不愿花费时间,不想付出劳动,找资料做课件总嫌麻烦,造成了恶性循环,导致现在出份试卷或编辑个文档都困难重重,在教改的路上穿新鞋走老路。

e.教师个人的教学投资不足。对于“您家里有能上网的计算机吗”回答中,选择“B没有”占21.05%。我一直认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观点。在我二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为收集图片、视频资料,曾购买了一台索尼数码相机;为存储自己的教学资料,曾购买过5个U盘、1个TF储存卡、1个移动硬盘;为制作拍摄一节微课,还特此购买了电子天平、摄像头、三脚架、电子翻阅笔。作为教师,中心任务就是上好课,离开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不能称为好课堂。

f.信息技术教学软硬件设施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部分学校设立了教师备课室(或网络资源室),况且数量和开放时间明显不足,还不能充分满足每一位老师的使用需求。在问题“您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主要障碍是”的回答中,选择“C用于教学的计算机、网络等设施不足”占21.49%,选择“D缺少合适的课件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占33.77%。

g.教师对电子邮件及教学网站的应用还是比较生疏,缺乏现代信息传播媒体、平台应用技术手段。在回答“您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社交或办公吗”时,还有27.19%的教师选择“B否”;老师对相关资源的收集与分发主要还是依赖传统的纸质材料和U盘,对电子邮件、教学网站、教育资源信息平台的应用还是比较生疏。

h.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不得力不到位。目前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多是上级对下级和基层的要求和培训,相当一部分教师是被动接受培训,接受培训教师的目的基于能考核过关,一些培训机构也是出于完成培训任务,以获得高参培率和高合格率为目标,特别是线上培训,不注意收集和解决培训中和培训后的意见反馈及困难,针对性不强,没有征求教师培训需求和意愿。对于“您以前是否参加过信息技术或教育技术培训”有12.72%的老师选择:“B否”;问题“您主要接受过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内容包括”的回答情况如下:76.32%选A信息技术基本操作,74.12%选B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33.77%选C信息化教学设计,29.39%选D素材的处理与加工,20.61%选E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20.61%选F学科软件的使用;“您最喜欢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是”选 A无占3.07%,选B信息技术基本操作占48.25%,选C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占68.42%,选D信息化教学设计占17.98%,选E素材的处理与加工占40.35%,选F学科资源检索与获取占31.58% ,选G学科软件的使用占21.05%。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1.基本情况

(1)学校规模属于中偏小。

(2)教室都装备了多媒体设备,很多学校功能室也安装了多媒体,每校的多媒体设备多为交互式电子白板,少数仍是幕布+计算机+投影,近半数已是交互式液晶台式一体机。

(3)都有计算机教室。

(4)都实现了“班班通”。

(5)都没有信息专业化技术人员。

(6)部分学校有教师备课资源教室。

(7)都无校本资源库和校园网站。

2.存在问题

(1)设备老化。多数学校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计算机,大半学校仍在使用幕布+计算机+投影 ,只有少数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多数设备已过时,使用过程中故障重重。学校信息技术设备的总体状况较差,学校硬件设施的差距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使用媒体的积极性。

(2)对多媒体设备故障维护不及时、不到位,缺乏对多媒体设备及网络技术的专业维护人员。多媒体设备的维修费用十分高昂,一般学校无专款请商业维修机构,多数学校都是闲置部分(故障机),使用部分。学校信息化支持人大多由信息技术课教师兼任,还有少数由由其它科任教师兼任。而信息课老师基本上都是非计算机专业教师担任。

(3)教学软件严重匮乏,资源可获取性差。既无校本数字资源库,也无校园网站。校园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和关键,如果没有丰富的、有效的资源作支撑,教育信息化将成为无源之水。可见教学资源的应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教师的意见建议

对问卷的第27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您对学校未来信息化发展有哪些希望与建议”统计整理,情况如下: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加强领导,科学谋划,增加投入,注重合作,建管并重,加强培训。

3.及时尽快维修教室内的故障电脑,多配一些时新电脑。

4.专家的事情交给专家做,像微课等该由专家处理,教师利用即可,谁还有精力教书育人。

5.多媒体应能满足所有教师的使用。

6.加强信息化培训和建设。

7.为学校配备信息化专业教师。

8.加大投入,加大培训。

9.创建学科资源共享。

10.增加设备。

11.结合农村学校师生实际,以实用有效为原则。

12.有充足专用经费作支持,进一步完善“三通两平台”工程,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13.进一步规范完善信息化设备管理,加大培训力度。

六、思考建议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我国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总体不够强、水平不够高。

去年,我县教师在县教育局和教师进修学校的要求指导下,各学校统一部署安排,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老师信息技术教育热情减退,思想松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淡忘,陈旧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出现反弹,墨守成规,不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服务于课堂教学,优化教育教学环境。一方面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获取、处理、共享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低,教师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不高,不利于教师实现“高效教学” 和“轻松教学”;另一方面许多设备已到了更新换代期,加之各校均缺乏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对多媒体设备故障维护不及时、不到位,严重制约着我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针对现状,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转变观念。利用教研会、教学反思会等宣传学习教育信息化精神要求,通过信息化课堂教学竞赛、年终信息化教学考核等活动和管理措施转变每位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思想认识,使大家认同“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是非常有必要”、“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观点。

2.养成习惯。教师要不断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途径和策略,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教科室、教务处应协调配合,引导老师加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鼓励老师利用信息技术,有效生成课堂教学。现代社会,信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手机在网络环境下蕴藏着无比强大的威力,以手机为载体,借助手机图、文、声、像的强大多媒体功能,充分挖掘手机与信息化教育的契合点,把教师生活、娱乐、工作、教育有机结合,融学于需、融教于乐,激发教师们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促使教师们主动、轻松学习并使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从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以迅猛提升。指导和鼓励教师在各级政府主流教育网络资源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上开展学习交流,大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思想理论和现代教育信息化素养。作为新时期的老师,不断加强学习最新的信息技术十分必要,熟练应用这些技术可以分享全国各地的优秀资源,为老师的备课提供有益的素材。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用媒体,而且包含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观念、教学理论来系统地设计教学过程,通过媒体的合理运用促进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其中思想意识的转变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应根据学校的信息技术实际,结合新课程教学需要,开展多层次的信息技术研究,特别是在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以及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等方面,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

3.人文关怀。在教育行政中,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应重视人文情怀理念,教师同样需要鼓励、关怀和照顾。尤其是中老年教职工,上有老下有小,多数老教师还是单职工家庭(老伴务农),时间和精力显著不足,生活工作都不易。

4.更新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合理安排病、老教师工作任务及退休事宜,招考吸收师范毕业生,补充年轻力量,推陈出新,增强活力。提高我校信息技术管理员的技能,很有必要为每个学校安排一名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加强多媒体设备和网络信号的维护管理。

5.硬件建设。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继续加强学校信息技术硬件环境建设。硬件建设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在目前情况下除了力争建设计算机多媒体设备、校园网、网络教室、区域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外,还要继续加强经济实用的常规教学媒体的建设,多方筹措资金增加教学媒体的数量,完善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还要注重完善设备的检修维护和更新换代,以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另外,作为信息化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还应该自己购买准备如U盘等常用电子设备。

6.考核管理。推先评优、职称晋升时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考核的一项基本条件,教学过程管理和年终履职考核把信息技术课堂开展情况纳入考核。如我县在全县中小学正在使用的“现代教育装备应用智能管理系统”能对教师多媒体课堂教学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考核时可以引用该系统数据。强行要求每位教师按时登录使用楚雄教育云、云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7.校本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素质。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素养是学校教育技术发展的可靠保证,在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及其应用能力应该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基本素质之一。为了使学校现有的教育技术设备都能被有效地使用起来,学校必须重视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根据校本培训的中心“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和两大显著特征“立足于工作岗位是教师校本培训的显著特征”、“针对性是校本培训的生命”,不断开展教育信息应用能力的提高培训。因为教学相长,校本培训可以让老师们在工作时有目的的互助、实践、反思提高。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提高教师对各种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创造、传递的理解和活用能力,科学地运用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就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并且要“以教育信息化驱动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不断改造教育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

论文作者:汪正云,蒲建华,牛英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9月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  ;  ;  ;  ;  ;  ;  ;  

姚安县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发展状况调研问卷分析报告论文_汪正云,蒲建华,牛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