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主体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论社会主义主体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主体社会主义试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的历史创举通常遭到的命运就是被误认为是对旧的、甚至已经过时的社会生活形式的抄袭,只要它们稍微与这些形式有点相似。”(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76页。)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以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坚实的理论基础深深植根于中华大地,去探寻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然而,近年来国内外有不少误解。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亦即“市场社会主义”或“混合社会主义”,“最终将成为无限接近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模模糊糊的社会主义,羞羞答答的资本主义”,实质上就是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还有人认为,这一理论实际上就是不问姓社姓资,只求强国富民的“猫论”。为了驳斥歪曲,消除误解,我们就不能满足于一般地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实质,而必须从世界历史发展的高度上系统考察当代社会主义的发展,运用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方法,拓展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

历史地看,社会主义现实进程一开始就提出了主体社会主义问题,使主体社会主义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和深刻的理论渊源。而邓小平的社会主义“主体”思想,使主体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注:马克思、恩格斯的“主体”理论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显性理论范式,但他们的这一思想的基本线索及内在逻辑是相当清晰的。本文“主体社会主义”的提出,就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对他们思想的理论解喻。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深刻性,加之篇幅所限,笔者将另文探讨。)。笔者认为,主体社会主义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宏大的开放体系,这里仅就其核心目的、内涵特点、理论意义及基本特征,从现实的角度作一初步分析。

(一)主体社会主义的核心与目的

马克思认为,辨证法本质上是革命的,最具批判精神的,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强调历史地、联系地、具体地考虑问题。而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根本的理论基础,就是这种辩证法。但社会主义的实践表明,不少马克思主义者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一点,在具体实践中时常出现偏颇,成为非辩证法者。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所作的中国化概括,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重新确立(准确地说是重申)了这条思想路线,而且作出新的阐述和发展,从而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的哲学基础和历史起点,成为主体社会主义核心。

邓小平认为,“我们现在所干的事业是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所以,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注:《邓小平文选》3卷,第258页。)“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事求是”(注:《邓小平文选》3卷,第382页。)。“一国两制”构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提出来的,它确定“中国主体是社会主义”,同时“允许国内某些区域实践资本主义制度”(注:《邓小平文选》3卷,第59页。),为解决制度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典范,适应了两种制度长期并存与和平竞赛的历史潮流。可以说,“一国两制”是主体社会主义的生动体现。

搞社会主义,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的;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注:《邓小平文选》3卷,第203页。)主体社会主义就是在规定社会主义性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固有特点,大胆利用资本主义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我们有的同志最担心会不会忽然钻出个资本主义来,世界上也有人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邓小平则认为,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的“看法比较有眼光”(注:《邓小平文选》3卷,第134页。)。因为我们不仅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而且国家机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邓小平在谈到“一国两制”时说:“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哪个人有这样的胆识,哪一个党派都不行。”“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注:《邓小平文选》3卷,第217页。)“我相信,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注:《邓小平文选》3卷,第103页。)可见,主体社会主义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理论的深刻内涵,也体现了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信念。

(二)主体社会主义的内涵及特点

主体社会主义凸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并具有极为丰富的实际内涵:(1)从质的价值层次上看,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最终使社会主义从抽象的普遍意义上的人类源远流长的美好向往发展成为明确的理想追求、执着的历史信念。主体社会主义充分展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主体全面解放、自由发展的思想核心及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规定,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证和实现;(2)从过程的视角上看,社会主义不是离开历史主体创造性实践的自然过程,而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广大劳动群众为主体的革命实践过程。主体社会主义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日益丰富、不断展示的现实形式;(3)从量的结构层次上看,社会主义“主体性”因素是一系列内含逻辑关系的发展体系,一定的“主体性”因素由于占据核心位置、发挥指导作用,从而规定并制约着整个社会主义的层次、程度与方向。

主体社会主义的“主体性”,首先应合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主体性,同时也具有内在特定的历史规定性。在社会主义这一开放的社会有机体中,既有主体因素和补充因素,又有本质因素和非本质因素,还有理想因素和现实因素,每个因素又具有自身内在联系和表现形式,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组合,如在公有制为主体中有多种所有制成份,公有制内部又有多种公有制结构,每种公有制中还有多种实现形式。而有机体作为一个总体有自己的前提,即使社会的一切要素从属于自己,或者从社会中创造出所需要的要素,使各要素形成特定的结构和秩序。同时,各要素一旦作为整体呈现出来,由于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就带来不同性质功能和运行规律,发挥出新的特性与作用。就社会有机体而言,它的发展就表现为“主体”因素不断的内化、积淀和更换的过程,并呈现出主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这样,较低层次的主体因素就表现一个较不发展的整体中处于支配地位的关系,或表现为一个较发展的整体的从属关系。这种主体因素的变化首先取决于一定的生产力质量,同时还要受到不同时间、范围及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影响,从而使社会主义“主体性”具有全面性和层次性、过渡性和长期性、必然性和选择性等丰富生动、复杂多样等特点。

(三)主体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邓小平不仅提出了“主体论”重要思想,而且初步概括了主体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是我们进一步分析的根本依据。

本质方面,强调社会主义是理想与现实的辨证统一,“共同富裕”当然首先是物质财富上的丰裕,但同时又是人文精神上的充实,是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改革发展”既是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恢复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更是逐步创造实现人的主体自由发展的历史条件,弘扬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开辟社会主义在整个进步人类面前的巨大感召力。

经济方面,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以社会主义商品交换关系为主体的多种商品交换关系并存;计划和市场的双重运行机制,国家、企业、个人多层次的分散化经济决策结构;以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利益分配和利益激励相结合的劳动机制;在坚持实现共同富裕为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由此带动全体社会成员走向共同富裕,等等。

政治方面,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和广泛的政治协商制度;以单一制为主体的带有复合制特点的国家结构;以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为主体,小范围地方性资本主义政权及其组织形式并存;以工人与农民当家作主为主体力量,其中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多种阶级、阶层并存,并共同参政议政,等等。

思想文化方面,由于思想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使其主体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特点更为明显,占主体的是建立在发展中的公有制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的基础之上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多因素的思想文化并存,不仅有传统的封建文化残余和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还有新孕育的共产主义思想。

主体社会主义的提出,不仅在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特定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也有助于在理论上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辩证地理解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与现实进程的关系,真正地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必须植根于实践,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决不是一种机械的捏合。人类实践总是表现为特定的形式,不存在纯粹的理想化的实践,更何况现实社会主义特定的历史规定性。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把马恩“完全成熟的典范形式”的未来社会基本特征作为现实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不少人容易犯急性病,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但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注:《邓小平文选》3卷,第140页。)

按教条主义来理解和构筑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碰够了壁,人们开始从幻想回到现实。但人们似乎又陷入了另一个误区:把现实(包括已见成效颇有创见的)看成完善无缺的东西,甚至上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简单轻率地认为理论“过时”、“空想”。这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不仅容易被认可或容忍,甚至被当作反教条主义的主要思想武器,而事实上,实用主义的做法不仅不能给教条主义以致命打击,反而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客观上为“左”倾思想回潮或右的错误思想乘虚而入提供可乘之机。

一百年前恩格斯就深邃地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62页。)“整个人类历史还那么年轻,硬说我们现在的观点具有某种绝对的意义,那是多么可笑。”(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54页。)因此,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也绝不应该否认马恩那里有不切实际的东西。但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如果不把相应的“真理”放到相适的“实践”中,不顾或不去弄清马恩设想的历史条件,那“实践标准”就会走到它的反面,马恩的理论也会被“证伪”,那我们就会陷入对社会主义“既坚持不住,又发展不了”,给马克思主义帮倒忙的窘境。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不是照搬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更不是以否定其基本原则为前提,而是社会主义“主体性”在中国实践中的具体展示和发展。

(二)有助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

什么是社会主义?四百多年的历史里有着多种多样的理解,似乎社会主义是捉摸不定的,甚至是可以随意理解和想象的。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出现危机、面临挑战时,人们更无法在变化中把握“不变”,思想上更容易产生迷惑、混乱,甚至怀疑和失望。

我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性非但没有排斥其质的规定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正是社会主义自身质的规定性,使它根本上区别于其它社会,成为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过程,并构成其变动性、多样性的内在依据。主体社会主义的提出,就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性和本质的过程性。

马克思恩格斯将未来社会表述为“自由人联合体”,是基于他们对劳动(实践)和自由两大基本范畴的深刻理解。他们认为,劳动及劳动的普遍化是自由发展的基础和过程,而自由则是劳动这一人类特性的充分体现,表明劳动不再是人类自我禁锢的手段,而成为人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个性的表现。通过对劳动发展(劳动条件社会化、劳动过程社会化、劳动结果社会化,劳动主体社会化及劳动自身自主化)的考察与分析,参照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并依据无产阶级斗争的实际经验,马恩对未来社会特征作了严谨的思考和相当慎重的阐述,诸如生产资料共同占有、有计划的分配和调节生产、劳动产品的全社会共同享有、具有丰富个性、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新人,等等。

作为世界性的历史进程,任何国家在社会主义科学理论指导下,依据社会发展规律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都要体现社会主义的内在本质规定性。但这一质的规定性在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而这些不同表现即不同特征,又内含着共同的、普遍的本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突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性、主体性、整体性和过程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础、条件和目标,原则、特征和标准,理论、运动和制度的三个辩证统一。

(三)有助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速改革开放的步伐

之所以有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产生误解,主要是看到了如下现象或事实: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企业尤其是“三资”企业发展较快,一些人感到社会主义越来越不纯了,资本主义成份越来越多了。这种人也许并不都否认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的重要贡献,但根本上还囿于狭隘理解社会主义和追求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的幻想,从而不愿承认非公有制经济成份是必不可少的补充,忽视了我们吸收外资,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不会影响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这一基本点。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展示和现实形式,主体社会主义只承认理论上抽象了的“完全”社会主义,而根本否定了所谓历史过程中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

二是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的消极腐败现象,一些人感到我国社会的现实发展趋势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目标。的确,“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消极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搞这些改革,走这样的路,已经给我们带来了可喜的结果。中国不走这条路,就没有别的路可走。只有这条路才是通往富裕和繁荣之路。”(注:《邓小平文选》3卷,第150页。)在此共识基础上,我们应充分看到上述丑恶现象是根本违背社会主义内在要求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根本体现在生产力的更快发展,共同富裕,还有精神文明的发展。因此,“两手抓”,真正解决党风、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改革的内在要求。

三是在经济中大胆吸收和借鉴了资本主义一些方法,特别是确立了市场经济改革体制为目标,有人觉得这基本上是用资本主义的方法搞建设,走资本主义道路。事实上,基于我们对主体社会主义的认识,现实社会主义本身就与资本主义有相当的共同之处,它既包含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新社会因素,这构成现实社会主义的“主体”,又包含与资本主义等同的和前资本主义的因素,这是“非主体”。因此,如果抽象地谈论姓“社”姓“资”问题,不仅会纠缠不清,还会把一些封建主义或自然经济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的特点。当代社会主义建设与资本主义建设的区别所在,是建设的基本方向、发展道路和方式,以及领导力量方面,而不是建设的具体任务或内容。因此,我们应该果断地跳出凡事必先问姓“社”姓“资”的误区,根据“三个标准”,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

标签:;  ;  ;  ;  ;  ;  ;  ;  ;  ;  ;  ;  ;  ;  ;  ;  

论社会主义主体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