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论文_贾艳辉,周雪岩,贾建军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人民医院 山东滨州 256800

摘要:目的:探究探讨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5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儿进行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儿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医院推荐使用。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主要原因是患儿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导致肺泡表面张力增大,肺泡半径减小,从而导致新生儿呼吸困难,紫绀以及呼气性呻吟等临床现象,严重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严重的极有可能导致患儿死亡[1]。近年来,鼻腔持续正压通气应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中,效果良好。但有研究[2][3]显示,鼻腔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相较于单独应用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本研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探讨了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5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患儿。对照组男性患儿15例,女性患儿10例,胎龄在34周至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8.51±1.22)周,患儿出生体重为2.52kg至3.65kg,平均体重为(3.11±0.22)kg。观察组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1例,胎龄在35周至41周之间,平均胎龄为(38.9±1.34)周,患儿出生体重为2.56kg至3.62kg,平均体重为(3.12±0.23)kg。两组患儿的胎龄,性别以及体重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均给予两组患儿保暖供应,热量供应以及液体供应,并且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等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患儿进行鼻腔持续正压通气治疗,氧浓度控制在0.20至0.60,压力控制在为3cm H2O至8cm H2O,流量控制在4L/min至10L/min。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该检查患儿的动脉血气,根据患儿的动脉血气检测结果从而调整氧浓度,在患儿吸入的氧浓度一度0.3的时候,缓慢降低正压,部分患儿呼吸困难的症状已经全部消失,肺容量正常,可以停止通气治疗,部分患儿在停止通气治疗后可以使用鼻导管吸氧。观察组患儿在鼻腔持续正压通气的基础上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应用之前应该吸净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并且将药液进行预热,让药液温度持续到37℃。患儿仰卧,经过气管给药,一次100mg/kg至200mg/kg,时间控制在5分钟至10分钟,并且在用药后6小时内不给于吸痰治疗。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显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检测正常。有效: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无效:治疗12小时候患儿的临床症状仍没有明显改善。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除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有14例,有效10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儿中治疗显效的有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除时间低于对照组患儿,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表一。

表1

3·讨论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一般多在早产儿中出现,患儿一旦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症状,应该立刻给予治疗,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如果没有及时的给予治疗,帮助患儿呼吸,有很大的几率会导致患儿在出生3天内死亡。

肺表面活性物质一般都是均匀的分布在人体内的肺泡表面,主要是用于降低肺泡表面的张力,防止在呼气的时候肺泡出现萎缩的现象,保持机体肺功能的残气量,能够稳定机体肺泡内的压力,减少毛细血管中的液体向肺泡内渗出的现象。

持续正压通气能够为患者提供起到正压,保证患者的肺泡是张开的状态,能够提高患者肺功能的残气量,降低表面活动物质的损耗。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动物质一起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能够保证患儿的呼吸过程中气体充足,能够增强患者的肺部能力,增强患儿的呼吸能力,加快恢复的速度,减少治疗时间,并且降低持续正压通气引发的并发症。

研究显示,持续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动物质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疗效非常显著,能够快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高翔羽,杨波,黑明燕等.三种无创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应用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34-40.

[2]李志博,王雪芹.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的影响[J].安徽医学,2018,39(1):66-69.

[3]蔡燕,王三南.鼻塞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和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轻中度呼吸窘迫综合征对氧交换指标的影响[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4,29(24):1881-1885.

论文作者:贾艳辉,周雪岩,贾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治疗及预后分析论文_贾艳辉,周雪岩,贾建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