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论文_雷玉琳,况建华

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论文_雷玉琳,况建华

(四川大学华西广安医院 四川 广安 638000)

【摘要】目的:是探讨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8)例不全性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全性川崎病的主要表现及治疗。结论: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不完全,做出临床诊断很困难,临床儿科医生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及心脏彩超,尽早做出临床诊断,并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程度。

【关键词】不完全性;川崎病;人免疫球蛋白;阿司匹林

【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234-02

川崎病(KD)[1]是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首先报道,曾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约15%~20%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害,世界各国都有发生,其中以亚裔人种发病率最高,5岁以下发病率最高。但是不完全性川崎病因为它的临床表现不完全,患儿到医院就诊的时候,只表现出部分临床表现,同时有的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造成漏诊及误诊,而增加了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机率。因此认识不全性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尽早做出诊断、尽早治疗非常重要。现将我科2013年1月—2016年6月的收治的8例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8例患儿,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在2月~5岁,其中<1岁2例,>5岁2例,1岁~5岁4例。入院时发热时间4~8天,平均发热时间6天。

1.2 临床表现

患儿除1例发热时间4天入院,其余7例均超过5天,肢端红肿6例,淋巴结肿大4例,球结膜充血3例,唇充血皲裂3例,多形性皮疹2例,草莓舌1例,肛周脱皮1例,无肢端脱皮病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实验室检查

WBC≥15×109/L 5例,10×109/L≤WBC≤15×109/L 3例,贫血8例,8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贫血。8例患儿均有血小板增高,其中PLT≥450×109/L 5例,其中3例复查血小板后均超过450×109/L。血沉超过40ms 8例,CRP超过30g/L 8例,8例患儿白蛋白均正常,冠状动脉扩张6例,2例患儿2天后再次复查心脏彩超见冠状动脉扩张。

1.4 治疗及转归

8例患儿中其中7例在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后予以一次性静脉输注人免疫球蛋白2g/kg,同时口服阿司匹林30~50mg/kg·d,分3次,体温下降后3天改为口服阿司匹林3~5mg/kg,及给予潘生丁治疗。持续服药至冠状动脉恢复。而另外2例中,1例患儿发热8天因入院后体温恢复正常,转至专科儿童医院门诊口服阿司匹林,随访8例患儿均恢复良好。

1.5 结果

本组病例中,男孩多于女孩患儿,年龄以1岁~5岁多见,8例患儿均有发热,且临床表现不完全,2例小于1岁患儿仅1项临床表现,6例大于1岁患儿有2~3项临床表现,且心脏彩超均有冠状动脉扩张。8例患儿均有血WBC、HGB、PLT、CRP、血沉改变。临床均符合不全性川崎病的诊断,除1例外均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同时使用阿司匹林治疗,8例患儿均恢复良好。

2.讨论

KD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为全身血管炎,好发于冠状动脉。典型川崎病通过满足诊断标准便可诊断,诊断并不困难。而不完全性川崎病(IKD)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临床上容易漏诊或延迟诊治,其冠状动脉损害的风险较CKD更大[2]。近年来,不完全性川崎病的报道逐渐有所增加。杜军保[3]提出:不明原因≥5天,伴有其它诊断标准5项中的2项或3项,结合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动图变化可考虑IKD的诊断;对于婴儿≤6个月,仅有其它诊断标准5项中1项或2项者,可考虑IKD可能性。对于临床上的疑似IKD患者,应及时行心脏影像学检查,以免贻误诊疗的时机[4]。本研究中,有2例患儿≤6个月,除发热超过5天外,均仅1项临床表现,口唇充血皲裂1例,手足指(趾)端红肿1例,有2例患儿有2项临床表现,4例患儿有3项临床表现,做心脏彩超冠状动脉均有轻微扩张,符合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诊断。

除临床表现可考虑IKD外,其实验室检查可有助于其诊断,200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提出:PLT≥450×109/L,ALB≤30g/L,WBC≥15×109/L,ALT升高,尿WBC≥10/HP,无明原因贫血。如果5项中超过3项,就可考虑IKD,可给予相应治疗,并及时做心脏彩超检查。其中ALB≤30g/L可能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先兆指标[5]。本研究中显示:有3例患儿实验室检查有4项异常。有5例患儿有3项异常。均可考虑IKD。

本病的治疗要点是:尽早使用人免疫球蛋白(10天内使用),2g/kg,可以迅速降温,预防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同时应用阿司匹林30~50mg/kg·d,分2~3次,体温下降后3天改为口服阿司匹林3~5mg/kg·d顿服,从而减少冠状动脉的损伤。目前并不主张单独使用糖皮质激素,在IVIG无反应时可考虑使用。

3.结论

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表现不完全,做出临床诊断很困难,临床儿科医生需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同时需结合实验室检查(血WBC、HGB、PLT、CRP、血沉、ALB、ALT、尿WBC)及心脏彩超,尽早做出临床诊断,并尽早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及阿司匹林治疗,降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程度。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第8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0:92-194.

[2]李鹏.不完全川崎病和典型川崎病临床特征计较[J].疑难杂志,2015.14(7):732-736.

[3]杜军保.进一步提高川崎病的临床诊疗水平[J].中华儿科杂志,2006.44(5):321-323.

[4]徐永梅.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探讨[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4):455-457.

[5] Honkanen VE,et al clinical relevance of the risk factors for coronary artery inflammation in kawasaki disease Pediatr cardiol,2003.24:122-126.

论文作者:雷玉琳,况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4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

标签:;  ;  ;  ;  ;  ;  ;  ;  

不完全性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论文_雷玉琳,况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