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天垣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 2642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BIM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建筑业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推动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大力培养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基地,更应该响应产业转型和变革的时代呼唤。提出了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协同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来优化人才培养思路。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BIM技术,人才培养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转型升级,建筑也不单单是追求现代化风格,而是更加注重绿色环保、节能、智慧、人文及宜居性,装配式建筑具有符合绿色施工以及环保高效的特点,因此,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得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结构调整升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推进集成化设计、工业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促进建造方式现代化。
1装配式建筑与BIM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全部或部分构件在预制厂生产完后并运到施工现场,安装时利用机械采用可靠的方式将构件组装起来,使建筑物具备相应使用功能的一种施工方式,能够实现设计多样化、功能现代化等多个特点。采用标准化、信息化等方式进行施工管理,让建筑业从传统的建设模式转变为绿色环保、节约、科技等现代化的模式。从部分的试点工程项目可以得出材料、用水、能源、垃圾、效益等都能达到节能减排、增效的目的。BIM技术简称建筑信息模型,是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一种数据化工具,根据各种相关数据,建立虚拟的仿真三维建筑模型,具有可视化、模拟性、可出图性等多种特点。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建筑模型,从工程项目设计开始,直到生产、施工和运营维护的全过程进行数据监测和资料信息共享,有助于工程人员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信息化的建设,并为工程项目的相关单位提供一个可靠的工程信息交换和共享的平台,有助于施工效率的提高并确保工程的质量。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集成,信息化是整合的主体。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能够实现全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包括优化建筑设计方案,组件的生产和运输,施工现场的装配模拟,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运营维护等,这些提高了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等的效率,有助于进一步推广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实现建筑物的产业化管理。
2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劳动力短缺、污染环境和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科学化,实现装配化以后,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可以得到很大程度改善,人员数量也会有60%左右的缩减,有效解决“用工荒”问题,改善用工环境,并且一旦实现了工厂化的生产和标准化的现场装配,人力资源、时间成本都可以得到大幅度降低。另一方面,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现状主要体现在:1)目前高职院校的土建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建筑工业装配化和BIM技术专业技能的内容还没有进行合理优化,学生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组装缺乏认知,也比较少有机会进入到装配式工厂和组装现场进行实习,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脱节;2)设计、施工单位的从事装配式建筑的人员存在传统惯性模式,没有及时进行技能知识更新,从而也会造成不利于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引进;3)缺乏对BIM应用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充分掌握的师资队伍;4)目前国内开设建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只有很少配备了校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工法楼实训基地;5)目前尚未建立健全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能人才的技能培训、考核以及继续教育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技能协同型人才的培养策略
3.1师资培养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专业教师对装配式建筑BIM协同下知识只停留在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上,并未经过系统的学习,理论和实践经验不足是短板。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学校教师队伍专业视野,学校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结合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发展要求,通过多途径、多种形式、全方位开展工作,选派教师到预制构件生产厂进修学习,到建筑施工企业实践锻炼,旨在帮助教师熟悉了解施工技术、施工工艺。聘请行业企业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进入课堂讲授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相结合的应用情况。补充教师队伍力量,邀请建筑行业专家对装配式建筑的新工艺、新技术进行培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提升装配式建筑师资教学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强化信息化教学水平,从而推动装配式建筑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与从事装配式建筑相关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学会及企业等部门单位联盟,为行业发展与产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3.2以赛促学,引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
指导学生积极参加BIM应用技能大赛、BIM应用技能网络大赛、互联网+创新创业等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BIM认证考试,以赛促学,在比赛中增强和提升专业技能。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工学结合模式,建立完整的工程实例教学模式,以及装配式人才实践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基于VR的虚拟教学系统,基于真实案例的场景实训中心等。
3.3建立校企实训基地与人才输送体系
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培养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优势主要来自于学校和企业的资源互补,我国对于开展装配式建筑相关专业的教育一直处于空白阶段,并且相关理论体系的发展也还未成熟,主要以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为主,未设置装配式建筑的相关专业的教学。专业教师对于装配式建筑相关专业理论知识把握不够透彻,同时也缺少实践经验,在对学生的学习上未能起到主导作用,最终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迅速地适应装配式建筑这种新型建造方式。建设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让教师参与到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建设中去,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装配式建筑BIM协同型人才培养方向。实训基地也为学生进入到企业进行真实项目的实训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校企双方实现深度合作,共同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结合BIM技术信息化手段,共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建立人才输送体系,解决学生就业对接难题。
结语
总之,BIM技术具有特别的优越性,不但能够完成建筑的合理布置,提升建筑施工水准,降低施工难度,还能够减少工程费用开支,简化流程,完成建筑的信息智能化,加强建筑业的工业化特征。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因此,广大高职院校应积极面对建筑市场转型和“装配式人才”急需的现状,充分利用和挖掘社会资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装配式建筑从业人员的“工匠精神”,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建筑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墨.“建筑工业装配化”背景下建筑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工程管理,2017(7):98.
[2]张亚英,杨欢欢,安泽.“装配式建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2):35-37.
[3]张志超.产业转型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建筑管理,2018,3(5):53-54.
[4]汤智林.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扩展教学[J].教育理论研究,2017(12):79.
[5]陈静茹.基于“绿色建造”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教学实践与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7,2(4):27-29.
论文作者:宋春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建筑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技术论文; 人才论文; 技能论文; 建筑业论文; 教师论文; 《建筑细部》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