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慢性疼痛;药物治疗;副作用;处理措施
慢性疼痛的主要病因就是远伤,身体上各部位的疼痛都可以包含到慢性疼痛范畴中,只要疼痛持续一个月以上,就可以诊断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会对日常生活造成较多干扰,最为明显的就是影响睡眠,长期发展还会导致食欲下降、精神崩溃。针对此情况,需尽快缓解疼痛情况,常以慢性疼痛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此类药物副作用较多,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影响,需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降低其副作用[1]。本次研究即为分析慢性疼痛药物治疗副作用的处理措施,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案例均确诊为慢性疼痛,需长期服用药物进行治疗,无药物相关禁忌证,服药前未发现相应的异常情况,愿意参加本次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有男34例,女26例,年龄在27-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6±13.48)岁。实验组有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26-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7.23±14.18)岁。基本信息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用药,医务人员告知用药方案,讲解用药阶段可能存在的异常情况,以及处理措施,患者遵医嘱服药即可。观察组在用药过程中执行用药干预,医务人员需准确分析患者用药种类,以及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干预。治疗过程中,均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刻进行处理。
1.3 疗效标准
记录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记录胃肠道异常、中枢神经异常、泌尿系统异常及药物上瘾,若是发生多种异常反应,记录表征最突出的一项。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对照组60例患者中,出现胃肠道异常14例,中枢神经异常7例,泌尿系统异常5例,药物上瘾3例,共计29例,发生率为48.33%,观察组60例患者中,出现胃肠道异常6例,中枢神经异常3例,泌尿系统异常1例,无药物上瘾案例,共计10例,发生率为16.67%,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案例较少(χ2=13.713,P=0.001)
3.讨论
慢性疼痛药物治疗阶段,必须要考虑的就是药物存在的副作用。在临床应用上,非甾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三环类抗抑郁药等都是常用的镇痛药,非甾类镇痛药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泌尿系统异常,阿片类镇痛药则多见胃肠道异常、中枢神经不良反应、药物上瘾,三环类抗抑郁药则可以导致情绪异常、便秘、心动过速等[2]。三环类抗抑郁药危险性较高,用药量超过一日标准剂量的10倍,可能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导致患者死亡,因此若非必需,临床上都不会应用该药物。在应用消炎镇痛药、麻醉镇痛药时就需要充分关注副作用问题,加之疾病治疗需要长期服药,会大幅度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严重者可能引起其他危险情况。
对于药物副作用的管理,是慢性疼痛治疗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必须采取合理措施加以控制,避免发生异常事件。非甾类镇痛药主要是关注胃肠道异常、肾功能异常,针对胃肠道异常,多是由于药物对胃肠道黏膜造成损伤,有可能引起胃溃疡、穿孔等,针对此情况,多是联合胃肠道保护药物进行治疗,尽可能的减少药物对胃肠道黏膜的损伤,针对肾功能损伤,一般而言,停药后就会消失,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后遗症,需要长时间观察。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以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最为突出,针对此种情况,多是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控制,但是该药物肠溃疡引起嗜睡、药物中毒、药物上瘾等情况,此类症状与药物过量有很大关系,因此在临床上需要控制用药量,可以选取缓释剂作为主要口服药物,发现药物中毒事件后,需尽快控制[3]。针对镇痛药物的副作用,治疗阶段最为基础的原则就是使用较为温和的药物,同时联合其他药物控制并发症,并做好相应的知识辅导,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出现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案例较少(P<0.05)。
综上所述,在慢性疼痛药物治疗过程中,执行用药干预,能够有效减少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对于病情恢复有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秦书理,田姣,王炳军,江逊,田振.慢性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25):4975-4978.
[2]赵婕,谢健.抑郁症和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J].医药导报,2019,38(05):622-625.
[3]胡滨,徐力,郑洁.分析慢性疼痛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处理[J].北方药学,2019,16(10):132-133.
论文作者:傅红璟,蔡英姿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