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悬吊运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探讨论文_耿子舒 乔纪伟

耿子舒 乔纪伟(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应用悬吊运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痉挛性脑瘫儿童平衡能力、生活自理嫩离、肌张力等方面的影响。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以运动训练为主,应用Vojta 以及Bobath 等促进神经发育的方法;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常规运动训练时,还配合采用悬吊运动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患儿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前后运用Berg 平衡量表来进行评分,看出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悬吊训练方法已经普遍应用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肌群功能,从而提高腰椎的平衡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4-0080-02

引言:痉挛性偏瘫是在小儿脑瘫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占据小儿脑瘫类型总数的35% 左右,这类痉挛性偏瘫主要临床表现为:患病处肌肉张力增高,同时肌力作用越来越差,在患侧肌肉比较容易发生废用性猥琐,姿势与运动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小儿在行走时会呈现患侧躯干的假性萎缩或者是偏瘫步态。为了治疗这类小儿痉挛性偏瘫,除了传统的作业疗法、运动训练、水疗、物理电治疗以及熏蒸等方法之外,在目前还存在采用悬吊设备进行核心力量稳定功能训练配合运动训练的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在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1 月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性偏瘫儿童60 例,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30 例,其中男18 例,女性12 例;年龄平均4~12 岁,平均(8.6±1.6)岁;对照组有30 例,其中男16 例,女性14 例;年龄平均5~11 岁,平均(8.2±1.1)岁。

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方面,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根据2014 年第十三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对于脑瘫的定义以及诊断条件。首先,患儿表现为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肌张力增高、肌力低以及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等。其次,还有遗传代谢疾病,暂时性运动发育迟缓等。

最后引起小儿痉挛性脑瘫的病因有多种,比如遗传、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在神经系统检查方面存在异常放射。前两项是诊断的必要条件,后一项是是诊断的参考条件。

排除标准:有癫痫发病史、行为情绪障碍、中重度营养不良、严重视觉障碍、中重度智力障碍等。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以运动训练为主,应用Vojta 以及Bobath 等促进神经发育的方法,从而抑制患儿异常姿势,建立患儿正常运动模式,还可以采用其他按摩手段,来放松患儿痉挛肌肉的肌张力。这种运动训练的方法一般是每次30 分钟,一天2 次,一周5 天。比如Bobath 疗法,具体的训练项目有针对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和维持训练、穴位训练、爬行训练、站立训练、行走训练、跪立位训练等。同时还包括其他作业疗法、水疗法、中药熏蒸法等。

观察组患儿在接受常规运动训练时,还配合采用悬吊运动训练的方法来提高患儿康复效果。悬吊运动训练主要是进行核心力量训练。这些悬吊运动装置,由吊绳、吊带、多个悬吊装置、橡胶垫等多个装置组成。具体操作是将吊带和吊绳放在患儿身体任何部位下面,然后通过拉动悬吊绳,将患儿的躯干、肢体甚至是整个身体悬吊起来。从而完成四个核心力量训练的动作,包含仰卧伸髋伸膝、左侧卧伸髋伸膝、右侧卧伸髋伸膝、俯卧伸髋伸膝。每个运动训练的动作重复4 组,每4 次1 组,在身体呈直线的时候保持10 秒,同时每组之间还需要休息30 秒。最后再进行仰卧放松训练,持续性悬吊为2 分钟左右。整个治疗时间为每20 分钟1 次,1 天2 次,每周5 天,一共进行12 周。

1.3 评价指标使用Berg 平衡量表评价,主要是观察患儿多种功能活动来进行评价,对于患儿坐、站姿势的静态和动态平衡度进行评价。这种量表评价共包含了14 个项目,每个项目为0-4 分,最高为56 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率使用频数和率用(%)来表示, t 检验,X2 检验,若是P<0.05,则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2.1 两组患儿Berg 平衡量表评分变化在治疗前,两组先运用Berg 平衡量表来进行评分。而后对两组分别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悬吊设备进行核心力量稳定功能训练配合运动训练的方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训练方法,在8 周后,再使用Berg 平衡量表对两组以此进行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分结果如表1 所示:表1 两组治疗前后Berg 平衡量表评分情况

三、讨论痉挛性脑瘫儿童在早期的临床表现为健康那侧的肢体可以进行自由活动,但是患病处的肢体不能,同时在翻身时,健康那侧的肢体可以向患病处翻身,相反,患病处肢体不能向健康那侧的肢体翻身。患上痉挛性脑瘫的儿童在行走时,姿势呈现偏瘫,并且患病处的肢体呈现假性缩短现象。这种假性缩短现象,长期发展,会造成患儿脊柱侧弯等,不利于患儿正常生长。

有医学专业人员对痉挛性脑瘫儿童进行腰椎发育分析,发现由于患儿存在腰椎不稳等病情,会使得患儿脊柱容易出现前凸、侧弯或者是后凸等畸形。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到患儿生长、发育、精神等各方面正常功能的发展,需要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痉挛性脑瘫儿童采用悬吊设备进行核心力量稳定功能训练配合运动训练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痉挛性脑瘫儿童的运功功能和核心功能的稳定性。人体在完成动作的一系列过程中,需要人体各个肌群环节共同作用实现,而核心肌群在维持脊柱的稳定性以及骨盆的稳定性时,可以有效保障人体中心的平衡,对人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的研究改进,悬吊训练方法已经普遍应用在脑瘫儿童康复训练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患儿肌群功能,从而提高腰椎的平衡稳定性。这种训练方法与常规训练方法具有深层稳定肌群、改善患儿肌肉协调收缩能力、刺激患儿感官、提高运动协调能力以及纠正患儿脊椎畸形和骨盆问题等。同时能够有效提升患儿整体核心肌群的力量,增强患儿核心肌群的稳定性,提高患儿运动协调能力以及稳定性。并且悬吊运动训练还能够纠正患儿骨盆侧倾、骨盆前倾等问题,从而更好的提高痉挛性脑瘫儿童运动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1] 梅洪. 应用悬吊运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D]. 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2] 郑宏磊, 梁岗岗. 悬吊运动训练对小儿痉挛型偏瘫的康复效果[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1,04:371-373.

论文作者:耿子舒 乔纪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应用悬吊运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对痉挛型脑瘫儿童平衡能力的影响探讨论文_耿子舒 乔纪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