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农业科教结合的对策与建议_农民论文

全面推进农业科教结合的对策与建议_农民论文

进一步实施农科教统筹结合的对策意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科论文,对策论文,意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正在全力推进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已经涌现了一大批“科教兴市”、“科教兴省”的先进省市,极大地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益。由于农业的基础地位,广大农村正在走向“两高一优”农业发展道路,首先抓好“科教兴农”至关重要,应当进一步实施农科教统筹结合。这是关系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关键问题。然而,据调查了解,目前,整个实施农科教统筹结合的进展情况相当不平衡,存在着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在认识上尚未到位。农科教统筹结合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其重要性与中央的认识有差距,在范围上还没有被绝大多数人所认识,在宣传上没有把它看作是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解决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农民问题的“必由之路”。二是在运作上尚未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由于调控乏力,受部门割据观念,权益磨擦缠绕,加之困难阻力并存,基本上处于按照既得利益的格局,自行运作,有利的就搞,无利的则观望等待,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协调组织实施的健全有力机制。三是在统筹结合的体制上,政府统筹调控能力的力度不够,主要表现为领导协调机构不健全,办事部门不齐不力,实施方案、政策、条例不规范,以法制衡的效益不强,农科教及其有关部门缺乏有效地结合,往往出现部门职能权益凌驾于整体权益之上的现象。在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式上还存在关系不清,职责不明,监督指导不力等问题。四是在发展速度,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存在不平衡和服务保障体制不健全等等。上述问题说明农科教统筹结合的方针还处于实施的初级启动阶段,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与发展统筹结合的水平,如何组织引导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沿着这项方针使农业上新台阶,走两高一优农业发展的道路,仍然是摆在各级领导与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以下几点意见建议,供开展农科教统筹结合工作决策时参考。

(一)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度认识农科教统筹结合的战略价值。

实践证明,农科教统筹结合的思路,本质上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范畴。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合力的作用,即通过团结的力量去获取最大限度的胜利;依靠合作的力量更有效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马克思关于物质世界整体联系的思想和整体联系中的系统性原则,为我们利用整体事物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创造事半功倍的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这种功能放大的思想,可以说是农科教结合的最高理论基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代革命家在治国安邦的方略上,一直强调统一、联合、合作的一盘棋思想和“统一工程学”的先进思维科学,强调这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把力量统一,合理地组织起来,办更多的事,取得更大成就。”(邓小平文选)从这个意义上讲,坚持搞好农科教结合,就不是一般的工作途径问题,而是关系弘扬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基本路线。马克思关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为开拓农科教结合理论价值提供了广阔的思路。在生产关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隶属关系问题;另一部分是积极作用于发展生产力问题,这部分过去在我们决策中,过份强调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从而导致以阶级斗争为纲,忽略了象管理、信息、科学、教育、价值观念等所谓软性生产要素等,使生产力发展机制的积极因素受到影响,因而也影响了以经济为中心的生产关系积极因素的发挥。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改变人和土地关系,调动了积极性,使生产力大幅度增长。这是解放生产关系中作用于生产力积极因素的结果。农科教统筹结合,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积极因素的再发挥,解决了人和技术的关系问题。通过增加农业生产要素中的“文化力”,即增加知识、技术、专利、策略、信息等无形资产的投入,必将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中注入更大的活力,产生更加辉煌的效益和价值。

我国是个80%人口从事农业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一直是稳定和发展的基础,党和国家始终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一切工作和发展的战略的首位。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说:“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那么,在新形势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特别是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把农业纳入市场经济轨迹,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1994年2月国务院在研究农科教结合问题的会议上,明确为:“农科教结合是极为重要的方针,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一个关键问题。”为实施农科教统筹结合指明了方向,这就是说明实行农科教结合,不是少数人的事情,而是涉及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根本利益的问题,是一项群众性大的举措。因此说,宣传工作至关重要,它的重大战略意义不仅各级干部应当认识,而且用农科教结合思想教育与武装农民尤为迫切。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宣传工作是很不够的,尚未形成舆论。很多干部不清楚,广大农民更是知之甚少,这是“推广”不利的主要原因。农科教结合是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问题的正确思路,党和国家已经作出决策,当务之急就是动员一切宣传媒介广泛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形成强大舆论力量,把这一先进思想作为掀起教育农民、组织农民的运动,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同科技开发、智力开发结合起来。利用马克思关于群众运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火车头的思想,创造高产优质、高效新农业,兴国利民,造福子孙后代。

(二)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探索研究拓宽农科教结合的领域,提高结合的层次。

中国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也离不开世界。改革开放就是要面向新世界,赶上时代潮流,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发展水平。这是邓小平同志告诫我们必须达到的目的。而我们面临的世界,既充满着挑战、争夺、竞争,又存在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譬如:创造的方式方法已发生了变化,过去把土地、劳动力、原料、资本作为主要生产因素,今天知识成了核心资源。输入正确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减少人力投入,节省能源,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时间、空间和资本,创造高效益的财富。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制定有效对策。把挑战变成机遇,把竞争变成动力,都认识到不把自己摆到世界技术、经济水平上,去迎接挑战,去竞争,那就会落后,淘汰。

最近几年,发达国家在系统整合上作了不少文章,纷纷探求走经济集团化道路,其表现形式有:成立跨国公司,大量引进外资和利用别国的先进技术。日本就是靠跨国公司从国际上引进技术和资金,促进和推动本国的技术开展和经济进步的。还有星球大战计划,尤里卡计划等等,这些举措,被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称之为第三次浪潮的冲击。其本质都是通过整合的力量推陈出新,利用高技术,高速度维持优势,发展自己。

农科教结合也是一种系统整合和联结管理的一种机制,通过“结合”机制,实现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材,人材培养靠教育的现代化农业的轨道;通过“结合”机制,使农科教各方面形成强大合力,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以推广先进农业科学技术为动力,以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为基础,实现“两高一优”农业的全面振兴;通过“结合”机制不断创新,提高速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农村、农业的问题,在21世纪成为真正的经济大国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尤里卡计划。美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三位一体的体系,使美国农业成为高度发达的国家。而美国的农科教结合,仅限于依托各州的农学院。利用由农学院管理的各农业实验站、推广站,促进农业科研和推广应用。而我们中国农科教结合是建立在政府行为基础上的,也是靠人取胜,靠技术取胜,他的外延要广阔得多,投入的力量要大得多,因而他的成效也是无法估量的。只要科学技术和农业生产劳动相结合,坚决地执行这一计划作为21世纪的重要工程,坚持一百年不动摇,在国际竞争的背景下,中国农业一定能够进入高度发达国家的行列。

(三)在农科教结合的操作上,要加强文化的力度。

随着21世纪来临,整个世界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都面临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其中经济规模和社会发展的角逐,文化力的较量,正在深刻的影响着未来世界格局。因此,世界各国在重视经济赛局的同时,都把注意力投入增值的文化力上,塑造全社会高层次文化价值观念上。所谓“文化力”,最早见诸于日本,是在其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之后,为了提高经济赛局的竞争力把文化力作为一个奋斗口号纳入基本国策,以发挥文化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决定性作用。这一口号很快引起共鸣,产生巨大反响,其实质就是在经济活动中,增加教育和科学技术含量问题,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统一的问题。如果就经济论经济,忽视“文化力”,就会失去增强综合国力的凝聚力和推动力。邓小平同志对发展文化力的问题十分重视,他说:“我们目前国力的强弱,发展的后劲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数量和质量”。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九十年代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实行科教兴省战略思想。说明我们已经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预见到在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中发展文化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对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开创21世纪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农科教结合就是顺应历史潮流而产生的重大举措,如何使经济文化实现一体化,到21世纪前半叶,主要方向是提高教育的功能,增加科学技术的含量。首要的任务就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若实现第二、第三个战略目标,要加快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使中国经济走上快速、健康的发展轨道,就需要高度重视调动智力因素和科技开发,即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一是使农村经济和乡村文化向一体化发展;二是智力因素,特别是科技进步成为支配经济发展的关键;三是使农村劳动者的技术素质和思想文化、精神状态、道德风貌同步提高,促进生产要素和生活要素合理流动,逐步提高文明生产、文明生活层次,使农民摆脱贫困落后,使农村繁荣。

教育是发展农村“文化力”的基础,解决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农民问题。综观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无不是从发展教育入手,把提高与教育农民作为重要手段。日本明治维新和战后复兴都得利于“教育立国”。美国农业教育从1862年公布赠地法案开始已经坚持近140年,这是美国形成科技优势,农业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法国从一个由农业落后国成为欧洲农业发展最快、农产品出口大国,主要措施就是政府规定农民必须接受农业职业教育,取得绿色证书才有经营农业资格。从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结果来看,教育已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农业的竞争,就农业论农业是不行的,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必须着眼于加强农业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

科技兴农必须坚持“教育为本”方针,而教育能否成为“本”,关键在于改革教育观念、教育模式和教育内容和方法,必须适应21世纪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必须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创造全新的农村教育新体系。1.在教育观念上,必须抛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树立教育为当地经济服务思想,改变注入式单纯传统知识教育,发展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的启发式智能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智力的自我开发和训练,强化逻辑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在教育模式上要注重以新技术教育为主体的通才教育,改变人才成长中智能单一性,培养既专又博,能文能理,既掌握社会科学又有自然科学的双重智能人才;由于知识老化的周期日益缩短,继续实行传统的一次性教育,已不适应新的生产生活需要,必须创办多种办学形式,鼓励终身勤奋学习,使教育社会化。3.要强化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优化教育结构,为社会培养各种专业人材。在教学内容上,要适应信息时代的特点,向农民传授普及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和实用农业技术,造就新一代农民。在教育形式上,学生将成为主体,教师则退居咨询辅导的地位,教学方法将围绕学生实行开放式、启发式实用训练的教学法,根据不同人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因材施教。在教学方式上,通过自学系统,信息通讯系统,强化自学功能。教学的民主化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趣味盎然。4.在办学体制上要彻底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状态,形成政府办学为主与社会各界参与办学相结合新体制,要由政府出面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和兴办农村教育事业,更大范围动员组织农民群众接受教育,真正落实农村教育农民办,办好教育为农民,并建立起符合教育社会化的科学管理体系,切实加强教育管理、教育研究、培养师资、远景规划,增加教育投入,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5.科学技术是发展农村文化动力,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未来综合国力竞争、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科学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的核心资源,有了正确的科学知识并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就可以省力、省时、省原料能源,创造更多、最新、最美的农业产品促进人类生活不断的进步。所以在发展农村经济中,要重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一定要抓好农业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其尽快转化为生产力。(1)要抓紧学习和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提高科学素质,学习科学技术知识要知难而进,学以致用;运用科学技术要积极进取,百折不挠。(2)要建立和加强农业科学研究,推广科学教育方法,利用法律手段予以保证。科学研究实验推广的基础是人材,要重视建立农村科研队伍的建设,特别要注意培养实用技术人材。农村学校是农科教结合的依托地,要注意发挥学校科学实验和科研成果推广作用。并应在物力、财力给予支持,使“三田一园”不断完善发挥更大作用。(3)加强科技投入,发展高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实现“两高一优”农业重要科学技术,应当超前提供充足经费,加快研究步伐。要尽快实现科学技术产业化,通过市场机制加强其活力。建立科学农业园区,有利于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发挥高智能、高科技的先导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不断增强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在搞好科技应用的同时,要加强基础研究,抢占科技至高点至关重要,更应予以倾斜。(4)要打破科技神秘化,促进科学技术与农业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让广大农民掌握科学技术,运用科学技术,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中介体制,解决教授与农民联系媒体。要让农村学校,乡镇农技推广的服务组织,民办技术学会,家庭技术学校,科技专业户等,充当科技成果传播的二传手,可以通过实施丰收计划、星火计划、燎原计划组织农民“科学种田”;还可以引导和组织科技单位,大专院校到农业第一线开展科技兴农活动。

综上所述,“文化力”的较量最终体现在精神文明上,体现在中华文明的复兴上。农科教结合创造的乡村文化,通过教育示范灌输,让农民的文化思想、智慧道德、精神风范随着经济发展,产品丰富,文明富裕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同步提高,再塑中华民族的美德。

(四)抓住机遇适时推动农科教结合由政策趋动向法律趋动转变。

农科教结合,是继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体制改革之后,又一最为重要的改革措施。它的目的主要是推动农业、科技、教育三者的结合,建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今后10年我国农业将围绕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将完成三个转变,即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由单纯追求产量向“两高一优”转变。这项基本性事业,将直接影响综合国力。实施农科教结合,将加快转变速度,有利于增强国民经济基础,是利国利民的重要方针。前一段在中央政策的推动下,打开了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今年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综合配套改革的新阶段,这就要求各项出台改革措施齐抓共进,全面启动。农科教结合是一项重要改革措施,必须依靠法制力量,组织、指导、规范、保证这项措施顺利落实。

1.在观念上树立识大体、顾大局的思想。要提高党政领导对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开发,发展教育的思想水平,把科学教育放在农业的全局当中,认识与处理经济、科技与人才的不同作用和关系,并摆到应有的位置上,发挥综合的效益。还要注意克服本位主义,部门封锁割据的思想,着眼于长远利益,树立上下一心,齐心协力,主动结合,协调发展。

2.通过立法制约的力量,用法律引导推动。《国务院关于积极实行农科教结合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通知》和《实施方案》、《实施细则》,虽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意义,但基本上,属于政策趋动范围。法律的强制性还没有得到发挥,而且有些条文权威性不够,需要补充和完善,为了发挥领导机制的权威性,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用法律明确责任,管好农科教结合总体战略思想,审定工作思路和农科教事业发展规划,确定项目,调配人、财、物以及落实、催办、总结、考评等项业务,使农科教结合这项极为重要的方针,真正实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共同前进。

3.提供必要的政策经费保证。一是鼓励科技人员为振兴农村经济服务的政策;二是激励农民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和成人教育的政策;三是有利于农科教统筹结合的投入倾斜政策等。并要搞好依托地建设,这是提高人才培养,科技推广、综合服务、创造整体效益的基础工程。为了鼓励科研人员上山下乡到生产第一线指导科学种田和其它科技开发,必须组织精干的服务队伍,提供宽松的政策和必要的经费保证。农科教统筹结合是一项全新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为使其健康发展,必须给予专项投入。

4.建立服务体系为其保驾护航。以科技人才为核心的智能农业进入农村,特别是乡镇企业,乡城经济的掘起,一种新型大农业经济正在萌芽,农业结构智力资源、产品结构和产品的模式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崭新的喜人局面。但是,原有封闭式地域经济,自给自足、自成体系的生产方式,已不适应新变化,需要建立多媒体的服务体制,为其生产提供信息、设备、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为其产品提供流通渠道,为其再生产提供金融服务,使其向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建立地域流通服务中心,也可建立跨行业、跨地区、跨产品品种的交流服务体系,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可从农村劳力组织分流人员进入第三产业,发展为农村服务的行业,对生产有利,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需要,推动农科教结合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农科教结合作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不能认为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无数事实证明,它完全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市场经济具有价值取向的规律性和公平竞争的特点,在促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完善,利用知识资源提高商品质量,实现自然资源配置优化,加快商品流通等方面,农科教结合都可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发展人才市场上大有可为。

在社会主义市场体制下,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出新要求,教育必须为之服务,与之相适应。在市场诸要素中,首要的因素是人才。人才素质高低,智能的大小,最终是由教育程度决定的,它关系和影响着全局,起先导作用。所以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一大批适应市场经济需要高规格、高智能人才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基础工程。作为教育,一定要抓住这一机遇,加速改革,发展自己。首先在教育功能上,在保持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要满足市场机制对教育的规格、数量、品种、质量提出的新的要求。要注意加强基础知识的博大精神,基本技能的灵活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责任感;其次,在教育思想上,要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坚定为经济服务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使新一代成为具有较高自身价值和思想道德高尚的新人;三是在教育结构上,县以下,重心下移,把注意力主要指向普及教育,扫除文盲,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上;四是改革陈旧的与市场经济相脱节的办学体制,教学内容,专业设置,方法管理及招生分配制度,着眼于培养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特色的跨世纪人才;五是利用各级、各类学校人才荟萃,智能集中的优势,帮助地方研究解决新问题、新情况,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发展农村经济,大办乡镇企业,一定要发挥科技的能动作用。乡镇企业面临大发展,由于设备、技术、管理、职工队伍相对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档次不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发展不畅。只有依靠劳力的智能化和科技进步,用高新科技成果开发出新产品,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取得主动权。其基本途径:一是培养一批懂科技,会管理的管理人才和智能劳动者;二是大胆积极吸纳先进技术成果,开拓好少新产品,抢先占领市场;三是用高新技术和工作流程,改造传统产业设备和生产秩序,用新构想、新设备、新思路上新项目,开发新产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道路;四是广泛开展合纵联横交流活动,借助外力发展自己,提倡“拿来主义”、“借鸡下蛋”、“筑巢引凤”、“草船借箭”、“上挂横联”等办法,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上竞争能力;五、加强有效管理,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和引进、培养高新技术人才,从根本上实现科教兴乡、粮牧企、贸工农全面发展。

随着“科教兴农”体制的深入发展,作为一种思路,农科教结合和经科教结合发展势在必行。特别是在县域经济,企业转换机制中,原来那种企业经营单一的转换机制正在打破,向“经济、科技、教育”统筹兼顾迈进,使企业经济工作、科技工作、教育工作进入实行统一领导、规划、管理、实施的良性运行轨道,这样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益。这是农科教结合的引伸与发展的结果。从理论上讲,这是通过挖掘生产关系中作用于生产力的积极因素,解放与提高生产力重要的社会实践。从农科教结合向经科教结合发展,说明“结合”思路符合普遍性原则,在社会实践中,可以引伸到各行各业,如果都能学会应用科技、教育的力量,就能使规模效应变成速度效应,使社会各行各业快速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  

全面推进农业科教结合的对策与建议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