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全区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山东省烟台市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与启示_素质教育论文

推进全区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山东省烟台市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与启示_素质教育论文

整体改革 区域推进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山东省烟台市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施素质教育论文,烟台市论文,山东省论文,启示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者按: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一场深刻、全面、系统的变革。实施素质教育既是现实的要求,也是未来的呼唤;既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也是一项重大的科研课题。山东省烟台市作为国家级教育改革实验区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通过从考试制度到招生制度,从课程结构到课堂教学包括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整体性、全面性改革,为在一个较大范围内实现素质教育的区域推进探索了一条新路。今年4、5月间,本刊记者两次赴烟台对该市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报告发表,以飨读者。

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辖12个县(市、区),总面积1.37万平方公里,人口634万。该市于1984年被国家和山东省确定为教育改革实验区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十多年来,烟台市积极实施“科教兴烟”战略,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出了一条整体改革、区域推进的新路子,提供了新的经验和启示。

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为完成这一根本任务,基础教育就必须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个转变是历史的必然,在烟台,也不例外。

(一)烟台市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呼唤着素质教育

在我国,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正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面向21世纪所作出的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抉择。增强综合国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归根到底要靠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如何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已历史地摆在我们的面前。

烟台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9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681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780元。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烟台市不断进行教育改革的实践,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教育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各方面迅速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的需求。

烟台市领导深深感到,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在跨世纪的年代里获得新的腾飞,由小康向现代化跨越,不仅需要各类经济产业的强有力支撑,而且最终要靠智力资源的支持,需要大批专门人才和受过良好教育、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而应试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新一代素质的提高,这与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相悖的。面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教育现状,他们认识到: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正确的,一定要树立责任感,增强紧迫感,发挥自觉性和主动性,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下大力气进行教育改革,大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烟台市教改实验区十几年的实践孕育了素质教育

烟台市作为国家级教改实验区,在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进行了艰苦而有成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后,烟台市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下大力气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又由定点实验到规模实验再到区域推广,完成了“六三”学制向“五四”学制的变更;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队伍基本适应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从1993年到1995年,全市分三批通过了“两基”的验收。目前,烟台市3—6周岁幼儿入园率为92.0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66%,巩固率为99.81%;初中入学率为98.69%,巩固率为97.8%;高中入学率达到70%,普高与技校招生之比为1∶1.75,城区基本普及高中教育;职工教育年培训40万人次,农民教育年培训100万人次,青壮年非文盲率为99.98%。据1995年统计,每10万人口中接受大专及大专以上教育的有3197人,接受高中教育的有13079人,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183.7%和30.9%。

在抓好“两基”的同时,他们还不失时机地抓了“两全”,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调整了中等教育结构,使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段在校生的比例达到60%以上。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使区域内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减缓了“千军万马争挤独木桥”的压力。他们还调整了学校布局,“八五”期间基本实现了农村初中正规化建设,取消了小学三年级以上复式教学。为了提高规模效益,将全市小学由5220所调整到2994所,初中由786所调整到372所。此外,他们还深化教学领域改革。所有这些,都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烟台市群众性的教育教学实验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自80年代初开始,烟台市广大教育科研人员和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从未间断过,从单一学科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到多学科的综合性改革实验,从微观的教学改革实验到宏观的教育结构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验,涉及到教育的各个方面。

烟台教育界的同志认识到,质量和效益是教育的生命。实施义务教育不仅要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少年能上学读书,而且要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都能获得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应试教育是一种不科学的教育,它以应付考试为唯一目的,大搞“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违反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它面向少数学生,忽视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低质量低效益的、不成功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是科学的高质高效的教育,它要求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成长规律,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教育计划,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断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烟台市多年来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验,范围广、项目多,成效显著,无疑是烟台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强大推动力。

在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改革方向的基础上,烟台市教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素质教育整体改革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力求建立起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有效提高新一代整体素质的教育教学新体制。他们的做法概括起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力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引导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评价学校质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升学率”。受这一评价指挥棒引导,升学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重智育轻德育,音、体、美等不参加升学考试的学科被随意挤掉,严重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

为了扭转这种偏向,烟台市教育界的干部、教师曾进行了许多改革尝试,但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经过对初中校的反复调查,结合学习教育管理理论、教育评价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他们认识到,要解决初中的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必须从改革高中招生制度入手,使之发挥良好的政策导向作用。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工作的评估指导,具有调节教育运行机制的功能。如果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再把评估结果与高中招生挂钩,那么,就能把初中校从“片追”的歧路上引导到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上来。

1.改革的思路

中考招生制度改革,概括地说就是“一评二挂”。“评”即建立对乡镇和学校在办学方向、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督政、督学评估体系;“挂”就是评估结果与高中和中专招生名额挂钩。依据对乡镇和学校的评估结果,把普通高中和中专招生名额分配到各乡镇。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学水平高、合格毕业生多的乡镇,评估成绩高,可多得到招生名额,反之则减少招生名额。这样,引导乡镇政府和学校按照教育方针办学,从只重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转到重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升学的竞争转向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竞争。烟台教育界把这叫做“以评制考”。

在评估中,他们坚持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以形成性评估为主;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以自评为主;动态评估与静态评估相结合,以动态评估为主。在制定评估标准、建立评估体系、健全评估机构、严格实施评估后,依据评估成绩分配招生名额。具体说来,某一乡镇所分配的招生数的确定,是用该乡镇的“教育质量分”(乡镇评估成绩乘以乡镇初中生合格人数)除以全地区“教育质量分”(所有乡镇评估成绩乘以所有乡镇毕业生合格人数),再乘以全地区高中、中专招生总人数。最后,举行统一考试,按乡镇(学校)分配的招生名额择优录取新生。这被叫做“考评结合”。

烟台市试行这项改革已近四年,随着改革的进行,其评估标准、评估体系和评估办法不断完善,比较好地解决了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如他们针对经济基础不同的乡镇,不断调节其教育投入水平在评估指标中的权重,以使评估更符合实际、更科学、更合理。

2.改革的成效

(1)由于升学指标由只与分数挂钩变成与办学方向等几个条件挂钩,因而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导向机制,使广大干部、教师以及家长、学生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突破了把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校工作和学生水平唯一标准的思想误区,有效地抑制了现行招生考试制度诱发的“片追”现象。

(2)调动了各级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促进了“普九”的实施,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如此项改革进行得较早的招远市,1994年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全部达到义务教育标准要求;1996年以来,全市又投资2000多万元,使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全部开设了微机课。

(3)学校管理趋于规范,办学水平显著提高。各校增强了按教育方针办学的自觉性,争上水平、创特色。市教委以及各县(市、区)教委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条例,对学校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落到实处,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

烟台市中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较好地发挥了教育评价的激励机制和导向调控功能,使教育评估在调控教育过程、提高管理水平、规范教育行为等方面发挥了有效作用,成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有力杠杆。目前,烟台市正在就改革中的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作进一步研究、探索,其中包括根据形势的变化,建立更切合实际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一步提高评估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二)改革对学生的考试制度,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多年来,为了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烟台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广大中小学领导及教师作了种种努力,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问题是:课业负担虽然减了一些,但一临近考试,又立即加重了;德、音、体、美、劳等课程一段时间虽然开齐了,但一抓考试学科教学成绩,又被挤掉了。考试分数的竞争象一个甩不掉的影子,紧紧附在师生的身上。烟台教育界的同志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验,认识到这是由于具有牵动效应的百分制考试制度在起作用。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有重点地对百分制考试进行改革,代之以更科学有效的考试评价制度。

1.对百分制考试的客观分析

烟台的同志分析道,百分制考试曾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过积极作用,它能比较精确地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但它本身也存在着不足;它无法测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更无法对学生全面素质进行综合评价。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制度还在教育过程中造成许多弊病。

(1)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学生间不必要的分数竞争,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2)在评价方法上,只用分数衡量和选拔学生,忽视了对他们的综合评价;在教学内容上,只注重应考内容,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培养目标上,重智育,轻德、体、美几育;在培养对象上,只重视少数高分尖子,忽视大多数学生。

(3)特别严重的是,它用分数排队的方法使学生心理负担很重,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破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鉴于以上问题,的确有必要对百分制考试进行改革。但考试作为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检测手段和调控手段,目前在中小学是不能取消的,有没有可能找到一种新的、更科学的考试评价方法来取代百分制考试呢?烟台的同志在反复实践和理论思考后提出了“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法,并于1995年起先在7所小学进行试点,现已逐步推广至城乡所有小学。

2.“等级+特长+评语”评价方法的内容

“等级”是指学生学科课程达到的学习程度。具体操作中,将平时考察和期末综合考试相结合,对所有学科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考核。试卷上不出现分数,而是分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特长”主要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在某些项目中超出一般的学习水平。学校用活动课和各种竞赛活动来发现、培养、评价学生特长发展情况,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考虑到用“等级+特长”尚不足以全面评价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因此,他们还对学生操行评语进行改革。先由学生自评,再由小组评议,然后由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商议,最后由班主任主持写出综合评语。评语要求具体、形象、富于情感、文字优美;还要体现全面性、针对性、期望性,充满师爱,使学生找回自尊、自信,获得前进方向和动力。

3.效果分析

(1)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新的考试评价方法大大淡化了分数竞争,使绝大多数小学生进入了优秀和良好的行列。而且,如果一次考试成绩不好,经教师辅导、鼓励后,还可重考,减轻了学生过重的文化课负担和心理压力。变外部分数的驱动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2)学生的发展更全面、更主动。特长制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展示特长的舞台,在这个大舞台上,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的发展更全面、主动、活泼。变分数的攀比和竞争为全面发展的竞赛。

(3)改革后的评语,改变了那种千人一面、呆板生硬的状况,采用师生亲切对话的形式,主要是表扬和鼓励。学生原来对评语的畏惧感没有了,拿到评语后爱不释手。评语,犹如撒向学生心田的甘甜的雨露。

(4)促进了教师工作。正如有关专家分析的那样,烟台小学生考试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认知领域对学生的评价模糊化了,但大大加强了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对学生的评价,评价的难度加大了;减轻了学生负担,但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更高了。基于此,烟台市教委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相应地,他们改革了教师考核制度,并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评价制度调动了教师全面育人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5)丰富了有关理论。“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法,对情感领域评价的操作问题进行了尝试。本世纪60年代起,对学生情感领域的评价逐渐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前沿性课题。但由于操作方面的局限性,这一重要领域的应用研究一直没有突破性进展,因而也导致了理论研究的停滞。有关专家在考察烟台教改情况时指出,“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法,在淡化了对学生认知领域过细测量分类的基础上,强化了对学生情感领域发展的评价。这一领域实践的发展,很有可能成为理论研究进展的强大推动力。

总之,“等级+特长+评语”的评价方法,改变了以往单纯评价智力发展水平的倾向,使评价更为全面、合理,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目前,烟台市正在加紧总结小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的经验,计划向初中扩展这项改革。

(三)把课程和教学改革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又是中小学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活动方式,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核心内容就是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烟台教育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对此始终有深刻而明确的认识。

他们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绝不是不重视课堂教学,恰恰相反,是要优化课堂教学。比起应试教育大搞“题海战术”的简单化做法来,素质教育有更多的难题要攻克,任务更艰巨。实施素质教育,表面上看是要减轻学生负担,但实际上是“加”,即:提高教学效益、提高教师水平、提高学生素质。这一“减”一“加”的辩证关系,实际是一种机制的转换,关键是使中小学教育由高耗低效向高质量高效益转化,绝不是“无负担而一身轻松”。他们围绕提高教学质量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课程的刚性化管理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因此,素质教育目标必须课程化,而课程目标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行调整。他们强调树立课程的规范意识和科学化意识。他们要求各校严格按照国家教委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组织教育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各科教学要严格按国家教委颁发的教学大纲进行。

为了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提出素质教育目标课程化的思路为:优化学科课程、拓展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强调在现代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为了开齐、开好各类课程,他们对学校布局和教师配备进行了调整,创造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比如蓬莱市针对本市音、体、美教师缺乏,学校布点分散,因而使得音、体、美课程不能开齐的状况,于1988年以完小所辖学区为单位,在完小设专职音、体、美教师,到各教学点进行巡回教学,既保证了课程开齐,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近年来蓬莱市学生中涌现出一批文艺、体育选手,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向教育科研要质量,用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已成为烟台市教育界的自觉行动。多年来,他们坚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使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措施。

如今在全国颇有影响的目标教学实验(在山东又称“单元达标教学”)就起源于烟台。1986年,山东省教科所与烟台市教研部门根据中小学从应试教育自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开始在烟台全市进行“单元达标教学”实验。该实验旨在促使县区或乡镇范围内的中小学的大多数学生,在一般师资、设施、教材和教学时间条件下,学好国家规定的课程,达到合格和优秀程度,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十余年的努力,这项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建立,为改变教学过程的随意性,提高教学过程的可控性提供了前提。另外还探索了一套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手段。

又如,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讲轻练、重死记轻运用、重课内轻课外等弊病,根据龙口市实验小学的经验,烟台市大面积推广了“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小学语文教改实验。该实验在不改变现行教材、不增加课时、不挑选教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形成以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为基础,以课内外相结合为机制的语文教学格局。它打破了以语文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化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带动并促进了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地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被专家认为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大突破”。

此外,烟台市还推广了张思中外语教学法、小学数学珠心算教学法等,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大幅度提高。

3.狠抓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学校教育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的基本渠道在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说,提高教学效益实质上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因此,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便成为烟台市教育界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

首先是制定规范。课堂教学规范是课堂教学各方面的基本要求,是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在烟台市拟定的《课堂教学规范》中,提出了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要求:(1)优化课堂上的人际关系;(2)优化教学过程;(3)优化教学方法;(4)优化教学风格。

其次是严格制度。(1)严格教学常规制度,规范备课、上课、作业的设置与批改、辅导和教学检查等一系列要求。(2)严格教研制度,明确规定教研活动内容、时间,加大对教研活动的评估力度,学校领导必须参与教研活动。(3)严格听课评课制度。(4)严格单元过关制度,大力强化单元备课、单元复习、单元过关的组织与检测,使学生人人“过关”,学有所得。(5)严格分类指导。着力培养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与习惯,要求学生自觉严格实施“堂堂清”、“日日清”和“单元清”,对不同层次学生因材施教,加强对学业后进学生的指导。(6)严格教学限时制度,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编排课程表上课,不占不挤不改,上课不晚不空不拖。

(四)结合实际,探索因材施教的初中办学模式

在烟台市,城区虽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但就全市范围来说,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要进入社会就业。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影响,导致初中教育脱离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用升普高一种标准要求全体学生,使得不能升学的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文化专业技能和心理准备用不能成为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同时,由于忽视了初中学生学业分化问题,缺乏因材施教的机制,致使部分学生因学习跟不上而丧失学习信心和兴趣,甚至辍学。这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

如何改变初中教育的这种状况呢?烟台教育界同志认为,针对学生学习成绩分化及毕业后分流的现状,应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紧密联系当地实际,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分流施教,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完成初中的双重任务,既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又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劳动者。

1.分类指导,即初一至初三实行异步教学

第一,异步备课。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拟出两类教学方案,教材分为必修与选修。

第二,异步授课。授课进度以中等生为主,课堂辅导兼顾优、差两头,努力为学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

第三,异步作业。作业分为必做类和选做类。

第四,异步考核。用150分制代替100分制。必考部分100分,60分及格,难度低于百分制,减轻了学业后进学生的心理压力;选考部分50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在50分题中进行发挥。

与异步教学相适应,分开必修、选修和活动课,在保证学科类课程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特长爱好。保证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烟台教委的同志说得好:只有“分”,才能“面向全体”,只有“分”,才能“全面发展”。这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2.分流施教,即初四分流,部分学生实行职业先修

为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生就业或升学的需要,他们采取措施,在初四年级,让一部分知识掌握较好,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按较高要求进行教学,其余学生进行职业先修。“七五”期间,牟平区大窑中学等16所学校就进行了“面向全体,分类指导”的实验;“八五”期间,蓬莱市、栖霞县又有20所中学进行了“初中课程改革与分流教育”实验,产生了多种课程教材结构改革与分流教育模式,概括起来,分流有如下几种模式。

(1)根据当地生产实际,部分学生进行职业先修,或在校内举办专业班,或依托校办工厂、农场等,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训练,培养他们的就业适应能力。

(2)在校内设特长班,对有艺术或体育专长的学生进行训练,为他们升入高一级学校的音、体、美专业或走上社会发挥特长准备条件。

(3)与企业挂钩,依靠企业的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为他们直接进企业或走上社会准备条件。

(4)职成教预备班。将学生分流到对口的职业学校或成人学校,在保证学完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前提下,接受一定的职业技术教育,为他们直接升入职业高中,走向社会准备条件。

3.分类指导与分流施教取得了一定成效

初中教学的分类指导与分流施教,从教学体制和考评制度上保证了所有学生在各自基础上的全面发展,比较好地解决了因材施教问题。

(1)有效缓解了辍学和成绩分化的问题。比如大窑中学学生的辍学率从改革前的20%下降到2%,及格率从45%提高到85%;提高班学生升重点高中连续10年列全区第一名;分流班学生也学有所得,掌握了一定的应用技术和劳动本领,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同时也为他们继续学习深造,创造了一定条件。

(2)在初中引入了职教因素,并与普教因素合理配置,结果表明,这样做较好地处理了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使学校教育的功能得到较全面的发挥。同时也为面向当地实际,促进教劳结合走出了一条新路。

(五)努力探索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

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其中首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小学德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有许多新问题亟待解决。在探索素质教育的实践中,烟台教育界的同志们始终重视加强中小学校的德育工作,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德育的新思路、新方法作为重要任务来抓紧抓好。

1.开展德育科研,探索德育序列化途径

按照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德育工作中要处理好总目标和分层次要求的关系,实现德育工作的科学化。

烟台市教委认真贯彻《德育大纲》和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先后进行了《中小学学生理想、道德、纪律状况、成因和对策研究》、《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理想、道德、纪律序列教育的实验与研究》,这些课题在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和思想品德发展规律,提出了对学生进行序列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模式,形成了由近及远、由低级到高级的序列化德育目标体系,由简单直观到复杂抽象的序列化德育内容体系,由单一到综合、到生动活泼的序列化德育途径和方式方法体系。

他们对中小学的德育内容进行了归类研究,提炼出有机统一的理想、道德、纪律三个方面的原则、活动、操作方式,形成了由小学到中学依次递进、相互衔接、逐步提高的包括1—9年级112个教育单元,1311个教育要点和689个教育活动的德育序列。

他们还针对中小学德育管理中存在的封闭单一式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并实施了以全程、全员、全方位为内容的“三全”德育管理模式,为搞好中小学管理,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提供了有益经验。其中,参加实验的海阳市,十年来师生中没有一起违法犯罪事件;海阳市教委还先后获得了“山东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教书育人先进集体”等称号。

2.抓好学科教学这一德育主渠道

在学校教育中,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是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要充分重视并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各个学科的教学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还应当渗透德育的内容。

烟台市的《教育常规和管理规范》,在总的教学要求中明确“各科教学都要重视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坚持教书育人”。在各学科的要求中,也都有德育内容的具体规定。

上文介绍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小学语文教学实验,不但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且,通过大量读写训练,学生的思想品德、理想情操、意志行为以及习惯等都受到潜移默化的良好影响。据牟平实验小学调查,80%以上学生认为,通过“大量读写”,书中那些革命先烈、英雄模范、科学家、文学家等人物,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启迪和示范作用。在对福山区4980名五年级学生进行的一次调查中,有50%的学生认为“大量读写”是对他们思想品德影响最大的一项活动。总之,通过这项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审美水平,丰富了他们精神生活。有关专家指出,这项实验“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构、渠道和教育内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此外,牟平区大窑中学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分流施教的过程中,结合职业指导进行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也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积累了有益的经验。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沟通的育人格局

烟台市教育部门不断丰富德育内容,优化德育手段,提高德育实效,构建了“一主两翼”大环境整体育人的德育格局。在积极进行学校德育活动的同时,努力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与结合,把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作为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他们将中小学思想品德序列化工作向社会延伸,建立起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依托的多渠道、多功能的德育基地;以“共建共管”为主要形式的社区教育,已由市区扩展至县城和若干乡镇;各类家长学校发展到2000余所。

4.重视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为使德育工作由“软”变“硬”,化虚为实,烟台市教育界一方面注意方法的创新,一方面重视教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如海阳市为了加大推行德育序列化教育的力度,加强了对德育工作的管理,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定量与定性、随机与定期、自评与他评、形成与诊断”四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德育评估机制。

又如,为了充分发挥评语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烟台市教委除严格规定了写评语的原则、形式和过程外,还要求教师注意做好评语下发后的工作,并使之成为制度。学期末和新学期开始,都组织学生读评语,写体会,谈感受。学期末下发成绩册后,要求1—2年级学生读评语,谈感受;3—5年级学生每人写一篇读后感。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再次感受到老师的爱与情、期待与鼓励,从而进一步自我认识、自我提高。

烟台市在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整体改革,在一个市(地区)范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一些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也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前提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一场深刻的、全面的、系统的变革,是一项社会工程。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改革,转变教育观念就成为重要的前提条件。烟台的实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烟台教育界的同志是把实施素质教育放在一个较高基点上去认识的。素质教育是作为与应试教育相对的概念提出来的,但它的意义绝不仅仅限于革除教育工作上的一些弊端,更重要的,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使我国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是把人口过多的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保证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需要;是实现教育工作两个根本转变,使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需要。它体现了先进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时代精神的科学的教育模式。社会各界特别是各级领导,只有对素质教育的意义有深刻理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才能都来真正关心教育事业,做好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各级政府转变了观念,才能用科学的评价机制来引导监督学校教育健康发展;学校干部和教师转变了观念,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和谐全面发展;家长转变了观念,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走好人生道路,不致事与愿违地压抑了孩子的成长。总之,只有转变了观念,才能树立责任感、使命感,增强紧迫感,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产生推动素质教育的巨大精神和物质力量。

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在实践中完成,同时也需要示范的作用。观念的转变仅仅依靠理性的思考也是不够的。烟台教育界的干部和群众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正确的教育观念也由此逐步树立,并不断强化。因为他们不断看到实施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这成果使他们喜悦,使他们振奋,更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勇气,坚定地沿素质教育的道路走下去。在这方面,示范性学校和实验基地起了重要作用,如招远市的中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龙口实验小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实验,芝罘工人子女小学评语改革的探索,大窑中学初中分类指导、分流施教的尝试,以及南山集团企业办学的经经验,都对推动面上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正如汨罗等地的经验对全国都产生带动和鼓舞作用一样,烟台这方面的经验也是很值得重视的。

(二)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保证

根据各地经验来看,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的运行机制包括有效的导向机制、有力的制约机制、科学的评估机制和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良好的运行机制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引导方向、规范行为、调控发展、形成合力的作用,使素质教育行为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沿着健康道路持续发展。

烟台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一系列教育规范、制度的颁布实行,学校评估制度和教师考核制度的改革,以及包括劳动人事等各职能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都促进了烟台素质教育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形成。

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这两个问题解决不好,素质教育就难以全面实施。单纯把分数作为评价标准,必然会把学校导向应试教育的轨道,必然会影响素质教育的实施,影响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这也是很多地方口头上喊素质教育,实际上仍在搞应试教育的根本原因。只有坚决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才能使素质教育不是停留在理论上,停留在口头上,而真正落到实处,才能真正贯彻教育方针,使学生全面发展,真正为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打好基础。烟台市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汨罗、大连、营口、哈尔滨等地都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与实验,也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共同之处,就是把单纯分数竞争变为办学水平的竞争。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做法总体方向是正确的,利大于弊,有利于督促政府、学校按正确的方向更好地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病。当然,具体的操作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深化。

(三)行政管理与科研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行政管理上,烟台市坚持依法治教,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实施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育投入、制止辍学等法规;加强督政与督学,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和教育政策的落实。

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样需要理论的指导。用科学的教育理论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指导教育改革的实践,减少改革的盲目性、随意性,加快改革进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是教育科研的基本作用。重视和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指导作用,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也是烟台等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在烟台及全国各地蓬勃兴起的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是教育科研的重要形式,它涉及到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于普及教育理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烟台市不仅重视行政管理和科研指导,而且重视两者的有机结合,使两者发挥出更大的效力。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从行政管理上规范教育科研,为教育科研提供保障,及时推广教育科研的成果,把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新的教育常规;第二,教育科研密切关注行政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攻关,提高行政管理的科学性,使教育科研成果发挥出应有的效益;第三,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艰巨复杂性,坚持审慎、稳步推进的原则,他们依靠教育科研进行决策,每一项重大改革都经过选点试验、规模实验、区域推广三个阶段,不搞简单行政命令。正是行政管理与科研的有机结合,把烟台市教育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所在。而建设教师队伍的核心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烟台市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方面,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改革教师考核制度。分基本素质、业务能力、教育教学成绩等几个方面共23项具体内容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并纳入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把评定结果与评优、晋级、职务评聘和绩效工资挂钩。

二是开展教师岗位系列达标活动。分层次开展教师学科基本功、通用基本功和综合能力基本功规范练兵活动,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教师由“时间型”向“效益型”转变。

三是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百千万工程”是烟台市培养、评选骨干教师队伍的一项大规模的系统工程。“万”是指全市培养和评选一万名乡镇级教学能手;“千”是指全市培养和评选2000名县级教学能手;“百”是指全市评选200名市级教学能手;“十”是指全市评选杰出教师、杰出班主任、杰出校长各10名,这是一项跨世纪的工作,是烟台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目前,烟台市正在开展“十百千万工程”中的优质课活动。

此外,烟台市还广泛开展了“爱事业、爱学校、爱学生”的师德教育活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构建三级教师培养培训网络,保证教师队伍的来源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推行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等等。

经过几年的努力,烟台市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目前烟台市初中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已由1984年的6.8%提高到85%,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提高到96%,初中教师和小学教师中达到本专科水平的人数逐年增加。

烟台市的教师系列达标活动、“十百千万工程”为较快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探索了一条可行之路。在这方面其他省、地(市)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途径虽不同,目标却是一致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

(五)用地制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现在许多地方都进行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应该看到,从全国来说,要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还需假以时日。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素质教育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搬用,也不可能搬用。就烟台市来说,各县(市、区)、各校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中,也都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寻找不同契机和突破口,由此才形成全市范围区域推进的局面。素质教育实施中遇到的一些理论与实践问题也需进一步研究解决,如完善的目标体系、运行机制的建立以及实施素质教育的外部条件的完善,包括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等。因此,各地应结合当地实际,深入研究,科学实验,创立适合当地发展实际的、有地方特色的素质教育模式。我们相信,素质教育会在全国各地取得更大进展,使我国的教育发展不断跃上新的台阶。

标签:;  ;  ;  ;  ;  ;  ;  

推进全区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山东省烟台市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与启示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