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甄瑜晴[1](2021)在《基于混改背景的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并且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国家要继续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实现国有企业战略转型,将国有企业向公司化进行转型。由此,如何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成为混改企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对混改背景下的企业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除了选择混合所有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在影响因素的选择上,结合混改特征以董事会结构特征、独立性和行为与激励方面作为切入点,研究三个方面共七个影响因素对混合所有制企业董事会有效性的影响作用,并对其影响效果所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如下:在董事会结构特征的影响因素方面,混改企业中董事长与总经理由一人兼任更有利于董事会有效性的发挥。而在混改企业下设专业委员会数量上并不是越多越好,可能存在设置流于形式的问题,没有发挥多数量委员会的实际作用,而且过多数量委员会的设置对董事会有效性并没有产生正向的影响作用。在董事会独立性影响因素方面,考虑到混改的特殊性,本文除了选择典型的独立董事比例作为衡量董事会独立性的指标之一,还选择了独立董事背景的多样性和在独立董事中是否含有国有性质背景的独立董事作为衡量董事会独立性影响因素的另外两个指标。实证结果显示,混改背景企业独立董事比例的增加和具有国有性质背景独立董事的加入都对混改企业董事会有效性产生负向的影响。而独立董事背景的多样性对董事会有效性影响是正向的,即独立董事中所包含背景种类越多,越有利于提升混改企业董事会有效性。在董事会行为与激励影响因素方面,董事会会议次数对董事会有效性有显着的负向影响作用,但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激励对董事会有效性影响是正向的。而且本文将样本企业根据实际控制人的股权性质进行分组以后,与本文所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后发现,实际控制人为国有背景的混改企业在独立董事比例方面与大样本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外,其他影响因素都与大样本结果相一致。
杨斯悦[2](2020)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环境事件一再敲响人类警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自然环境,但反过来又对自然环境带来严重伤害。近年来,由于公共环境事件发生未能及时公布环境信息而导致的危害尤为严峻。随着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企业履行环保义务、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企业披露环境信息是企业积极履行环境责任的重要表现之一。环境信息不同于一般的财务信息,更容易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环境信息披露的目的是降低企业与社会公众间的信息不对称,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社会各界利益相关者对环境信息的需要。我国的环境会计引入和研究较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具有难以定量的特点,虽然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研究逐渐增多,但是,目前针对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研究的文献还比较少。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博弈论为理论基础,针对目前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数量多、披露质量低的现象,以2008-2018年我国沪深两市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如何提高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首先,构建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综合评估模型,并研究近十余年来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时空演进特征,明确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现状。然后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和实证研究的方法从政府、企业内部和社会压力三方面研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接着从经济后果角度研究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最后得出提高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空演进特征分析来看,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整体呈现出从西部向东部拓展和延伸,从北部向南部拓展和延伸,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逐渐得到缓解,西南和华南地区企业受到其东部和北部企业空间溢出效应的影响,因而整体披露质量提升速度快;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容随着2015年新《环保法》的实施而变化,环保设施、气候治理、节能减排、三废治理等指标得到飞速发展。(2)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受政府政策、企业内部因素和社会压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其中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政策推动了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发展,提高了整体披露质量,改进了披露表述的方式;内部因素中企业规模、高管受教育程度、高管任期和股权集中度越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董事长和总经理由一人同时担任和国有企业的特性会显着降低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社会压力的增加会显着提高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3)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会带来企业虚增盈余的机会主义行为,实证结果得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就越高,且存在滞后效应,即企业当年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越高,越有可能在当年以及下一年虚增真实盈余管理。并进一步研究了高管特征如何规避这一经济后果,其中高管政治关联会强化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但是高管薪酬和高管规模会负向调节二者之间的关系,即通过增加高管薪酬和扩大高管规模可以规避企业因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而虚增盈余管理的行为。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1)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外部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博弈模型,构建合理有效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影响的概念模型。(2)首次归纳总结了我国全区域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08-2018年间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时空演进特征,有助于全面了解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发展状况。(3)基于理论论证和现状评价基础上,采用双重差分法及实证研究的方法,深入系统地从政府、企业和社会三个角度研究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后果研究,从实证角度为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的实现路径和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孙媛[3](2020)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监事会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监事会治理转型是公司治理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监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股东行使监督权的专门机构,也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一环。监事会的有效履职是确保公司运作合法合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企业监事会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独立性缺失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监事会治理效用普遍不被看好。且近年来对公司治理监督机制的相关研究更加集中于独立董事制度,对监事会治理的实证研究相对匮乏。基于此,本文主要研究监事会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的影响,并以股权混合度作为调节变量进行研究。本文以新时期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研究混合所有制企业监事会独立性与其履职效果的关系。首先梳理总结了监事会治理和股权混合度的相关研究成果。结合已有研究和实地调研访谈内容,通过扎根理论提炼出“监事选派独立性”、“权力配置独立性”、“监督工作独立性”作为监事会独立性内涵要素的三个维度。并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将股权混合度作为调节变量,进一步探索监事会独立性与其履职效果关系的作用机理。本文共提出5个主假设和15个分假设,共计20个研究假设。通过实地访谈调研和网上发放,共收集到有效问卷463份;通过多元回归分析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两种方法,验证监事会独立性、股权混合度与监事会履职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监事会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监事会独立性的三个子维度对监事会履职效果的三个子维度均具有显着正向影响;股权混合度对监事会独立性及其履职效果的影响关系具有显着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和发展了公司治理监督理论,同时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完善内部监督制衡机制、有效执行监事会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有助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在现有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基础上重塑治理的监督模式,推动监事会在企业监督转型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有效治理。
高嵩[4](2020)在《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以欢瑞世纪为例》文中提出伴随着文化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也逐渐引起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其不仅扰乱了行业市场的正常秩序,降低了文化传媒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投资者的信任,也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加强会计师事务所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提高审计质量,本文在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选取欢瑞世纪作为案例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其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分析,最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针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防范建议。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为基础,结合审计风险模型,从财务报表层次及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层面出发,通过研究发现:(1)结合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特点及其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常见问题,发现能够对审计风险产生影响的因素颇多,例如行业监管环境及其变化、企业内控失效、收入确认时点复杂以及审计程序的完善程度及执行效果等;(2)欢瑞世纪作为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存在诸多审计风险,例如行业监管环境变化、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导致内控失效、应收账款余额大且占比高等问题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带来的检查风险;(3)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采取多种措施针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行防范,包括通过关注行业环境及其变化风险、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风险、无形资产、收入确认等方面的风险来有效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通过结合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特点完善审计程序、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来防范检查风险。希望本文能够在充实相关理论基础的同时,为日后会计师事务所对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风险的识别、评估与防范提供参考,促进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提升,并对维护文化传媒业的市场秩序、促进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李晓亮[5](2020)在《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合规度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在污染防治攻坚战背景下,我国多依赖刚性的督察等环境政策手段,在取得显着政策效果同时,也存在诸如经济、社会和行政成本高、代价大等问题,我国环境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未来必须也将会更多依靠具有低成本、高效率、高社会认同度特性的环境信息政策工具,并且已经明确在2020年底前完成建立所有上市公司强制披露环境信息系统。保障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是环境信息手段发挥实际效用的基础和关键,发达国家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环保信息公开、证券环境信息披露两套制度体系及相应技术规范体系,对企业环境信披行为起到“全程质保”作用。我国上述两个领域两套制度,制度系统性、标准清晰性、执行保障性均全面缺乏,如何在目前制度体系有显着缺陷、披露模式由自愿性向强制性披露过渡、企业实际披露状况普遍较差背景下,提出能够反映我国该领域制度现状与趋势、在现有整体披露水平下具有较高区分度的披露质量评估方法,是亟待解决、也有一定技术难度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合规性”概念和“先合规、后好坏”思路用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估领域,建立了适用所有环境行为特性企业、适用强制性和自愿性环境信息披露,包括形式合规性、全面性、规范性和真实性四方面的“广义合规性”评估框架,并分别针对属重点排污单位上市公司和房地产业上市公司两类主体分别构建了量化评估方法;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位数回归、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三种方法,对影响两类主体信披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2017和2018年两类主体实际披露情况开展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总体上呈现主体和内容双“排浪式(梯次性)”提升形势。从主体讲,呈现“属重点排污单位上市公司-其他制造业类上市公司-房地产业类上市公司-其他服务业类上市公司”的梯次性,从内容讲,呈现从“形式合规-全面-规范-真实”的梯次性。在“排浪式”环境信息披露水平提升趋势下,处在不同披露水平和不同特性的上市公司,影响其环境信披水平的主要因素差异显着。属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其要求最高、总体披露水平最好,影响其环境信披水平的主要是上市交易所、股权结构和股权性质等核心“硬因素”;对房地产这类在现有环保压力不大且非监管重点的公司,主要影响主要因素仍旧是公司规模、股权性质、盈利能力、两职合一等企业自身“软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提升全部和部分披露水平提升明显缓慢的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建议(1)2020年底前按期出台覆盖全部上市公司的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政策,继续通过硬性政策全面提升所有主体披露水平;(2)出台服务于强批要求的技术细则,为各类上市公司提升信披水平提供可供模拟攀爬的参考标准;(3)重点针对披露水平较低且提升缓慢的企业群体进行专门督促,在属重点排污单位上市公司方面,关注①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中全部完全解所代表公司,②在上交所上市、高负债率的上市公司,③在低位和中位披露水平,另外关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的上市公司,在高位披露水平,另外关注民营上市公司;在房地产上市公司方面,关注①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中四类有效简约解所代表公司,②在低位和中位披露水平,另外关注小规模房地产公司,在高位披露水平,另外关注小规模、两职合一的房地产公司。本研究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研究层面,完善了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评估分析的框架、视角和方法,针对属重点排污单位和房地产等环境行为特性差异较大、现有信披要求差异也较大的两类上市公司,建立统一的评估框架和评估方法,为评估披露质量提供“基准”。从实践和政策角度,系统评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真实信披状况、识别各类各细分群体上市公司主要影响因素,为证监和环境部门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参考。
谢华丽[6](2020)在《升达林业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深水区,发展的转型期,资本市场发展虽然迅速但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大股东资金占用更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毒瘤。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现象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产物,它会影响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发展,损害投资者利益,加剧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近两年来,大股东资金占用事件更是频频发生,占用手段也更加隐蔽,加大了监管的难度。2018年11月,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消息,将严厉打击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违规占用资金的行为。2019年12月,证监会对外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9号——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资金占用及其审计”的文件。本文选取了升达林业大股东资金占用事件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升达林业2018年8月29日首次对外披露公司大股东的资金占用行为,截至目前,大股东通过违规担保、违规借款、直接划扣资金占用公司资金约11.64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76.02%。受到该事件影响,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股价下跌,投资者利益受到损害,公司涉及到多起诉讼案件当中,恶化了公司形象。同时2018年公司年报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并被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9年公司年报被出具了保留意见,加剧了公司持续经营的不确定性。本文在阅读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控制权收益理论对升达林业大股东资金占用事件进行分析,对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方式、产生的影响、成因进行研究,最后基于公司治理、外部监管及投资者保护三个角度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升达林业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对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发现以下几点:第一,升达林业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股权集中度高且股权制衡能力弱,董事会、监事会独立性不高,公司内部控制存在较大缺陷,资金管理流程不够公开透明,外部审计不充分,大股东法律意识淡薄是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成因;第二:大股东资金占用对升达林业的经营业绩、投资者利益乃至一些非财务指标均产生了消极影响;第三:防治升达林业大股东资金占用应从多角度考虑,完善公司的内部治理,加强外部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大股东的法律意识,同时还应完善投资者诉讼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邓雨田[7](2020)在《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从1990年证券交易所建立运营后已经接连不断的有数量不小且性质影响极坏的财务舞弊事件被爆出。从最初人尽皆知的银广厦财务舞弊事件被爆出仅四年内就共虚增营业收入达十亿多,到近些年的金亚科技、圣莱达以及国药控股等知名企业接连不断的暴雷,均被挖出存在巨额舞弊的行径,尤其是2019年被央视点名的A股“毒瘤“康得新与康美等财务舞弊事件的爆出,令人哗然。可以说在我国资本市场运行的这些年中,上市公司进行财务舞弊几乎是一个普遍存在的行为,并且在舞弊作风上越来越大胆且不顾后果。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会使投资者的积极性遭受打击,扰乱资本市场的秩序。因此,我们应重视对上市公司财务舞弊行为的分析,不仅可以在企业的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研究方面做出有效的补充,也能够提出良好的建议和完善措施给我国的企业、审计机构和监管单位,规范企业运营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结合2019年发生的康得新财务舞弊事件,通过对其公司概况和舞弊事件的经过分析出康得新的舞弊手段,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虚构预付账款、虚增货币资金以及隐瞒关联担保和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结合相关数据和舞弊手段,采用GONE理论对康得新的财务舞弊动因从贪婪、机会、需要、暴露四个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分别从企业自身、审计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三个方面,对企业财务舞弊行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从企业自身而言,优化公司股权,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定有效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注重培养企业诚信文化与正确职业观;从审计机构而言,加强审计人员的道德教育,使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得到保证,推行审计单位轮换制,防止内外勾结;从政府监管部门而言,加强监督力度、加大违法成本以及完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严厉打击舞弊涉案方的违法行为,充分利用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通过最新的案例分析,及时采取合适的防治措施,从舞弊行为的源头上进行改善,可以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抑制舞弊事件的滋生,使资本市场和经济秩序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在促进我国证劵市场制度的完善上尽一份力量。一方面对上市公司发出警告,使其摒弃侥幸心理,多专注于公司的战略发展上;另一方面也在提醒投资者时刻保持警惕的态度,敏感对待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
许曾[8](2020)在《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以HZ公司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仍然还存在人员缺乏、技术落后等问题。所以一些上市公司为了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开始积极尝试运用内部审计外部化这种方式,将内部审计业务全部或部分地外包给外部审计机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也于2019年颁布了《第2309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主要就是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业务外包管理行为,保证内部审计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上市公司对于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践仍处于探索阶段,很多上市公司还未真正明确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内涵,不知道该如何在公司中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而本文则通过研究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内涵、模式和优缺点等内容来推动其在上市公司中的应用和发展,以此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本文以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和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缺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及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文献,详细阐述了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涵义、模式和优缺点,并以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作为全文的研究支撑。同时通过分析上市公司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动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上市公司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现状、问题和成因,构建出上市公司应用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体系。并且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结合HZ公司的案例,重点阐述了其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过程和效果,分析并得出案例启示。最后,针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包括强化风险控制、完善管理制度以及加强外部监督。
张乃薇[9](2020)在《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研究 ——以科融环境为例》文中认为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承载着公司重要的财务信息,应保证真实性及可靠性,其既是上市公司与外部的政府、社会公众、投资者以及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进行信息沟通的重要窗口,也是外界投资者及债权人投资决策的至关重要的依据。根据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整理统计,2007-2018年除2010年外,重述公司占比都在10%以上,甚至2013年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上市公司发生财务重述行为,且近三年2016-2018年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逐年上涨,表明财务重述现象频发,这难免会让人质疑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怀疑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也使得投资者据此作出错误判断和投资,损害利益,不利于资本市场的良好运转。因此,对财务重述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首先阐述财务重述研究的重要性,并在对相关文献及理论梳理的基础上,先通过DIB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数据库对财务重述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从频度、时间维度、类型和行业这四个细分领域着手,来分析我国上市公司2007年至2018年财务重述状况,为全面了解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象提供视角。其次,对科融环境公司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科融环境六次财务重述的实质性内容及动因,在此基础上,从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二大维度出发继续深入挖掘科融环境的财务重述行为,发现其财务重述存在的问题。再次,结合案例分析,对如何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进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最终得出本文结论。本文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状况不容乐观。(2)科融环境财务重述的动因可分为三类:财务人员谨慎性不足和掩盖公司对资金的管控力度不足导致了其技术问题类重述,财务人员核算能力不足和改善财务指标、促进战略合作是科融环境会计问题重述背后真正的动因,科融环境重大会计差错或会计舞弊类重述的真正动因是面临退市压力大、为顺利实施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和隐瞒资金占用。(3)企业内部治理机制失效、外部审计监督乏力为其财务重述行为的发生提供了一定条件。(4)财务重述的发生会引发科融环境股价波动、高管变更频繁和遭到民事诉讼。(5)企业内外联动采取有效措施以规范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在公司内部,通过加强公司治理和提高专业人员素养来制约财务重述的发生;在企业外部,需要提升外部审计质量来弥补监管不足,并健全财务重述制度,来规范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
张源[10](2020)在《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会计方法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多,盈余管理行为在很多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在我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然而农业上市公司融资难、盈利低,大多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农业上市公司面临的压力更大,存在的盈余管理行为可能更多。然而,盈余管理是把双刃剑,农业上市公司合理的盈余管理行为可以促进农业公司获取资金、得到恰当的资金补助,以间接的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和农业公司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但也有其弊端,采用过度的盈余管理行为来粉饰报表,会影响投资者的判断,损害公司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导致很多不良的后果。由于农业上市公司的重要性,本文以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指出了现阶段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将农业作为发展重点的研究背景,结合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学科基础,研究了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性,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列举出资产减值、政府补助、股权结构、管理层激励、董事会特征、销售费用这6个盈余管理影响因素,提出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对变化额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政府补助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国有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管理层持股比例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董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董事会的独立性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监事会规模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销售费用的相对变化额与盈余管理呈正相关这9个假设,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比分析农业与非农业行业上市公司,以及沪市与深市农业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以体现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特殊性,借鉴修正的琼斯模型,考虑农业类上市公司生物资产的特点,将生产性生物资产加入琼斯模型,构建新的回归模型,用spss17.0多元回归分析,通过实证对比分析了农业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以及沪深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对比发现,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与资产减值损失变动额、国有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董事会的独立性负相关;非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与资产减值损失变动额、公司规模正相关,与销售费用、政府补助、国有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负相关。沪市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与国有股比例、流通股比例、董事会规模、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董事会的独立性负相关;深市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与销售费用变动额、资产减值损失变动额、国有股比例、公司规模正相关,与董事会的独立性负相关。根据对比分析结果,针对资产减值准备标准及其披露,生物资产准则的执行和生物资产信息的披露,内部管理及外部经营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对本文作出总结与展望。
二、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混改背景的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
1.2.2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董事会有效性之间关系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
1.4.1 技术路线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董事会有效性基本含义与特征 |
2.1.1 董事会有效性的基本含义 |
2.1.2 董事会有效性特征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资源依赖理论 |
2.2.3 现代管家理论 |
2.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董事会有效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
2.3.1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角度 |
2.3.2 基于资源依赖理论角度 |
2.3.3 基于现代管家理论角度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因素分析 |
3.1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董事会结构对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分析 |
3.1.1 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的影响分析 |
3.1.2 董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的影响分析 |
3.2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董事会独立性对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分析 |
3.2.1 独立董事比例的影响分析 |
3.2.2 独立董事背景的影响分析 |
3.3 基于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董事会行为与激励对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分析 |
3.3.1 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影响分析 |
3.3.2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激励的影响分析 |
第四章 实证研究设计与结果 |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4.1.1 样本选取 |
4.1.2 数据来源 |
4.2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择 |
4.2.1 模型构建 |
4.2.2 被解释变量选择 |
4.2.3 解释变量选择 |
4.2.4 控制变量选择 |
4.3 实证研究设计与实证结果 |
4.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4.3.2 变量间相关性检验分析 |
4.4 多元回归模型结果 |
第五章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
5.1 混改背景企业董事会结构对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
5.1.1 董事长与总经理兼任情况的实证影响分析 |
5.1.2 董事会专业委员会的实证影响分析 |
5.2 混改背景企业董事会独立性对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
5.2.1 独立董事比例的实证影响分析 |
5.2.2 独立董事背景的实证影响分析 |
5.3 混改背景企业董事会行为与激励对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实证结果分析 |
5.3.1 董事会会议次数的实证影响分析 |
5.3.2 高管薪酬激励的实证影响分析 |
5.4 稳健性检验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政策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6.3.1 研究不足 |
6.3.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2)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创新点 |
1.4 概念与定义 |
1.4.1 环境信息 |
1.4.2 信息披露制度 |
1.4.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 |
1.4.4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文献综述 |
2.1 相关理论基础 |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1.2 信号传递理论 |
2.1.3 委托代理理论 |
2.1.4 博弈理论 |
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2.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
2.2.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
2.2.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后果 |
2.2.4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估 |
2.3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2.3.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方式 |
2.3.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 |
2.3.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后果 |
2.3.4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估 |
2.4 文献述评 |
第三章 构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概念模型 |
3.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内外部各方博弈分析 |
3.1.1 企业股东与高管的博弈 |
3.1.2 企业与企业的博弈 |
3.1.3 企业与政府等部门的博弈 |
3.1.4 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博弈 |
3.1.5 企业、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博弈 |
3.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概念模型 |
第四章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综合评估 |
4.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估方法 |
4.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评估原则 |
4.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指标体系 |
4.3.1 国内外主流评价体系 |
4.3.2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指标体系的构成要素 |
4.3.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
4.4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时空演进特征 |
4.4.1 时间特征分析 |
4.4.2 空间特征分析 |
4.4.3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时空演进特征 |
第五章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 |
5.1 政府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
5.1.1 我国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政策的发展演进 |
5.1.2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南》政策效果评估 |
5.1.3 新《环保法》政策效果评估 |
5.2 企业内部因素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
5.2.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2.2 研究设计 |
5.2.3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
5.3 社会压力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
5.3.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3.2 研究设计 |
5.3.3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
第六章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1.1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盈余管理 |
6.1.2 高管特征的调节作用 |
6.2 研究设计 |
6.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6.2.2 变量定义与衡量 |
6.2.3 模型设计 |
6.3 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
6.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
6.3.2 回归结果 |
6.3.3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混合所有制企业监事会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2.1 研究内容 |
1.2.2 技术路线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创新点 |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1 监事会特征的相关研究综述 |
2.1.1 监事会结构特征的相关研究 |
2.1.2 监事会人员特征的相关研究 |
2.1.3 监事会激励约束特征的相关研究 |
2.1.4 监事会独立性特征的相关研究 |
2.2 监事会治理效果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1 监事会治理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
2.2.2 监事会治理评价体系的相关研究 |
2.3 股权混合度的相关研究综述 |
2.3.1 混合所有制企业内涵的相关研究 |
2.3.2 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的相关研究 |
2.3.3 股权混合度对监事会治理影响的相关研究 |
2.4 研究述评 |
3 监事会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的影响机理分析与研究假设 |
3.1 监事会独立性内涵要素的扎根分析 |
3.1.1 监事会独立性内涵要素研究对象的选择 |
3.1.2 监事会独立性内涵要素资料收集与整理 |
3.1.3 监事会独立性内涵要素的三级编码过程 |
3.2 监事会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的作用机理及研究假设 |
3.2.1 监事选派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的作用机理及研究假设 |
3.2.2 权力配置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的作用机理及研究假设 |
3.2.3 监督工作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的作用机理及研究假设 |
3.3 股权混合度的调节作用机理及研究假设 |
3.4 模型构建 |
3.5 本章小结 |
4 研究设计与预调查 |
4.1 变量的测量 |
4.1.1 监事会独立性的测量 |
4.1.2 监事会履职效果的测量 |
4.1.3 股权混合度的测量 |
4.1.4 控制变量的测量 |
4.2 预试问卷设计与分析 |
4.2.1 预试问卷设计 |
4.2.2 预试问卷项目分析 |
4.2.3 预试问卷效度分析 |
4.2.4 预试问卷信度分析 |
4.3 正式问卷 |
4.4 本章小结 |
5 混合所有制企业监事会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数据收集与样本描述 |
5.2 数据质量检验 |
5.2.1 正态性检验 |
5.2.2 信度分析 |
5.2.3 效度分析 |
5.2.4 相关性检验 |
5.3 差异性分析 |
5.3.1 企业所在区域的差异性分析 |
5.3.2 企业规模的差异性分析 |
5.3.3 监事会规模的差异性分析 |
5.4 回归分析 |
5.4.1 监事会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影响的假设检验 |
5.4.2 股权混合度调节作用的假设检验 |
5.5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5.6 结果分析与讨论 |
5.6.1 监事会独立性与其履职效果检验结果讨论 |
5.6.2 股权混合度调节作用检验结果讨论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对策建议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以欢瑞世纪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1.2 研究方法与本文特色 |
1.3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审计风险 |
2.1.2 审计风险影响因素 |
2.1.3 审计风险评估与防范 |
2.1.4 概括性评论 |
2.2 理论基础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2.2.3 审计风险模型 |
3 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
3.1 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界定及特点 |
3.1.1 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界定 |
3.1.2 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特点 |
3.2 文化传媒行上市公司审计现状 |
3.2.1 审计意见出具情况 |
3.2.2 非标准无保留意见出具原因分类 |
3.3 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影响因素 |
3.3.1 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 |
3.3.2 检查风险影响因素 |
4 案例分析 |
4.1 案例选择 |
4.2 案例背景 |
4.2.1 欢瑞世纪基本情况简介 |
4.2.2 欢瑞世纪违法事项及处罚结果 |
4.2.3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意见情况 |
4.3 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4.3.1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4.3.2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分析 |
4.4 检查风险分析 |
4.4.1 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 |
4.4.2 未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
5 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风险防范措施 |
5.1 注册会计师有效识别与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
5.1.1 有效识别与评估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
5.1.2 有效识别与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
5.2 检查风险防范措施 |
5.2.1 结合文化传媒上市公司特点完善审计程序 |
5.2.2 加强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文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合规度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环境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总体情况 |
1.2.1 国外制度总体情况 |
1.2.2 国内制度总体情况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
2.1.1 环保相关理论 |
2.1.2 证券(财务)相关理论 |
2.2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评估与影响因素分析 |
2.2.1 环境信息披露的概念、内容与形式 |
2.2.2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评估 |
2.2.3 披露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
2.2.4 定性比较分析方法 |
2.2.5 文献述评 |
2.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3 上市公司环境信披合规度评估及影响因素评估方法框架 |
3.1 信披合规度评估方法框架设计 |
3.1.1 理论框架构建 |
3.1.2 评估方法框架构建 |
3.2 环境信披水平影响因素评估方法构建 |
3.2.1 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 |
3.2.2 影响因素选取 |
4 属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
4.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和合规度评估方法细化 |
4.1.1 研究对象 |
4.1.2 数据来源 |
4.1.3 属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合规度评估方法细化与构建 |
4.2 合规性评估结果 |
4.2.1 整体结果 |
4.2.2 分指标得分情况 |
4.2.3 分地域得分情况 |
4.2.4 分交易所得分情况 |
4.2.5 分行业得分情况 |
4.2.6 分公司规模得分情况 |
4.2.7 分盈利能力得分情况 |
4.2.8 是否两职合一得分情况 |
4.2.9 分股权性质得分情况 |
4.2.10 评估小结 |
4.3 基于回归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3.1 研究思路设定 |
4.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4.3.3 研究设计 |
4.3.4 实证检验 |
4.3.5 小结 |
4.4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
4.4.1 模糊集建立 |
4.4.2 计算与结果分析 |
4.4.3 “分位数”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
4.4.4 低信息披露水平分析 |
4.4.5 小节 |
4.5 结论 |
5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状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
5.1 研究对象、数据来源和合规度评估方法细化 |
5.1.1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 |
5.1.2 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合规度评估方法细化与构建 |
5.2 评估结果 |
5.2.1 整体结果 |
5.2.2 分项及分指标得分情况 |
5.2.3 分地域与交易所得分情况 |
5.2.4 分业务板块得分情况 |
5.2.5 是否属重点排污单位得分情况 |
5.2.6 分公司规模得分情况 |
5.2.7 分盈利能力得分情况 |
5.2.8 是否两职合一得分情况 |
5.2.9 评估小节 |
5.3 基于回归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3.1 研究思路设定 |
5.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5.3.3 研究设计 |
5.3.4 实证检验 |
5.3.5 小结 |
5.4 基于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的影响因素分析 |
5.4.1 模糊集建立 |
5.4.2 计算与结果分析 |
5.4.3 低信息披露水平分析 |
5.4.4 小节 |
5.5 结论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属重点排污单位上市公司名单 |
附录2 地产行业上市公司名单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附件 |
(6)升达林业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大股东资金占用影响因素的研究 |
1.2.2 关于大股东资金占用产生后果的研究 |
1.2.3 关于大股东资金占用治理及预防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1.5 本文创新点 |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概念界定 |
2.1.1 大股东的概念 |
2.1.2 大股东资金占用的概念 |
2.2 大股东资金占用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控制权收益理论 |
3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现状 |
3.2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影响分析 |
3.2.1 破坏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环境 |
3.2.2 阻碍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
3.2.3 侵害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
3.3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影响因素分析 |
3.3.1 问卷设计 |
3.3.2 问卷信度与效度分析 |
3.3.3 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影响因素整体分析 |
4 升达林业大股东资金占用案例分析 |
4.1 升达林业公司简介 |
4.1.1 升达林业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4.1.2 升达林业公司大股东基本情况介绍 |
4.1.3 升达林业公司治理情况介绍 |
4.2 升达林业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概况 |
4.3 升达林业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方式分析 |
4.3.1 利用升达林业公司进行违规担保占用资金 |
4.3.2 利用升达林业公司名义对外借款占用资金 |
4.3.3 直接划拨升达林业公司账户资金 |
4.4 升达林业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影响分析 |
4.4.1 对升达林业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 |
4.4.2 对投资者的影响分析 |
4.4.3 对升达林业公司非财务指标的影响分析 |
5 升达林业大股东资金占用成因分析 |
5.1 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为大股东资金占用提供机会 |
5.1.1 大股东一股独大,股权制衡能力弱 |
5.1.2 董事会、监事会独立性不高,影响内部监督效果 |
5.1.3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资金管理流程不透明 |
5.2 外部监管体系不健全,无法形成有力监督 |
5.2.1 监管力度不足,大股东违规成本过低 |
5.2.2 外部审计不充分,中介机构监督效果不佳 |
5.3 大股东谋求一己私利,法律意识淡薄 |
6 防范升达林业大股东资金占用的对策分析 |
6.1 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对策分析 |
6.1.1 引入股权制衡机制,防止一股独大 |
6.1.2 提高董事、监事独立性,完善内部控制 |
6.1.3 建立风险管理部门,强化风险预警 |
6.1.4 引进财务共享系统,加强资金管理 |
6.2 基于外部监督管理的对策分析 |
6.2.1 完善法律法规,提高违规违法成本 |
6.2.2 提高外部审计质量,充分发挥外部监督 |
6.2.3 开展讲座培训活动,提高大股东法律意识 |
6.2.4 建立企业声誉机制,强化媒体监督职能 |
6.3 基于投资者保护角度的对策分析 |
6.3.1 完善诉讼制度,采取集体诉讼 |
6.3.2 建立维权协会,积极维护权益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上市公司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调查问卷 |
(7)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1 财务舞弊的动因研究 |
1.3.2 财务舞弊的手段研究 |
1.3.3 财务舞弊的防范与治理研究 |
1.3.4 文献述评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1.5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财务舞弊的概念 |
2.2 财务舞弊的基础理论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2 GONE理论 |
3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 |
3.1 康得新基本情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股权及组织架构图 |
3.2 康得新财务舞弊案例介绍 |
3.2.1 舞弊事件的经过 |
3.2.2 舞弊事件的后果影响 |
3.3 康得新财务舞弊的手段 |
3.3.1 虚增营业收入及利润 |
3.3.2 虚构预付账款 |
3.3.3 虚增货币资金及大股东占款 |
3.3.4 隐瞒关联担保和募集资金使用 |
4 康得新财务舞弊动因分析 |
4.1 “贪婪”因素分析 |
4.1.1 康得新自身因素 |
4.1.2 中介机构因素 |
4.2 “机会”因素分析 |
4.2.1 内部机会因素 |
4.2.2 外部机会因素 |
4.3 “需要”因素分析 |
4.3.1 业绩下滑,避免退市 |
4.3.2 急于高融资缓解压力 |
4.4 “暴露”因素分析 |
4.4.1 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轻 |
4.4.2 内外勾结,暴露可能性低 |
4.4.3 社会舆论不受证监会重视 |
5 防范财务舞弊的治理对策建议 |
5.1 企业自身方面的对策建议 |
5.1.1 优化公司的股权结构 |
5.1.2 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 |
5.1.3 制定有效的战略发展目标 |
5.1.4 培养企业诚信文化与正确职业观 |
5.2 审计机构方面的对策建议 |
5.2.1 强化外部审计独立性,推行轮换制 |
5.2.2 加强审计人员的道德教育 |
5.3 政府监管部门的对策建议 |
5.3.1 加强监管部门的监督力度 |
5.3.2 加大违法成本,完善法律法规 |
5.3.3 充分利用社会舆论力量 |
6 研究结论和不足之处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以HZ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2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2.1 文献综述 |
2.1.1 国外研究现状 |
2.1.2 国内研究现状 |
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2.2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基础理论 |
2.2.1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涵义 |
2.2.2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模式 |
2.2.3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优缺点 |
2.3 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理论基础 |
2.3.1 委托代理理论 |
2.3.2 交易成本理论 |
2.3.3 核心竞争力理论 |
3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动因分析 |
3.1.1 降低企业治理成本 |
3.1.2 提高企业审计质量 |
3.1.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3.1.4 增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
3.2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影响因素分析 |
3.2.1 企业的规模及人力资源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影响 |
3.2.2 专业胜任能力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影响 |
3.2.3 审计质量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影响 |
3.2.4 成本效益原则对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影响 |
4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
4.1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现状 |
4.2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存在的问题 |
4.2.1 企业存在核心信息泄露的风险 |
4.2.2 供给方审计服务质量不高 |
4.2.3 审计工作缺乏前瞻性 |
4.2.4 企业与供给方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 |
4.3 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问题成因分析 |
4.3.1 外部审计师能接触到企业的核心信息 |
4.3.2 企业为节约成本往往选择费用较低的供给方 |
4.3.3 外部审计师很难掌握企业发展的全部信息 |
4.3.4 企业与供给方之间缺乏协调 |
5 HZ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案例分析 |
5.1 HZ公司背景介绍 |
5.1.1 HZ公司的组织结构 |
5.1.2 HZ公司内部审计机构职责 |
5.1.3 HZ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5.2 HZ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实施过程 |
5.2.1 审计发包管理 |
5.2.2 审计业务管理 |
5.2.3 审计验收管理 |
5.2.4 审计报告管理 |
5.3 HZ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效果分析 |
5.3.1 未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情况分析 |
5.3.2 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取得的效果 |
5.4 案例启示 |
5.4.1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审计质量 |
5.4.2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源配置 |
5.4.3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 |
5.4.4 内部审计外部化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
6 上市公司推行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策略 |
6.1 强化内部审计外部化的风险控制 |
6.1.1 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 |
6.1.2 监督外部审计师的工作 |
6.2 完善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管理制度 |
6.2.1 谨慎选择内部审计外部化的方式和服务供应商 |
6.2.2 建立健全对内部审计外部化工作的评价机制 |
6.2.3 加强与外部审计师的交流与合作 |
6.3 加强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督 |
6.3.1 完善内部审计外部化的监管制度 |
6.3.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9)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研究 ——以科融环境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1.2.1 研究问题 |
1.2.2 研究方法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4 本文特色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文献综述 |
2.1.1 财务重述的动因 |
2.1.2 财务重述的影响因素 |
2.1.3 财务重述的经济后果 |
2.1.4 概括性评论 |
2.2 财务重述的理论基础 |
2.2.1 财务重述的概念 |
2.2.2 财务重述的相关理论 |
3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现状 |
3.1 财务重述总体概况 |
3.2 财务重述频度分析 |
3.3 财务重述时间维度分析 |
3.4 财务重述类型分析 |
3.5 财务重述行业分析 |
4 科融环境财务重述案例分析 |
4.1 科融环境公司概况 |
4.1.1 基本情况 |
4.1.2 组织构架 |
4.2 科融环境财务重述情况及动因分析 |
4.2.1 技术问题重述及动因分析 |
4.2.2 会计问题重述及动因分析 |
4.2.3 重大会计差错或会计舞弊重述及动因分析 |
4.3 科融环境财务重述影响因素分析 |
4.3.1 治理机制失效 |
4.3.2 外部审计监督乏力 |
4.4 科融环境财务重述经济后果分析 |
4.4.1 股价波动 |
4.4.2 高管变更频繁 |
4.4.3 遭到民事诉讼 |
5 规范上市公司财务重述行为的建议 |
5.1 公司内部建议 |
5.1.1 优化治理结构,强化治理手段 |
5.1.2 提高专业素养,加强职业培训 |
5.2 公司外部建议 |
5.2.1 提升外部审计质量,防范重大风险 |
5.2.2 健全财务重述制度,规范重述行为 |
6 结论与不足之处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之处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10)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盈余管理的存在性 |
1.2.2 盈余管理的研究模型 |
1.2.3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
1.2.4 评述 |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3.4 创新点 |
1.4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农业类上市公司 |
2.1.2 盈余管理 |
2.1.3 生产性生物资产 |
2.1.4 政府补助 |
2.2 理论基础 |
2.2.1 盈余管理理论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2.2.3 委托代理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3.1 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性分析 |
3.1.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3.1.2 变量定义 |
3.1.3 模型建立及检验 |
3.2 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1 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及其信息披露存在隐患 |
3.2.2 农业上市公司生物资产核算困难 |
3.2.3 农业上市公司的外部经营环境紧迫 |
3.2.4 农业上市公司的内部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定性分析 |
4.1 农业类上市公司的特点分析 |
4.2 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 |
4.2.1 减值损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4.2.2 政府补助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4.2.3 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4.2.4 管理层激励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4.2.5 董事会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4.2.6 销售费用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定量分析 |
5.1 农业上市公司行业总体影响因素分析 |
5.1.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
5.1.2 变量定义 |
5.1.3 模型建立 |
5.1.4 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
5.2 农业上市公司沪市、深市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5.2.1 沪市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2.2 深市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2.3 沪深农业类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的比较 |
5.3 农业与非农业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5.3.1 非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5.3.2 农业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
5.4 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 |
5.4.1 资产减值标准的具体化及资产减值准备披露的细化 |
5.4.2 加强生物资产准则的执行和生物资产信息的披露 |
5.4.3 进一步改善农业经营和投资环境 |
5.4.4 不断完善管理层激励和独立董事政策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上市公司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混改背景的董事会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D]. 甄瑜晴.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2]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研究[D]. 杨斯悦. 西北大学, 2020(12)
- [3]混合所有制企业监事会独立性对其履职效果的影响研究[D]. 孙媛.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4]文化传媒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以欢瑞世纪为例[D]. 高嵩.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4)
- [5]中国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合规度评估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晓亮.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1)
- [6]升达林业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研究[D]. 谢华丽.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7]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动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D]. 邓雨田. 贵州财经大学, 2020(12)
- [8]上市公司内部审计外部化研究 ——以HZ公司为例[D]. 许曾.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0)
- [9]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研究 ——以科融环境为例[D]. 张乃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10]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因素研究[D]. 张源. 江苏科技大学, 2020(04)
标签:监事会论文; 董事会论文; 企业环境论文;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