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文化意识的认同与接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识论文,体育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本文从文化学、文学现象学的角度对体育文化的认同进行了论述。从理论到实际论证了体育文化意识的认同与接轨是文化发展的必然,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流,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提出了现时中外体育文化涵化认同的重要性。
【关键词】 体育文化;文化意识;认同
文化,英文为Culture,德文为Kultur,皆源于拉丁字Cultura,原意为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十八世纪以后,其含义逐步演化为个人素养,整个社会的知识,思想方面的素养,艺术、学术作品的汇集,以及申引为指一定时代、一定地区的全部生活内容等等。(引自《文化现象学》。)可以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生活方面的种神,包括物质生活方面和精神生活方面。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认为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人和自然界与社会统一的特殊表现,人对人类创造力和才能发挥程度的鉴定。
体育文化这个概念,显然是“文化”的下位概念。对体育文化的界说见智见仁,相互殊异。我们可以把体育文化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方面,是隶属于社会生活这一概念的。体育文化就是人们在体育实践中的种种尝试,包括运动方式、精神意识、科学发明和价值确定。体育文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因为“文化是对社会一种特殊的鉴定,它表明人类所达到的,是社会和人在历史上一定的发展水平,它表现人们进行生活和活动的种种类型和形式,以及人们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苏联大百科全书》)。体育文化由体育运动方式反映出来,显示体育的精神意识,伴之以体育科学的种种发明和创造,然而必然导致体育价值的确定。人们都设想着一定的体育文化价值并为其实际而努力。正如苏联文化史学家马卡良则所言:“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手段,生存的手段,”我国的梁启超也说过:“文化者,人类心能所开释出来之有价值的事业也。”无疑,体育活动及其成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1 体育文化意识的认同与接转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
文化意识,就是文化主体对自己的文化环境、文化生产、文化生活、文化精神的有意掌握。具体地说,也就是文化主体对文化的学习、传播、贯彻、创造、发展等文化活动,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具有的随意性,亦即自觉性、目的性和主动性。体育文化意识就是体育文化主体始终站在“客位”的立场,去分析、审察、理解、接受、控制和创造各种体育文化因素,自觉地去建设体育文化主体,适应和改革体育文化环境,建设体育客体文化。
各国自己的传统体育文化和外来体育文化的认同和接轨是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人类宝贵的文化现象是不分国界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边际模糊,界限不清的。体育文化亦是如此。无论那个方面,都能认同、接轨和合体的:如体育文化现象、管理制度、项目设立、器材制作、组织模式、意识形态、服装样式、英雄观念等无一不是这样的。例如,中国有武术、气功,世界就有武术气功;世界有残疾人运动会,中国就有残疾人运动会。举一个突出的例子作证明,便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现在我国不少学者正在研究与提倡一种群众体育运动的新组织形式,即群众体育俱乐部。国际上最早的俱乐部产生于17~18世纪。1608年出现的英国的高尔夫俱乐部就是其中之一。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体育俱乐部。在欧美工业发达的国家体育俱乐部分为业余、职业两种。业余的体育俱乐部为业余运动员提供运动场地和器材;职业的体育俱乐部雇用或租用职业运动员参加比赛和表演,借以赚取利润或为一定的企业作宣传,作广告。还有一些国家,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学生在业余的体育俱乐部参加运动训练,直到正式成为全国和全世界著名运动员。例如前苏联的体育俱乐部就有三种:一种是工会体育俱乐部;一种是武装力量体育俱乐部;一种是支援陆海空军志愿会体育俱乐部。因此,中国兴办不兴办群众体育俱乐部的问题是一个体育文化认同和接轨的问题。目前,国家体委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就是顺应国际新潮流,与世界各国一样,把企业健身运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不论国外的“全民健身黄金计划”也好,“全民健身发展计划”也好,都是国际上提供的民众健身、消闲、娱乐的新措施,新方案。所以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同志说:“群众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也必然要突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靠国家办,少数部门办的模式,必须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只有整个社会都被发动起来,群众体育才会出现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通过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促进民众自觉投入,社会广泛参与,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格局的重大改革举措。”又说:“全民健身计划推行后,还要不断总结,使之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国健身体系和系统工程,并借鉴经济发达国家这方面的先进作法和经验,不断充实、完善这个体系和系统工程,以便与世界健身运动接轨。”很清楚,世界有全民健身运动,中国就有全民健身运动;中国的全民健身运动搞好了,就是对世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和完善。
再则,体育文化的认识作用和价值取向决定了体育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是历史的必然。世界各国的体育文化,当然是以你有我也有,我有你也有的趋势纷呈于世的。民族自尊心、爱国主义、价值观念等都将驱使文化的认同和接轨。漂流大江大河冒险勘探中,美国人争了个先,当他们漂流了世界第一、第二大河之后,第三大河——长江将由谁来漂流呢?如果这个时候,中国的四川青年交通大学摄影工作者尧茂书不率先只身执筏随江而下进行“长江第一漂”的话,那么美国人准备要“漂”了。这样,中国的体育中就没有“漂”字了。何其严峻的考验,实质上是一种体育文化的认同。尧茂书同志虽然在四川省通天河殉难了,然而在东海入口处他那高大的塑象却有力地说明了中国有漂流运动文化,“长江第一漂”是属于中国的。社会文化的冲撞、认同和嬗变,总是在无数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关系中实现的。人们不仅能够在同辈人的“互喻”文化关系上彼此适应,求同存异,采人之是,摒已之非,相互创造,携手共进;而且能够在长晚不同辈的人的“前喻”或“后喻”的文化关系上,互教互学,教学相长,超越代沟,去旧立新。体育文化也是这样的,先进的文化成就总是会被人们所认同,所按受,成为一种新的体育文化结晶。
2 体育文化意识的认同与接轨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击
本土文化(或称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这两种文化之间经常会发生文化进化、文化播化和文化涵化的现象。在这类现象中两种文化之间就会出现交流与碰击。文化进化,认为文化的发展过程是持续的有阶段的,每个阶段既是过去阶段的产物,又在未来阶段中起一定的作用,文化除了有积累的性质之外,还包含着进步的性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文化播化,指的是文化现象通过人类的交往联系,如商业、战争、迁徙、体育等而传播开来。文化涵化,是文化传播以后出现的一种现象。当一种文化传入某一地区后,势必引起这一地区原有文化的抵制,两种文化在经过剧烈的冲突斗争后,双方都不能维持原有状态,在原有文化和外来文化之间出现了一个边界模糊,交叉渗透的局面,最后经全社会有意识和无意识的调整,一种非此非彼,即此即彼的新文化就被综合出来了。所以,文化涵化,一般要经历文化传播、文化冲突、文化融合和文化更新四个阶段。体育文化也是如此。所以说,体育文化意识的认同与接轨是两种文化交流与碰击的结果。
不少国家体育文化诸多现象都是在交流和碰击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如体育设项,体育教育,体育管理,体育训练以及体育组织形式等等。因为一种体育文化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集团传到另一个集团,向上向下,朝前朝后,其间,既有文化大潮的碰撞,也有润物无声的浸淫;既有压力下的灌输,也有合意中的对流。体育文化的传播畅行与否,自然首先决定于相互交往的文化本身的性质、状态、价值取向以及发展水平。当然体育文化的播化主要还是依靠文化传播的主体介质——人的交往、人的体育文化意识的状况体现出来的。文化思潮的碰撞,对于文化传播和认同有巨大意义。例如中国人跳国际体育舞蹈,学习西方的洋玩意儿,有人认为不一定会有大出息的,然而在这种体育文化的大交流、大撞击中,中国人也会创造出新奇迹。八十年代初,当世界著名的美国杨百翰大学舞蹈团来华表演,以其高雅的气质、热烈的情感、娴熟的技巧倾倒无数中国观众的时候,中国人才领略到体育舞蹈的风采。谁也没有想到,十年后的今天,中国会拥有一支完全可以与杨百翰大学舞蹈团相媲美的体育舞蹈团体——北京“爱士”国际标准交谊舞俱乐部。1992年“北京——维也纳之夜”宫庭舞会上,“爱士”队员们接受了来自圆舞曲故乡的奥地利舞蹈演员们的鉴尝,奥地利人惊讶了,甚至有人叹服道:“我们简直无地自容了。”“爱士”人以出色的实力向全世界展出了中国人在体育舞蹈上成功的信心与风采。这就是体育文化交流、撞击中所迸发出来的火花。
体育管理领域的研究中,亦是如此。中国人,有自己一整套的传统管理功夫,西方人也有他们一整套的现代管理体系。两种体育管理都植根于自己的民族与土壤,两种体育管理都含有体育管理的科学共性和各自的个性,或曰“西为中用”,或曰“中为西用”,两种管理思想和方法的结合都是可能的。因为,在文化方面存在着相互交流、采借的可能性,但是要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则需要有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因素作为中介,它们决定着文化传播的范围、方式、强度以及彼此选择和涵化的性质。
3 体育文化意识的认同与接轨是“两个文明”高度发展的标志
体育文化意识也有一个高位势向低位势流动的情况。在文化意识的认同和接轨的过程中,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将得到发展。其实,这是一个文化意识的贯彻过程。所谓文化贯彻,是把意识形态的文化变为实践,亦即把文化心理变为文化行为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在辩证唯物主义看来,人的意识与活动,内隐文化与外显文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和哲学一样,直到今天还完全忽视了人的活动对他的思维的影响。它们一个只知道自然界,另一个又只知道思想。但是,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们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引自《自然辩证法》)。人获得了社会文化的教育、感化,自然首先是造成了个人文化心理,文化意识,精神文明,然后把这种内隐的文化变为外显的文化,贯彻于实践,就能够创造社会物质文明。
在中外体育文化的认同和接轨中,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将被有力地推动。例如发展残疾人体育运动的问题是世界各国体育文化的一种认同和接轨。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同志说得好:“残疾人体育是全民健身计划重要组成部分。”承认办好残疾人体育的重要性,制订残疾人体育的发展计划,确立残疾人体育的比赛项目,规定残疾人运动会各项竞赛规则等等。这些都是中外残疾人运动的体育文化的认同和接轨。残疾人运动员在运动场上流血流汗,他们克服了种种生理上的缺陷在拼博,他们用自己残疾的肢体向命运挑战,向前途抗争,他们的形象能使健康人受到强烈的震撼。残疾人运动能推动人类的精神文明,激励健康人更好地为事业拼搏,从而,推动了社会的物质文明。任何体育文化问题上的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和新的认同,都需要人民顶住世俗的偏见,要有一往无前的顽强的自持力量。任何创造、发现、认同都意味着打破常规,改变人们已有的认识和价值的观念。当然,在体育文化的认同和接轨的过程中,必须十分强调学习的意识、传播的意识、贯彻的意识和生产的意识。
收稿日期:1994-09-21
标签:体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