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措施
闫 君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财政局财政投资监管中心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从无到有到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其中所谓的新常态就是从对事物了解肯定的基础上进行否定,在否定的过程中逐渐的完善对于事物的认知。经济新常态就是在肯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否定,以这样的方式不断的完善和提升对于经济发展的了解。经济新常态这一观念是我国领导人在一次考察任务中首次提出的,并明确指出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要逐渐增强各行业的自信心,与此同时,要适应新常态,在战略上要尽可能的保持一颗平常心。
关键词: 新常态;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新常态的社会环境下逐渐开展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很好的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效益。因此为了可以将社会效益发挥到最大化,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进一步加强。就目前而言,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被处理和解决。本文就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和措施作简要分析。
一、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和新常态社会环境下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的要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家政府曾在2019 年初就给颁布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其中改革的内容主要针对的就是当前各级的行政事业单位,并要求新的会计制度要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全面的开展。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中对于资产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新的定义,新会计制度中的资产指的是政府会计主体过去的经济业务或者事项形成的,由政府会计主体控制的,预期能够产生服务潜力或者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经济资源。通过对其中具体内容进行仔细分析我们可以了解新资产定义的内容范围已经远远超有原本的资产内容,这就导致行政部门进行资产管理的范围也逐渐扩大。在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在具体的核算工作中,并不是包含资产规定范围内的所有资产,比如说自然资源资产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等。与此同时,在对基础项目进行具体核算工作时,也没有将其归纳到大账管理的相关工作中,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事业行政单位在对现有的资产进行结算的时候,因各种资料信息不完善,导致的资产核算的结果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准确程度并不是很高。
其次,就是当前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远远不能满足新常态的社会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实现长远发展的具体需求。近些年来,社会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技术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在资产管理的方面需要学会顺应时代发展的脚步,逐渐进行信息化建设,设立一个资产信息数据交流的平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使用构建好的信息化平台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相关任务时,也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别说,在存储数据的时候不够全面存在很多的漏洞或者是在信息数据的更新上不够及时等,当这些情况发生时,就无法为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管理的时候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导致管理的结果以及效果并不是很好。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使用这项技术对资产进行管理时候,往往仅仅是使用一些非常简单的功能,比如说对其中资产信息的相关的数据进行统计等,并没有很好对这些信息数据进行仔细的分析,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资产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归纳的效率,同时也大大的提升了这些数据的安全系数,但是并没有充分的把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针对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首先,就是加强新政府会计制度的宣传力度,让当前所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充分的了解并认识到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具体作用。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自身目前的资产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当前的资产进行划分和整理,与此同时,还可以求助一些外界的力量,比如说中介机构,对当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对外投资、无形资产以及固定资产等内容进行准确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很好的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当前资产的具体情况,同时也为日后进行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具体的参考依据,比如说摊销费用等。除此之外还要对会计账务进行具体的清理工作,对于那些完成交付工作已经进行具体使用的建筑工程,尽快的将其转变成固定资产或者是其他资产等。
就理性决策程度而言,预设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相对者都是理性的人,强制模式和交换模式并不打算从个体的内心改变来达到实行的目的,而是从外部选择性的激励来改变个体的行为,由于从外部改变个人行为不可能纯粹理性,非理性因素会直接影响到理性行为,所以会导致非理性因素干扰越大,理性选择程度越低,有可能越接近动员模式。
其次,就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逐渐进行优化和完善。在新常态的社会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就需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加强信息化建设,通过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很好的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价值,对于实现资产信息化管理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资产的管理工作,就需要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使用信息化技术,对当前事业行政单位资产的购置、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处理等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决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完善资产管理的信息化系统构建,以专业人才聘用及信息设备、信息平台搭建为基础,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需求,实现对资产的分类管理。
WHO调查了近年来29个发展中国家的普通孕妇中子痫前期发病率0.02%~7.67%,平均发病率为2.16%。针对正常孕妇的子痫前期试验,发病率不高。Valio等[15]研究了妊娠35~37周的3 953例单胎普通孕妇,最终只有65例发展为子痫前期。一些针对高危孕妇进行的研究中,子痫前期的发病率明显上升[11]。本研究中的研究对象为子痫前期高危孕妇,271例病人中有11例发病,明显提高了sFlt-1、PLGF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早期诊断子痫前期,尽早对于高危孕妇进行干预及监管,减少不良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具体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新常态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及解决措施。就目前而言,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的方式上相对来说还非常落后,要想新常态的社会环境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需要逐渐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全面提升,比如说在对新会计制度的具体落实上以及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的信息化建设方面等,做到这些行政事业单位就可以很好对当前资产进行合理的分配,大大提升资产管理的效果,对于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吉琳.新形势下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9(15):44-45.
[2]傅佳佳.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9(15):48-49.
[3]刘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9(15):113-114.
中图分类号: F230
文献识别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9)024-025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