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一直以来是我国的重要产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由于我国水资源比较匮乏,农业种植往往需要大量水资源作为支持,这就加大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程度。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力度有效缓解了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因此文章重点就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节水措施的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措施
新时期,智慧农业持续发展,这得益于各类新技术的应用,比如灌溉新技术。采用新手段,除了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基本用水外,还能减少资源浪费,经济效益较好。采用节水方式,借助渗灌设施或者其他设施的力量,能够对肥料进行有力把控,实现精准施加,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一、我国农业水利建设中节水灌溉技术的不足
(一)缺乏先进的节水技术和设备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大多建筑时间比较久远。随着社会的发展,其节水灌溉能力较低,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农业要求。农业水利工程在长期运行中,通常会出现老化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维修,就会缩短它的使用寿命,甚至影响正常运行。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大多设备已经发生严重老化,如果不能及时更新水利工程设备,就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
(二)缺少对农业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建设也在不断进步,但是农业发展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我国很多地区的水利工程设备迟迟得不到更新,还在是用比较传统的农业水利工程,这阻碍了农业的发展。第二,工业大力发展,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增多,没有及时地进行废水处理,严重污染了农田。第三,很多水利工程年久失修,输水管道发生了严重堵塞,无法在农田节水灌溉中发挥作用。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的节水措施
(一)输水过程中的节水措施
在农业水利工程灌溉中水资源浪费较大的一个环节是输水过程。在输水的过程中水会蒸发和渗漏,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并对传统的输水方式和材料进行改变。例如:可以将渠道中的防渗材料替换为效果更加良好的材料,使渠道的防水效果增加,渗漏的现象减少。除了替换防渗材料,还可以为渠道设置护面。例如:设置混凝土预制护面和浆砌块石护面,减少水的渗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采取多种灌溉技术
1.水肥一体喷灌技术
目前,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类新型技术层出不穷。从节水灌溉技术的角度来说,针对浇灌模式的弊端以及传统翻土施肥模式存在的问题,研发了新型灌溉设备,实现了水肥管理一体化,有效提高了水的利用率,能够节约用水。从水肥一体机的实际应用来说,配套微型气象站提高了水肥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基于气象系统收集的各类数据信息,在组织田间灌溉作业时,根据农作物生长实际需要,施加可溶性肥料,将使用的肥料按照相应比例添加到水中实施灌溉作业。从实际应用的效果来说,实现了远程高效把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基于大数据技术和 AI 技术的智慧灌溉系统
从农业发展的实际来说,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基于各类信息技术的智慧农业灌溉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构建微滴灌系统,利用安装在田间的各类传感装置,借助无线通信网络资源,开展精准水灌溉以及施肥。从具体应用实际来说,使用大型喷灌设备,可实现大规模农田快速浇灌。借助滴灌技术手段,通过对水资源进行精准控制,结合作业以及灌溉区域的实际情况,自动化选择相应的灌溉模式。
3.喷灌技术
从农田生产实际来说,水灌溉主要依靠水泵设备和动力机等,借助水压力的力量进行灌水。因为基于喷灌技术手段的灌溉水水流很小,能够保证灌溉的均匀性,有效提高水资源的使用效益。目前,喷灌技术方法很多,移动式喷灌系统凭借自身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为农业高效生产提供了保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固定式喷灌系统设备难以灵活转移,不过自动化程度深也被积极推广应用。
4.微灌技术
从技术的组成角度来说,此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滴灌、微喷灌等方法。运用微观技术方法辅助开展田间水管理工作,除了能够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还能提高灌溉作业的效益。在具体实践中,与传统作业方法相比,能够节约15%~20%的水资源。从灌溉面积的角度来说,节约的面积可以达到50%左右。技术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土壤条件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若想推动农业朝向现代化方向稳步前进,必须积极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做好技术应用全过程的质量把控,最大程度上发挥技术优势,实现节约、高效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应注重反思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总结技术不足,提出完善和优化策略。
(三)节水和配水过程相结合
在农业水利节水灌溉中,输水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农田节水灌溉技术的提升实现了对配水的控制。为了保证节约用水的有效实施,可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加强对混凝土保护层的建设,减轻配水过程中水资源的浪费。同时,相关技术人员通过计算机操作可以提升配水过程的精准程度,促进农田灌溉。节水和配水过程相结合的方法,不但节约了水资源,还有效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成本投入。
(四)科学维修改造灌区水利工程
结合灌区农业发展及水利工程规划管理工作要求,制定出具体的设计方案。依据实际工况,安排专业设计单位到场,考察该区域农业生产情况,根据水利工程设施运行状态,对维修改造方案进行更改和优化,全面考量工程的经济性、可行性。经论证合格后,严格按照工程方案执行,确保既能节约资金,还能使水利工程运行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五)扩大节水灌溉的面积
节水灌溉技术不仅节约了水资源,对农作物的生长起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使农民的经济压力减小,投入的劳动力成本减少。因此将节水灌溉的面积尽可能的扩大将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六)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
我国是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因此对水资源的利用率要尽可能地提高。而且要将水资源的利用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在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中,要根据当地的水资源的情况和气候条件来进行建设。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明确规划农业水利工程并且引导人民群众节约用水,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七)实行农业节水经济补助制度
农业水利工程投资金额巨大,一般由农民集体进行出资,然后国家进行补助来获得资金。在大多数情况下农民在集资过程中由于经济情况较差导致了资金筹集的不足,使得节水措施难以进行下去。因此政府部门对农业节水灌溉要比较重视,要认识到农业水利工程节水灌溉措施的重要性,并在制定政策时要给予农业水利工程资金上的补助。
(八)加强后期工程维护
灌区水利工程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其系统性强,工程量大,施工周期长,应既要保证水利工程前期施工质量达标,还要对后期维护管理工作加以落实。依据实际工程情况,对水利工程维护管理体系加以完善,以各项具体规章管理制度为参照,定期对水利工程进行维护,及时更换、修复陈旧的设施,确保水利工程始终处于高效运行状态,为灌区农业生产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总之,要节约水资源并使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高,就必须重视和发展农业水利工程灌溉技术。利用喷灌技术和微灌等技术,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并实行农业节水经济补助制度、扩大节水灌溉面积并优化水资源利用结构。通过农业水利工程灌溉节水措施的应用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并建立节水型社会。
参考文献:
[1]肖强.农业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研究[J].乡村科技,2019(09)
[2]吴正胜.节水技术在甘肃干旱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03)
[3]宋明新.水利工程节水灌溉规划与设计中的问题及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03)
论文作者:范振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水资源论文; 农业论文; 技术论文; 节水灌溉论文; 利用率论文; 措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