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功能语篇分析框架的建构与运用
贡如云
21世纪以来,基于文艺学的文学文本解读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文学教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文本解读不应局限于狭义的理解,语用时代文本解读的方法应有所突破和创新。基于语篇学的视角进行文本分析,将开启文本解读的新视域。语篇是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常指由句子或语段构成、相对独立的语言单位,它形式衔接,语义连贯,合乎语境。语篇是试图实现某种交际功能的语言实体,它是语用的对象与产物,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既包括独白,也包括对话;既可是一本书,也可是一句话。作为学科名称,语篇学还有其他几个别称,诸如篇章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篇分析、话语分析等。与语用学一样,语篇学也研究语用,它侧重研究以言成篇的特点与规律,语篇的生成语境与交际目的,以及交际中语言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等。[1]我们将语篇学视域下的文本解读称作语篇分析、语篇解读或话语分析。
一般来说,语篇分析在方法选择上有四种取向:巴赫金的话语分析法、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法、悉尼学派体裁分析法、语篇信息加工模式。以上四种语篇分析框架各有侧重,相对来说,巴赫金的话语分析法具有更广泛的实用价值,运用起来也比较容易上手。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框架有一套专门的分析术语,它提供的功能三分法具有方法论意义。悉尼学派体裁分析对文学语篇分析、多模态语篇分析、非连续性语篇分析、语篇评价与批判均具指导意义。语篇信息加工模式注重阅读策略的运用,这对我们阅读策略的指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上述四种语篇解读框架的共通之处在于,它们都是建立在国外语篇学学者的基本理论基础之上,参照的主要是西语语篇,而西方的语篇读解理论,有的具有普适性,有的不一定适用于汉语语篇。因为“汉语是一种组装型的语言,内部结构比较松散,离合比较自由”。[2]
语篇学视域下文本解读方法的重构还需走本土化路线,在本土化的进程中,部分学者的研究为我们带来了启发。2001年,吴启主主编的《汉语构件语法语篇学》指出,完整的汉语语篇既应符合语言学的要求,还应符合美学要求,无论是文学作品抑或实用的说理文,均具有审美价值。汉语语篇特性可概括为五点。一是统一律。语篇应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篇有篇旨,篇的中心应通贯全篇。二是层次律。语篇都是借助语言线性展开的,语言展开的过程即信息流动的过程。信息的流动须聚焦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前后照应就构成了语篇的语脉。三是连贯律。所谓连贯就是内容上血脉贯通,用词造句前后照应,联成一体。四是轻重律。连贯的语篇应分轻重,这样既可避免平板单调,又可突出重点。五是变化律。语篇富于变化才能够引人入胜,语篇的变化既是内容问题,也是形式问题。[3]2009年,聂仁发提出了汉语语篇的三大特性:一是交际性。交际是语篇的根本目的。二是有序性。有序性体现在词句、小句或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上。三是情境性。语篇应还原到语境中去理解。[4]
相对“语篇五律”说而言,聂仁发关于语篇特性的概括要更为全面,这样一种概括隐约可见鲍格兰德和德雷斯勒“语篇七性”的痕迹。在鲍、德的“语篇七性”中,衔接性与连贯性可视为结构维度;意向性、可接受性与信息度可视为交际维度;情境性与篇际性则相当于语境维度。我们兼收吴启主、聂仁发、鲍格兰德和德雷斯勒等人的语篇特性理论,初拟出一个汉语语篇解读的操作框架。由于该框架脱胎于韩礼德的功能语篇分析,我们暂且称之为新功能语篇分析框架,具体由三个层面构成:
根据键合图建模的方法[5],将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变流系统统经过整流器输出的直流电压us当做键合图模型的输入常量势源,三阶的LC滤波器由三个电感及电阻与三个电容器并联组成,结合前面两章键合图建模的理论得到图3的键合图模型。
利丰雅高的印前制作,全部使用苹果电脑及相关平面制作软件与杂志社编辑进行无缝衔接,同时制作人员使用专业色彩显示器审核颜色,来保障颜色显示的一致性;在色彩管理方面,利丰雅高引进GMG色彩管理系统,建立完善的色彩体系,使颜色复制标准达到ISO标准的要求;通过CTP数字化流程建立了CIP3的传输通道,使在印前调整好的颜色信息转化为印刷机可解读的数据,从而保证印刷过程中良好稳定的颜色控制。
一、语义层
这里的语形是指语言要素和语用形式的复合体。倘使我们将语义看作内核的话,语形则是语义实现的外在手段。如果说语义对应着“语篇到底说了些什么”,那么语形则对应着“语篇到底是怎么说的”。语形层面的功能分析是语篇解读的第二步,它涉及语言与形式两个维度,具体包括语音、语词、语句、语段、语篇、语法、语体、修辞、体裁、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风格等要素。限于篇幅,以下着重就语体分析展开论述。
《错误》这首诗主题具有多义性,一说为思妇闺怨,一说为君子思人,一说为母盼子归,但多数读者还是将这首诗归入闺怨诗的范畴。在中国古典诗歌中,闺怨诗堪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闺怨也成了历久不衰的人文母题。而身为当代都市中人,郑愁予何以要以闺怨为诗呢?这反映的正是作者那独特的审美取向:对中国古典美的一种认同与坚守,对江南诗性文化的一种追慕与皈依。但是坚守不是简单的泥古,而是用个性化的方式重新演绎传统题材。在古典闺怨诗中,主人公通常只有思妇与征夫,而这首诗,作者引入了第三位主人公:游子。游子既是叙述者,也是观察者,他于江南的小城经过,却未料自己竟装饰了别人的梦,这正是作者所言的“美丽的错误”,他不是归人,而是过客。郑诗意象群的构造也是古韵十足,作者借用江南、柳絮、春帷、归人等传统意象,营造了一个极富张力的诗意空间。细细品味,整首诗洋溢的是浓浓的古典气息和愁怨情怀,这反映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着与迷恋。郑愁予原名郑文韬,“愁予”二字典出屈子的《九歌》,原句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愁予”实为“予愁”,何以忧愁?为有家不得归的漂泊而愁。何以解忧?唯有歌诗。正因如此,人们称郑愁予为“中国的中国诗人”以及“浪子诗人”。
世界卫生组织将空腹血糖>7.0 mmol/L和餐后2 h血糖>11.1 mmol/L作为判定2型糖尿病的标准,但这两种指标只能反映某一时间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能够反应患者的持续性血糖紊乱情况,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产物,可以反映近期8-12周的血糖平均水平,可以预示糖尿病患者微小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是目前判断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2-3]。高血糖和高HbA1C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高血液黏度,影响红细胞的携氧功能,加重肾脏缺氧,损伤肾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肾小球基底膜增厚、通透性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等。
二、语形层
所谓语义,就是指自然语言中的字义、词义、句义或篇义。语义是语言系统(抽象、同一的语言规则)和非语言系统(诸如历史、社会、话主等要素)双重影响的产物,语义包括通用语义和主观释义。功能主义语言学反对单纯地对语言做形式分析或语法描写,弗斯、韩礼德、哈桑、马丁等人均主张,语篇语义分析是语篇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语义侧重指主观释义或情境释义。我们认为,语篇(话语)是基于而又超越语言的,通用语义和主观释义不是二元对立的,语义分析的对象包括字词句篇,语义分析是一种双面观照,语义分析是语篇读解的第一步。通俗地讲,语义对应着“语篇到底说了些什么”,语义层则涉及语境、题材、内容、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文化、场景、情节等要素,我们把对以上要素所进行的分析称作语义分析。限于篇幅,这里以诗人郑愁予的经典诗作《错误》为例,从文化语境的视角对其做语义功能分析。
语篇体裁不同,其语体也有区别。因此语篇解码不仅要进行体裁分析,还要进行语体分析;反之,依据语体的特征我们也可以区分出不同体裁的差异。语文教材主要涉及书面语体,它包括文艺语体、实用语体等。各类语体都有自己的特点,因而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文学类语篇有文艺作品的语言风格,实用类语篇有科学作品的语言风格,但有时也存在相互交叉和融合的现象,尤其是文学语篇,它通常并不局限于一种语体,而是灵活使用多种语体。比如小说“创作者总是从社会性杂语中采撷各种言语体裁的话语,将它们组成统一的有序的杂语,使之成为艺术现实的存在形态”。[6]而在复调小说,诸如布洛赫的《梦游人》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中,作者将小说语体与非小说语体融合在一起。
语体是在一定交际情境中运用语言所产生的一系列特点有机组合而成的。语体的本质在于:根据特定的语境选择相应的语言手段来反映客体。语体可以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书面语体则可再分为艺术语体和实用语体,实用语体可分为科学语体、事务语体、报道语体和政论语体。[5]此外,语体还可以做如下区分:通俗语体和典雅语体,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文言语体和白话语体,独白语体和对话语体,说明语体、叙述语体、抒情语体和论述语体。
就语文阅读教学而言,应引导学生养成语体自觉,这方面我们以往用力不够。第一是白话语体自觉。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作者张中行写道:“(叶先生主张写完文章后)可以自己试念试听,看像话不像话,不像话,坚决改。”这里反映了一个问题,叶老是非常顾及读者阅读感受的,他力排传统文言语体的束缚,自觉地追求白话语体表述方式,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第二是文言语体自觉。仍然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张中行在文末写道:“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这“往矣”二字属非常规“出牌”,读起来很有韵味,既凝练又雅致。第三是文白交融的语体自觉。文学语言具有语体交融的特质,文白相谐,往往能产生独特的语体张力和时空张力。无怪乎顾振彪曾如此感喟:所有现代白话文大师,如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林语堂、梁实秋、钱锺书、沈从文等,都是文白融合的典范。[7]第四是口语与书语交融的自觉。这方面朱自清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请看《匆匆》一文:“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这几句很有嚼头,读来既晓畅明白,又端庄典雅,左右顾盼,相得益彰。中小学生学习优秀古诗文,要用心体会文言语体之美。学习现代大家的名作,要用心体察其文白融合的语体之美。师生的表达也应养成文白交融以及口语书语交融的语体自觉。
三、交际层
语篇的内涵和外延归根结底由语言的交际功能决定,交际性表现为语篇有主题,表现为语篇为达到表达目的会进行结构的调整,形成不同的文体结构。交际性是汉语语篇最根本的特征。[8]传统的文本解读往往止步于内容层(相当于语义层)与形式层(略近于语形层),而语篇解读还须加入一个第三层——交际层。交际功能分析要回答的是“语篇何以要这样说”以及“说的效果到底如何”,具体涉及主题、目的、作者、读者、变化、传意效果等要素。也即是说,高明的语篇构造或创制,其作者是有主题意识、目的意识、自我意识、读者意识、变化意识的,他会对作品的传意效果做出预判,条件允许,则会自觉地进行加工和完善,以与读者达成有效的语用合作。
此处着重就“变化”进行要素分析。变化的目的有二:一为调动读者的兴趣,二为增强审美效果。变化的方式很多,主要有用语的变化、手法的变化、选材的变化、结构的变化以及情节的变化。此处着重介绍前两种。一是用语的变化。比如杨绛散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其叙事从容平静,用语似浅实深,所以有人戏称杨绛的散文为“杨氏太极”。结合《老王》这一文本来看,许多地方体现了用语的变化,而变化的背后,都蕴蓄着她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寄寓。比如:“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到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镶嵌”一词通常形容美好的事物,这里是反其道而“用”之,意在状写老王临死之前身体僵硬的情态。老王大难之日已经不远,但他还想见上作者一面,他非常艰难地爬上作者所在的三楼,由于体力不济,整个人失去了重心,最后“镶嵌”在了门框里头。二是手法的变化。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尽管它被公认为戏剧文学的典范,但是该剧又不纯粹是戏剧,它吸收了诗的元素,作品以无韵诗为主,中间夹杂着散文与歌谣,而这种文体上的交响产生了质的偏离,进而使整个作品显得摇曳多姿,五彩斑斓。
在语义功能分析、语形功能分析和交际功能分析综合作用下,新功能语篇分析获得了完整的统一。当然,该框架只是我们提出的初步构想,如何充实它的内涵,如何完善其操作模式,尚待后续的进一步研究。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学界就非常关注京剧现状与未来走向。李宁《京剧与当代青年——在北京、苏州两地青年中调查京剧现状的报告》[4]一文选取了北京的146位青年和苏州的265位青年进行了文学、电影和戏剧爱好的调查,通过表格展现青年人对于戏剧的选择最少。提出京剧需要自身改革、提高质量,扩大宣传的建议。这篇文章写于1984年,首先就文章含金量不作评判,但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不久,学者就开始关注京剧的发展,提出保护京剧的方法。笔者下文中的调查方法与其相同,但重点有所不同。笔者调查针对京剧这一具体剧种展开,对民众的年龄没有区分。
参考文献:
[1]贡如云.语文课程亟待引进语篇知识[J].中学语文教学,2018(3).
[2][3]吴启主.汉语构件语篇学[M].长沙:岳麓书社,2001:3,17-40.
[4]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6.
[5]王德春,陈瑞端.语体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43.
[6]陈桂华.巴赫金超语言学思想及其话语理论[J].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7]顾振彪.文言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16(5).
[8]聂仁发.现代汉语语篇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6.
(作者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栏目编辑:葛 杰 )
标签:本土化论文; 文本分析论文; 框架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语言单位论文; 语言学论文; 解读论文; 文艺学论文;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