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的认识与建议_图书馆论文

对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的认识与建议_图书馆论文

有关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科学的认识与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论文,事业论文,建议论文,科学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探索争鸣

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面临着一场新的困难和考验。由于世界性的文献价格持续上涨,造成各馆经费严重不足,迫使各馆不得不一再压缩文献开支,从而导致文献资源的危机。文献资源危机同早年存在的人才危机一起,构成对图书馆生存发展的严重威胁和严峻挑战。为了摆脱困境,寻找出路,经受考验,我们需要从一个新的视角对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科学进行新的探索与认识,并提出新的建议。

1 从主体的角度兴办图书馆事业

图书馆在人才和文献资源上面临的困难、困境或危机是客观存在的,它产生于变革的时代,从某种意义上意味着变革的挑战。问题不在于挑战和困难本身,而在于图书馆对此束手无策,这不能不令人深思。在图书馆界,各种建议提了不少,可是收效甚微,看来根本问题尚未触及。这个根本问题就是体制问题。是图书馆的现行体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手脚,以致我们在困难面前无能为力,无所建树。

我国图书馆的现行体制是什么?就是国家办馆,部门所有。国家将图书馆事业作为一项社会文化福利事业来兴办,经费由国家拨给;图书馆属各企事业单位所有,被作为一项辅助性设施。因为是国家拨款,图书馆靠吃皇粮过日子,既缺乏压力,也缺乏动力;又因为它的附属和辅助地位,图书馆在各企事业单位便很难提到议事日程之上,更谈不到如何发挥图书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才能。这种被动的、附属的、辅助性的事业体制,背离了一切事业都应是一种主体性事业的宗旨,使图书馆在困难面前处于软弱无力的地位。

面对当前的困境,图书馆怎么办?伸手向上面要,国家确实拿不出更多的钱来;向社会集资,未必都能集到,也终非长久之计。更主要的,图书馆在等靠要中失去的是更珍贵的奋发图强精神和自我生存能力。

图书馆不能也不愿处于这种软弱无力的地位。在困难面前,图书馆要搏一搏,这就首先要在体制上来一番变革。当前,我们要改革体制,转变机制,明确地提出以图书馆主体作为本事业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建立起一个主体性的图书馆事业。这个主体性的图书馆事业既是适应当前的需要提出来的,又符合事物生存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普遍法则。

有了这个主体性的图书馆事业体制,图书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按照自己的认识与需要,着手组建自己的事业,开展自己的工作。图书馆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创出一番事业来,这样的体制依托是决不可少的。

那么,我们事业的方向在哪里呢?我认为在知识。我们要向知识的深层进军,向知识要财富;我们要进行知识的深层开发,用我们的知识产品敲开社会的大门,用实在的经济效益换取图书馆生存发展的美好前程。

图书馆应当有自己的利益,应当讲求经济效益。图书馆的利益同社会的利益并不矛盾。图书馆是在满足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的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利益的。它用自己的新型的知识产品满足社会的需要,从而换取社会的相应的回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面前,双方是平等的。图书馆作为一项社会文化福利事业,在其传统的社会服务项目上,实行无偿服务,图书馆承认并承担它以往所承担的全部社会义务。图书馆实行有偿服务的,只限于对知识的深层开发,这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与智力的追加性劳动,在这上面实行有偿服务并获取相应的报酬,符合党的政策,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方向和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总原则。

可见,一个主体性的图书馆事业同社会并不矛盾。这个主体性的图书馆事业只是给图书馆自己加了码,使它在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上承担一部分责任,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在奋斗中求得生存与发展,并开创出新的局面。

要真正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化,归根结底要看图书馆的主体素质和能力,看它是否具备了这样的主体条件。社会化不仅仅是图书馆主动走向社会、向社会靠拢的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与图书馆亲近,向图书馆靠拢的过程。图书馆要凭着自己高水平的能力、素质与工作,将社会(即读者和用户)吸引到自己身边来,这才算真正地实现了社会化。只有当图书馆离不开社会,社会也离不开图书馆之时,这个社会化的目标和过程才算最终实现和完成,而且这后一个方面乃是衡量图书馆是否已经走向真正的社会化的更为重要、更为基本的标准。

2 在知识的层次上建立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

建立一个主体性的图书馆事业,实现真正的图书馆社会化,依靠的是什么?是主体的知识水平,是主体的素质和能力。为此,图书馆要将全部的力量放在自身的知识建设上,需要以极大的热情和勇气研究知识,把握驾驭知识与开发知识。

图书馆是文献的渊薮,知识的海洋,图书馆的本质与本质追求是知识。图书馆以保存人类文化、传播人类知识为自己的根本社会职责与社会任务,这样的职责和任务需要我们的工作进展到知识的层次,需要我们在知识的层次上研究全部的图书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并在知识的层次上建立起图书馆的理论体系。

在知识的层次上研究图书馆学理论,并建立起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是对图书馆学理论的再认识。它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从知识的角度研究图书馆学,从而建立起一门知识图书馆学;一是从图书馆的角度研究知识,从而建立起一门图书馆知识学。知识图书馆学与图书馆知识学是一对姊妹学科,并且是知识层次上的图书馆学的两门分支学科,它将使我们对图书馆学的理论认识推进到知识的层次。

知识图书馆学首先要研究图书馆学的学科对象问题。并且,知识图书馆学的提出首先要从图书馆学的学科对象中找出它的理论依据。我曾经将图书馆学的学科对象概括为四大方面,它就是知识、图书(即文献)、图书馆和读者,它们构成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三层次。第一个层次为图书馆层次。在这一层次,图书馆与社会相对应,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第二个层次为文献层次。在这一层次,文献与读者相对立,构成另一个矛盾统一体;第三个层次为知识层次。在这一层次,是知识与作为知识的创造主体的人的对立,它们构成一个矛盾统一体。三个层次中,图书馆与社会是基本的矛盾层面。文献与读者这一矛盾层面,是通过对图书馆内涵一分为二的结果。文献是图书馆的加工对象,读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二者构成图书馆在文献层次的整个工作对象。读者需要文献,而文献满足读者的需要,它们自然构成一对矛盾。将文献中的知识内容抽取出来,并且同它的创造主体的人结合在一起,便构成新一层次的矛盾运动,它比文献层次的矛盾运动更为深刻,更为基本,更能反映图书馆的本质,揭示图书馆的规律。以上三个层次的各个对立方面的矛盾、运动及其解决,便构成整个的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工作,也构成整个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内容。

承认了知识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就可以从知识的角度,在知识的层次上重新研究、认识与定义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科学。图书馆工作以馆藏建设为基本依据,同时要进行馆藏开发与馆藏利用。馆藏建设、馆藏开发与馆藏利用,是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科学要研究、要认识、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可以抓住这个核心问题来规范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科学。人类知识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为具有几千门学科的庞大的知识体系。这个知识体系无论怎样庞大复杂,总有规律可循。知识是人创造的,要寻找知识的规律,就得探寻人的认识的规律。知识具有继承性,人们要进行新的创造,就得继承已有的知识,这只有对知识进行整体性的综合、概括、把握、驾驭与运用才能做到。这样一来就形成知识与认识的整体特性,把握了这个整体特性,就把握了知识与认识的最基本的特征。图书馆要进行馆藏建设、馆藏开发与馆藏利用,就要抓住这个整体特性。因而可以说,图书馆事业是关系馆藏文献知识的整体建设、整体开发与整体利用的事业,以事业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图书馆学,自然也就是关于馆藏文献知识的整体建设、整体开发与整体利用的科学。这样一种定义,就是我们在知识的层次上,从知识的角度所得出的关于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科学的基本认识。

在知识的层次上,我们还可以实现对于图书馆本质、规律为逻辑的再认识。根据波普尔的“世界3”理论, 我们可以将全部人类知识划分为主观知识与客观知识两个部分。主观知识存在于人们的大脑之中,将主观知识记载于文献载体之上,便形成了客观知识。客观化了的知识还需回到人们的大脑中去,转化成为一种主观形式的知识,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这后一过程叫做知识的主体回归,因为人不但是知识的创造者,也是知识的认识主体与物质承担者。可见,知识的全部运转过程包括客观化和主体回归这样两个环节。前一个环节,主观知识的客观化是知识实现其历史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跃;后一个环节,客观知识的主体回归则是知识实现其历史发展的第二次质的飞跃。这第二次质的飞跃比起第一次质的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它是知识价值实现的核心和枢纽。知识的客观化和主体回归是一个无限循环不断上升的物质过程,正象垒旋一样,没有绝对的起点和终点,只要人类存在,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从哲学上讲,图书馆事业正处于知识运转的第二个环节,或者说这里正是图书馆事业的哲学上的生长点,促进知识在第二环节上的飞跃(即第二次飞跃),正是图书馆工作的哲学与社会意义所在。可以说,图书馆的本质与本质追求,就是最优化地促进以文献为载体的客观知识的主体回归和价值实现。从逻辑上说,知识以及人们关于知识的社会需求,是图书馆事业的逻辑起点,图书馆运用自己的工作将这二者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它的逻辑中项,而知识与人在新基础上的辩证统一则是它的逻辑终点。作为其逻辑结果的是新知识的创造,而人们在创造新知识的同时,也就创造了对于知识的新的社会需求。新知识与新需求的矛盾又构成了新一批矛盾运动的逻辑起点,从而无限循环,螺旋上升,一次次推动着图书馆与社会向前发展。这是图书馆的逻辑,也是图书馆的规律。图书馆的这一逻辑、本质与规律只有在知识的层次上探索与认识才能获得。

在知识的层次上,我们还可以就图书馆的当前工作与未来发展做出科学解释和预测。我们知道,人类知识具有三个方面的属性,从而也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知识的客观属性与信息功能。我们的知识来自于客观存在着的物质信息,它带来知识的客观属性与信息功能。第二是知识的社会属性与实践功能。我们的知识又来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并反过来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因而具有社会的属性与实践的功能。第三是知识的意识属性与认识功能。知识是人们的意识创造物,反映着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并反过来指导人们进一步的认识活动,因而具有意识的属性与认识的功能。

知识的上述属性和功能,决定着图书馆必须研究信息,开展信息工作,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也决定着图书馆必须走向社会,为社会实践服务,当前则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服务工作;还决定着图书馆必须关注社会的精神文明,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建设两个方面,前者体现政治性,后者体现科学性。在政治性上,核心就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在科学性上,核心就是解决对知识规律的认识、把握与运用问题,以促进人们的思维创造。当前,我们正在研究信息,开发信息,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但这只是我们新时期图书馆工作的起点。今后,我们需要走向社会,直接参与社会实践,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能力直接解决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这将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而图书馆在知识上的本质与本质追求,又决定它必须研究知识,以总结出知识发展的辩证法和发展知识的方法论,并运用图书馆的知识理论,直接对人类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与加工,直接促进人们的知识建设和知识创造活动,实现对于人类知识的整体的综合性的把握、运用与驾驭。当前图书馆工作进展到这一层次时,就标志着图书馆已经走向完善和成熟,并实现了真正的社会化。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图书馆事业与图书馆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发展阶段。

图书馆学理论基础是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核心,知识图书馆学也不能回避这一问题。在我国,交流理论基本上被认定为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图书馆事业的本质和规律,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是,交流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这就是它强调了交流本身而忽略了从事交流的行为主体。交流是行为主体的一种主动行为,行为主体在其中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交流理论不能如实地揭示这一点,使人们只看到交流而看不到更为重要的行为主体方面,从而在实践中带来图书馆主体地位的失落与主体意识的丧失,图书馆被淹没于社会交流的汪洋大海之中,这种负面效应恐怕是交流理论倡导者所始料未及的。当前,我们要建立一个主体性的图书馆事业,需要从主体的角度立论,交流理论便不能为之提供一种理论基础。从主体的角度立论将导致图书馆主体理论的诞生,图书馆主体理论正好补交流理论的不足。主体理论是一种与交流理论相匹配的理论,它并不反对或否定交流理论,而只是从另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和认识问题。它同交流理论结合在一起,正好揭示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从而使我们的基本理论更为完善。我们已经有了交流理论,现在再加上主体理论,就能较好地揭示图书馆的本质与规律,并较好地指导图书馆的具体实践。

图书馆的主体理论是以图书馆为主体立论的。它适应图书馆改革体制、转变机制的需要。将图书馆作为一个行为主体,以图书馆主体作为本事业的立足点、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从图书馆的主体建设、主体开发、主体创造、主体发展的角度提出图书馆的基本理论,以及同这一理论相联系的基本路线。根据这一基本理论与基本路线的主体特征,我们将其命名为图书馆的主体理论为主体路线。这一主体理论与主体路线以主体为核心,抓住了围绕主体的建设、开发、创造、发展这些基本问题,正好抓住了事物的根本,必将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图书馆的主体理论与主体路线中的“主体”概念指的是:在图书馆与社会之间,图书馆为主体;在文献与读者之间,读者为主体;在知识与知识的创造者之间,知识的创造者(即人)为主体;在本专业与他专业之间,本专业为主体。这样,图书馆的主体理论与主体路线不但概括了图书馆事业的基本层面,而且也从最普遍最一般的原理上,把握并提高了图书馆事业的本质与规律,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并成为图书馆工作基本的指导原则与指导方针。

以上,我们简略地概括了知识图书馆学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观点,它从知识的层面上反映了我们对图书馆学的基本认识,这些基本认识很难从文献层面的探求中获得。知识图书馆学的建设对建立一个主体性的图书馆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但是,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更有决定意义的,乃是图书馆知识学的研究与建设。它以整个人类体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直接开展知识的研究,并通过对各学科知识的综合与概括,总结出知识发展的辩证法为发展知识的方法论,促进人们对知识的把握、驾驭、运用与创造,而图书馆主体也在这一把握、驾驭、运用与创造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将获得新的活动力量,这对解决图书馆当前的人才危机与文献资源危机将会起到积极的建设性的作用。鉴于本文的目的只是为了提出一种知识层面的图书馆理论,有关图书馆知识学的学科内容暂不涉及。

3 开展新一代的图书馆工作——知识数据库的建设

馆藏建设、馆藏开发、馆藏利用是知识层面的图书馆工作的基本内容,它抓住文献知识的整体特点,从整体的层次上对馆藏文献知识进行整体性的建设、开发与利用。这种在知识层次上开展的馆藏建设、馆藏开发与馆藏利用需要有一个坚定的物质基础,亦即有一个赖以开展的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这就是馆藏文献知识数据库的建设。

数据库是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核心。现有图书情报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库主要是书目数据库。当前,我国许多图书馆都在研建本单位的书目数据库(有的叫目录数据库),它无疑是实现我国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但是,书目数据库输入的是目录信息,因而人们检索所得到的也只是目录信息。书目数据库中有提要一项,但多数馆均未建立,而提要只起简介的作用,并不提供具体的知识。书目数据库的研建自然给图书馆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可惜它加工和提供的不是具体的知识,对馆藏建设、开发、利用所起的作用有限,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知识建设与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并无多大帮助,无法将图书馆工作推进到知识的层次。

当前,我们需要建立一种知识数据库。知识数据库中存贮的是馆藏文献中的知识精华,当然也包括一些相关的书目数据。人们从知识数据库中能直接检索到所需要的知识。这不论对科学研究、领导决策或直接解决生产实践中提出的问题,都能起到书目数据库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从图书馆的角度来说,建立知识数据库尤为必需。图书馆工作不能只同书目打交道,而要同馆藏文献中的知识内容打交道,不能只进行文献形式的加工,而要进行知识内容的加工。我们多年只在文献层次上工作,对各学科的知识内容不甚了了,甚至一无所知,成为科学的门外汉,这种日子并不好过,回想起来,心中总不是滋味。图书馆要保存人类文化,传播人类知识,却不懂各学科的知识内容,不能实现高层次的把握和驾驭,岂不是极大的讽刺?随着科学的加速发展,文献的成倍增长,图书馆进行文献形式的加工任务当然更加繁重。长此以往,将会离科学越来越远,最终被科学所抛弃,不但造成学科的落伍,人才问题也会越来越突出,这样一来,图书馆的日子不会很长了。

目前,我们正处于困境之中。我们想打翻身仗靠什么?只能靠知识,靠主体素质与能力的提高,靠较高水平下的图书馆工作,靠建设一个高质量的馆藏,进行高水平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卓有成效的创收活动,为图书馆的生存发展提供新的源动力量。知识数据库的建设考虑了众多的因素,但首要的直接的是为着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着想。图书馆是基础。有了图书馆,才有了社会建立在对图书馆需求上的利益这一篇大道理。

馆藏文献资源是财富,但只有在社会利用中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财富。文献开发利用有层次之分。文献层次上的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小,知识层次上的开发利用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上的优势如果不能从知识的层次上开发利用将会损失大半,甚至发挥不出来。图书馆那么多的文献,如果人人都要面对文献原件,文献的作用依然无法发挥,只能造成极大的浪费。当前,我们的文献利用率那么低,不就是有力的证明吗?知识数据库的建设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有了知识数据库,社会面对的不再是无法穷尽的文献原件,而是可以直接利用的知识精华,由此产生的积极效应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

根据本文的分析,图书馆迟早要超越单纯的信息工作,直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包括决策管理问题、生产技术问题、科学攻关问题,并迟早要参与和促进知识的创新活动。但是,如果将我们的工作仍然限定在文献层次,以上工作只能是一句空话。

为了图书馆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了适应科学的发展和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知识的价值实现和主体的素质提高与能力的发挥,我们需要立即着手知识数据库的研建。

知识数据库直接关系着各馆的工作和各馆的利益,只要有条件的,只要想生存和发展的,都要建设自己的知识数据库,不可能有哪一个馆可以包办代替。只要将知识数据库建设好了,图书馆的各种知识产品便会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要,同时也有条件承揽并解决社会客户提出来的各种任务和问题,由此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决不会低于建设知识数据库所付出的代价,搞得好,是会完全走上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自我发展的道路的。即使不谈经济效益,那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对主体的自身提高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也有充分的理由支持知识数据库的建设。

当前的数据库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善,知识数据库的研建不存在技术问题,关键的是对知识的选取和加工。在这里,主体的知识、素质、能力和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知识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分步进行。首先是专题性的、课题性的,然后进展到专业领域,然后进展到相关专业领域,然后进展到整个的知识领域,最后实现全域联通。图书馆的目标,是要实现知识整体层次的开发、利用与创造,因此追求知识的高层把握和深层加工将是我们的最高准则。

一切知识首先是本体论的,它将事物的本体含义披露于我们面前,实现对于事物本体论的把握。同时,每一种本体论的知识又都具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成分与功能,可以进行认识论的借鉴和方法的运用。我们对知识的运用首先从本体论出发,逐渐进入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领域。在本体论上,主要是直接把握与直接运用;在认识论与方法论上,主要是借鉴、发挥和创新。在本专业领域,直接利用的成分比较多,但也存在着发挥和创新。对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就不能照抄照搬,而要进行转化,转化中就蕴含着创新。我们要善于将他专业他学科的本体论知识,经过认识论的相变和方法论的化裁,转化为本专业本学科的本体论知识,从而实现新的创造。一种创造都要经过这种转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这种转化现象与转化规律,为我们的知识数据库进入他学科知识领域以及整个人类知识体系架设了现实的桥梁。这样,对于每一条本体论的知识,都可以进行认识论的与方法论的广泛联系与揭示,象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知识的整体效用。

知识数据库的建设是在图书馆知识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的,反过来又会进一步促进图书馆的知识研究,这是一个正反馈的机制与过程。在建设知识库的过程中也培养锻炼了人才,同时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进一步的条件与动力。图书馆经过这样的建设与积累,锻炼与成长,是会加速度改变目前的落后面貌的。那时,多年困扰图书馆的专业思想问题、经费紧张问题,以及人才危机与资源危机问题,将会一扫而光。

4 简短的结语

以上谈到的三个方面,即从主体的角度兴办图书馆事业,在知识的层次上建立图书馆学的理论体系,和开展新一代的图书馆工作——知识数据库的建设,从事业、理论和工作,分别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我相信,只要沿着这样一个方面去探索、去实践、去奋斗,图书馆事业必能打开局面,走出困境,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开拓并展示出无限光明的前景和未来,图书馆事业的奋起与兴盛是可以计日功成的。

本文提出的三项建议是我多年业余探索的结晶,每项建议均可进一步展开并具体操作,而决非纯粹的哲学思辩(虽然探索中运用了哲学的思辩)。一个主体性的图书馆事业属于决策问题,难道不可以付诸实施?作为第三代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开端与物质基础的知识数据库的建设也决非难事。有了这个知识数据库,不但新一代的图书馆工作得以开展,知识层面的理论探索也将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材料与源动力量。以上各项全部展开,必会将图书馆事业、工作与学科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收稿日期:1995—06—02]

标签:;  ;  ;  ;  

对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工作与图书馆学的认识与建议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