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优连带责任的中小企业互联担保贷款风险防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论文,最优论文,连带责任论文,中小企业论文,风险防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江浙一带频发的互联担保贷款危机事件使中小企业互联担保贷款的风险问题受到各方关注。如2011年上海钢贸互联担保贷款企业集体违约事件、2012年浙江上百家民营企业互联担保贷款资金链断裂致使知名企业破产倒闭事件等,表明我国互联担保贷款风险正在逐步显现。互联担保贷款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被推广到全球50多个国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Ghatak等(1999)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对互联担保贷款进行了经济学分析,证明了连带责任对互联担保贷款中的企业成员筛选、行为监督和还款率具有正向作用。但近几年随着互联担保风险的爆发,使现行互联担保贷款的制度设计饱受争议,而其中主要针对的是连带责任。邱峰(2012)认为互联担保贷款产生风险的根源是银行为保证资产安全,在风险发生后盲目抽贷,强迫担保企业先行还款,造成风险迅速蔓延,担保企业债务陡增。Bhole等(2010)提出互联担保贷款由于连带责任过重而产生策略违约行为风险,并且设计了弹性联保贷款合约机制,以避免由于连带责任过大而致使企业策略违约。 要避免连带责任过重造成的互联担保贷款风险,必须控制连带责任程度,以增加组员间转移支付等形式提高互联担保贷款还款率。Barbara(2002)通过研究在布基纳法索开展针对女性的信贷项目,提出以增加组员间的转移支付的形式改善连带责任程度从而提升互联担保贷款还款率。Jonathan(2014)运用理论模型论证了借款者通过减少企业的连带责任可以显著提升互联担保贷款的还款率。 通过对互联担保贷款风险成因的分析,发现其主要风险根源是连带责任程度过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互联担保贷款风险生成机理的分析,构建了以最优连带责任为核心的互联担保贷款风险控制模型,进而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促进互联担保贷款制度健康发展。 二、基于严格连带责任的互联担保贷款风险生成机理 在连带责任下,互联担保贷款极大改善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横向选择、担保替代等机制减轻了企业的逆向选择,使借款企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组成风险偏好一致的联保小组,形成“聚类匹配”效应。加之横向监督机制和小组基金技术作用,保证了联保小组还贷能力,提高了互联担保贷款还款率。但互联担保贷款在世界推广的效果不尽相同,因此对互联担保贷款的质疑也从未间断,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互联担保贷款连带责任过重形成的质疑。 互联担保贷款风险产生是多因素包括严格连带责任、过大组员规模、动态激励机制缺失等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作用所导致的,而作为核心影响因素的严格连带责任,在风险爆发后,被银行以抽贷方式要求欠款企业归还所有贷款,进一步放大了风险,无力承担负债的企业往往选择跑路、倒闭,造成银行资金无法回收,企业生产活动无法正常维持,互联担保贷款危机由此形成。 按照互联贷款规定,当联保小组中有成员违约时,由于成员之间负有严格连带责任机制,小组内没有违约的其他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还款责任。此时剩余成员会综合多方面因素,依据个人收益最大化就是否履约还款进行考量。一般而言,小组成员此时主要考虑其他成员是否愿意分担连带责任;分担或是拒绝连带责任,收益和成本有多大?如果拒绝分担连带责任,来自信贷机构的惩罚有多大?同时会给自己声誉造成多大影响,是否会影响未来参加另外的担保小组?如果信贷机构的惩罚过于沉重而抵消了其未来收益的贴现值,那么该成员必然会选择拒绝承担连带责任的决定,即策略性违约导致互联担保贷款风险出现。严格连带责任导致互联担保贷款风险生成原因可以归纳如下:首先,严格连带责任在联保小组出现偿债问题时会给借款人带来沉重压力,有可能还导致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一方面劣质企业(财务或经营不善的企业)积极参与互联担保小组,频频发生恶意欠贷。另一方面,过重的连带责任,使优质企业(财务或经营比较好的企业)权责不相等,不仅导致其自发性退出,还会以降低小组成员社会声誉的形式损害成员的社会资本。其次,严格连带责任会放大违约风险,当企业多头互保、层层互保时,那么互保企业就成为一个网状结构,一旦部分企业出现违约,其行为将快速传染到整个网内的大批联保企业,风险急剧恶化。最后,在宏观经济下行期,产能过剩行业如钢铁、煤炭、服装等由于客户需求疲软而导致价格暴跌,在严格连带责任作用下可能引起联保体整体违约,个体风险放大为区域风险乃至系统性风险。 三、基于最优连带责任的互联担保贷款风险控制模型 (一)模型假设 本文采用两人模型进行分析,假定在联保小组中只有两个企业,风险偏好均为中性,两个企业具有同质性,互相信息对称,追求利益最大化。同时假定当企业由于经营问题或是其他问题而无法全额归还贷款即企业的生产收益小于贷款的总成本时,企业就会选择违约,不存在部分归还贷款情况。 (二)变量定义 令联保小组内的两个企业分别为A和B;T表示在一个还款期内A向B的转移支付(T可以为负数)①;I表示贷款的总成本,包括本金和利息;P表示当履约企业继续贷款时,需要遭受来自因同伴企业违约的惩罚金,且定义p为贷款总成本比例(表示组员间的连带责任系数),表达式为,且p∈[0,1],p=0表示不存在连带责任,p=1表示严格连带责任;每个企业未来收益的贴现率为β,且0<β<1;表示企业i实现的生产收益;V表示企业未来可再贷款的价值,该价值与银行罚金相关。 由于企业未来会进行再次贷款的条件是预期期望收益至少要大于贷款总成本,因此。模型采用逆推归纳法,即在部分连带责任下,企业都会履约归还贷款,并且往前推理,使企业在必须归还所有贷款的前提下依旧选择向银行进行借款,以此证明部分连带责任对控制互联担保贷款风险的作用。 (三)模型推导 整个模型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联保小组中的企业决定是否向银行进行贷款。不向银行借贷进行生产的企业,其外部选择价值为零,即其不能参与任何有收益的项目。第二阶段,企业选择是否向其他企业进行转移支付。第三阶段,联保小组企业根据实现的生产回报和收到的净转移支付,决定是否还款。如果企业策略或无力归还贷款,那么该企业可以保留其生产回报和净转移支付,但丧失了未来可以继续进行贷款的资格。归还贷款的企业无论其同伴是否归还贷款,都可以继续贷款,但会因为同伴企业违约而支付相应的罚金。 1.模型第三阶段 当两个企业已经实现了生产收益和转移支付,如果两个企业都有能力归还贷款,即-T≥I并且+T≥I(企业不需要转移支付的情况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两个企业将同时决定是否还款,具体情况如下:(1)如果他们都决定归还贷款,那么他们都将收到包含转移支付在内的生产收益,但是要支付贷款总成本I。(2)如果都决定违约,那么他们也将收到包含转移支付在内的生产收益,避免支付了贷款总成本I以及来自银行的罚金P,但他们也丧失了未来再贷款的资格。(3)如果A选择履约而B选择违约②,他们也将各自收到包含转移支付在内的生产收益,此时,A除了要归还贷款成本,还要承受罚金P,但A在未来可以继续贷款;B除了可以保留生产收益,还不用归还贷款成本。从以上3种情况可以看出,无论哪种情况,企业A和B都可以保留包含净转移支付在内的生产收益,即-T和+T,因此他们的收益策略平衡形式如表1所示。 由于βV>I③,表1中的纳什均衡结果为双方都选择履约。 当联保小组中的一家企业因生产无法实现收益出现资金问题而无力归还贷款时,此时假设-T≥I并且+T<I(即A仍有能力归还贷款,而B无力归还贷款),此时B只能选择违约,而A将做出如下选择: 由于该决定只由A做出,因此(1)式可以变为: 令=βV-I,由(2)式可以看出,如果>P,那么A会选择履约归还贷款;如果<P,此时由于罚金过高,为了继续贷款而承担这个惩罚的代价过高,因此A会选择策略性违约。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定义<P为策略性违约均衡(SD);>P为非策略性违约均衡(NSD)。 2.模型第二阶段 根据第三阶段的还款策略,联保小组企业将决定转移支付的数量为多少。由于转移支付直接来自企业的生产收益,因此,一方面企业只有在自身负担得起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转移支付;另一方面,在进行转移支付不对企业收益造成太大影响并且这个转移支付刚好能使无力履约的企业归还贷款时,企业会比较愿意支付。企业愿意支付的最大转移支付主要取决于第三阶段中定义的均衡性质。假设B企业在A企业不进行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就会违约,而A可以同时担负得起自身需要归还的贷款成本和B所需的资金短缺部分。根据第三阶段来看,在SD情况下,此时A如果不向B进行任何转移支付,那么B由于资金不足只能违约,对A而言,若选择继续履约,其未来可以继续贷款,但必须支付相应罚金,其收益为+βV-I-P;若选择违约,其可以保留当期收益和不用支付相应罚金,但失去了未来再贷款的资格,其收益为。由于=βV-I<P,所以A必然会选择策略性违约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因此只要使A的转移支付刚好等于其不转移支付所需要承担的机会成本,则可以使双方都履约。在SD均衡下,A进行转移支付的条件为: 在NSD情况下,A在不向B进行任何转移支付的情况下会选择履约,此时A的最大收益为+βV-I-P,为了保证B也能够履约,A在进行转移支付后的最大收益为-T+βV-I,则A进行转移支付的条件为: 即由于B的违约将使A承受P的处罚,为了避免这个处罚,A会转移支付不大于P的任何值以确保B履约。 根据(4)和(6)式可知,令表示A愿意支付的最大转移支付,其表达式为: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A和B决定是否归还款主要取决于他们的生产回报和、最大转移支付以及均衡的性质(SD和NSD)。其具体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还款因素及其关系分布 3.模型第一阶段 根据模型的前两个阶段,企业决定是否贷款的前提条件为实现转移支付和履约还款,由于企业未来会进行再次贷款的条件是预期期望收益至少要大于贷款总成本,因此,所以(9)式的最后部分大于零,得到: 综上所述,在确定部分连带责任的前提下,所有可以贷款的企业会选择向银行进行贷款以进行生产。 (四)最优连带责任 从(7)式可以看出,最大转移支付会随着罚金的增加而增加,直至罚金超过,而这也正是策略性违约的临界点。根据上述分析,增加的转移支付可以增加联保小组内风险分担能力,也就是可以有效地降低联保小组的违约率,因此在NSD阶段,随着罚金P的不断增加,组员间的最大转移支付也在不断增加,此时联保小组的违约率会随着转移支付的不断增加而减少,互联担保贷款风险在这一阶段呈下降趋势,即可以通过增加连带责任使其控制风险。当罚金增加至,进入SD阶段,此时联保小组成员都会采取策略性违约,使违约率在临界点处呈间断式增长,违约率增加导致风险上升。具体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违约率与惩罚金关系 由图2可知,使违约率最低的罚金P应该在无限接近处,在此处,成员间的转移支付达到最大值从而使违约风险降到最低点。由于,因此先将(9)式求解方程,得: 根据(13)式可知,企业生产收益的回报越高,其还款的概率和未来再贷款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与之前的分析一致,因此通过高的连带责任P,使之无限接近于最优点可以较好地控制企业的策略违约,从而降低互联担保贷款的风险。同时,再分析企业都还款的概率,这个概率越高,意味企业未来再贷款的价值就越高,从而保证了企业可以承担更大的连带责任(从上式可得是的增函数)。 此外,最优连带责任除了可以有效降低违约率,还可以使企业的福利最大化。令贷款数量为1,则需要归还的数额I=1+r;给定银行的利率r,因此银行对每家企业的利润可以表示为连带责任系数和利率的函数: 连带责任系数p的变化规律与P相同,因此会随着转移支付的最大而达到最大化,即在=处;同时,根据上述分析,在NSD阶段会随着p的增加而减少,在SD阶段恒定不变,因此银行利润最大化出现在P=处。由此可见,为了使违约率最小化,银行所制定的最大罚金是刚好使组员不会出现策略性违约平衡的金额,即P=。再假定小额信贷市场的准入是自由的,那么最终的银行的利润将会趋向于零,在利润为零的条件下,(14)式可以变形为: 由于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点为p=,因此根据(15)式可得利率的最小化也出现在p=处。在银行利润最终为零的条件下,所有的利润全部由企业所得,因此总福利就等价于(15)式中利率r的价值,令总福利为W(p),首先根据(12)式得: 由(17)式和(18)式可得: 从(20)式可知,当银行的利润为零时,每期的所有福利都归借款者所有,这部分福利用预期收益和贷款成本的差额表示。由于企业可以继续贷款的概率为+,所以每期的借款者贴现价值也可以用(20)式表示,并且因为企业未来会继续选择借款的概率也p=处,因此福利最大化的临界值点也在p=处。 综上所述,当连带责任被定义为来自信贷机构的惩罚时,存在临界值点使其无限趋向于处,此时可以使联保小组内的违约率降到最低,即在p=为互联担保贷款的最优连带责任。进一步分析,信贷机构对违约企业的罚金实质是联保企业相互的担保,当联保小组中的某家或是某几家企业违约时,信贷机构首先会对违约企业进行收取,在连带责任约束下,未违约企业会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帮助违约企业还款,且会随着罚金的增加而不断增加从而降低联保小组的违约率。而当违约企业由于过度负债致使联保小组其他企业无力承担来自信贷机构罚金时,在严格连带责任下,整个联保小组会集体策略性违约,引发系统性风险。通过设置最优连带责任,既可以保证组内风险转移的最大化(即在组内实现的支付转移),又可以使其无限接近于策略违约点而又不至于引发策略性违约。 四、政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严格连带责任存在诱发联保小组策略违约的风险,为此对连带责任程度进行控制从而降低互联担保贷款违约率,应从银行和企业两个层面对互联担保贷款风险控制提出建议。银行层面,在设计互联担保贷款合约时必须控制连带责任程度,保证联保小组内风险转移最大化的同时又避免策略性违约。在贷款发放前,对申请贷款企业进行详细调查,充分掌握涉及企业的资产负债、利润率和经营回报率等信息,为制定最优连带责任提供数据支持;贷款发放后,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对企业的资金利用情况进行跟踪和监督,防止企业滥用贷款而产生风险。在企业因资金问题而短时期内无法归还贷款时,避免盲目抽贷造成策略违约风险的蔓延。企业层面,要提高对联保小组企业的识别能力,坚决抵制个别企图以互联担保贷款谋取私利的企业加入联保小组。贷款前对联保小组成员资格进行严格审核,选择认知度高、联系较紧密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确保贷款过程中的监督有效执行。贷款后充分利用横向监督机制,通过社会声誉等形式对组员生产行为进行约束,防止个别企业从事高风险项目或是将贷款挪作他用。 ①企业间转移支付的形式的实质是共同小组基金,企业共同小组基金的成立是为了企业无法还贷时的备付款,一旦企业在生产周期内无法归还贷款,小组共同基金就会以转移支付的形式进行偿付 ②A履约,B违约与A违约,B履约的情况相同,故在文中只作为一种情况进行分析 ③该式由推导而来,其理论证明将在模型第一阶段予以证明,其经济学意义为惩罚足够小时,企业才会选择归还贷款以行使未来再贷款的权利。 ④在此证明βV-I>0。将(9)式两边同时乘以β并减去I,可得,由于等式最后一项严格大于零,因此可得βV-I>0。标签:转移支付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银行风险论文; 违约概率论文; 风险模型论文; 履约担保论文; 承担连带责任论文; 风险防范论文; 银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