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摘要:绿色节能作为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发展经济循环的重要领域之一,节约能效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它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在现有的条件下能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的相结合,让建筑设计的各个方面都能展现节能之处,体现高效率的节能建筑,就要从根本上降低能源消耗,设计者也应该在规划设计里多角度尝试、各途径积累、多方面总结。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规划
1 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性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不断加剧,雾霾、酸雨、沙尘暴、能源危机、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突出。绿色节能建筑可以降低建筑能源消耗,实现环境和建筑的和谐统一,通过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建筑的节能价值和生态效益。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必然成为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对推动我国经济的稳定以及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的主要原则
2.1节能性
节能性是绿色建筑在设计规划中的首要原则和基本原则,在节能性原则的要求下,设计人员需要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节能理念,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因素和自然条件,对建筑进行合理设计和规划,例如在光照较为充足的地区利用太阳能板完成太阳能的收集和利用;在四季平均温度较低的地区通过保温材料提升建筑室内温度,减少能源消耗等,进而突出建筑的节能作用。
2.2整体性
建筑物存在于客观的实物环境中,设计人员在开展设计中,需要秉承整体性原则,结合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将环境和建筑融为一体,促使建筑不对附近生态带来破坏,实现环境和建筑的和谐统一。
2.3宜居性
建筑设计规划的初衷为:为用户提供适宜生活和居住的空间,因此,宜居性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者在进行设计规划中,要结合建筑物的实际功能以及用户的具体需求,秉承宜居性原则进行科学设计,所有设计并不是完全孤立的,要综合考虑光照、环境协调、使用便利等因素,进而满足用户对居住品质的要求。
3 节能设计
3.1 建筑规划上的节能设计
(1)建筑上的选址、布局、季节性风向节能设计。在北方较寒冷的气候条件地区,设计人员应将建筑物设置在避风有阳光的地方,可方便建筑物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避风能尽量减少热能的损失。而在炎热的南方地区,设计者要考虑到建筑物应与当地夏季主流风向基本一致来加强不同区域内的热量交换来促进热量流动释放。(2)建筑物外形、朝向及间距的节能设计。建筑设计时要适当控制建筑物外形体型系数,来减少建筑物与外界的热量交换。通常采用缩短建筑面宽度,加大进深或增加建筑物的层数来控制建筑物外形体型系数。建筑物节能方法中建筑物朝向很重要。例如在寒冷的北方,建筑物多采用南北朝向,这样有利于冬季时的日照,降低耗能;在炎热的南方地区则需要考虑遮阳跟季风因素来安置好建筑物,这样可以达到散热避暑降温的目的。(3)建筑物外环境绿化节能设计。在建筑物节能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水绿地的合理分布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绿地和水面的配置可调节环境气温、遮阳防辐射、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室内环境,降低室内设备能耗的作用。不同地区不同地形和气候条件需要设计人员合理配置不同高度和种类的绿色植被,夏季时可起到遮蔽环境疏导气流;在冬季则可起到抵御寒风的效果。建筑物室内阳台楼顶的绿化则能防止暴晒以及减缓风吹雨淋对建筑物表面造成的温差变化,改善由内而外的生态环境。
3.2 建筑物围护结构上的节能设计
(1)外墙设计。建筑体外墙作为围护结构是暴漏在外环境大气中面积最大的部位,是围护结构中的重点部分。建筑外墙一般分为非承重的轻质外墙和由钢筋混泥土或砖混结构的承重外墙、自带保温作用的复合外墙。不同形式的外墙结构采用不同的外墙保温系统来满足建筑物对节能方面的要求。同时,外墙也应满足建筑物隔音方面要求。目前阶段,外墙隔热材料多采用挤塑保温板和胶粉聚苯颗粒浆料、聚苯乙烯泡沫板等。(2)屋顶设计。现阶段屋顶节能设计多采用加设架通风层、设隔热保温层、种植植被隔热屋顶等方式,还可采用阁楼通风散热、坡屋顶式设计来隔热。架设通风层将屋顶架空来遮阳拦截太阳高辐射热,将吸收的热能通过空气风带出室外;隔热保温则可以直接阻挡屋顶对太阳吸收的辐射传入室内;种植绿被则可以通过植物吸收遮阳太阳辐射来实现资源转化,降低屋面温度。(3)外门窗设计。作为建筑物冷热交换传导最活跃最敏感的部位,其气密性和保温性对采暖保暖有很大影响,是外墙体的五到六倍,所以门窗的设计时建筑物节能与否的关键部分,也是能否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高节能性的重要指标。可根据当地环境气候条件,通过提高门窗的气密性和与外墙面积的比例、增加门窗厚度等等手段来提高其保温隔热性。
3.3 建筑物周边环境环境的特有特征
作为特有的特征也影响着建筑物的节能性,设计者应该将建筑物所处的周边环境进行考察分析规划,用以将建筑物更好的融入到环境中,以实现整体的协调性。作为设计人员,在对周边环境的考察分析中,应当首先将建筑物周边的道路声进行屏障优化设计。具体要在建筑物主干道与结构之间设计声屏障,最大范围最大程度上减弱不可避免的噪声对人类的干扰,还需要将住宅高度与之间距离、车道宽度与声屏障的位置作为参考因素。建筑物周围可种植一定绿化带,因为绿化带一方面可以有效隔离噪声对人类和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还能起到减少沙尘、美化环境、改善局部气候的作用。总之,不论是从功能性实用性还是艺术审美方面都要将绿色植被的种植加入到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建设中来。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蓬勃发展,环境污染、能源消耗问题日益严重,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节能意识不断增强,对居住环境的生态质量也提出新要求。因此,建筑行业也要在设计和施工中引入生态理念,提升建筑的生态效益、节能效益和使用价值,实现环境与建筑物的和谐统一,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荣来,孙建华,丁伟扬,魏燕丽,吴志敏,吴鹏.被动式节能技术在绿色居住建筑中应用研究[J].建筑节能,2017(5):85~88.
[2]周丽,刘佳霓,刘杨.新型农村绿色节能建筑的研究探讨——以太阳能民居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7(6):123~125.
[3]吴艳霞.分析城市绿色建筑规划设计中的若干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4):136~137.
[4]赵林华,周欣,荀永利,等 . 顺应大势探索出新——首都国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调研报告 [J]. 企业文明,2015(12):3.
[5]刘永谋 . 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法与领导艺术 [M]. 北京:中国共产党出版社,2016(12):4.
论文作者:彭勃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7
标签:建筑物论文; 节能论文; 建筑论文; 环境论文; 外墙论文; 屋顶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建筑模拟》2019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