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供应室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目的:探析品管圈小组清洗消毒供应室器械的质量以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2月~2013年5月实施和未实施品管圈的科室管理人员,分别设置了对照组以及实验组。分组依据为器械完善性、清洗血渍的合格概率、临床及手术运用中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器材完善率、清洗的合格率、临床的满意度这些方面,观察组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小组的新式管理方式可在根本上促进消毒器械清洗效果的提升,与此同时强化了护理参与的认识,可以获得突显的效果。
【关键词】品管圈小组;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具体效果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397-02
在医院的内部,消毒中心需要负责日常的器械灭菌以及清洗。经过消毒清洗,院内的各科室才可以具备合格的医疗敷料和无菌器材。由此可见,消毒清洗的总体质量关乎院内的感染控制。在清洗器材时,相关人员应能遵照规范予以清洗,只有认真清洗才可以确保彻底灭菌,为医院其他科室提供洁净的医用器材。然而从现状看,医院手术所需的某些器材仍缺乏清洁性,亟待灭菌措施的改进[1]。为了探析品管圈小组发挥的器材清洗效果,本文主要将我院消毒供应室作为本次实验观察对象,探析了清洗消毒器材的质量提升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期间自愿参与品管圈的20名人员作为本次对比观察对象,其中包含5名主管护师、3名护士、8名消毒员和4名护师。学历层次均为中专以上,其中包含5名大专学历,参与实验的院内人员平均达到了35.5岁的年龄。在参与者中,5名人员曾经参与专门性的供应室消毒培训,2人具备手术经验。品管圈的圈长为具备专业领导能力的护师及副主任。
1.2 方法
1.2.1器械的清洗 具体清洗之前,相关人员先要清点去污区内的所有器械用品,而后记下精确的消毒器械总数。每次手术结束,小组人员都需要快速擦拭表层的器械污垢,冲洗后在密封箱内适量加入多酶液。经过妥善的密封,把消毒器材送给供应中心。在供应中心,相关人员针对器材予以反复的水洗,认真拆卸钳夹和阀门等关节位置然后再次刷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某些器械设置了管腔,对此还需彻底清理残存在管腔内的黏液或其他污垢。预先调配多酶液以便用来放置不同器械,经过十分钟浸泡然后配以较软的毛刷来处理污垢。
若选用了刷洗或酶洗这两类方法,那么先要调配适当的多酶液用来清洗器械。经过十分钟浸泡,彻底刷洗轴承以及管腔这些位置。近些年,某些医院也引入了超声清洗的新方式,具体是在清洗槽里面放置网筐然后启动清洗机。超声清洗槽需要完全淹没不锈钢筐,操作流程包含了六分钟的预先清洗、5分钟的酶洗和10分钟的漂洗。确保完整清洗后,相关人员要调节为120℃的温度,放置器械15分钟用来烘干。对于管腔器械,必要时还可借助压力气枪来烘干。
1.2.2质量的检测 放大镜或者肉眼观察:需查看的位置包含螺旋轴、器材表层和关节轴,查看有无残存的黏液。放大镜可用来测查轴承缝隙或者腔道。在擦拭器材表层时可以选用白纱,然后查看白纱布残存的印记。隐血试验的观察法:经过清洗之后,检测人员可把双氧水和联苯胺滴在隐蔽的器械缝隙内,然后旋转轴承的关节。在特定时间内,需观察试剂色泽是否变化。
1.3 判断标准[2]
合格:通过放大镜或目镜检测,可观察到器械齿槽光滑、关节轴承和器械表层没有残存的锈迹或者水垢,经过擦拭后的白布也不会残存痕迹,在规定时间内增加试剂后的样品并不变色;不合格:器械表层经过擦拭发现残存血迹或水垢,器械轴承留下污渍,试剂检测显示样品改变颜色。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6.0对所有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当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验阶段中,质控员需要抽取清洗后的供应室器械样本,详细查看样本残存的血迹或者锈迹。需查看的细节包含:构件是否灵活且紧密,碗盘等是否清洁且没有变形。检测方式为放大镜观测和目测这两类主要方式,重点测查关节轴承、螺旋位置和咬合面,此外还需查看齿槽的位置。选用品管圈来落实器械消毒的相关管理,显著提升了医用器械的总体质量。观察组中,临床科室、手术室、管理完善程度的百分率分别为:97.9%、99.5%、98.0%;对照组中,对应数值为83.1%、89.2%、9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3.讨论
在医院范围内,消毒供应的相关部门负责清洗物品以及器材,经过灭菌消毒而后发放至其他科室。由此可知,消毒供应室具备了防控感染的关键价值,是不可忽视的。若能在根本上确保最佳的清洗质量,那么就可以切实防控细菌繁殖。实践证实,医用器材存在较高概率附着污渍的可能,凭借传统清洗方式很难真正洗净隐蔽的位置。因此,在各次手术后,都需要立即冲洗表层器械黏附的污染物,然后才可以把医用器械送入其他相关科室[3]。
技术在快速进步,这种趋势下的器械清洗也可选用更先进的方式。然而,最常见的清洗方式仍为人工清洗。具体来看,需要考虑到某类器材独特的内部结构以便选取合适的毛刷等清洗用品,必要时还可以选用水枪用来清洗。设立品管圈小组后,消毒供应室的相关人员具备了更优的责任意识,完善常用的清洗方式,显著提升了清洗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消毒供应室清洗机械的过程积极开展品管圈的管理,可以将器材污染的概率成功降低,将清洗效果明显增强,最终为清洗质量的提升做出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顾运珠.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91):132-133.
[2]梁瑜萍,李超英.品管圈在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质量中的效果[J].广州医科大学学报,2015(06):66-68.
[3]赵雪萍.品管圈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质量管理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07):51-53.
论文作者:黄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5
标签:器械论文; 器材论文; 品管论文; 效果论文; 人员论文; 表层论文; 方式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