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自动化是电力系统应用技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对电力系统进行现代化建设和改造重要的管理手段。包括变电站自动化、馈线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与需求侧管理四个方面。本文阐述了配电自动化的作用以及我国配电自动化发展的现状,并就配电自动化管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生产管理;应用
1 前言
配电自动化的概念是美国、英国等几个经济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提出的。通常自动化需要比较高的技术作为支撑,但是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力系统技术还比较老旧,配电网大多数都是树状结构,而且是架空线的多,耗损率很高,稳固性差,由此看来,我国能够实现配电自动化的电网不多。但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需求,陈旧的供电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需求。对于电力系统来说,当务之急是进行配电网的技术改造,提高配电的自动化程度,并且加强配电管理,规范电网供电行为与保障其运行的安全性。
2 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2.1发展失衡
我国的电力事业发展较晚,速度也相对缓慢,电力企业使用的设备及技术都比较落后,同时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是人口分布却并不均匀,电力线路也是跟随人口分布进行布设的,所以就出现了主干线路长和分布点少这种分布失衡的现象。这严重降低了线路之间的联络程度,是直接影响了电力系统的发展。
2.2配电自动化的应用较差
目前,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配电自动化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技术落后的问题且普及范围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仍然较差。由于相关工作人员的各方面因素影响,配电自动化技术并没有发挥出其最大效用。
2.3其他配电管理问题
我国配电自动化程度低,配电生产管理水平也较差,对于配电自动化技术了解不够全面,自动化设备没有投入使用到生产工作当中。建设配网时,还会出现配网规格不达标的问题。相关人员在配电网自动运行时没有起到很好的监管作用,严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与执行标准。
3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原则
3.1安全原则
配单自动化要遵循安全原则,它是保障电能供应安全、稳定的前提。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品与生产都离不开电能的需求。一旦电能供应不能够稳定,极有可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用电安全是一定要放在首位的。
3.2可靠原则
配电自动化要遵循可靠原则。随着社会用电量需求的不断增加,供电的可靠稳定是一定要保证的。如果不能保证电能供应的稳定性,会直接影响人民的生产生活,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另外,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遵循可靠原则也可以有效地控制失误与故障的发生。
3.3实用原则
配电自动化要遵循实用原则,在选择自动化设备时不仅要选择质量好运行稳定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是否符合实际需求。很多的配电系统当中,选择的是最先进的设备,引进的是国外成熟且相对领先的技术,完全照搬,可是并不符合实际工作,使用起来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最常见的问题是电压部匹配的问题,盲目地引用只会浪费资源、流失资金成本,达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的目标,不能广泛覆盖。
3.4创新原则
配电自动化要遵循创新原则。配电自动化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它需要有不间断的技术支持,严格的管理制度约束。配电自动化在发展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研究,完善现有配电自动化应用,以求其更能适合我国国情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配电自动化的应用与管理工作也要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逐步调整、创新科技,这样就可以提升我国的配电自动化水平,与时俱进,甚至赶超发达国家。
4 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4.1 联接线路故障切除及非故障段恢复供电功能的应用
在一条环网线路的基本结构中,每个变电站各配备一个出线断路器,且在线路的不同分段点上安装分段开关,其中一个为常开开关,其他开关在日常时期需要闭合。在每个开关的控制器上设置延时键,且延长的时间设置相等,当开关接收到电流之后,常闭开关在延时时间内实现开合,常开开关由主站系统进行开合。如果某分段线路出现短路状况,其相应的出线断路器就会自动跳闸,其他开关则由于失去压力同时断开,且断路器在延时时间之后重新合闸,经过一个连续的自动开关和跳合闸过程之后,自动对故障进行了隔离,同时非故障线路恢复正常电力供应。
4.2 远程控制负荷转移功能的应用
供电公司在配电线路及其开关设备中应用自动化技术,实现全部联接线路不停电转移负荷,提高了负荷转供能力,能够提高供电的稳定性,为电力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电力服务。首先,要统计联接线路的参数、变电站接线开关的容量、线路负荷数据;其次,对联接线路的线路、变压器串构成的网络闭合运行条件加以分析;再次,使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远程遥控功能,对不停电转移负荷进行远程控制。配电线路经过负荷转移的调整之后,负荷的配置更加合理平均,调整了整个配电网的运行方式,解决了配电运行中的问题,减少了停电时间,降低了电力运行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还能够降低配电路线的电能损耗,为可靠稳定的供电提供了保障。
4.3 接地故障判断功能的应用
供电公司的配电调度值班人员利用配电自动化系统,将配电线路的分段开关从后向前进行遥控试拉,能够准确地判断接地故障的线路分段,并及时通知维修人员到进行现场检修,从而提供了供电公司的工作效率。例如,10kV的高压线接地,值班人员能过对高压线的分段开关进行远程控制,迅速判断出线路的接地点,节省了检查和维修的时间,提高了供电公司的服务水平。
4.4 数据统计及分析应用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在每5分钟内对流经线路开关和变电站接线开关的电流、电压数据进行采集,并将这些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对这些实时数据进行分析,能够统计出长时期内配电线路的运行和负荷状况,对这些数据处理之后自动生成负荷曲线图和报表,为供电公司的营销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完善整个配电网结构的建设。
4.5 优化配电网电网结构
利用配电自动化数据分析功能,我们可以发现现行配电网运行中的问题和安全隐患,对配电网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增加线路的分段点和分段开关,对联接开关进行改造,充分发挥联接开关的负荷转供功能,使线路负荷处于基本平均的状态,缓解载重过多的线路的负荷压力,促进配电网结构的优化。
4.6 信息共享应用
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互联网数据浏览查阅功能,电力运行工作人员能够通过供电公司的内部网系统访问配电自动化联网系统,实时掌握配电网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和突发状况,通过警报系统通知运行管理人员和线路检修人员,维修人员利用联网实时监控功能,迅速对线路故障进行分析判断,运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的地理信息系统准确找出故障发生点并及时赶到现场处理,非故障路段则有主站系统恢复电力输送。配电自动化能够在供电公司内实现信息共享,在故障处理阶段,能够减少停电时间,保证电力正常供应。
5 结语
综上所述,配电自动化具有管理功能强、自动化水平高、精确性好等优势,可以提升配电网供电的有效性、可靠性以及电能质量,还能提升客户对供电企业服务的满意度,为此,能够获得比较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综合效益。随着世界范围内电力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配电单位要适应激烈竞争,需要进一步提高配电自动化的程度以及服务质量。当前,努力使配电自动化系统适应市场得需求,通过实现配电系统综合自动化的办法来节省配电成本,提高配电管理水平与生产管理效率等。
参考文献:
[1]王升龙.自动化技术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电力系统装备,2018,(1):86-87.
[2]柯联丰.分析配电自动化在配电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大科技,2014,(24):114-115.
论文作者:马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3
标签:线路论文; 负荷论文; 生产管理论文; 故障论文; 原则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能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