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路径研究论文_张敏雅 袁琳

中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路径研究论文_张敏雅 袁琳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四个自信”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必然需要,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内在要求,有助于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当前把“四个自信”教育贯穿于中学政治课教学之中面临着教学内容融入不够、教学方法不合理、教师自身知识素质和能力不足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全方位、深层次地让当代中学生领会“四个自信”的实质与内涵,坚定做“四个自信”的践行者和开拓者。

关键词:“四个自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包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2016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明确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首次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提出了“四个自信”的要求,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前,深入开展“四个自信”教育,是我们开展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学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学生正是思想形态形成之期,因此更要关注并对其进行“四个自信”教育。同时中学政治课是对中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中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间点。因此,必须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之中融入“四个自信”教育,让“四个自信”观念深入中学生的一言一行中,同时站在“四个自信”角度确立起中华民族伟大理想。

一、中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重要性

中学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融入“四个自信”教育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的必然需要。当前,国内外环境风起云涌、形势异常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认清中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价值与意义,它不仅仅是党和国家面对国内外新的形势对新时代中学生提出的要求,更是新时代的中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学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思想根基。但是一些流行文化和西方文化不断对我国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渗透,对我国的文化、制度进行故意的贬低和冲击,妄想取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思想主导地位。中学生还处于涉世未深、身心未成熟的年纪,对这些诱惑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抵抗力,因此西方文化的渗透对我国中学生的还未成型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做好中学“四个自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中学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战略性工程。事关党对中学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中学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非常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二)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道路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力量,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共产党根据几十年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成功开辟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自信反映了人民的意愿,是大势所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基石。

理论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力量,理论是实践的前沿,只有有了理论,才能付诸实践,否则一切只是空谈。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之上。中国共产党根据多年的的探索和发现,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在理论探索方面,“四个自信”理论体系已经是处于时代领先地位的理论成果,它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出了一条道路。

制度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力量,“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制度兴,则国俗可化,而民从制”,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任何大事的完成最终都要靠制度来落实和保障。制度自信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首要前提,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没有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能力,就没有人民对制度的认同,就更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在各种大会上不断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文化自信已经成为社会的主潮流,只有人民精神世界的发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到底就是坚持文化自信。

(三)有利于中学生成长成才

中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承载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崛起的关键力量。“四个自信”教育的有效实施,对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四个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对于中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深刻指导意义:一方面能够加强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能够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使其努力奋斗,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以这样的理想信念作为他们前进的动力,健康成长,努力成才,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

二、中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代,中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在实际的中学教学过程中,仍存在教学内容有待加强、教学方法有待改进、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教学内容的融入有待加强

“四个自信”教育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和中学政治课有一定关联,但政治课除外的其他课程却完全处于“四个自信”理论教育体系之外。怎样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中学教学过程之中?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中学教师很少做到的将“四个自信”完美契合融入各科教学之中,大多仅限于表面,一笔带过,浅尝辄止,内容不够深刻,无法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思想转化成行动还存在一定困难。同时,教师自身不认同“四个自信”,那他所教导的学生的价值观也会相应的受到影响。此外,各个学科的教学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这也使得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当下的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单向知识灌输教育方式为主,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课堂知识,学习情绪难以被调动,难以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现如今的中学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以传统方法进行教学,这些教学方法虽然中规中矩,但是长时间的单一教学模式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昧的接受知识,这样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降,同时也会降低学生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使得中学生的个人全面发展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

(三)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都与教师素质息息相关,教师要具备最基本的素养:职业道德素质、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素养等。教师的知识与能力决定着学生对“四个自信”的接受程度。新时代条件下,有些教师本身缺乏知识能力,自身都无法完全掌握“四个自信”的内涵与意义,更不用说将“四个自信”落实到教学过程当中。还有些教师对“四个自信”的关注程度不够高,政治课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的知识,没有结合时政深入探讨,也没有结合“四个自信”教育进行教学,而其他课程更是抱着可有可无的心态去进行教学,使得学生在中学无法获得关于“四个自信”的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三、加强中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建议

为了有效解决当下中学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四个自信”教育在中学课程的融入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内容合理分工,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一)教学内容合理分工

针对当代中学的教育内容,如何将“四个自信”更好的融入教育课程成为了首要问题。首先可以在中学政治课哲学生活有关价值观、人生观的教学中可以科学的加入一些“四个自信”教育,也可以在政治生活和其他部分合理的穿插关于“四个自信”的内容。同样也可以在文化生活,经济生活知识点之中(优秀文化,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发展等)融入一些“四个自信”的内容;其次,对于各门课程彼此独立的状况,班主任要起到牵线的作用,班主任要及时和各科老师沟通,合理分工“四个自信”教育内容,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把握系统性和整体性,使之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将“四个自信”科学合理的实施到教学之中;再次,要注重“四个自信”教学的纵向联系,在中学阶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四个自信”原理内涵的讲解,循序渐进,使之更好的理解“四个自信”,从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育结果。

(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方式的变革,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育法在现代存在着诸多问题,单纯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无法适应当前的形势。要想更好的去理解“四个自信”的内涵和意义,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分层次进行教学,用自己的行动去表现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用榜样的力量去感染学生,用真挚的感情去贴近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四个自信”教育的需要,调整教育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四个自信”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部分,本身就是一种理论,面对新时期的形势,加强理论学习、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四个自信”理论根源于社会主义国情,要想切身深刻的理解“四个自信”,也要加入实践教学。学校通过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四个自信”的感悟。一方面,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在基地中进行实践教育,在活动中切身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变化,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邀请一些红色先进人物、各行各业的专家、劳动模范来对学生进行讲解,加强对国情的认识,了解现今中国政治,文化,经济的变化,对自己的祖国产生自豪感,为中华之复兴而奋斗。

结语

新时代条件下“四个自信”工作仍旧在稳步向前推进,中学“四个自信”教育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针对中学教学内容问题,要求教师尤其班主任做好合理规划;针对教学方法问题,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四个自信”。“四个自信”作为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一个重要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必将随着党的发展和共产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而继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程慕青.论实现民族复兴与坚定文化自信[J].延边党校学报,2017(01)

[2]论坚定“四个自信”与践行“四个意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J].马克思主义学刊.2016

[3]段艳兰.坚定“四个自信”的深刻意蕴[J].2016;

[4]罗建华.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与定位[J].求实,2017,(5).

作者简介:张敏雅(1997.04-),女,山东德州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袁琳(1994.06-),女,辽宁鞍山人,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中外政治制度。

论文作者:张敏雅 袁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  ;  ;  ;  ;  ;  ;  ;  

中学生坚定“四个自信”的路径研究论文_张敏雅 袁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