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学习别人的策略_日本汽车论文

你不能学习别人的策略_日本汽车论文

别人的战略你学不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10月,我给一家刚在香港上市的杭州房地产公司讲课,其中一个内容是讲万科的企业战略。当我讲到万科尊重制度的企业文化时,这家公司的老板在下面打断我说:“这种企业文化的简单问题我们都懂了,能不能讲些万科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2001年,我在北大讲深圳楼白金制衣厂的案例——当制衣业纷纷北移时,他却在深圳开办新厂,获得大发展。一名EMBA学员当场提问:“这样简单的管理方法,就能使他的生产率大大提高,别人不是一学就会吗?”

1999年,我请香港汇丰银行副总裁给华润创业高层管理人员讲授汇丰银行的人事管理制度时,他反复强调:在全世界各地汇丰银行的定位都是一间本地银行,我们是受街坊邻里们的委托管理他们钱财的,我们不会从外面招人当我们分行的头,因为一个只知道赚钱,但不会对社区负责任的人不适合我们银行的文化。一位内地公司的高管说:“你说的这种思想教育,我们大陆企业早都熟悉。我们更感兴趣的是你们具体培养管理层的方法和制度。”

其实,上述这三个人的说法,都包含了同一个假设:优秀的企业应该有一些不被外人所知的制胜的诀窍,如果我们知道了它们的诀窍,我们就能学会。

这个假设在很多行业是对的,比如,制药,如果你知道了别人用十年,花了十亿美元研制出来的配方,你一下子就能生产出效用完全相同的药。还有软件的开发源程序、原子弹核处理技术、金属热处理工艺等等。也因为如此,这个假设变成了不容置疑的常识。

可惜,在管理企业这个行业,这个假设是错的!

为什么是错的?让我们看一下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实。

美国汽车为何竟被丰田打败?

今天,美国人一提起以丰田汽车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就有点底气不足,这使他们再重新审视这个二战被他们打败的对手时,骄傲少了一大块。这个30年前根本没有被美国同行看在眼里的汽车厂,30年后竟彻底打垮了美国的支柱产业——汽车业。丰田2004年的利润超过了美国三大汽车厂的总和。2005年当美国汽车业出现全面亏损时,美国最大汽车公司的发言人正在向股票分析员们解释因为油价高企、汽车存货出现历史性积压时,丰田的油电两用环保汽车已经开上了美国的高速公路。

可是大家千万别忘了,美国汽车可是世界汽车的鼻祖,它曾集中了美国,甚至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工程师。还有,美国国会曾通过比限制中国轻工产品更严格的法令,阻止日本汽车对美国民族工业的冲击,最后逼得日本三大汽车厂纷纷到美国办厂,甚至还必须像现在中国这样要同本国汽车厂合资才行。于是,出现了美国通用汽车厂同日本丰田50对50的合资工厂,这等于让一群专家用24小时的监控器在观察另一个专家工作。另外,美国汽车业不仅孕育出了全世界公认的管理学鼻祖——彼得·德鲁克(他的创始作《管理的实践》就是通过观察当时称为汽车之王的通用汽车而完成的),更有甚者,美国管理学界靠研究丰田汽车吃饭的专家,远远比日本多,有的商学院老师就因为专职研究日本丰田汽车的管理成为教授。

然而30年来,集中了全世界最聪明的脑袋的美国汽车界,竟然没有学会丰田汽车那些在理论和手段上如此简单的丰田管理方法!结果美国三大汽车厂一路悲歌,被日本汽车打得相继受到美国破产法令的保护。

有些对美国汽车行业有点常识的人曾说,“美国汽车工业是被汽车行业公会而不是被丰田打垮的。”可是,丰田在美国的工厂也有全部参加美国汽车工会员工的工厂,为了争取工会的合作,丰田建厂前甚至把美国汽车工会的人,请到日本本厂参观!为什么丰田在美国的工厂生产的汽车仍然比美国汽车性价比高?

还有的管理专家说:以西方个人主义文化为主的美国汽车业,学东方集体主义文化的日本管理方法可能难度较大。可是,为什么连同是西方文化的联邦德国汽车管理方法也学不会?联邦德国汽车也是从二战的废墟上爬起,不仅奔驰、宝马这两个传统的高档品牌卓有成效地占据了世界市场的顶端,就连曾经是中档品牌的奥迪也越爬越高俯视着美国汽车?

我相信:二战后的半个世纪,美国从世界第一流的汽车制造业,沦落到今天第三流的汽车制造业这个痛苦的事实,终于让美国汽车界明白了一个事实:别人的管理方法,我们学不会!2005年的美国第二大汽车——福特汽车,推出新车型时用的广告语竟是:“德国工程师的完美技术!”这算是美国汽车行业对这个认识所做出的经典总结!

学不会是因为你没有同样的经历

其实,不仅汽车行业的管理方法不能移植,我们身边其他行业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西南航空、沃尔玛、通用电气、诺基亚、万科、华为这些行业标兵的战略谁学到了手?

别人管理的绝招,我们为什么学不会?我想这绝不是他们的保密工作做得好。在今天信息如此发达,跳槽如此频繁的环境下,相对于技术诀窍的保密,管理知识的保密程度近似于零。其实,榜样企业的一招一式都暴露在太阳底下,还有大批像我这样的人把它们的做法总结出来,写成最佳商业实践案例让全世界去学习,但,哪成想,学来学去结果还是美国汽车!

别人的招我们学不会,除了每个企业的环境和人不同的原因之外(我在中国企业家杂志2006年第16期《管理是艺术还是科学?》一文已有论述),一个更容易被人忽视的原因是每个企业都具有一些别人没有的特殊做事能力——也可叫“核心竞争力”或战略“执行力”。这个独特的能力同每个企业的具体管理方法是孪生子,也就是企业在形成自己的独特管理方法的同时,这个特殊做事能力也就形成了。

这个特殊能力的最初形成,往往具有两个特征:一是不经意的,二是被迫的。这同多子女家庭的孩子,从小不知不觉地学会合作和忍让的道理一样。比如,丰田汽车的经济性是深深植根在日本国土少、道路狭窄、石油资源贫乏的环境中的,这同他们二次世界大战能够生产那种木制机翼但飞行半径大得让美国人提心吊胆的零式轰炸机的道理一样。另外,日本汽车的低返修率,其实是日本人对生活细节注重的自然体现,在汽车这种大批量工业产品制造过程中,它的科学表现就成为全面质量管理。戴尔电脑的直销能力,其实也是起源于它的老板在读书时,为了赚零花钱,在宿舍里为买不起牌子货的穷学生装电脑时形成的。沃尔玛现在被人津津乐道的卫星定位物流管理系统,产生于它起家的阿肯色州本顿维尔小镇,那里当时根本就没有专业的物流公司为它服务,结果它只能从一开始就自己管理自己的物流。

万科公司为什么那么早走出深圳到全国开发?因为万科坚持不行贿。不行贿,地域优势就不明显,到哪儿开发都差不多,因为中国不是东南亚,行贿还是需要人脉的。万科1988年进入房地产,开发的第一块地就是公开拍卖得来的。土地成本比当时深圳所有房地产商的都高。刚上市筹来的2000万几乎都砸在一个项目上,怎么办?以贸易起家的万科,定出了土得不能再土的“高来高走,给能买得起房子的香港人盖房子”的策略。其实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香港人买房子,要先看样板间,万科就盖了中国第一个样板房;香港人要的房子不是当时中国千篇一律的板楼,万科就找来同济大学刚毕业的设计师,利用业余时间模仿国外的建筑,搞出来他们想像中香港人应该住的房子;香港人要有物业管理,万科就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物业管理公司;物业管理要有细则,万科就同深圳市政府合作,协助政府制定了中国第一个物业管理条例。结果,房子盖好了,以超过深圳当时平均房价的一倍价格售罄!这个高价的地,没有憋死万科,反而逼着万科比今天的大多数同行提前下“海”了!于是,万科的特殊做事能力——专业地开发中国民用住宅的能力开始形成。这就是为什么万科在各地拿的土地,在本地发展商看来,几乎都是一般,甚至是有缺陷的位置,然而万科的房子大都能以比邻近地盘更高的价格出售的原因。

孙子兵法说:别人都知道我的制胜方法,但却不知我是如何获得这种制胜方法的(人皆知我所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因为孙子知道获得制胜方法的过程比制胜方法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一个军队和一个企业的特殊做事能力才能形成。

一个企业的战略是能够被别人观察,研究和模仿的,因为它们是冰山显露在水面上的那一块;然而,别人看不到的,甚至自己也不完全清楚的是在水下那部分——比显露在上面要大得多的冰基,这就是一个企业的特殊做事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别人的管理绝招,我们学不来的根本原因。因为方法可以被学习,但,能力则不能,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年轮,还需要特殊的年轮!这同吃苦、受辱、挫折、富足、尊贵、成功的生活经历在人身上会留下特殊的痕迹是一个道理。

每个企业的特殊做事能力不仅外人学不会,就是企业的创始人和CEO要移植出去都很难。不信,把杨元庆和戴尔两个人换个位置,联想一定变不成戴尔,戴尔也成不了联想。这就是空降CEO大比例失败和企业并购往往不能有效整合的根本原因。企业的特殊做事能力是拆不开的,如同一个拳击冠军的大脑和他的四肢分不开一样。

其实不仅是企业,任何组织的管理方法都必须同相对应的特殊做事能力配合才有效,否则一定是壁上观。比如:中国引进西方交通规则的斑马线这么多年,但,在中国的街道上,你见过汽车在斑线上给行人主动让路的吗?

学习他人只是让你少走弯路

看到此,有的人肯定会说:你小子不就是讲商业案例的吗?敢情你教的竟是别人学不会的。你这不是分明在卖假药的吗?其实,这又是一个假设的错误:老师教的东西一定是有用的吗?

商业的成功无迹可寻,每个成功的企业都是拓荒者。这就是教商业案例老师的作用——缩短你走弯路的时间!

不仅中国的企业家要走这样的弯路,日本和联邦德国汽车界也走过这样的弯路,二次大战后他们把美国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请到家里,要学习美国汽车企业提高生产率的高效管理经验,可是学不会。自己又派人到美国汽车厂学习,最后发现美国的方式不适合他们。于是,他们根据各自的特点(其实,也是只能如此。)发展出高档的德国汽车和经济性的日本汽车。

尽管人类社会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几千年,但,每一代人都要自己探求生命的意义。就像每代父母都告诫孩子火,会烫手,可是哪个孩子没有被烫过?同样,每代企业家和经理人也只能通过自己亲自烫手的实践才能知道管理的真谛。

为什么?因为科学可以积累,我们不需要再探求1+1等于2和万有引力这样的定论;可是企业管理是艺术,是艺术,哪能靠模仿就能成功?

标签:;  ;  ;  ;  

你不能学习别人的策略_日本汽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