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中国经济形势判断——有关专家问卷调查分析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问卷调查论文,分析报告论文,中国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是我国执行“九五”计划的第一年,这“头”起得如何,“局”开得怎样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并切实了解社会各界人士对经济形势的看法,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在去年开展的专家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20日至10月15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次《当前经济形势评价与展望》专家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有效问卷255份,回收问卷160份,回收率达63%,调查对象涵盖政府官员(占24.3%)、专家(占30.7%)、大学教授(占22.9%)、企业家(占7.9%)、金融证券人士及新闻界人士(占14.3%)。调查对象以中青年专家为主(其中30~50岁占62.9%),主要来自北京(占33.6%)和沿海地区(占55.7%),也有一部分来自中西部(占10.8%)地区。
基本判断
宏观面形势向好,国企效益堪忧
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正处在转折点上
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亟待解决
年内存贷款利率应保持不动
外资进入仍显不足
汇率储备水平还将适当调高
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已基本实现,经济运行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转折点上,国企困难和有效需求不足仍是经济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自1993年7月实行宏观调控政策以来,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治理通货膨胀卓有成效,1996年的各项经济指标正朝着年初的计划目标发展。央行在1996年采取“适度从紧,重在适度”的微调政策,使得宏观经济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继8月份物价指数回落到5.8%以后,9月份的物价指数涨幅进一步回落到5%,全年控制通胀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调查结果显示,有77.9%的专家认为宏观调控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只有17.1%的人认为尚未实现。与此相对应,当问及当前要着力解决的经济问题时,把通货膨胀问题列为第一位的仅占4.3%,这说明社会各界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已比较低。
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总体评价,有75.7%的被访者认为是宏观好、微观不好,这折射出专家们对我国企业效益的担忧。有58.6%的被访者将国企效益问题列为当前要着力解决的经济问题中的第一位;32.1%的被访者将结构调整问题列为第一位;而在1995年有88%的人认为结构调整是第一位的问题,由此反映出国企改革在1996年的重要性地位显著上升,针对我国国有企业困难的事实,认为是产权不清的专家占3.4%造成,认为是国有企业产品不适应市场的占22.1%;认为是国企管理不善的占20.7%。值得注意的是,只有6.4%的被访者认为银根太紧是造成国企困难的原因。
如何判断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态势?从专家问卷调查情况看,观点为很不一致,50.7%的被访者认为经济运行已走出底谷;但是有32.9%的被访者认为还在底谷运行,这说明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正处在转折点上。对于当前供求形势的判断,认为有效需求不足的占被访者的58.6%,另有14.3%的被访者认为总需求不足,只有18.6%的人认为供求基本平衡,由此可见,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年宏观经济各项指标运行良好,明年宏观经济会进一步好转,但不要期望大干快上,经济增长仍以“适度”为主线,关键是要搞好国企改革。
在讨论到今年的经济增长率时,73.6%的被访者认为在8~10%,即所谓“八九不离十”,比年初制定的8%的目标要高。但总体而言,各项宏观经济指标基本上控制在中央政府所设定的范围内,以下是专家们估计的今年的宏观经济指标的增长情况: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
——出口总额增长9%;
——进口总额增长13%;
——狭义货币M1增长16%;
——广义货币M2增长23%;
关于1997年的经济展望,57.9%的被访者认为经济增长率9~10%是合适的,认为应在10%以上的人只占12.1%,由此看来,明年的经济增长仍要以适度为宜。与此同时,大部分被访的专家担忧明年会出现大干快上及新一轮的经济过热,但对政府的调控能力较具信心,认为可能出现这种局面但能控制的占76.4%;认为完全不可能出现的占13.6%;认为可能出现且可能失控的仅占4.3%。因此,中国经济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同时,应注意防止出现新一轮的经济过热,避免国民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这是摆在1997年经济工作中的主要课题。
当问及今明两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时,72.1%的被访者将国企改革列为第一位;另有19.3%的被访者将银行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列为前两位。因此看来,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攻坚战”,是重中之重,这一判断和政府的政策目标是相吻合的。
目前的利率应以稳定为宜,分流居民储蓄最好的办法是积极拓展投资渠道,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并使之规范化、国际化。
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兑现年初计划——用微调的方式分两次将利率减至较低的水平,分别于5月1日和8月23日两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其中存款利率总计平均下调2.4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总计平均下调1.95个百分点,目前中国的利率水平处于最近10年的最低点,在距8月23日第二次下调利率50天后,有关银行利率应否在年内再度降低引致经济界人士的广泛关注,那么社会各界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在此次调查中,有82.1%的被访者认为年内存贷款利率应保持不动,只有12.1%的被访者认为应减息一次,当问及在目前的利率水平下,为何居民储蓄仍高居不下的原因时,52.1%的被访者将没有投资渠道排在第一位;22.9%的被访者将没有消费渠道排在第一位,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没有一位被访者认为是由于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较低而使居民储蓄居高不下。由此可见,单纯依赖降低利率并不能达到理想的资金分流效果,应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渠道,培育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市场,同时采取积极措施引导消费,如配合住房制度改革和住宅建设鼓励购房等。
对于1997年的中央财政货币政策,75%的被访者认为应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同时80.5%的被访者表示应放松货币政策。可见社会各界对放松银根,增加投资的呼声很高。1996年中国经济运行“软着陆”基本成功,对如何启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的问题,65%的被访者认为应以住宅建设和房地产业为龙头,带动经济增长,将其排在第二位的占15%;其次有25.7%的被访者将公共基础建设和汽车工业排在前位,认为应以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1996年7月以来,深沪两地股票市场在基本面向好的基础上持续走强;对于今明两年证券市场的发展,有46.4%的被访者认为应发展适度;30%的被访者表示希望加快发展,另有18.6%的被访者认为应让其自然发展,不应有过多的政策直接干预。这一调查结果从某种程度上与前面一个问题的结果是相呼应的:即大多数被访者认为居民储蓄在两次减息的情况下仍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没有投资渠道。当问及我国证券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有33.6%的人担心我国证券市场不规范,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其次有23.6%的人对市场投机过度,引发泡沫经济表示担心;另外担心的主要问题依序还有市场不活跃,上市公司效益不佳,投资回报率低(占15%);市场震荡,影响投资者信心(占12.9%);证券市场发展不足,不能有效筹集资金(占10%)。
人民币汇率应以稳定为主,当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基本适度,考虑到政治因素可再适当增加一点,要进一步吸引外资,注意外资引进中的结构问题。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1996年内,自2、3月份逐级下跌,在3月22日创下最低点——1美元兑8.3365元人民币,之后便出现了长达7个月的上升行情,10月17日上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8.2975∶1。
对于我国目前的汇率水平,有54.3%的被访者认为应稳定汇率;20.7%的被访者认为可小幅波动,并将继续趋于升值;同时有17.1%的被访者明确提出当前汇率水平过高,影响了外贸出口,应贬值,从实际的经济运行状况来看,1996年我国的外贸截止7月底,一般贸易出口自年初持续负增长,直到8月份才见回升,增幅12.2%,为年内的首次正增长。
谈到人民币汇率在年内两次减息的情况下,不贬反升的原因,自然让人联想到我国的外汇状况。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达900多亿美元,可以说是相当雄厚。在此次调查中,有42.9%的被访者认为当前的外汇储备基本适度;另有24.3%的人认为外汇储备多了,应减少;还有26.4%人出于政治因素的考虑,认为有必要增加外汇储备。政府对此问题的看法是“外汇储备水平正常,今后还会适当调高”,大部分的专家基本上是认同这一看法的。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字表明,1~7月份全国利用外资协议金额比去年同期增长35.2%,实际使用金额增长4%,面对外资利用这一增长形势,在调查中有45%的被访者认为外资进入依然不够,应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21.4%的被访者认为目前利用外资较为适度;9.3%的被访者认为目前引进过多,应限制外资进入;7.1%的被访者担心会越来越少;同时有17.1%的被访者指出目前外资进入结构问题突出,应引导投资结构,改善外资利用效果,政府部门也提出引进外资要讲究引进结构,明确引进目的,注重引进结果。从调查结果及官方的态度,都透露出我国引进外资到了新的阶段,今后应在稳定总量的同时,注意结构调整,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