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的核心理念为基础和出发点,将人本思想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根本,基于学生的利益需求和成长需要,突出个性发展。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的真理性与价值评价的合理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客观地认识社会的性质和矛盾运动,正确地理解并把握人类自身的命运和使命。平衡发展。
关键词:真理与价值;人本思想;思想政治教育
人类社会是相对于自然界而言的,社会科学是相对于自然科学而言的。社会科学尽管门类繁多,但都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随着社会主义步入新征程,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巨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随之出现了教师队伍人格力量削弱、学生群体价值取向多元化、教育内容与方法滞后等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在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以人为根本,研究人的本质、生存方式、主体地位和发展的理论。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引入思想政治教育,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突出以人为根本的科学理念,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教育问题,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1]。
1.人类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
人类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两大原则。一方面,人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有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就是真理原则;另一方面,人们是为了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去认识和改造世界,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这就是价值原则[2]。真理的本性在于客观性,要求人们必须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改造现实世界,价值的特点却是主体性,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以满足主体的利益和需要为行动的目的。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人们在认识世界时,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构造一个虚假的世界,真理是排斥一切主观臆想的,在主客体关系中,真理原则强调的是客体性[3]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的差异使得人们在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之间不可避免的要出现矛盾,真理原则从客体出发,价值原则从主体出发,客体自身的存在对主体而言,既有可能是正价值,也有可能是负价值。因此,遵循真理意味着不以主体为转移,创造价值却意味着对客体的某种否定。因此,真理与价值都是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存在于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脱离了真理的价值原则是失去轨道的原则,脱离了价值的真理原则是没有意义的原则,这成为二者统一的基础和表现。
2.人本思想的内涵
2.1 “以人为根本”是核心
所谓人本思想,主要就是一种关于人的地位、作用、价值和意义问题的思想观念,它本身意味着一种对于人的地位、作用、价值和意义问题的明确观点和基本看法。而这种观点和看法的核心理念,则是“以人为根本”。“以人为根本”,即人类的一切活动、关系、对象、结果等,都是以人自身为根本,以人为主体和目标,以人为前提和基础而展开的。
2.2 “现实的人”是出发点
马克思认为理解人应当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人的生存和生活只能以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为前提和出发点,从人的现实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认识。马克思曾说:“个人是怎样的有赖于其生产的物质生活”。因此,马克思强调人是处于现实活动之中现实的人,对于人的理解,要从现实的生产实践中去研究和把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人本思想的必要性
3.1 坚持人本思想,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是“现实的人”,其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教学行为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培育能够承担时代责任的青年[5]。新时代大学生所在的社会环境复杂、社会思潮多样,其思想、思维活跃,个性突出[4]。坚持人本思想,要求高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学生为根本,将学生的成长发展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目的和出发点,制定适合大学生的教育机制和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教育的时效性。
3.2 坚持人本思想,顺应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
当代大学生受到诸多社会思潮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其发展特征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新一代青年不仅追求个性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独特的价值追求,而且承担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顺应时代潮流,解读学生的独有特质,契合学生的真实需要,根据现实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状况设计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4.人本思想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
4.1 坚持人本思想,顺应思想政治教育时代要求
当代大学生受到诸多社会思潮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其发展特征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新一代青年不仅追求个性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和独特的价值追求,而且承担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顺应时代潮流,解读学生的独有特质,契合学生的真实需要,根据现实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状况设计和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4.2人本思想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发展
大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不同的需要和明显的主体意识,其一切行为都会以自身为出发点,以自身利益为根本。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多是以班为单位的群体模式来培养学生,忽视了学生个体个性的差异化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多以社会主义理论为内容,忽视了学生人生观、思想素质、道德水平、行为习惯的培育;高校校园活动大多以集体形式来参与,忽视学生个人参与方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难以满足个性发展的需要[6]。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知识能力的同时,也应当以学生为根本,满足个人需要,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兴趣爱好,突出主体意识,从而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创新实践活动,开拓发展途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注重第一课堂的培养,也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不仅进行演讲比赛、运动会等形式,也创新性进行会议模拟、职场比拼、实习见习等活动,采取多元化的活动形式,吸引学生参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丰富活动主题,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仅围绕学习生活,而且与社会接轨,追随社会发展节奏,围绕社会问题开展,倡导社会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李瑞清.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合理取舍[J].高教探索,2009(04): 120-123+136.
[2]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念[N].山西日报,2018-05-29(009).
[3]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
[4]杨柳.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7(03):113-115.
[5]周雅难.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借鉴意义[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08): 30-33.
[6]李瑞清.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合理取舍[J].高教探索,2009(04): 120-123+136.
作者简介:刘慧(1994.06-),女,山东省枣庄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学科教学(思政)专业,研究生。
论文作者:刘慧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思想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真理论文; 价值论文; 人本论文; 学生论文; 现实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