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_会计论文

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_会计论文

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其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通货膨胀论文,对策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

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向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部门及其他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个方面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并据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传统会计在物价稳定条件下能较好地达到这一目的,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则不能如愿。这是因为通货膨胀对会计理论及实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主要表现在:

(一)通货膨胀对会计假定的影响

在使用货币计量假定时,也自然地用了假定货币价值是不变的,或即使有变,也微乎其微,不足以影响会计核算的结果,这是因为在物价波动不大、可以忽略时,这一假定是有其合理之处的。而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仍依据币值不变假定,以历史成本计列资产价值的传统会计,它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必然失之真实。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时,企业资产的现实成本与历史成本间的差额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各个资产项目往往是以不同时期不同货币购买力单位计量的,不可能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可见,币值不变假定已经明显脱离了当前的经济生活,而不具现实性。

(二)通货膨胀对历史成本原则的影响

历史成本原则要求企业购入的资产或劳务均按取得成本,即实际交易价格计价,不考虑以后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

在物价较为稳定的情况下,按历史成本原则进行会计记录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如果发生持续通货膨胀,币值不断变化,企业资产的取得成本(历史成本)与重置成本之间的差额将越来越大,特别是固定资产购进、耗用期越长,这一差距越明显。

显然,按历史成本计价已难以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其存在的现实性值得怀疑。

(三)通货膨胀对配比原则的影响

配比原则,即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它是会计进行收益计量所依据的主要原则。只有收入与费用相配比,才能计算出真实的损益。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运用传统会计方法只能是现实收入与历史成本配比。销售收入是以现实价格入帐,而营业费用,如折旧费、材料费等则是以历史成本计价,二者由于货币购买力的差异,实质上是没有可比性的,而以二者相配比计算所得的损益必然与实际损益出现差异,这个差异即历史成本与现实成本的差异。自然,也就不能真实、正确地反映企业经营成果。

(四)通货膨胀对会计核算实务的影响

1.货币性资产不断贬值

假如说银行存款在保值储蓄中所受影响较小,但现金、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付帐款等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则日益贬值。这是因为,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虽然其帐面价值不变动,但会因物价上涨而降低购买能力或兑现能力,从而可能形成一种资产损失。

2.库存物资原价偏低,流动资产补充不足

库存资产平均储备期约一百天左右,其原价与领用时的市场现行价有一定差距,而我国会计制度只规定发出材料用先进先出法和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实际上是一种不允许使用的方法。材料费用低,计入成本数不足,再生产所需储备资金不能相应补充。要维持简单再生产,补充必要的储备资金,势必又会对改变流动资金短缺状况起相反作用。再者,库存材料发生盘亏损耗时,昔日记载的价格已不能反映损耗的真实程度。

3.固定资产更新无力

对于各种固定资产,其价值会随着经营活动的进行而逐渐以折旧的形式转入产品的价值之中,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按现行会计上的折旧计算方法计提的折旧必然使折旧费用偏低,从而,一方面造成企业的资产无力更新,再生产能力大受影响,另一方面使国有资产遭受侵蚀,造成产品成本或利润不实。

4.企业税负加重,实际盈利能力并未增加

由于销售收入与成本计价时点不同,受通货膨胀影响,企业利润增加不少,其实是虚增了利润,使企业多缴纳所得税,承担了本不应该承担的纳税义务,但经营能力并未随之改变。从长远看虚增利润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效益无任何好处。

(五)通货膨胀对会计报告的影响

从资产负债表来看,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物价变动,致使相同的资产,由于购买时间不同而价格往往相差悬殊,失去了可比性和综合性。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价值是这种互相悬殊的价值的简单汇总。这种资产负债表的信息,必然严重失去真实性,它会使企业帐面的资产和净资产水平虚降。从损益表看,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物价变动,会使会计主体利润虚增,甚至名盈实亏。

(六)通货膨胀对会计决策的影响

资本支出决策的特点是投资数额大,回收时间长。不论是采用现金流量的折现,还是采用内部报酬率确定,所涉及的收入、成本都会因通货膨胀的价值变动的影响,必须加以充分考虑并对其影响加以调整,以免作出错误的结论,从其他管理决策看,如成本控制决策、商品价值决策、股利发放决策、工资调整决策等,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则必然考虑物价变动影响并对其影响进行调整。

二、国际上通行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二战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出现了通货膨胀,而且越来越严重,针对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和对传统会计模式的巨大冲击,为了能正确计量企业资产,确认企业收益,保持企业资本,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实现企业会计目标。为了能弥补历史成本下会计处理的缺陷,国际上在会计理论中出现了一个新领域——通货膨胀会计。通货膨胀会计是指为了消除或反映通货膨胀影响所采用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的总称,是由财务会计发展起来的一个会计分支。它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局部改革法

它是指试图在不动摇历史成本会计基本框架的前提下作出局部的改革。其主要表现为:

1.存货采用后进先出法

这种方法是指生产产品时,假设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并按购入时存货价格计入产品成本的会计方法。

其优点是当期销货中的原材料成本更接近现行成本,使成本与收入达到更好的配比,较好地体现当前销货收入与销货成本相配比的原则。其缺点是歪曲了期末存货的价值,因为期末存货以早期价值列报,与当前价值可能相差较大,造成企业财务状况失实。

2.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加速折旧法

快速折旧法的特点是前期折旧额计提得多,后期计提得少,它与直线法相比,折旧的速度加快了。如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上述通货膨胀条件下的会计处理方法,都试图通过改进成本计算,完善配比原则来达到企业收益真实的目的,但都未曾考虑到企业资产的真实性,甚至会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最终未能解决成本补偿不足的问题。一般来说,局部改革法只能从某一局部改善会计信息的质量,但无法对物价变动给企业造成全部影响作出衡量。

(二)全面改革法

它是指改变现行会计模式,以另一种会计模式取而代之的改革之举。

1.历史成本/稳定币值单位模式,即一般购买力会计。它是以一般物价指数将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加以调整,从而消除变动影响,按货币的现行购买力的不变价格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特点是对货币性项目直接计算损益并计入企业净收益,对非货币性项目,按期末一般物价指数调整为报告期货币单位,然后与报告期收入相配比。

其主要优点是:

(1)调整后的有关数据仍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容易审核。 历史成本会计的许多会计原则,会计方法依旧保留,计量属性并未改变。

(2)调整后的有关数据在企业之间、 企业内部不同时期具有直接的可比性。由于各企业均用一般物价指数和相同的调整程序来调整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因此调整后财务报表有关数据在各企业仍具有直接的可比性。又由于采用了稳定币值计量来报告财务数据,因此也使得企业各期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具有了直接可比性。

(3)数据较易获得,方法简便。 我国一般物价指数由国家有关部门定期公布,各企业只须按统一的一般物价指数对期末财务报表作一次性调整即可。

其主要缺点是:

(1)调整的数据缺乏相关性。 一般物价指数只能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总的物价变动幅度,往往不一定代表企业实际的物价变动水平,有时差距较大。用它来调整企业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缺乏相关性。

(2)调整后的数据缺乏有用性,成本——效益原则较差。 因为一般物价指数有时与企业实际物价变动差距较大,所以调整出的数据与企业的“真实”数据有一定差距,缺乏有用性。

2.现行成本/名义货币模式,即现行成本会计。这种会计模式,资产和费用都需用现行成本表示,以现行成本与现行收入相配比,求得净收益。

其主要优点是:

(1)调整的数据具有相关性。 这种模式使企业收入和成本都在特种价格而不是一般物价指数变动的基础上,在同一时期进行配比,即现行收入和现行成本进行配比,因此求得的企业净收益也较为正确。

(2)将企业特产利得与经营利润较好地区分开来。 企业特产利得是由于市场价格上升引起的,而经营利润是企业经营的成果。这种会计模式将企业特产利得数据单列,与经营利润明显地区别开来。

(3)这种会计模式, 既反映了通货膨胀时期货币购买力的变动情况,又反映了资产价值重置的情况。因此由这种会计模式得出的主要会计数据(如资金、成本、利润等)均较好地清除了物价变动的影响。

其主要缺点是:

(1)资料的来源及客观性存在一定问题,不易审核。 要定期(如每年年底)取得重置资产的可靠数据,并非易事。一般可通过一定的方法如直接计价法、基价核定法、指数法、功能核定法等来确定资产重置价值,从而确定产品重置成本。但是现实情况是:物价持续波动,企业资产又千差万别。因此重置数据很难做到准确无误。

(2)不计算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损益,特产利得虽单独列出, 但最终仍包括在企业净收益中,参与盈利分配,消蚀企业资本。

(3)这种会计模式,须对各特定资产项目, 按特定方法分别计算重置价值,然后再计算产品的重置成本,与现行收入配比即得营业净收益。若企业资产品种多,这种会计模式的计算和表述就相当复杂,会计成本较高。

3.现行成本/稳定币值单位模式,即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这种会计模式,在计算产品现行成本的同时,还按一般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即在现行成本的基础上,再用一般物价指数去调整货币性项目得到一般购买力损益,调整资产利得到资产膨胀权。

其主要优点是:

(1)同时吸收了现行成本会计和一般购买力会计的有关优点。

(2 )消除了现行成本会计中特产利得由于物价普遍上涨而含有的虚假数字。

(3)弥补了现行成本会计不计算货币性项目损益的缺陷。

其主要缺点是:

(1)现行成本会计中的有关缺点仍然存在。

(2)使得整个调整工作更加复杂化。

4.现行成本/实物资本保全模式。现行成本是计量属性,实物资本保全是实际生产能力的保全。因此,这种会计模式和现行成本/一般购买力会计模式相比,还具有如下优点:

合理解决了特产利得的归属问题。这种会计模式,不再将特产利得计入企业净收益,而将其计入股东权益,用于保全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保持了企业实物资本的完整。

它的缺点是:不计算一般购买力损益,不能反映货币性资产的购买力变动和企业特产利得中含有的通货膨胀因素。

三、如何建立我国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在建立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时应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在宏观经济情况和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前提下,根据我国物价变动的特点及企业财会工作的状况,综合考虑,以求作出合理的选择,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会计。

(一)从我国国情出发,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

1.首先坚持中国国情与国际先进经验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应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选择采用不同的适合本行业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另一方面,在加强对我国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研究的同时,注意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成果,少走弯路。

2.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际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会计,将会使得企业帐面利润减少,从而减少国家财政税收。因此,必须首先考虑国家财力的允许状况,同时企业帐面利润的减少也会使得企业职工个人收入减少。这与通货膨胀条件下职工要求合理提高工资水平极易形成矛盾。如何协调兼顾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和考虑的问题。

3.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与资本保全原则。通货膨胀会计方法体系的设计应具有科学性,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可行性,能使企业资本得以真正保全,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得以真实反映、消除虚假利润。

(二)目前在我国推行全面意义的通货膨胀会计有一定的困难。

根据以上几点论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在我国推行全面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会计有一定的困难。这是因为:第一,全面实行通货膨胀会计,国家财政税收必然会大受影响,目前要协调好国家与企业的利益关系,困难很大;第二,实行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社会环境尚未形成,如物价指数的可靠性,资产重置成本的易得性,会计人员素质还普遍较低等都是制约推行实际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的因素;第三,现有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本身尚有验证性差、会计程序复杂、会计工作量特别大等缺点,还有待进一步完善。鉴于这些原因,我认为建立我国的通货膨胀会计应有一个过渡时期,并且在过渡时期内应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采用能够减轻通货膨胀影响的会计方法,即多用局部改革法。例如,存货的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无形资产实行限期摊销法等。因为局部改革法最终不能解决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问题,所以在采用这些权益之计时,还应努力推行全面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会计模式,即全面改革法。我们在实行全面改革法时,可以考虑根据行业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对于大型金融企业,根据其货币性项目占资产、负债份额的比重较大,且受货币购买力变动影响也大的特点,可采用一般购买力会计;对大型资本密集型企业,根据其机器设备占总资产比重较大,且物价上涨时资本帐面价值严重低于其实际价值的特点,可采用现行成本会计;对于大型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其存货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大,且存货资产重置的可能性大,比较容易在市场上找到相同或类似的商品。因此,这类企业只需对存货资产进行重估计价,同时考虑固定资产,其余不计的简化的重置成本会计模式。总之,就是要根据本行业的特点采取方法来消除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标签:;  ;  ;  ;  ;  ;  ;  ;  ;  ;  ;  

通货膨胀对会计的影响及对策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