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古今管理的首要问题_孙子论文

求道:古今管理的首要问题_孙子论文

谋道:古今管理之首要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今论文,首要论文,谋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本文重点是对中国古代“谋道”管理思想的研究。“谋道”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核心问题。凡事首先要“谋道”,得道者胜,失道者败。各项工作都是在“道”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方式完成的。将中国古代“谋道”的管理思想应用于现代管理,对进一步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是大有益处的。

一、中国古代的谋道思想

(一)什么是“道”?

中国古代所说的道可以有多种解释,诸如道路、道德、道理、道义、法则、规律、人生观、政治主张、思想准则、方法、治理、料、想等。道通“导”,先导、疏导的意思。在管理上,“道”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主张。如《孙子·计篇》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2.规律法则。如《孙膑兵法·八阵》说:“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民之心,外知敌之情。”

3.道德。如孔子《论语·述而》说:“志于道,据于德。”道,理想的人格或社会的图景;德,立身的依据和行为的准则。

4.方法经验。如《吴子·料敌》说:“夫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谋,即谋划、谋略、图谋、计谋、计议、商量之意。兵贵精,将贵谋。“上兵伐谋”,也就是指导战争的上策,应以谋划、谋略胜敌。多谋善谋者胜。为将之道,应多谋善谋,这是取胜的关键。

谋道,就是对上述的政治主张、方法经验等进行谋划、图谋和计议。善谋道,是为将者取胜的关键之关键。

(二)为什么要“谋道”?

谋道,反映最多的是在古代战争中,战争需谋道,得道者胜,失道者败。各类兵书无不讲到谋道的重要性。孙膑说:“以决胜负安危者道也。”古人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现代管理也要谋道,得道者胜,失道者败。只有管理思想正确,管理观念对头,坚持正确的管理原则,掌握管理的规律,遵循社会道德准则,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依法经营,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获胜,才能兴旺发达。

《孙子兵法·计篇》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五事”:道、天、地、将、法。“校之以计”分七个方面: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在这里,道,被孙武列为五事之首事,七计中的第一计,可见谋道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管理涉及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等诸方面的管理。各方面都有一个用什么“道”来进行管理的问题。如用什么“道”选人用人(用人之道)?用什么“道”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经营之道)?用什么“道”参与市场竞争(竞争之道)?用什么“道”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团结之道)?用什么“道”进行改革(改革之道)?用什么“道”拒腐倡廉(廉政之道)?用什么“道”进行理财(理财之道)?等等。

(三)如何“谋道”?

如何谋道?关键是上下同心。孙武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做任何事情,特别是进行管理决策,都要取得下级的理解和支持,要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使上下意见得到及时沟通。人心齐,泰山移。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果把“上”理解为集中,把“下”理解为民主,那么“上下同意”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发扬民主。作为领导,欲达到“上下同意”去实现目标,一要广泛听取“下”的意见,包括领导班子内部、下属人员及“智囊”的意见,各种意见都要听;二要善于分析各种意见,不偏听偏信;三是形成正确的指导意见,进行科学决断。美籍日本学者威廉·大内所提出的“Z 理论”也体现了这种“上下同意”的思想。

谋道,要重视和。政通人和,和为贵。《孟子·公孙丑下》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王霸》说:“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和就是团结的问题。安定团结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兴旺发达的需要。先和而造大事。在企业中,领导层要和,干部和群众要和,职工之间要和,企业各部门要和,和,才能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扬职工的献身精神。

二、企业管理“谋道”的内容体系

(一)企业发展:

1.塑造企业精神之道;2.企业战略规划之道;3.企业治众之道;4.企业改革之道;5.权变之道。

(二)选人用人:

1.用将之道;2.择人之道;3.励士之道;4.利用“智囊”之道。

(三)管理职能:

1.科学决策之道;2.严密计划之道;3.有效组织之道;4.制度规范化之道;5.指挥之道;6.协调之道;7.监督之道。

(四)生产经营:

1.经营之道;2.信息科学化之道;3.理财之道;4.增效之道;5.联合之道;6.竞争之道;7.谈判之道;8.销售服务之道;9.产品优质之道;10.不殆之道;11.策略之道;12.贵胜之道。

由于篇幅关系,不能对以上内容一一加以论述,下面就塑造企业精神、用将、励士、竞争、权变五个方面简要谈些认识。

三、塑造企业精神之道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都在搞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塑造独特的企业精神。独特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和全体职工行动的准则和精神动力,它反映了企业的指导思想、精神风貌、生产经营宗旨、战略目标、经营方针和职业道德等。那么,用什么“道”来塑造企业精神?

秦代吴起说:“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汉代荀悦说:“宣文教以张其德,立武备以秉其成。”《尉缭子·兵令》中说:“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能审此两者,知胜负矣。”治兵是这样,治理企业也不例外。内修文德,以文为种,用今天的话来说,搞好企业的根本就是建设以“凝聚力工程”为主导的企业精神。60年代,我国大庆油田所以能够会战成功,主要靠的就是艰苦创业、自强自主、报效祖国、“三老四严”的大庆精神。外治武备,以武为植,对企业来说,就是通过正确确定生产经营方针,努力搞好生产经营活动,提高竞争能力,为社会多创财富,为国家多做贡献。修文、治武正是反映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内容。

四、用将之道

企业家是将。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大批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条件,国内外有多种概括。国内有德才兼备、“四化”要求。国外有十大条件、十大能力、十大素质之说。各种说法都可追溯到我国古代的用将之道。

任人唯贤,是用将的根本之道。墨子说:“尚贤者,政之本也。”什么叫贤?司马光解释说:“惟才德兼备者贤士也。”又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企业家应具备文韬武略的德才,这是中国古代提出的“德才兼备”的思想。德即道的问题,政治信念的问题;才即才能。关于将的标准,《孙子》提出:“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曹操把智、信、仁、勇、严视为将之“五德”。现代日本学者占部都美在《怎样当企业领导》著作中,就是用孙武所提出来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来议论企业家的。当然,孙武讲的“五德”主要是说为将的五个条件。五个条件都离不开德道。离开德,智、信、仁、勇、严就失去了正确的政治方向。

曹操说:“将宜五德备也。”在德的指导下,智、信、仁、勇、严五者相须,缺一不可。也就是说,为将者要有综合素质,有勇无智,有仁无严,有德无才,或相反,都不可取。我们党提出干部要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也是说干部要有综合素质,“四化”缺一不可。

五、励士之道

职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要通过各种手段使职工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劳动,人人关注企业的经营,重视企业的效益,把个人的工作成果同他的社会荣誉和物质利益密切相联系。我们党和政府极为重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亦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重视人,在中国2000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孙膑兵法》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黄石公《三略·上略》中说:“军国之要,察众心,施为务。”《尉缭子·战威》说:“故战者必本乎率身以励众,如心之使四肢也。”又说:“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则斗,气夺则走。”人是最宝贵的财富,但人要有“气”,也就是要有精神,有爱国主义精神,有集体主义精神,有“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精神,有艰苦奋斗精神,有敬业精神等。

《孙子·行军篇》中说:“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之以文”是说对士卒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觉悟,激励斗志。“齐之以武”是说要用纪律、制度约束队伍。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两手抓”,即一手抓思想政治教育(非强制性的),一手抓纪律、制度(强制性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宽严相济。对士卒是这样,对职工也应该是这样。

励士,要注意赏罚分明。《吴子·励士篇》说:“有功而进飨之,无功而励之。”孙膑说:“赏者所以喜众,令士不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赏罚分明之明,就是赏罚标准要明,赏罚执行要明。实事求是地赏,实事求是地罚,不能以感情用事来进行赏罚。

六、竞争之道

强化竞争机制,坚持攻势经营。企业经营谋胜,从根本上说,要谋在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主动出击,被动就要挨打。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求对方的弱势。《孙子·虚实篇》说:“攻而必取者,攻其不守也。”

避实击虚,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孙子·作战篇》中说:“兵贵胜,不贵久。”就是用兵贵在神速。《兵经百篇》指出:“见而不决,人将先发;发而不敏,人将先收。”难得的是时间,易失的是机会。市场如战场,市场竞争也要讲时间,讲速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要及时抓住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做到信息收集快、项目评估快、产品设计快、投产快,市场进入快、占领快。

《孙子·谋攻篇》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这是贵胜、攻势的前提,因为你想贵胜,你的对手也想贵胜,你想发挥自己的优势,寻找对手的弱势,对手何尝不想!因此,对竞争对手,对自己都应有充分的认识,详细的了解,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百战不殆。

七、权变之道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国外的权变理论已成为重要的现代管理学派,然而在我国2000年前,已开始研究“变”的问题。《易经》就是专门讲变的中国古典著作。《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变化的,不是常恒的。《孙子》全书13篇都渗透着因变制变、因变制胜的唯物论思想。《孙子·虚实篇》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变也要有依据,要因敌(客观情况)而变,不能随意地变,朝令夕改,使属下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也非取胜之道。

在企业经营与市场竞争中,往往直中有曲,真中有假。南宋名将岳飞有一句名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就是灵活性。审时度势,临事不慌,遇有紧急情况,也能分清真伪,采取相应对策,驾驭自如,这是领导者应具备的一项重要才能。

《孙子》中有《九变》篇,《吴子》中有《应变》篇。《三十六计》也是讲变的问题。孙膑也主张应变制胜,他说:“善战者,因势而利导者”。指出“胜不可一”,即制胜方法是不能千篇一律的。唐杜牧说:“盖智者,有机权,识变通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是变,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也是变。变,往往使人不适应,也可能影响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就要因势利导,讲清道理,顾全大局,变旧立新,人民群众还是通情达理的,愿意接受的。

标签:;  

求道:古今管理的首要问题_孙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