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90年代南北经济合作的突破性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突破性论文,经济合作论文,进展论文,年代论文,试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众所周知,自70年代中期以来,南北对话由于少数发达国家的强硬态度而实际上陷入僵局,南北经济合作除“洛美协定”以外,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社会经济水平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趋于扩大。这是当代国际经济中南北关系的基本态势和严峻的历史现实。
但是,进入90年代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东西方的政治对抗结束,原来的美、欧、日三足鼎立局面逐步转变为欧洲、北美、东亚三大极的融合与竞争。国际经济中并存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对90年代南北关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使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在存在着扩大中的增长差距的大前提下,南北经济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南北经济合作突破性进展的表现
9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中南北经济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形成了南北经济区域性集团
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已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拥有3.7亿人口和6.5万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实力与欧洲联盟相当,将在15年内实现商品在三国间自由流通。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第一个紧密型的南北经济区域组织,在国际经济领域打破了南北对话的僵局;而且标志着南北经济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南北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从近期看,作为美、加两大发达国家,可以利用近邻墨西哥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潜在的国内市场,摆脱经济衰退和危机;作为墨西哥这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美、加先进的技术设备、管理经验和巨额投资,缓解债务危机和走出经济困境。从长期看,以降低直至拆除贸易壁垒和增加相互投资为特征的贸易自由化进程,无疑将有助于北美三国规模经济与优化资源配置的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和流通费用,提高经济效率;而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前提的美、加先进技术与资本同墨西哥劳动力优势相结合,则必将推动北美区域经济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并对南北经济合作和国际经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美、南美国家都纷纷表示希望参加这个自由贸易区,美国则有意将其扩大到南美洲,最终形成“西半球自由贸易区”。因此,美国与拉美国家的经贸关系必然得到改善,这对南北双方都具有积极意义。
(二)跨国公司投资转向发展中国家,促进了国际经济一体化
从7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中国家占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比重不断下降,从33%降至18%,而西方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之间的相互投资成为主要形式,其中美国、西欧、日本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均占世界总量的80%。
自90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继续重视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的同时,开始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具体表现为:第一,在目前全球共有的20万家跨国公司的国外子公司中,发展中国家拥有8万多家,占40%以上。 其中:中国居首位,有4.5万家;新加坡居第4位,有1.1万家;巴西居第5位,有0.8 万家;墨西哥居第7位,有0.7万家。第二,发达国家吸收跨国公司投资呈下降趋势,而发展中国家吸收跨国公司的投资迅速上升。 例如, 发达国家1992年吸收1010亿美元,比上一年减少16%,1993年则仅吸收900 多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1992年共吸收了470亿美元, 比上一年增加 23 %,1993年进一步升至700亿美元, 首次突破跨国公司当年对外投资总额(1670亿美元)的40%大关。第三,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集中投向亚太地区的中国、新加坡、墨西哥、阿根廷、马来西亚、泰国、印尼、巴西、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在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总额中,中国占1/4,新加坡和墨西哥占1/8,阿根廷和马来西亚占1/10。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发展迅速,势不可挡。其中,香港、新加坡、台湾、韩国对美国、日本、加拿大的投资增长很快,到90年代初, 对上述国家的投资每年都达到3—5亿美元以上。因此, 跨国公司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扩大对发达国家的投资,成为促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
(三)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最后协议,推动了南北经济合作的发展
为了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和促进南北经济合作的发展,关贸总协定于1986年9月在乌拉圭开始第8轮全球多边贸易谈判,117 个国家的代表就15个议题进行了长达7年多的谈判,终于在1993年12 月达成了最后协议。由于参加谈判的100多个国家(地区)的利益各异,南——北、 北——北矛盾尖锐,谈判非常困难,其中农产品贸易谈判尤为突出,欧美之间的争论达到白热化程度,几度使谈判陷于破裂的边缘。然而,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已使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承担谈判破裂的责任与后果,这种利益关系最终导致欧美间达成妥协,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做出承诺。
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最后协议,将会对今后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和南北经济合作产生深远的影响。第一,乌拉圭回合协议所涉及的领域空前广泛,不但要把全球关税从目前的5%以下进一步降至3%,而且要取消大量的非关税壁垒,对影响世界贸易发展的农产品贸易、纺织品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以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问题,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它必将极大地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发展。第二,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将在今后10年内使世界经济每年增长2800亿美元,其中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约800亿美元。发达国家做出承诺, 必须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得到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份额。第三,世界贸易组织作为一个永久性的国际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它负责监督乌拉圭回合协议的实施并负责解决冲突,该组织的成立必然有利于南北经济合作的发展。
二、南北经济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
90年代国际经济中南北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南北经济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两极政治对抗结束,多极政治正在形成这个因素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际分工的变化导致国际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
战后,新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使国际分工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之间由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转向工业部门内部零部件的分工,一种产品往往由几个甚至十几个国家各自发挥其优势共同完成。这是由于发达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和跨国公司全球性经营的结果。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工业部门与原料部门间的分工,转向工业部门之间的分工和一部分部门内部的分工。这主要是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和发展中国家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的结果。
国际分工的变化导致国际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具体表现为:在国际投资方面,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15个亚太国家和地区,约占对发展中国家总投资的75%,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中,制造业和金融业所占比重已升至40%以上。同时,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开始向发达国家进行直接投资,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对美、日、加的投资增长很快。从而在国际投资上,形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互渗透的新型经济关系。在国际贸易方面,发达国家与邻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大大超过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额。例如,1991年欧共体国家在邻近国家进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波兰68.9%和74%,匈牙利66.2%和66.6%,捷克斯洛伐克48.9%和52%。另外,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中制成品比重越来越高。早在80年代中期,巴西就已成为世界重要的航空航天设备出口国;目前韩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视机和微波炉出口国之一。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与邻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区域性合作正在不断加强。
(二)发达国家之间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并存。
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相对下降和欧共体与日本经济实力和地位的不断上升。70年代初,美国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1/3,欧共体约为美国的70%, 日本只及美国的25%;到1990年, 欧共体的国民生产总值为60,100 亿美元, 美国为53910亿美元,日本为29420亿美元。60年代,美国占世界总投资存量的50%以上;到1989年,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3,734亿美元, 占世界投资存量的33%,欧共体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到3700亿美元,占世界投资存量的32%,日本对外投资量达2539亿美元,占世界投资存量的22%。从出口额看,1990年欧共体达5260亿美元,美国为3920亿美元,日本为2870亿美元。以上数字表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相对衰落,欧共体经济长期缓慢低速增长,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实力明显增强。
但是,需要强调指出的是,第一,美国的相对衰落是相对于战后初期那种绝对优势地位来讲的,它现在和今后还具有相对优势;而且这种衰落并不是直线型的,在相对衰落的总趋势中还有上升的趋势。第二,与美日比较,目前欧洲是经济增长势头最低的地区,但是,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不可逆转,欧洲具有强大的科技和工业基础,在德国吸收和改造东部地区初见成效后,欧洲的潜力将得到发挥,欧洲一体化的效应将会充分地显示出来。第三,对日本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其政治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将抑制经济增长速度,它将通过积极开拓与东亚地区的经贸关系,形成以日本为中心的经济圈,摆脱泡沫经济的影响,促进日本经济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发展。
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亚洲经济高速增长,拉美地区经济开始活跃和发展,非洲大陆经济发展迟缓。亚洲“四小”保持中度经济增长,1993年经济增长率分别是,新加坡9.8%,台湾6.0%,香港5.2%,韩国4.7%;东盟国家经济快速稳定增长,1993年经济增长率为6.7%,成为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 南亚各国积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外资,以促进经济发展。经过长时期的债务危机和经济不景气之后,拉美地区的经济开始步入复苏阶段,1993年经济增长率为3.6%,今后如能克服金融危机,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入90 年代,非洲大陆经济以低于3%人口增长率的速度缓慢向前发展, 经济增长率1991年为1.8%,1992年为2.3%,1993年为2.9%,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在下降,不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继续扩大,而且加据了发展中国家的不平衡发展。
(三)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日渐成效
针对采取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导致的种种严重后果,如:资源配置不合理,产业结构畸形,经济效益低下,财政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加剧,国际收支逆差扩大等,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借鉴亚洲“四小”成功的发展经验,相继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政策调整。其主要内容包括:(1)采取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 不断扩大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2)修改投资法,积极吸引外资,扩大外资投资范围;(3)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放宽进口限制,开放国内市场;(4)调整汇率,调低币值,采取统一的浮动汇率制;(5)改革财金制度,降低税率, 扩大税基,提高利率,减少价格补贴,放松价格管制。实践表明,上述改革和调整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在对外贸易商品构成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明显减小,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日趋扩大;第二,经济状况运转良好,通货膨胀降低,社会储蓄率提高,国际资金流入量增加;第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大增强,外贸出口迅速增长,国际收支逆差减小。可见,发展中国家改革和调整的成果不仅为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间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而且成为加强南北经济合作的推动力量。
三、南北经济合作突破性进展产生的影响
以上分析表明,90年代世界经济中的南北关系受国际经济中并存的一体化和区域化两大趋势的影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作为南北关系两大整体的合作关系进展缓慢,一方面,发展中国家要求改善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环境,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步履维艰;另方面,发达国家在保持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对发展中国家做出有限的让步。第二,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作用下,发展速度快和经济状况较好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脱颖而出,与邻近的发达国家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相互间商品、资本、技术、劳动力的流动和利用大大加强,并具有明显的排外性。
因此,南北关系的这两个特点将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是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将率先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行列,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则陷入持续的经济危机之中;二是对南南合作将产生不利影响,使发展中国家的统一行为更加困难。
展望未来,90年代南北关系的变化,南北经济合作的发展,将推动世界经济中欧洲、北美、东亚三大极融合与竞争关系的最终形成。